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52)
草部 (52)
1. 燈草
輕,通,利水,清熱
甘淡而寒。降心火(心能入心),清肺熱,利小腸(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清則肺熱小腸亦清,而熱從小便出矣),通氣止血。
治五淋水腫,燒灰吹喉痹,塗乳止夜啼,擦癬最良(縛成把,擦摩極癢時,蟲從草出,浮水可見,十餘次則能斷也)。
白話文:
燈草,性味輕清,能疏通、利尿、清熱。
味道甘淡,性質偏寒涼。能降心火(因為它能入心經),清肺熱,並有利於小腸(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火清了,肺熱和小腸的熱也會跟著清除,熱邪就會從小便排出)。也能夠疏通氣機,並且止血。
可以治療五淋病、水腫等症狀。燒成灰吹入喉嚨,能治喉痹。塗在乳房上,能止嬰兒夜啼。用來擦癬效果最好(把燈草紮成一束,在極癢處擦摩,蟲子會從草裡出來,浮在水面上可見,擦十幾次就能斷根)。
2. 瞿麥
通,利水,破血
苦寒。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為治淋要藥(故八正散用之。五淋大抵皆屬濕熱,熱淋宜八正及山梔、滑石之類;血淋宜小薊、牛膝;膏腎虛淋宜補腎,不可獨瀉;老人氣虛者,宜參、術兼木通、山梔;亦有痰滯中焦作淋者,宜行痰兼通利藥,最忌發汗,汗之必便血)。破血利竅,決癰消腫,明目去翳,通經墮胎。
性利善下,虛者慎用(寇宗奭曰:心經雖有熱,而小腸虛者服之,則心熱未清,而小腸別作病矣)。
花大如錢,紅白斑斕,色甚斌媚,俗呼洛陽花。用蕊、殼。丹皮為使。惡螵蛸(產後淋當去血,瞿麥、蒲黃皆為要藥)。
白話文:
瞿麥,具有疏通、利尿、破除血瘀的功效。
味道苦澀,性質寒涼。它能降低心火,使小腸通暢,驅除膀胱的邪熱,是治療淋症的重要藥物。(因此八正散會使用它。五淋病症大多屬於濕熱引起,熱淋適合使用八正散以及梔子、滑石等藥材;血淋適合使用小薊、牛膝;膏淋(指腎虛導致的淋症)則適合補腎,不能單純使用瀉下的藥物;老年人氣虛的淋症,適合使用人參、白朮搭配木通、梔子;也有因為痰濕阻滯中焦而導致的淋症,適合使用化痰兼疏通的藥物,最忌諱發汗,發汗一定會導致便血)。瞿麥能破除血瘀,疏通孔竅,使癰腫消散,有明目、去除眼翳的功效,還能通經、墮胎。
因為藥性偏向於疏通下泄,所以體質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寇宗奭說過:即使心經有熱,但如果小腸虛弱的人服用瞿麥,心火雖然沒有清除,小腸反而會出現其他疾病。)
瞿麥花朵大如錢幣,紅白色斑斕相間,顏色非常美麗,俗稱洛陽花。藥用花蕊和果殼。丹皮可以作為輔助藥材。瞿麥忌與螳螂的卵鞘同用。(產後淋症應該以去瘀血為主,瞿麥和蒲黃都是重要的藥物。)
3. 萹蓄
一名扁竹
通淋
苦平。殺蟲疥,利小便。治黃疸熱淋,蛔咬腹痛,蟲蝕下部(煮服)。
葉細如竹,弱莖蔓引,促節有粉,三月開紅花。
白話文:
萹蓄
又名扁竹。
功效是疏通小便。
味道苦,藥性平和。可以殺滅疥蟲,促進小便排出。能治療黃疸病、小便時熱痛等症狀,以及蛔蟲引起的腹痛,也能用來治療寄生蟲啃食下部(用水煎煮後服用)。
它的葉子細小像竹葉,莖細軟蔓生,節與節之間有粉狀物,三月會開紅色花朵。
4. 天仙藤
通,活血,消腫
苦溫。疏氣活血。治風勞腹痛,妊娠水腫(有天仙藤散,專治水腫)。
葉似葛,圓而小,有白毛,根有須,四時不凋(一云即青木香藤)。
白話文:
天仙藤
藥性是通暢、活血、消腫。
味道苦,性質溫和。能夠疏通氣機、促進血液循環。可以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勞累疼痛、腹部疼痛,以及孕婦水腫(有天仙藤散這個方劑,專門治療水腫)。
葉子像葛葉,但比較圓而且小,有白色絨毛,根部有鬚狀物,一年四季都不會凋零。(有人說它就是青木香藤。)
5. 地膚子
通,利水,補陰
甘苦氣寒。益精強陰,入膀胱,除虛熱,利小便而通淋(時珍曰:無陰則陽無以化,亦猶東垣治小便不通,用知、柏滋腎之意。王節齋曰: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也。故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
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五味之類,不可獨用。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便數,小便既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治㿗疝,散惡瘡(煎湯,洗瘡疥良)。葉作浴湯,去皮膚風熱丹腫,洗眼除雀盲澀痛。葉如蒿,莖赤,子類蠶砂。惡螵蛸。
白話文:
地膚子,性味屬性是通暢、利水、滋陰的藥材。
味道甘苦,藥性寒涼。能增強精氣、強壯陰氣,進入膀胱經絡,能消除體內虛熱,促進小便排泄,使小便淋瀝不暢的狀況得以疏通(李時珍說: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生成轉化,就像李東垣治療小便不通,會用知母、黃柏滋養腎陰的道理一樣。王節齋說:小便無法控制或頻繁,古方多認為是寒症,而使用溫熱收澀的藥物。但其實屬於熱症的情況更多,因為膀胱有火邪妄動,使得水液不得安寧,所以才會無法控制小便而頻繁。因此,老年人多有頻尿的情況,是因為膀胱氣血不足,陽火偏旺的緣故。
治療方法應該以補養膀胱陰血,去除火邪為主,輔助使用收澀的藥物,如牡蠣、山茱萸、五味子等,不能單獨使用收澀的藥物。疾病的本質屬熱,所以應該瀉火。因為體內水分不足,所以火邪才會妄動而導致頻尿,小便既然多,體內水分就更虛了,所以應該補血。補血瀉火,是治療根本的辦法。收澀,是治療表面症狀的辦法)。
可以治療陰囊腫痛的疝氣,能消除惡瘡(煎湯清洗,對於瘡疥有很好的效果)。用葉子煮水洗澡,能去除皮膚的風熱、丹毒腫痛,用來洗眼睛可以消除夜盲症和眼睛乾澀疼痛。葉子像蒿草,莖是紅色的,果實像蠶砂。不適合和螵蛸一起使用。
6. 石韋
通淋,補勞
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藥,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氣,補五勞(利濕清熱之功。高陽生對宣帝治勞傷,用石韋計)。治淋崩發背(炒末,冷調,酒服)。
生石陰,柔韌如皮,背有黃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為使,得菖蒲良。生古瓦上者名瓦韋,治淋。
白話文:
石韋
能疏通小便不暢,並能補養勞損。
味道甘苦,性微寒。它能清除肺部的燥熱,以滋養身體的根本來源(所有能利尿的藥物,都必須先清除肺熱)。同時也能疏通膀胱,使小便順暢。還能增益精氣,補養因過度勞累造成的五臟虧損(這主要是因為它有利濕清熱的功效。高陽生曾用石韋來治療漢宣帝的勞傷)。可以治療小便淋瀝不暢、婦女崩漏和背部生瘡(將石韋炒過研成末,用冷水或酒調服)。
石韋生長在陰濕的石頭上,質地柔軟而有韌性像皮革,背面有黃色絨毛。使用時需去除絨毛,稍微烤過再用。杏仁、滑石、射干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與菖蒲同用效果更佳。生長在古老瓦片上的石韋,被稱為瓦韋,也具有治療小便淋瀝不暢的功效。
7. 海金砂
通淋,瀉濕熱
甘寒淡滲。除小腸、膀胱血分濕熱。
治腫滿、五淋、莖痛。得梔子、牙硝、硼砂,治傷寒熱狂(大熱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
莖細如線,引竹木上。葉級皺處,有砂黃赤色。忌火。
白話文:
海金砂,能疏通小便,排除體內濕熱。
味道甘甜、性寒,能透過淡味滲透,將小腸和膀胱的血分中的濕熱排出。
可以治療身體腫脹、小便淋瀝不暢、陰莖疼痛等症狀。如果搭配梔子、牙硝、硼砂等藥材,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高熱煩躁(利用大量排尿來降低體溫,這就是釜底抽薪的道理)。
海金砂的莖細長如線,會攀附在竹木上生長。葉子在皺褶處會出現黃紅色的砂狀物。這種藥材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