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44)

回本書目錄

草部 (44)

1. 知母

瀉火補水,潤燥滑腸

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瀉火(瀉胃熱、膀胱邪熱、腎命相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二經氣分(黃柏入二經血分,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消痰定嗽,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

治傷寒煩熱,蓐勞(產勞)骨蒸(退有汗之骨蒸),燥渴虛煩,久瘧下痢(治嗽者,清肺火也。治渴者,清胃熱也。退骨蒸者,瀉腎火也),利二便,消浮腫(小便利則腫消。東垣曰:熱在上焦氣分,結秘而渴,乃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滲濕之藥,瀉火清金,滋水之化源。

熱在下焦血分,便閉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則陽無以化。宜用黃柏、知母大苦寒之藥,滋腎與膀胱之陰。而陽自化,小便自通。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熱,宜瀉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熱不能生水,則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瀉膀胱,黃柏、知母之類;清肺,車前、茯苓之類;燥脾,二術之類。

昂按: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獨便閉也)。然苦寒傷胃而滑腸,多服令人瀉(李士材曰: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世以其滋陰,施之虛損之人,則如水益深矣,特表出以為戒)。

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鹽水拌。忌鐵。

白話文:

知母的藥性是能瀉火、滋補水分,潤燥滑腸。

它的味道是辛苦、性寒而滑潤。主要作用是向上清瀉肺部的火氣(同時能瀉胃熱、膀胱的邪熱和腎的命門相火),向下滋潤腎的乾燥而補陰,它主要進入肺經和腎經的氣分(黃柏主要進入血分,所以這兩種藥常需一起使用)。知母可以消除痰液、平定咳嗽,止渴、安胎(可能也是清火的作用)。

能治療傷寒引起的煩熱、產後虛勞導致的骨蒸(能退有汗的骨蒸)、燥渴虛煩、久瘧導致的下痢(治療咳嗽是因為它能清肺火,治療口渴是因為它能清胃熱,退骨蒸是因為它能瀉腎火),也能利尿通便,消除浮腫(小便通暢則腫脹會消退。李東垣認為,熱在上焦氣分,導致大便秘結且口渴,這是因為肺中潛伏著熱,無法產生水液,膀胱也因此失去了水液的來源。應該使用滲濕的藥物,瀉火清肺,滋養水液的產生。

熱在下焦血分,導致大便閉結但不口渴,這是因為真陰不足,膀胱乾燥,沒有陰液陽氣就無法化生。應該使用黃柏、知母等大苦大寒的藥物,滋養腎和膀胱的陰液。當陰液充足,陽氣就能自行化生,小便自然就能通暢。朱丹溪說:小便不通,有熱有濕,也有氣滯於下的情況,所以應該使用清熱、燥濕、升提的藥物。還有間隔二層、三層的治療方法:比如肺不燥熱,只是膀胱有熱,就應該瀉膀胱,這是直接治療;如果因為肺熱不能產生水液,就應該清肺,這是間隔二層的治療;如果因為脾濕不運,導致精液不能上升,肺也因此不能產生水液,就應該燥濕健脾,這是間隔三層的治療。瀉膀胱可以使用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清肺可以使用車前子、茯苓之類的藥物;燥脾可以使用蒼朮、白朮之類的藥物。

(王昂認為:所有疾病都有間隔二層、三層的治療方法,不只是小便不通而已。)但是,知母的苦寒之性會傷害胃氣,並且滑腸,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李士材說:苦寒的藥性是肅殺的,並不是滋養萬物的。世人認為它能滋陰,就用來治療虛損的人,這就像是讓水更深,所以特別提出來作為警惕)。

和酒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向上作用時用酒浸泡,向下作用時用鹽水拌。忌用鐵器。

2. 龍膽草

瀉肝膽火,下焦濕熱

大苦大寒,沉陰下行。益肝膽而瀉火(相火寄於肝膽,有瀉無補,瀉其邪熱,即所以補火也),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之濕熱,與防己同功。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治骨間寒熱(腎主骨),驚癇邪氣(肝經風火),時氣溫熱,熱痢疸黃、寒濕腳氣(足傷濕熱,則成腳氣。腫而痛者,為濕腳氣,宜清熱利濕搜風。又有攣縮枯細,痛而不腫者,名乾腳氣,宜養血潤燥),咽喉風熱,赤睛胬肉(瀉肝膽火,能明目。元素曰:柴胡為主,龍膽為使,目疾要藥。昂按:若目疾初起,宜發散,忌用寒涼),癰疽瘡疥。過服損胃。

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小豆、貫眾為使。忌地黃。

白話文:

龍膽草能瀉肝膽的火氣,並清除下焦的濕熱。

藥性非常苦、非常寒冷,具有往下沉降的特性。它能幫助肝膽疏通,並瀉除火氣(相火寄居在肝膽,主要作用是瀉,而不是補,瀉除邪熱,其實就是一種補益),同時也進入膀胱、腎經。可以清除下焦的濕熱,功效與防己相同。用酒浸泡後,也能使藥性往外走、往上走。

龍膽草可以用來治療骨頭之間的寒熱病症(腎主骨),驚癇等邪氣病症(肝經的風火引起),時氣溫熱病,熱痢、黃疸,以及寒濕引起的腳氣病(足部受濕熱侵襲,就會形成腳氣。腫脹疼痛的,屬於濕腳氣,適合用清熱利濕、祛風的藥物。另有一種是攣縮枯細,疼痛但不腫的,稱為乾腳氣,適合用養血潤燥的藥物)。還能治療咽喉的風熱、眼睛紅腫長肉(瀉肝膽火,能使眼睛明亮。李杲說:用柴胡為主藥,龍膽草為使藥,是治療眼睛疾病的重要藥物。但如果眼睛疾病剛開始發作,應該用發散的方法,不宜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及癰疽、瘡疥等皮膚病。但服用過量會損傷脾胃。

可以用甘草水浸泡一夜後,曬乾使用。小豆、貫眾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忌諱與地黃同用。

3. 青黛

瀉肝,散鬱火

鹹寒,色青瀉肝。散五臟鬱火,解中、下焦蓄蘊風熱(《衍義》曰:一婦患臍、腹、二陰遍生濕瘡,熱癢而痛,出黃汁,二便澀。用鰻鱺、松脂、黃丹之類塗之,熱痛愈甚。其婦嗜酒,喜食魚、蝦發風之物。乃用馬齒莧四兩研爛,入青黛一兩和塗,熱痛皆去,仍服八正散而愈。此中、下焦蓄蘊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風、內痔。婦不能禁酒物,果仍發痔)。

治傷寒發斑,吐咯血痢(陰虛火炎者忌用。合杏仁研,置柿餅中煨食,名聖餅子,治咯血)。小兒驚癇,疳熱丹熱,敷癰瘡、蛇犬毒。

即靛花。取嬌碧者,水飛淨用(內多石灰,故須淘淨)。

白話文:

青黛,可以瀉肝火,疏散鬱結的火氣。

味道鹹性寒,顏色青色,主要作用是瀉肝火。它能疏散五臟的鬱火,解除中、下焦積蓄的風熱。(《衍義》提到:有一個婦人肚臍、腹部和會陰等處長滿濕疹,又熱又癢還很痛,流出黃色的汁液,大小便也不順暢。用鰻魚、松脂、黃丹等藥物塗抹,反而更熱更痛。這個婦人愛喝酒,也喜歡吃魚蝦等容易引發風邪的食物。後來,用馬齒莧四兩搗爛,加入青黛一兩混合塗抹,熱痛都消失了,再服用八正散就痊癒了。這就是中下焦積蓄風熱導致的。毒氣如果沒有排出去,就會變成腸風或內痔。這個婦人沒能戒酒和發物,果然又長了痔瘡)。

青黛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發斑,以及吐血、咳血、痢疾(陰虛火旺的人不能使用。可以和杏仁一起研磨,放在柿餅中蒸熟後食用,叫做聖餅子,可以治療咯血)。它也能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疳積發熱、丹毒發熱,外敷可以治療癰瘡、蛇咬狗咬的毒。

青黛就是靛花,要選用顏色鮮豔青綠的,用水漂洗乾淨後使用(因為裡面有很多石灰,所以必須淘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