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12)

回本書目錄

木部 (12)

1. 大風子

燥痰,外用治瘡

辛熱有毒。取油治瘡癬疥癩,有殺蟲劫毒之功(丹溪曰:粗工治大風病,佐以大風油,殊不知此物性熱,有燥痰之功而傷血,至有病將愈而先失明者)。出南番。子中有仁,白色,久則油黃,不可用。入丸藥,壓去油。

白話文:

它辛辣、有毒。提取它的油用來治療瘡、癬、疥瘡和癩瘡,有殺蟲、祛除毒素的作用。(丹溪說:粗工用它治療大風病,配入大風油,卻不知道它性熱,有乾燥痰液的作用而損傷血液,到最後疾病將好時卻先失明瞭。)產自南方。種子中有仁,白色,久而久之油會變黃,不可用了。入丸藥時,要擠壓出油。

2. 荊瀝

宣通經絡,滑痰瀉熱

甘平。除風熱,化痰涎,開經絡,行血氣。治中風失音,驚癇痰迷,眩暈煩悶,消渴熱痢,為去風化痰妙藥。氣虛、食少者忌之(《延年秘錄》云: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丹溪曰:虛痰用竹瀝,實痰用荊瀝,並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

白話文:

**中藥名稱:**荊瀝

功效: 甘、平性。

用途:

  • 消除風熱
  • 化解痰液
  • 疏通經絡
  • 活血行氣

適應症: 中風失語、驚癇痰迷、眩暈煩悶、消渴熱痢

注意事項: 氣虛、食慾不振者不宜服用。

補充說明:

  • 《延年祕錄》記載:陽熱證多用竹瀝,寒濕證多用荊瀝。
  • 丹溪心法指出:虛證痰用竹瀝,實證痰用荊瀝,服用時均應加入薑汁幫助化痰,防止凝滯。

牡荊俗名黃荊,截取尺余,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承取汁用。

3. 竹瀝

瀉火,滑痰,潤燥

甘寒而滑。消風降火,潤燥行痰,養血益陰(竹之有瀝,猶人之有血也。故能補陰清火)。利竅明目。

治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癲狂,煩悶(《產乳》方:妊娠苦煩名子煩,竹瀝不限多少細服。梅師加茯苓煎)消渴,血虛自汗。然寒胃滑腸、有寒濕者勿服(《經疏》曰:中風要藥。凡中風未有不因陰虛火旺、痰熱壅結所致,如果外來風邪,安得復用此寒滑之藥治之哉!丹溪曰:痰在經絡、四肢、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達行。又曰: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

白話文:

治療中風

  • **口不能說話:**痰液堵塞,體內發熱劇烈,導致風痙攣發作,神志不清,煩悶難受。
  • **消渴:**口渴多飲,尿液大量。(《產乳》方:孕婦煩悶時,服用適量竹瀝。梅師建議加入茯苓煎服。)
  • **血虛自汗:**身體虛弱,容易出汗。

注意事項:

  • 胃寒、腸滑、有寒濕症狀者禁止服用。(《經疏》說:治療中風的重要藥物。凡是中風都是因為陰虛火旺、痰熱壅結導致的。如果是外來風邪,怎麼能用這種寒涼滑利藥物治療呢!)
  • **(丹溪說:)**痰液堵塞在經絡、四肢、皮下、膜外,用這個藥方纔能藥到病除。
  • 甘味緩和,可以去除陰虛導致的高熱。

寒而能補,胎後不礙虛,胎前不損子。世人因本草大寒二字,棄而不用,然人食筍,至老未有因寒而病者。瀝,即筍之液也,又假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治法云:竹瀝和米煮粥,能治反胃)。竹類甚多,淡行肉薄,節間有粉,多汁而甘,最良;䈽竹堅而節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葉大,筍味苦。入藥,惟此三種,功用略同。

白話文:

竹瀝味寒但能補益身體,服用後不會影響懷孕後期的胎兒,也不會對懷孕前期的胎兒造成損害。人們因為本草書籍中提到「大寒」兩個字,就拋棄竹瀝不用,但是人吃竹筍,即使到了老年,也沒有人因為寒氣而生病。竹瀝就是竹筍的汁液,經過加熱後製成,怎麼可能寒氣如此嚴重呢?

治療方法提到:竹瀝和米一起煮粥,可以治療反胃。竹類有很多,淡竹的肉質細嫩,節間有粉,多汁且甜,品質最好;莿竹堅硬,節間短,皮白如霜;苦竹莖粗葉大,竹筍味道苦。用於藥物中的只有這三種,功效大致相同。

竹茹即刮取青皮。竹瀝如取荊瀝法。薑汁為使(姜能除痰,且濟其寒)。

白話文:

竹茹:從青竹子的外皮上刮取。

竹瀝:採取的方法類似於荊瀝。

薑汁:作為輔料使用(薑能化痰,又能緩解寒氣)。

筍尖發痘瘡(《本草》未載。昂按:筍蕨多食,皆能燥血,故筍有刮腸篦之名。惟同肉煮食,則無害也)。

4. 竹茹

瀉上焦煩熱,涼血

甘而微寒。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煩熱(皮入肺,主上焦。溫膽湯用之),溫氣寒熱,噎膈嘔逆(胃熱),吐血衄血(清肺涼胃,齒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驚癇(散肝火),崩中胎動(涼胎氣)。

白話文:

甘甜微寒。能開胃化滯,清肺潤燥,涼血清熱。用於治療上焦煩熱(皮膚乾燥入肺,主要影響上焦,溫膽湯中使用),溫熱與寒熱混雜,食管痙攣嘔吐(胃熱),吐血衄血(清肺涼胃,牙齒出血不止,用醋浸泡後含服),肺癆、驚風(祛散肝火),崩漏、胎動不安(涼胎氣)。

5. 淡竹葉

瀉上焦煩熱

辛淡甘寒。涼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風邪煩熱(葉生竹上,故治上焦。仲景治傷寒發熱、大渴,有竹葉石膏湯。乃假其辛寒,以散陽明之邪熱也),咳逆喘促,嘔噦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癇。竹生一年以上者,嫩而有力。

白話文:

竹葉性辛,淡而微寒。具有清心、暖脾、化痰、止渴的功效。可以去除上焦(胸部以上)的風邪熱邪(因為竹葉生長在竹竿上,所以可以治療上焦疾病。東漢醫家張仲景治療傷寒發熱、口渴,使用竹葉石膏湯。就是借用竹葉的辛涼性質,來祛除陽明經的邪熱)、咳嗽、氣喘、嘔吐、吐血、中風導致失聲、小兒驚厥。竹子生長一年以上的,比較嫩且有藥效。

6. 天竹黃

瀉熱,豁痰,涼心

甘而微寒。涼心經,去風熱,利竅豁痰,鎮肝明目。功同竹瀝,而性和緩,無寒滑之患。治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客忤驚癇為尤宜。出南海。大竹之津氣結成(即竹內黃粉),片片如竹節者真。

白話文:

甜中帶涼。能清涼心經,祛風散熱,通暢孔竅,化痰,平肝明目。功效與竹瀝類似,但性味平和,不寒滑傷胃。特別適合治療成年人中風言語不清,以及小兒因外邪入侵引發的驚厥抽搐。產自南海。大竹樹的津液凝聚而成(即竹子內部的黃色粉末),一片片像竹節樣式的纔是真品。

7. 雷丸

瀉,消積,殺蟲

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腸經。功專消積殺蟲(楊勔得異疾,每發語,腹中有小聲應之,久漸聲大。有道士曰:此應聲蟲也,但讀本草,取不應者治之。讀至雷丸,不應,服之而愈)。竹之餘氣,得霹靂而生,故名。大小如慄,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用。厚朴芫花為使。惡葛根

白話文:

苦寒,有輕微毒性。歸入胃經、大腸經。它的功效專門用於消除積食、殺蟲(楊勔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每次說話,肚子裡都會有小聲回應,時間久了聲音越來越大。有一位道士說:這是應聲蟲,你只要讀本草綱目,找到對應症狀的藥物來治療它。讀到雷丸時,肚子裡的聲音沒有回應,服用後就痊癒了)。雷丸是竹子的氣息,在雷電交加時產生,因此得名。大小像栗子,用竹刀颳去黑皮。用甘草水浸泡一夜,用酒拌勻蒸熟,或直接烘烤使用。厚朴、芫花可用作輔助藥物。與葛根相剋。

8. 赤檉柳

一名西河柳

宣,解毒

能使疹毒外出。末服四錢,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沙糖調服,治疹後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