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39)

回本書目錄

草部 (39)

1. 白茅根

瀉火,補中,止血,止噦

甘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陽明(脾胃)。補中益氣,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

治吐、衄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則吐血;肺火盛,則衄血。茅根甘和血,寒涼血,引火下降,故治之。撲損瘀血,搗汁服。名茅花湯。亦治鼻衄產淋),血閉寒熱(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淋瀝崩中(血熱則崩),傷寒噦逆(即呃逆。《說文》曰:噦,氣牾也。東垣作乾嘔之甚者,未是),肺熱喘急,內熱煩渴,黃疸水腫(清火行水。

時珍曰: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茅針,潰癰癤(酒煮服。一針潰一孔,二針潰二孔),口瘡之神藥。角蒿。

白話文:

白茅根味甘性寒,能入心經、脾經和胃經。它具有補益脾胃之氣、消除體內潛藏的熱邪、化解瘀血、促進小便、解除酒毒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流鼻血等(這是因為心肝火旺,迫使血液向上湧,導致吐血;肺火旺盛,則會流鼻血。白茅根味甘能調和血液,性寒能涼血,引導火氣下降,因此可以治療這些出血症狀。對於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可以搗爛取汁服用,又名茅花湯,也可用於治療鼻出血和產後淋漓不盡的出血)。還能治療因血瘀引起的閉經寒熱症狀(血瘀導致經血不通,不通則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以及淋漓不盡的崩漏(血熱引起的崩漏)。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也有效(呃逆,即氣逆不順。《說文解字》說,噦是氣的阻逆。東垣將其解釋為嚴重的乾嘔,不太準確)。此外,白茅根還能治療肺熱引起的喘急、內熱引起的煩渴、黃疸和水腫等症狀(通過清熱利水來治療)。

李時珍說:「這是一種良藥,世人因為它常見而輕忽,只知道使用苦寒的藥物,反而傷害了平和之氣,又怎麼能了解白茅根的好處呢?」

白茅根的芽尖,可以治療癰瘡癤腫(用酒煮服,一個芽尖可以使一個瘡口潰破,兩個芽尖則可以使兩個瘡口潰破),是治療口腔潰瘍的神藥。又名角蒿。

2. 蘆根

瀉熱,止嘔

甘益胃,寒降火。

治嘔噦反胃(胃熱火升,則嘔逆,食不下。《金匱》方:蘆根煎服),消渴客熱,傷寒內熱,止小便數(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經有熱。則小便數,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蘆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熱,熱解則肺之氣化行,而小便復其常道矣)。能解魚、蟹、河豚毒。

取迸水肥厚者,去須、節用。

白話文:

蘆根可以清瀉熱氣,並止住嘔吐。

它味甘性寒,能補益脾胃,且能降火。

可以用來治療嘔吐、反胃(因為胃裡有熱氣往上衝,就會導致嘔吐,吃不下東西。《金匱要略》裡記載,用蘆根煎服就可以治療),也能治療因熱引起的口渴,以及傷寒引起的體內發熱,還可以止住頻尿(肺是水液的源頭,脾氣散布精微物質,上輸送到肺,才能疏通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腎是水液的臟器,主管大小便,如果這三條經絡有熱,就會導致頻尿,甚至無法忍耐,因為火的性質是急躁的。蘆根中間是空的,所以能夠進入心肺,清除上焦的熱氣,熱氣消散,肺的氣化功能就能正常運作,小便就能恢復正常)。蘆根還能解魚、螃蟹、河豚的毒。

選取新鮮、肥厚、多汁的蘆根,去掉鬚根和莖節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