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4)

回本書目錄

木部 (4)

1. 桑寄生

補筋骨,散風濕

苦堅腎,助筋骨而固齒、長髮(齒者骨之餘,發者血之餘)。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三症皆由血虛)。外科散瘡瘍,追風濕。

白話文:

苦味藥材能強健腎臟,幫助筋骨強壯,使牙齒堅固、頭髮生長(牙齒是骨骼的延伸,頭髮是血液的延伸)。

甘味藥材能滋養血液,止崩漏經血不止,幫助乳汁分泌,安穩胎兒(這三種症狀都是由血虛引起的)。

在外科治療中,苦味藥材可以散發膿瘍,驅除風濕。

他樹多寄生,以桑上採者為真,雜樹恐反有害。莖、葉並用。忌火。

2. 梔子

瀉心、肺、三焦之火

苦寒。輕飄象肺,色赤入心,瀉心、肺之邪熱,使之屈曲下行,從小便出(海藏曰:或用為利小便藥,非利小便,乃肺清則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氣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鬱火以解,熱厥(厥有寒、熱二證)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當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當溫散。

白話文:

苦寒的藥性。輕飄如肺,顏色赤紅入心,瀉去心肺的邪熱,使邪熱屈曲而下行,從小便排出(海藏說:有人用它作為利尿藥,其實它並非利尿,而是肺氣清利後,水液運行通暢,膀胱作為津液之府,就能得到這種氣化而排出水液),三焦鬱火得以解除,熱厥(厥證有寒熱兩種類型)和心痛得到平息(丹溪說:治療心痛,宜分新舊。若是剛發作的,是由於寒邪或飲食不當引起,應當溫散治療。

久則鬱而成熱,若用溫劑,不助痛添病乎?古方多用梔子為君,熱藥為之響導,則邪易伏。此病雖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本草匯》曰:治實火之血,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治虛火之血,養正為先,氣壯則自能攝血。丹溪曰:治血不可單行、單止,亦不可純用寒藥。

白話文:

長期鬱積會化熱,若用溫補藥物,不是會加重疼痛和病情嗎?古方多用梔子為君藥,熱藥為輔導,這樣邪氣容易潛伏。這種病雖然時間長了,但如果不吃東西不會死。如果疼痛停止了就放縱飲食,病情必定會復發。吐血、鼻血、便血等病症,以梔子(最能清除胃脘之血。炒黑後研成末服用,吹入鼻腔可治鼻血。《本草匯》記載:治療實火之血,調順氣血為主,氣血調理後,血自行歸經;治療虛火之血,補益正氣為主,正氣強壯後,自能止血。丹溪說:治療血癥不可單獨行氣、止血,也不可純用寒藥。

氣逆為火,順氣即是降火)。治心煩懊憹不眠(仲景用梔子豉湯。王好古曰:煩者氣也,燥者血也,故用梔子治肺煩,香豉治腎燥。亦用作吐藥,以邪在上焦,吐之邪散,經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按:梔豉湯,吐虛煩客熱;瓜蒂散,吐痰食宿寒),五黃(古方多用梔子、茵陳)五淋,亡血津枯,口渴目赤,紫癜白癩,皰皶瘡瘍(皮腠,肺所主故也)。

白話文:

氣逆上衝化為火氣,順暢氣機等於降火。治療心煩失眠(張仲景用梔子豉湯。王好古說:煩躁是氣的問題,燥熱是血的問題,所以用梔子治療肺部的煩躁,用香豉治療腎臟的燥熱。也可當作催吐藥,因為邪氣在上焦,吐出邪氣即可散去,經典中所說的:邪氣在上,應使其越出吐出。註:梔豉湯,催吐虛煩的客熱;瓜蒂散,催吐痰食滯寒),五黃(古方多用梔子、茵陳),五淋,血津枯竭,口渴眼紅,紫斑白癬,皮膚潰爛瘡瘍(這是皮膚表面,肺所主管的緣故)。

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止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3. 豬苓

通,行水

苦泄滯,淡利竅,甘助陽。入膀胱、腎經。升而能降,開腠發汗,利便行水,與茯苓同而不補。

白話文:

苦味能瀉去滯留的邪氣,淡味能通利竅穴,甘味能助長陽氣。歸入膀胱經、腎經。藥性能夠升發又能降下,開通毛孔發汗,利尿通便,與茯苓一起使用也不會滋補身體。

治傷寒、溫疫大熱,(《經疏曰:大熱利小便,亦分消之意),懊憹消渴,腫脹淋濁,瀉痢痎瘧(瘧多由暑,暑必兼濕。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然耗津液,多服損腎昏目(腎水不足則目昏。仲景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為治水之總劑。昂按: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白話文:

治療傷寒、溫疫發高燒(《經疏》說:發高燒會利小便,也有消退的意思),煩躁口渴,水腫淋漓,腹瀉痢疾瘧疾(瘧疾多由暑熱引起,暑熱必定夾雜濕邪。經文說:夏季受暑傷,秋季必定發瘧疾)。但由於這些疾病會耗損津液,如果多服藥物會損害腎氣,導致視力模糊(腎水不足則視力模糊。仲景的五苓散,由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組成,是治療水腫的總方劑。按:經文說:膀胱是人體的州都,津液儲藏於此,氣化後才能排出體外。

肉桂辛熱引入膀胱,所以化其氣也。除桂名四苓散。《資生經》曰:五苓散能生津液,亦通大便。曾世榮治驚風,亦用五苓散。白茯苓安心神,澤瀉導小便,小腸利而心氣平,木得桂而枯,能抑肝而風自止,可謂善用五苓者矣)。

白話文:

因為肉桂辛熱能引導氣血進入膀胱,所以可以化解水腫的氣。去除肉桂後得到的就是「四苓散」。《資生經》記載:五苓散能生津液,也能通大便。曾世榮用五苓散治療癲癇,效果也很顯著。白茯苓能安神定心,澤瀉能利尿,小腸氣機通暢後心氣就能平穩,木氣得到肉桂的約束後就會枯竭,肝氣也能被抑制下來,風症自然就能止息。這是善用五苓散的典型例子。

多生楓樹下,塊如豬屎故名(馬屎曰通,豬屎曰苓。苓即屎也,古字通用)。肉白而實者良。去皮用。

4. 黃柏

瀉相火,補腎水

苦寒微辛,沉陰下降。瀉膀胱相火(足太陽引經藥),補腎水不足,堅腎潤燥(《發明》曰:非真能補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也,相火退而腎固,則無狂蕩之患矣。按:腎本屬水,虛則熱矣;心本屬火,虛則寒矣),除濕清熱。

白話文:

性質苦寒微辛,具有沉降陰氣的作用。可以瀉掉膀胱的虛火(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引經藥),補充腎水不足,堅固腎氣,滋潤腎臟。(《發明》中說:其實並不能真正補腎。腎臟屬性苦燥,急食辛味可以滋潤它;腎臟需要堅固,急食苦味可以堅固它。虛火退減,腎臟變堅固,就不會出現狂躁不安的症狀。註解:腎臟本身屬水,虛弱就會發熱;心臟本身屬火,虛弱就會發寒。)此外,還能除濕清熱。

療下焦虛,骨蒸勞熱(陰虛生內熱),諸痿癱瘓(熱勝則傷血,血不榮筋,則軟短而為拘。濕勝則傷筋,筋不束骨,則弛長而為痿。合蒼朮二妙散,清熱利濕,為治痿要藥。或兼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濕痰、死血者,當隨證加治),目赤耳鳴(腎火),消渴便閉,黃疸水腫(王善夫病便閉,腹堅如石,腿裂出水,飲食不下,治以利小便藥,遍服不效。

白話文:

治療下焦虛寒,導致的骨蒸勞熱(陰虛產生的內熱)。

各種痿痺癱瘓(熱氣過盛會損傷血液,血液不能滋養肌肉,則肌肉會變軟變短而拘縮。濕氣過盛會損傷筋骨,筋骨不能束縛骨骼,則肌肉會變鬆弛變長而痿弱。合用蒼朮的名方——二妙散,清熱利濕,是治療痿痺的要藥。)

如果同時兼有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濕痰或瘀血,應根據症狀酌情加藥治療。

白話文(續):

(王善夫)眼睛發紅、耳朵鳴響(腎火),消渴、大便不通,黃疸、水腫(王善夫患病後大便不通,腹部堅硬如石頭,腿部裂開流出水,無法進食,用利尿藥治療,但用遍了都不見效。)

東垣曰:此奉養太過,膏梁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內經》所謂無陰則陽無以化也。遂處以北方大苦寒之劑,黃柏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研,桂一錢為引,名滋腎丸,每服二百丸,未幾,前陰如刀刺火燒,溺出床下成流,腫脹遂消)。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這是因為養生過度導致體內充滿膏粱厚味,積熱傷了腎水,膀胱乾枯,小便不能轉化。而且火氣又逆流向上,引起噁心嘔吐。《難經》中所說的「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就是指這種情況。《內經》中也提到「沒有陰氣,陽氣就不能轉化」。於是,他用北方特產的大苦寒藥物來治療,用黃柏、知母各一兩,用酒洗過後烘烤研磨成粉末,並加入一錢桂皮作為引子,命名為「滋腎丸」。每次服用200丸。不久之後,患者會感覺下陰部像刀刺火燒一樣,尿液會從牀底下流淌出來,腫脹也隨之消失。

水瀉熱痢,痔血腸風,漏下赤白(皆濕熱為病),諸瘡痛癢,頭瘡(研末敷之)口瘡(蜜炒研含。凡口瘡用涼藥不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參、朮、甘草補上之虛,乾薑散火之際。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歸元),殺蟲安蛔。久服傷胃,尺脈弱者禁用(若虛火上炎,服此苦寒之劑,有寒中之變。

白話文:

水瀉性痢疾、痔瘡出血和腸胃絞痛、陰道分泌物變色(這些都是由於濕熱導致的疾病)

各種皮膚潰爛和瘙癢

頭瘡(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口瘡(用蜂蜜炒過後磨碎含在嘴裡。對於涼藥治療無效的口瘡,是因為體內中氣不足,虛火上升。應該採用相反的治療方法,用人參、白術、甘草來補虛,用乾薑來散火。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加入附子,也可以含著官桂,引火歸元)

殺死寄生蟲和蛔蟲。

長時間服用會損傷胃,脈象虛弱者禁服(如果虛火上升,服用這些苦寒的藥物,可能會導致寒中。

時珍曰: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古云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柏能制命門、膀胱陰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丹溪曰: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制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知母搭配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的道理。古人說,黃柏沒有知母,就像水母沒有蝦一樣。因為黃柏能遏制命門、膀胱陰中的火氣,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朱丹溪說:君火,就是人火,心火。可以用水滅,可以用強勢手段壓制,黃連這種藥物可以制其火。相火,就是天火,龍雷之火。屬於陰火,不能用水濕之法制其火,應順其特性加以抑制,只有黃柏這種藥物,可以降下相火。

按:火有虛火、實火、燥火、濕火、鬱火、相火之異。虛火宜補,實火宜瀉,燥火宜滋潤,鬱火宜升發。濕火由濕鬱為熱,多病胕腫。經所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皆屬於火是也。宜利濕清熱而兼補脾。相火寄於肝腎,乃龍雷之火,非苦寒所能勝,宜滋陰養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白話文:

要注意:火有虛火、實火、燥火、濕火、鬱火、相火等不同的種類。

虛火應該用補藥,實火應該用瀉藥,燥火應該用滋潤藥,鬱火應該用升發藥。

濕火是由濕氣鬱結化熱而成的,常會引起腹腫。醫書上說,所有腹部脹大的病,都屬於熱證;所有腹腫的病,都屬於火證。這類病症宜採用利濕清熱的方法,同時也要兼顧補脾。

相火寄宿在肝腎之中,是屬龍雷之火,不能用苦寒之藥治療。宜採用滋陰養血,壯大水的主體,以制約陽光的熱力。

又按:諸病之中,火證為多,有本經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之類是也;有子母相剋者,如金火克肺金,肝木克脾火之類是也;有臟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則移熱於大腸而泄瀉,心火煩焦,久則移熱於小腸,而為淋閉之類是也。又有別經相移者,有數經合病者,當從其重者而治之)。

白話文:

此外,各種疾病中,與火氣相關的徵兆最多。火氣的來源可能來自自身,例如憤怒會產生肝火,焦慮思考會產生心火;也可能是子母之間相剋,例如金火剋制肺金,肝木剋制脾土;還有臟腑之間互相影響,例如肺火引起的咳嗽,久而久之會將熱氣轉移到大腸而導致腹瀉;心火引起的煩躁焦慮,久而久之會將熱氣轉移到小腸而導致淋巴阻塞等。此外,火氣還可能從其他經絡轉移過來,甚至有多個經絡同時發病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根據最嚴重的經絡來治療。

川產、肉厚色深者良。生用降實火,蜜炙則不傷胃,炒黑能止崩帶。酒製治上,蜜制治中,鹽制治下(又末乳調,能塗凍瘡)。

白話文:

在四川生產的黃連,肉厚顏色深的是上等品質。

生用黃連可以降實火(下部實熱證)。 用蜂蜜炙烤黃連,就不會損傷胃。 將黃連炒黑,可以止崩帶(子宮出血)。 用酒泡製黃連,可以治療上焦(肺、心)的疾患。 用蜂蜜泡製黃連,可以治療中焦(脾、胃)的疾患。 用鹽泡製黃連,可以治療下焦(肝、腎、膀胱)的疾患。(此外,將黃連研磨成粉末,用牛乳調和,可以外敷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