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谷菜部 (5)
谷菜部 (5)
1. 胡荽
宣,發痘疹,辟惡氣
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闢一切不正之氣,痧疹、痘瘡不出。煎酒噴之(心脾之氣,得芳香而運行,含噴遍身,勿噀頭面。痘疹家懸掛,辟邪惡,胡荽久食,令人多忘,病人不宜食胡荽、黃花菜)。
白話文:
性味辛溫,氣味芳香且容易發散。內部能通達心和脾,外部能達到四肢。可以祛除一切邪氣,防止痧疹和痘瘡的發生。用藥煎好後加酒噴灑於身上。(心脾之氣得到芳香之氣的刺激而運行,噴灑時要遍及全身,但不要噴到頭部和臉部。痘疹患者的家中可以懸掛胡荽,用以驅邪。長時間食用胡荽會導致健忘,病人不宜食用胡荽和黃花菜。)
2. 生薑
宣,散寒發表,止嘔開痰
白話文:
宣,散寒解表,止嘔化痰。
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辛能入肺,通氣散寒),咳逆嘔噦(有聲有物為嘔,有聲無物為噦,有物無聲為吐。其證或因寒、因熱、因食、因痰,氣逆上衝而然。生薑能散逆氣,嘔家聖藥。東垣曰:辛熱生薑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穀氣不行、胸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勿作表實用辛藥瀉之。丹溪曰:陰分咳嗽者,多屬陰虛,宜用貝母,勿用生薑,以其辛散也。
白話文:
生薑性辛溫,具有以下功效:
- 疏通陽氣,驅逐寒邪,疏散肺氣,緩解鬱結。
- 調節中焦,增進食慾,化解痰液。
臨牀應用:
- 治療感冒頭痛,風寒鼻塞(辛味能入肺,通氣散寒)。
- 治療咳嗽嘔吐(嘔吐有聲音伴隨物體,乾嘔有聲音但無物體,吐出物體但無聲音。這些症狀可能由寒、熱、食物或痰液引起,氣息逆行上衝所致。生薑能化解逆氣,是治療嘔吐的上佳藥物。劉河間說:辛熱生薑類藥物治療嘔吐,只適用於上焦氣滯、表實之證。如果胃氣虛弱,穀氣不運,胸中閉塞而嘔吐,應當益胃、升揚穀氣,不宜用辛藥瀉實。朱丹溪說:陰證咳嗽,多因陰虛,宜用貝母,不宜用生薑,因為生薑辛散。)
昂按:人特知陳皮、生薑能止嘔,不知亦有發嘔之時。以其性上升,如胃熱者非所宜也。藿香亦然),胸壅痰膈,寒痛濕瀉。消水氣,行血痹(產後血上衝心及汙穢不盡,煎服亦良),通神明,去穢惡,救暴卒(凡中風、中氣、中暑、中惡、暴卒等症,薑汁和童便飲效。薑汁開痰,童便降火也),療狐臭(薑汁頻塗),搽凍耳(熬膏塗)。
白話文:
說明:人們只知道陳皮、生薑可以止嘔,卻不知道有些情況下它們也會引起嘔吐。因為它們屬性升散,所以胃熱的人不宜服用。藿香也是如此,它適用於胸中有痰,膈肌不暢,寒性疼痛,濕熱瀉痢。它可以消水氣,行血瘀(產後血上衝心或汙穢未盡,煎服也有效),使神志清爽,去除穢氣,搶救危重病人(凡中風、中氣、中暑、中惡、暴卒等疾病,薑汁和童便一起服用有效。薑汁可以化痰,童便可以降火)。它還可以治療狐臭(經常塗抹薑汁),搽凍傷耳朵(熬成膏狀塗抹)。
殺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薑能解之),闢霧露山嵐瘴氣(早行含之)。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痹痛。久食兼酒,則患目發痔(積熱使然),瘡癰人忌食。
白話文:
用半夏、南星、菌蕈、野禽肉搗碎取汁(野禽因經常食用半夏,所以有毒,生薑可解此毒),用來預防早上的霧氣、露水、山中瘴氣(早上出門前含在口中)。將汁液與黃明膠熬煮後,敷在患處,可治療風濕痹痛。如果長期食用,又同時飲酒,會導致眼睛發炎、長痔瘡(因累積熱氣所致),有瘡癰的人忌食。
姜皮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成無己曰:薑、棗辛甘,能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東垣曰:夜不食姜者,夜主閣而姜主闢也;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妊婦多食,令兒歧指,象形也)。
白話文:
薑皮性辛涼,可以調和脾胃,利水消腫。(將薑皮與其他四種皮藥配伍使用,就是五皮散。成無己說:薑和棗都是辛甘的,能促進脾胃津液運行,調和營衛,並不僅限於發散作用。李東垣說:晚上不宜吃薑,因為晚上主收斂,而薑主發散;秋天不宜吃薑,因為秋天主收斂,而薑主發散。懷孕婦女如果多吃薑,會導致嬰兒手指畸形,這是因為薑的形狀像手指。)
秦椒為使。惡黃連、黃芩、夜明砂(槽姜納入蟬蛻,雖老無筋)。
白話文:
秦椒做為引經藥。與黃連、黃芩、夜明砂相剋(可以用槽姜放入蟬蛻中,即使很老也不會硬)。
3. 乾薑、黑姜
燥,回陽,宣,通脈
生用辛溫,逐寒邪而發表。炮則辛苦大熱,除胃冷而守中(辛則散,炮則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溫經止血(炮黑止吐衄諸血,紅見黑則止也),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能去惡生新,使陽生陰長,故吐衄下血,有陰無陽者宜之。亦能引血藥入氣分而生血,故血虛發熱、產後大熱者宜之(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也,忌用表藥寒藥。乾薑能入肺,利氣;能入肝,引血藥生血,故與補陰藥同用。
白話文:
使用生薑的辛溫性質,可以驅散寒邪,並發散風邪。炮製後的乾薑則性味苦大熱,可以溫暖胃氣,防止胃冷(生薑辛散,炮製後稍苦,因此具有收斂不外散的作用,不像附子那樣走而不守)。
乾薑可以溫經止血(炮製成黑色的乾薑可以止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見到黑色就能止血),止嘔化痰,驅散臟腑深層的寒邪和頑固的冷症。
乾薑可以祛除壞的物質,滋生新的物質,使陽氣生長,陰氣衰退,因此對於吐血、衄血、陰虛無陽的患者適宜使用。
乾薑還能將活血藥引入手足陽明經分,生血,因此血虛發熱、產後大熱的患者適宜使用(這裡的大熱不是實熱,而是陰虛產生的內熱,因此忌用發散表邪的藥物和寒涼藥物。乾薑能入肺,利氣;能入肝,引血藥生血,因此與滋陰藥物配伍使用)。
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腎而祛寒濕,能回脈絕無陽(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湯,皆用之)。同五味利肺氣而治寒嗽(肺惡寒)。燥脾濕而補脾(脾惡濕),通心助陽而補心氣(苦入心),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宣諸脈絡。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
白話文:
由於是熱性因素引起的發熱,就要使用熱性的藥物進行治療(因此也能治療眼睛長久泛紅的症狀)。
引用黑附子,可以進入腎臟祛除寒氣濕氣,可以回轉脈絡,沒有陽氣(《傷寒論》中的四逆湯、白通湯、姜附湯都使用了黑附子)。
與五味子一起服用可以利肺氣,治療寒咳(肺怕寒冷)。
燥化脾臟的濕氣而補益脾氣(脾怕濕),通達心臟幫助陽氣而補益心氣(苦味能入心),疏通五臟六腑,通達四肢關節,宣通各個經脈。
治療寒痹、寒冷引起的痞滿、反胃、腹瀉。
多用損陰耗氣,孕婦忌之(辛熱能動血。王好古曰:服乾薑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棗輔之。東垣曰:宜甘草以緩之)。母姜曬乾者為乾薑,炮黑為黑姜。
白話文:
辛辣溫熱的食物會損傷陰氣,消耗元氣,孕婦應避免食用。(王好古說:服用乾薑治療中風必須謹慎,應該配合大棗食用。東垣說:服用乾薑應搭配甘草來緩和作用。)生薑曬乾後就是乾薑,經過火烤變成黑色就是黑薑。
4. 山藥
古名薯蕷
補脾肺,澀精氣
白話文:
補充脾胃,固精氣
色白入肺,味甘歸脾。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陰不足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滲濕故化痰止瀉。《百一方》:山藥半生半炒,米飲下。治噤口痢)。
白話文:
白色食物入肺,甘甜味道歸脾。進入脾經和肺經,補充它們的不足,清熱虛熱(陰液不足就會內熱,補陰就能清熱)。固護腸胃,滋潤皮膚,化痰液,止瀉痢(能化濕所以能化痰止瀉。《百一方》記載:山藥一半生吃一半炒熟,用米湯送服。治療禁口痢。)
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治虛損勞傷(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強陰);脾為心子,故又益心氣(子能令母實),治健忘遺精(昂按:山藥性澀,故治遺精泄瀉,而諸傢俱未言澀)。生搗,敷癰瘡,消腫硬(山藥能消熱腫,益補其氣,則邪滯自行。丹溪云: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是也)。
色白而堅者入藥。
白話文:
肺是腎的母親,所以也能滋腎,補腎陰,治療虛弱、勞損的疾病(王履說:八味丸用山藥來補腎)。脾是心的兒子,所以也能補益心氣(兒子能使母親強壯),治療健忘、遺精等症狀(昂按:山藥性澀,所以能治遺精、泄瀉等症,但很多醫家都沒有提到山藥的收澀作用)。生搗山藥敷在癰瘡上,可以消腫止痛(山藥能消熱腫,補益正氣,那麼邪氣就會自行消退。丹溪說:生山藥能補陽氣,所以能消腫止痛)。
5. 百合
潤肺止嗽
甘平。潤肺寧心,清熱止嗽,益氣調中,止涕淚(涕淚,肺肝熱也。經曰:肺為涕,肝為淚,心為汗,脾為涎,腎為唾),利二便。治浮腫臚脹,痞滿寒熱,瘡腫乳癰,傷寒百合病(行住坐臥不安,如有鬼神狀。蘇頌曰: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識其義。李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耳。
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勝於五味之酸收)。花白者入藥。
白話文:
甘平。滋潤肺部,使心靈平靜,清熱止咳,增強氣血,調節消化系統,止涕淚(涕淚,是肺臟和肝臟燥熱的表現。經文說:肺生涕,肝生淚,心生汗,脾生涎,腎生唾),利於大小便。治療浮腫脹滿、胃脘脹滿疼痛、寒熱交替、瘡腫乳癰、傷寒百合病(症狀:行走坐臥不安,好像有鬼神在旁。蘇頌說:這病名為百合,卻用百合來治療,不明白它的道理。李士材說:這也是清心安神的功效。)
6. 萊菔
俗作蘿蔔
宣,行氣,化痰,消食
白話文:
蘿蔔可以宣通氣機,行氣解悶,化痰止咳,幫助消化。
辛甘屬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寬中化痰,散瘀消食(丹溪曰:氣升則食自降)。治吐血衄血,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制面毒、豆腐積(昔有人病,夢紅裳女子引入宮殿,小姑歌云: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萊菔火吾宮。一道士云:此犯大麥毒也。
白話文:
辛辣和甘味屬土。生吃可以升氣,煮熟可以降氣。可以舒緩腹脹、化痰,散瘀血、幫助消化(丹溪小品說:氣升上去,自然能幫助食物下降)。治療吐血、流鼻血、咳嗽、吞嚥酸水,幫助排泄,解除酒毒,治療麵毒、豆腐積(過去有人生病,夢到穿紅衣服的女子引他進宮殿,小姑唱歌說:五靈樓閣清晨玲瓏,天府原來就在這裡,惆悵的憂慮說不盡,一丸蘿蔔讓我的宮殿著火。一位道士說:這是因為吃了大麥中毒導致的疾病)。
女子心神,小姑脾神。《醫經》:萊菔制面毒,遂以藥並萊菔治之,果愈。腐漿見萊菔則難收)。生搗治噤口痢,止消渴,塗跌打湯火傷。多食滲血,故白人髭發(服何首烏、地黃者忌之,生薑能制其毒。夏月食其菜數斤,秋不患痢,冬月以菜葉攤屋瓦上,任霜雪打壓,至春收之,煎湯飲,治痢得效。有人避難入石洞中,賊燒煙燻之,口含萊菔一塊,煙不能毒。
白話文:
女人的精神狀況由心神主導,男人的脾氣是由脾神控制。
《醫經》記載:蘿蔔可以解麵毒,因此用藥搭配蘿蔔治療麵毒,果然奏效。(腐敗的豆漿遇到蘿蔔會變得難以凝結)。
生搗蘿蔔可以治療噤口痢(嘴張不開而下痢)、止消渴,以及外敷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燙傷。
過量食用蘿蔔會導致滲血,因此白髮人鬍鬚和頭髮不要食用(服用何首烏、地黃的人也要忌口),生薑可以解它的毒性。
夏天食用蘿蔔數斤,秋天不會罹患痢疾,冬天把蘿蔔葉鋪在屋瓦上,任由霜雪覆蓋,春天再收起來煎湯飲用,對治療痢疾有效。
有人躲藏在石洞中避難,匪徒用煙燻他,他含著一塊蘿蔔,煙無法毒害他。
嚼汁濡水飲之亦可。王荊公患偏頭痛,搗萊菔汁,仰臥,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兩鼻齊注,數十年之患。二注而愈)。
白話文:
也可以嚼汁用鹽水送服。王安石患偏頭痛,搗碎蘿蔔汁,仰臥,左邊疼就往右鼻孔滴,右邊疼就往左鼻孔滴,或者左右兩個鼻孔同時滴,幾十年來的毛病(用這個方法)兩次滴注就治好了。
萊菔子辛入肺,甘走脾,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寬胸膈,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利氣之功。丹溪曰:萊菔子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食醫心境》研湯煎服,治氣嗽痰喘吐膿血)。炒用。
白話文:
萊菔子辛味入肺,甘味入脾,擅長疏通氣機。生用能升提,熟用能降泄。生用能吐出風痰,散除風寒,寬通胸膈,發散瘡疹;熟用能止咳平喘,調和痢疾後重,止住內臟疼痛(這些都是疏通氣機的作用。醫家丹溪說:萊菔子治療痰症,有如破牆倒壁之威。《食醫心境》記載研磨成湯劑服用,治療氣喘咳嗽痰喘吐膿血)。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