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43)

回本書目錄

草部 (43)

1. 胡黃連

瀉熱,療驚疳

苦寒。去心熱,益肝膽,厚腸胃。

治骨蒸勞熱,五心(心窩、左右手心、足心)煩熱,三消(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是也。多食善飢為中消,胃熱也,痹成為消中是也。渴而小便數有膏為下消,腎熱而水虧也)五痔(牝痔、牡痔、脈痔、腸痔、血痔、濕熱下流傷血分,無所施泄,則逼肛門而為痔腫),溫瘧瀉痢,女人胎蒸,消果子積,為小兒驚疳良藥(朱二允曰:解吃煙毒,合茶服之甚效)。性味功用同黃連,故名。

出波斯國,今秦隴、南海亦有之。心黑外黃,折之塵出如煙者真。畏、惡同黃連。

白話文:

胡黃連

能瀉除體內熱邪,治療小兒驚風、疳積等病症。

味道苦澀,藥性寒涼。可以去除心火,有益於肝膽,增強腸胃功能。

能夠治療骨蒸勞熱(感覺骨頭內部發熱的病症),五心煩熱(心窩、左右手心、雙腳心發熱),以及三消症(多飲、多食、多尿三種病症,分別對應肺熱、胃熱和腎熱)。也能夠治療五痔(各種痔瘡),溫瘧(一種發熱性的瘧疾)引起的瀉痢,婦女產後的發熱,以及消除吃水果造成的積食。是治療小兒驚風、疳積等病症的良藥。 (有位朱二允說:可以解煙毒,配合茶水服用效果很好)。它的藥性、味道和功效都與黃連相似,因此得名胡黃連。

產自波斯國,現在秦隴地區、南海一帶也有生產。藥材中心是黑色的,外層是黃色的,掰開時會散發出像煙一樣的粉塵,才是真的胡黃連。它所畏懼、厭惡的藥物與黃連相同。

2. 苦參

瀉火,燥濕,補陰

苦燥濕,寒勝熱。沉陰主腎。補陰益精,養肝膽,安五臟(濕熱去則血氣和平,而五臟自安)利九竅,生津止渴,明目止淚(淚為肝熱)。

治溫病血痢(純下清血者,風傷肝也,宜散風涼血;下如豆汁者,濕傷脾也,宜清熱滲濕),腸風溺赤,黃疸酒毒。熱生風,濕生蟲,又能祛風、逐水、殺蟲,治大腸疥癩。然大苦大寒,肝、腎虛而無熱者勿服(張從正曰:凡藥皆毒也,雖苦參、甘草,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必偏勝為患。經曰: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曰:氣增不已,則臟有偏勝,偏勝則臟有偏絕,故令人暴夭。《筆談》曰:久用苦參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氣傷腎也。經又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按:人參補脾,沙參補肺,紫參補肝,丹參補心,玄參補腎。苦參不在五參之內,然名參者皆補也。藥能醫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醫病)。

糯米泔浸去腥氣,蒸用。玄參為使。惡貝母,菟絲子、漏蘆。反藜蘆(苦參一兩,或酒煎,或醋煮,能吐天行時毒)。

白話文:

苦參的功效是瀉火、去除濕氣、滋養陰液。

苦參味道苦而能乾燥濕氣,性寒能克制熱邪。藥性沉降屬於陰性,主要作用於腎臟。它能滋養陰液、補益精氣、滋養肝膽、安定五臟(當濕熱去除,血氣自然調和,五臟也就能安定)。還能通利九竅、生發津液止渴、使眼睛明亮、止住眼淚(眼淚多是因肝有熱引起)。

可以用來治療溫病導致的血痢(單純拉出清血,是風邪傷了肝臟,宜用散風涼血的藥;拉出像豆汁一樣的,是濕邪傷了脾臟,宜用清熱利濕的藥),以及腸風便血、小便赤黃、黃疸、酒精中毒。熱會生風,濕會生蟲,所以它也能祛除風邪、排除體內水液、殺死蟲子,治療大腸的疥瘡和癩病。但是苦參藥性大苦大寒,如果肝腎虛弱而且沒有熱邪的人,就不要服用(張從正說:所有的藥都有毒性,即使是苦參、甘草,也不能說它們沒有毒性,長期服用一定會導致藥性偏盛而產生問題。《黃帝內經》說:五味入胃,各自歸到它們所喜好的地方,長期服用會增強藥性,這是事物變化的規律。藥性增強久了,就會導致夭折。王冰註解說:藥性不斷增強,就會導致臟器功能失衡,臟器功能失衡就會導致臟器衰竭,所以會使人突然夭折。《筆談》說:長期用苦參擦牙,會導致腰痛,這是因為苦參的藥性損傷了腎氣。《黃帝內經》又說:大毒的藥治療疾病,可以去掉十分之六的病邪;普通毒性的藥治療疾病,可以去掉十分之七的病邪;小毒的藥治療疾病,可以去掉十分之八的病邪;沒有毒性的藥治療疾病,可以去掉十分之九的病邪。五穀、肉類、水果、蔬菜,用食物來調養身體就可以達到目的,不要過度服用藥物,以免傷害身體的正氣。

按:人參補益脾臟,沙參補益肺臟,紫參補益肝臟,丹參補益心臟,玄參補益腎臟。苦參不在這五參之內,但是凡是名字帶「參」的藥,都有補益的作用。藥物可以治療疾病,但是不能用來養生,食物可以養生,但是不能治療疾病。

可以用糯米淘米水浸泡來去除苦參的腥氣,然後蒸熟使用。玄參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它不適合與貝母、菟絲子、漏蘆一起使用。它與藜蘆藥性相反(苦參一兩,可以用酒煎煮或用醋煮,可以催吐治療傳染病引起的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