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47)

回本書目錄

草部 (47)

1. 大戟

大瀉,通臟腑水濕

苦寒有毒。能瀉臟腑水濕,行血發汗,利大小便。

治十二種水,腹滿急痛,積聚癥瘕,頸腋癰腫,風毒腳腫,通經墮胎。誤服損真氣(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咳喘背冷;入肝則脅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隱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陳無擇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

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絡水濕,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復云痘症變黑歸腎者,用百祥膏下之,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百祥惟大戟一味,能行膀腕之水故也。

竅謂非獨瀉腑,乃腎邪實而瀉肝也。實則瀉其子,大戟浸水青綠,肝膽之色也。痘症毒盛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液內竭,不能化膿,而成黑陷之證,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昂按:瀉心乃所以補心,瀉腎即所以救腎,邪熱退,則真陰復矣。《機要》用大戟一兩,棗三枚,同煮焙乾,去戟,用棗丸服,名棗變百祥丸)。

杭產紫者為上,北產白者傷人。漿水煮,去骨用。得大棗則不損脾。畏菖蒲。反甘草。

白話文:

大戟藥性強烈,能強力瀉下,疏通臟腑中的水濕。

味道苦澀,性寒,且有毒。能夠排除臟腑中的水濕,促進血液循環,發汗,並利大小便。

可以治療因水液停滯引起的十二種病症,例如腹部脹滿、劇烈疼痛、腹中積塊、頸部和腋下的癰腫、風毒引起的腳腫,以及通經和墮胎。誤服會損傷人體元氣。(李時珍說:痰涎這種東西,會隨著氣的升降而到處遊走。進入心臟就會使人神志不清,形成癲癇;進入肺部就會阻塞氣道,引起咳嗽、氣喘和背部發冷;進入肝臟就會導致脅肋疼痛、噁心乾嘔、忽冷忽熱;進入經絡就會引起麻木和疼痛;進入筋骨就會造成牽引和隱痛;進入皮肉就會形成瘰癧和癰腫。陳無擇用控涎丹來治療這些症狀,效果非常顯著,這是因為抓住了治療痰的根本。)

痰的根本是水和濕,當它們遇到氣和火就會結成痰。大戟能排除臟腑的水濕,甘遂能疏通經絡的水濕,白芥子能散開皮膚下的痰氣,只有善用這些藥材的人才能發揮奇效。另外,錢仲陽認為腎臟是真水,應該補養而非瀉下。他又說痘症變黑是因為病邪歸於腎臟,使用百祥膏來瀉下,並非瀉腎,而是瀉其腑,這樣臟腑就會自行恢復。所謂的腑,指的是膀胱。百祥膏只有大戟這一味藥材,能夠疏通膀胱的水液。

有人認為大戟不僅僅是瀉腑,而是腎邪過盛導致肝臟功能失調。實證應該瀉其子,大戟浸水會呈現青綠色,這也是肝膽的顏色。痘症如果毒性過強、火氣旺盛,就會導致體內水分耗竭,風邪挾帶火勢,也會使脾臟受損,造成津液枯竭,無法化膿,進而形成痘瘡變黑下陷的症狀。瀉去風火之毒,才能救腎扶脾。我認為(昂按)瀉心其實是補心,瀉腎其實是救腎,當邪熱退去,人體的真陰就會恢復。《機要》中記載,使用大戟一兩,紅棗三枚,一同煮過焙乾,去除大戟,用紅棗製成藥丸服用,稱為棗變百祥丸。

杭州產的紫色大戟品質最好,北方產的白色大戟會損傷人體。用漿水煮過後,去除骨頭使用。與紅棗同用則不會損傷脾胃。忌與菖蒲同用。並反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