汪昂

《本草備要》~ 谷菜部 (6)

回本書目錄

谷菜部 (6)

1. 白芥子

宣,利氣,豁痰

辛溫入肺。通行經絡,溫中開胃,發汗散寒,利氣豁痰,消腫止痛(痰行則腫消,氣行則痛止。為末醋調敷,消癰腫)。治咳嗽反胃,痹木腳氣,筋骨諸病(痰阻氣滯)。久嗽肺虛人禁用(丹溪曰: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非此不能達行。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義。韓𢘅三子養親湯,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紫蘇子主氣,定喘止嗽;萊菔子主食,開痞降氣。各微炒研,看病所主為君。

白話文:

辛溫藥物進入肺臟,能通暢經絡、溫暖腹中、開胃、發汗散寒、利氣化痰、消腫止痛(痰液運行則腫脹消散,氣血運行則疼痛停止。研成粉末,用醋調和敷貼,能消散癰腫)。用於治療咳嗽反胃、手腳麻木濕氣、筋骨疾病(由痰液阻滯、氣血不暢引起)。肺虛久咳之人禁用(丹溪子說:痰液在脇下和皮膚肌肉外層,非此藥不能通達運行。古方控涎丹採用此藥,正是這個道理。韓氏的三子養親湯中,白芥子主治痰液、下氣寬中;紫蘇子主治氣滯、定喘止咳;萊菔子主治飲食不節、開痞降氣。各種藥材稍稍炒過研磨成粉,根據病症主次調配用量。

治老人痰嗽、喘滿、懶食)北產者良。煎湯不可過熟,熟則力減。芥菜子豁痰利氣,主治略同。

白話文:

用於治療老年人的咳嗽、氣喘、食慾不振。北產的紫蘇較佳。煎煮藥湯時不可過度煮熟,煮熟過度會降低藥效。芥菜籽能化痰利氣,主治功能與紫蘇類似。

2. 蔓菁子

即蕪菁

瀉熱,利水,明目

白話文:

即蕪菁可以瀉熱、利水、明目。

苦辛。瀉熱解毒,利水明目(古方治目,用之最多)。治黃疸(搗服)腹脹(搗研濾汁飲,或吐或利,腹中自寬,得汗愈),癥瘕積聚,小兒血痢(蜜和汁服),一切瘡疽(凡癰疽搗敷皆良。醋調敷禿瘡,鹽搗敷乳癰。冬取根用),敷蜘蛛咬毒(陳藏器曰:蔓菁園中無蜘蛛。

白話文:

苦辛。清熱解毒,利水明目(古代醫方治眼疾時,常使用)。治療黃疸(搗碎服用)、腹脹(搗碎研磨取汁飲用,可嘔吐或腹瀉,腹中不適感可緩解,出汗後會痊癒)、癥瘕積聚、小兒血痢(與蜂蜜混合汁液服用)、各種瘡疽(將其搗碎敷在所有癰疽上都有效。用醋調和敷在禿瘡上,用鹽搗碎敷在乳癰上。冬季可取其根部使用)、敷在蜘蛛咬傷處解毒(陳藏器說:蔓菁園中沒有蜘蛛。

李時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明目解毒,其功甚偉,世罕知用,何哉?)。根,搗敷陰囊腫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油菜也)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單鹽搗,不用蕓薹亦可)。

白話文:

李時珍說:「蔓菁子可以升陽氣,又能降陰氣;能發汗,能催吐,也能瀉下;能利尿,能明目解毒,它的功效非常偉大,然而人們卻很少知道如何使用,這是為什麼呢?」

蔓菁根搗碎敷用,可以治療陰囊腫大如鬥;蔓菁子研成細末服用可以解酒毒;蔓菁根和蕓薹(油菜)根搗成汁,加入雞蛋清調勻,塗抹於各種熱毒症狀上(單用鹽搗碎也可以,不加蕓薹也行)。

3. 蕓薹

宣,散血,消腫

辛溫。散血消腫,搗貼乳癰丹毒(孫思邈曰:搗貼丹毒,隨手即消,其效如神),動疾發瘡。即油菜(道家五葷之一)。

子,與葉同功,治產難。

白話文:

性味:辛、溫。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搗碎後外敷可治療乳腺炎(孫思邈說:外敷丹毒,立竿見影,效果神奇)和瘡瘍疼痛。

植物來源:油菜(道家五葷之一)

4. 馬齒莧

一名九頭獅子草

瀉熱,散血

白話文:

清熱,散瘀血

酸寒。散血解毒,祛風殺蟲。治諸淋疳痢(《海上方》:搗汁,和雞子白服,治赤白痢),血癖惡瘡(多年惡瘡,敷兩三遍即瘥。燒灰煎膏,塗禿瘡濕癬),小兒丹毒(搗汁飲,以滓塗之),利腸滑產。葉如馬齒,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性至難燥,去莖用(亦忌魚、鱉同食)。

白話文:

酸寒。能散血解毒、祛風殺蟲。治療各種淋病、疳病、痢疾(《海上方》:搗碎取汁,加入雞蛋白服用,治療赤白痢疾),血癥、頑固惡瘡(多年的頑疾,敷兩三次即可痊癒。燒成灰後煎膏塗抹,治療禿瘡、濕癬),小兒丹毒(搗碎取汁服用,用渣滓外敷),促進排便、滑利產程。葉子像馬齒,有大、小兩種,用小葉子入藥。性味極難乾燥,用時需去除莖(也忌諱與魚、鱉同食)。

5. 甜瓜蒂

宣,湧,吐。與淡豆豉、赤小豆,併為吐藥

白話文:

宣,湧,吐。與淡豆豉、赤小豆,一起作為催吐藥使用。

苦寒。陽明(胃)吐藥,能吐風熱痰涎,上隔宿食(吐去上焦之邪,經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湧之,木鬱達之是也。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湧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天地交而萬物通矣。當吐而胃弱者,代以參蘆。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白話文:

具有苦寒性質的藥物。胃主吐納,服用苦寒藥物能吐出風熱、痰涎和積食(疏散上焦的邪氣。經典中提到:"上實下虛,升陽舉陷。"在上的邪氣可用「湧」的方法,例如木氣鬱滯時可宣通之。利用苦味的瓜蒂、淡豉引吐,利用酸味的赤小豆湧出,吐出上焦的實物,那麼木氣才會舒暢,天地交泰,萬物通暢。如果需要吐法而胃氣虛弱,可以用人參、蘆根代之。朱丹溪說:「吐法中也包含了發散的意義。」

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發汗,世罕知之。故予嘗曰:吐法兼汗以此夫。昂按:汗、吐、下、和,乃治療之四法。仲景瓜蒂散、梔豉湯,並是吐藥。子和治病,用吐尤多。丹溪治許白雲大吐二十餘日,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甚至用四物、四君以引吐,成法具在。今人惟知汗、下、和,而吐法絕置不用。

白話文:

張子和說:各種發汗的方法,古書上有很多記載,但只有通過嘔吐來發汗的方法,很少有人知道。因此我曾經說過:吐法兼具發汗的作用。昂按:發汗、嘔吐、瀉下、和解,是治療疾病的四種方法。仲景的瓜蒂散、梔豉湯,都是嘔吐藥。子和治療疾病,尤其多用嘔吐法。丹溪治療許白雲的大吐,治療了二十多天,治療小便不通,也用嘔吐法,甚至用四物、四君子來引發嘔吐,都有既定的方法。現在的人只知道發汗、瀉下、和解,而把嘔吐法完全拋棄不用了。

遇邪在上焦及當吐者,不行湧越,致結塞而成壞證。輕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時醫皆棄古法,枉人性命,可痛也夫),治風眩頭痛,懊憹不眠,癲癇喉痹,頭目濕氣,水腫黃疸(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黃水),濕熱諸病。上部無實邪者禁用(能損胃耗氣,語曰:大吐亡陽,大下亡陰。

白話文:

如果邪氣在胸部以上,需要嘔吐的,卻不能大力嘔吐,導致堵塞形成嚴重的病症。輕微的病症可能因此變嚴重,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現在的醫生都拋棄古法,白白害人性命,真是可悲啊。嘔吐療法可以治療頭暈頭痛、精神恍惚失眠、癲癇、喉嚨疼痛、頭部濕氣、水腫黃疸(可以與赤小豆一起煎製,或用其吹入鼻腔取出黃水)。濕熱引起的多種疾病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但是,上部沒有實證的邪氣,不可使用嘔吐療法(因為嘔吐會損傷胃氣,耗散元氣。古語說:「過度嘔吐會耗傷陽氣,過度瀉下會耗傷陰氣。」)

凡取吐者,須天氣清明,巳午以前,令病人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類編》云:一女子病齁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枚為末,調服其汁,即吐痰如膠黏,三進而病如掃)。

白話文:

凡是要催吐的,必須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之前進行。如果病人是突然發作的,時間就不必拘泥了。《類編》中記載:有一個女子咳嗽哮喘不止,遇見一位道士教她取七個瓜子仁磨成粉末,用熱水調服,喝下後便吐出如膠水一樣黏稠的痰液,三次服用後,她的病情就痊癒了。

6. 冬瓜

又名白瓜

瀉熱,補脾

白話文:

又名白瓜,可以清熱解毒,補益脾臟。

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腫(冬瓜任吃效),止消渴(苗、葉皆治消渴),散熱毒癰腫(切片敷之。丹溪曰:冬瓜性急而走,久病陰虛者忌之。昂按:冬瓜日食常物,於諸瓜中尤覺宜人,且味甘而不辛,何以見其性急而走乎?)。

子,補肝明目(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白話文:

冬瓜的特性和功效:

  • 消除寒症引起的腹瀉,溫和滋補脾胃。
  • 利尿通便,減輕水腫(長期食用冬瓜見效)。
  • 抑制口渴(冬瓜苗和葉子都能治療口渴)。
  • 消散因熱毒引起的腫脹(將冬瓜切片敷在患處。丹溪子認為:冬瓜性質偏寒,長期體虛者不宜食用。昂按:冬瓜是一種日常食材,在瓜類中格外受人喜愛,且味道甘甜不辛辣,不太明白為什麼會說它性質偏寒。)

7. 絲瓜

瀉熱涼血,宣通經絡

甘平(蘇頌曰冷)。涼血解毒,除風化痰,通經絡,行血脈(老者筋絡貫穿,象人經絡,故可借其氣以引之),消浮腫,稀痘瘡(出不快者,燒存性,入硃砂,蜜水調服)。治腸風崩漏,疝痔癰疽,滑腸下乳。

白話文:

甘甜平淡(蘇頌記載為偏涼)。可以清熱解毒,祛風化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年老的人筋絡貫通,像人體經絡一樣,因此可以藉助其氣血疏通),消水腫,稀釋痘瘡(久未破者,將其燒成灰,加入硃砂,用蜂蜜水調服)。治療腸風下血、漏下、疝氣、痔瘡、癰疽,潤腸通便,促進母乳分泌。

8. 茄根

瀉,散血,消腫

散血消腫。煮汁漬凍瘡(史國公藥酒,用白茄根為君。茄根以馬尿浸三日,曬炒為末,點牙即落)。

茄子甘寒,散血寬腸,動風發病。

白話文:

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的功效。用其煮出的汁液浸泡凍瘡(據史國公的藥酒方,以白茄根為主要藥材。將茄根浸泡在馬尿中三天,曬乾後炒成粉末,點在牙齒上能立刻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