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3)

回本書目錄

木部 (3)

1. 酸棗仁

補而潤,斂汗,寧心

甘酸而潤(凡仁皆潤)。專補肝膽。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故歸脾湯用之)。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止渴(斂陰生津),斂汗(《經疏》曰:凡服固表藥,而汗不止者,用棗仁炒研,同生地、白芍、五味,麥冬、竹葉、龍眼肉煎服多效。汗為心液故也)寧心(心君易動,皆由膽怯所致。經曰:凡十一官皆取決於膽也)。

療膽虛不眠(溫膽湯中或用之。肝虛則膽也虛,肝不藏魂,故不寐。血不歸脾,臥亦不安。《金匱》治虛勞煩不眠,用酸棗仁湯。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炙,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深師加生薑二兩,此補肝之劑。經曰:臥則血歸於肝。蘇頌曰:一方加桂一兩,二方棗仁並生用,治不得眠,豈得以煮過便為熟乎?),酸痹久瀉(酸收澀,香舒脾)。

生用酸平,療膽熱好眠(時珍曰:今人專以為心家藥,殊昧此理。昂按:膽熱必有心煩口苦之證,何以反能好眠乎?溫膽湯治不眠,用二陳加竹茹、枳實,二味皆涼藥,乃以涼肺、胃之熱,非以溫膽經之寒也。其以溫膽名湯者,以膽欲不寒不燥,當溫為候耳。膽熱好眠四字,不能無疑也)。

炒,研用。惡防己。

白話文:

酸棗仁具有滋補和潤澤的功效,能夠收斂汗液,使心神安寧。

味道甘甜而酸潤(一般來說,果仁都具有滋潤的特性)。它主要滋補肝膽。炒熟後,味道酸溫而帶有香氣,也能夠喚醒脾胃的功能(所以歸脾湯會使用酸棗仁)。它可以幫助滋養陰氣,使筋骨強健,消除煩躁、止渴(通過收斂陰氣來產生津液),並能收斂汗液(《本草經疏》說:凡是服用固表藥而汗水仍然不止的人,可以用炒熟研磨的酸棗仁,搭配生地、白芍、五味子、麥冬、竹葉、龍眼肉一起煎服,效果很好。因為汗水是心液的緣故)。酸棗仁還可以使心神安寧(心君容易躁動,大多是因為膽怯所導致。《黃帝內經》說:所有十一官的功能都取決於膽)。

它能治療膽虛導致的失眠(溫膽湯有時會使用酸棗仁。肝虛則膽也虛,肝臟無法藏魂,所以會失眠。血氣無法歸於脾臟,睡覺也不安穩。《金匱要略》中治療虛勞煩躁失眠,用酸棗仁湯。方子是:酸棗仁兩升、炙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名醫深師又加入生薑二兩,這個方子是滋補肝臟的。經書說:躺下時血液會回歸肝臟。蘇頌說:有一個方子加入了桂枝一兩,還有一個方子酸棗仁是生用,治療失眠,難道煮過就會變成熟性了嗎?),酸麻和慢性腹瀉(酸味有收斂的作用,而香味則能舒緩脾胃)。

生用時,性味酸平,可以治療膽熱引起的嗜睡(李時珍說:現在的人都把它當成是治療心病的藥,實在是不了解它的道理。我認為:膽熱一定會有心煩口苦的症狀,怎麼反而會嗜睡呢?溫膽湯治療失眠,用二陳湯加上竹茹、枳實,這兩味都是涼性藥,是用來清肺和胃的熱,不是用來溫暖膽經的寒冷。之所以叫溫膽湯,是因為膽需要不寒不燥,溫和才是適合它的狀態。膽熱嗜睡這四個字,不能沒有疑問)。

炒熟後研磨使用。忌與防己一同使用。

2. 杜仲

補腰膝

甘溫能補,微辛能潤。色紫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著(皮中有絲,有筋骨相著之象)。

治腰膝痠痛(經曰:腰者腎之府,轉移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將憊矣。一少年新娶,得腳軟病,且痛甚,作腳氣治,不效。孫林曰:此腎虛也。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

按:腰痛不已者,屬腎虛;痛有定處,屬死血;往來走痛,屬痰;腰冷身重、遇寒即發,屬寒濕;或痛或止,屬濕熱,而其原多本於腎虛,以腰者腎之府也),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懷孕瀝血)胎墜(慣墜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二藥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則胎不墜)。

出漢中。厚潤者良。去粗皮銼,或酥炙、酒炙、蜜炙,鹽酒炒、薑汁炒,斷絲用。惡黑參。

白話文:

杜仲,性味甘溫,可以補益身體,稍微帶有辛味,能夠滋潤。顏色紫紅,入肝經的氣分。能滋潤肝臟的乾燥,補益肝臟的虛弱。因為子能使母體充實,所以也能兼顧補腎。肝氣充足則筋骨強健,腎氣充足則骨骼強壯,能使筋骨緊密相連(因為杜仲皮中帶有絲,有筋骨相連的意象)。

可以治療腰部和膝蓋的痠痛(醫書說:腰是腎的府邸,轉動不靈活,是腎氣將要衰敗的徵兆;膝蓋是筋的府邸,彎曲伸直不靈活,是筋將要衰敗的徵兆。有一個年輕人新婚,得了雙腿軟弱無力的病,而且疼痛劇烈,當作腳氣治療,沒有效果。孫林說:這是腎虛引起的。用杜仲一兩,一半酒一半水煎服,六天就痊癒了)。

按照病情分析:腰痛持續不斷的,屬於腎虛;痛處固定不移的,屬於瘀血;疼痛位置來回移動的,屬於痰;腰部發冷、身體沉重、遇寒就發作的,屬於寒濕;時痛時止的,屬於濕熱,但其根本原因多半是腎虛,因為腰是腎的府邸。還可以治療陰部潮濕搔癢、小便滴瀝不盡、胎漏(懷孕時有少量出血)、胎墜(習慣性流產的婦女,在懷孕一兩個月時,可用杜仲八兩,用糯米湯浸泡透後炒至斷絲,加上續斷二兩,用酒浸泡,再加山藥六兩,一起製成糊丸,或者用棗肉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這兩種藥能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就能防止流產)。

杜仲產於漢中。皮厚潤澤的品質較好。要去除粗皮後切成小塊,或者用酥油炙、酒炙、蜂蜜炙、鹽酒炒、薑汁炒,使用時要炒至斷絲。不宜與黑參一起使用。

3. 女貞子

平補肝腎

甘苦而平。少陰之精,隆冬不雕。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髭發,補風虛,除百病(女貞酒蒸,曬乾,二十兩,桑椹干十兩,旱蓮草十兩,蜜丸,治虛損百病。如四月即搗桑椹汁,七月即搗旱蓮汁,和藥,不必用蜜。時珍曰:女貞子上品妙藥,古方罕用何哉)。

女貞、冬青,《本草》作二種,實一物也。冬至採佳。酒蒸用(近人放蠟蟲於此樹)。

白話文:

女貞子,性味平和,可以補養肝腎。

味道甘甜帶點苦味,藥性平和。它能補養人體少陰經的精氣,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零。可以增強肝腎功能,安定五臟,強健腰部和膝蓋,使聽覺和視覺清晰,使鬍鬚和頭髮烏黑,補充因風邪引起的虛弱,消除各種疾病。(將女貞子用酒蒸過,曬乾,用二十兩;加上桑椹乾十兩、旱蓮草十兩,用蜂蜜製成藥丸,可以治療因虛損引起的各種疾病。如果是在四月可以搗碎桑椹取汁,七月可以搗碎旱蓮草取汁,加入藥材中,就不需要用蜂蜜了。李時珍說:女貞子是上品的好藥,但古代的藥方很少使用,這是為什麼呢?)。

女貞和冬青,《本草綱目》將它們列為兩種藥材,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在冬至時採摘的品質最好。通常會用酒蒸過後使用(最近有人會將蠟蟲放在這種樹上)。

4. 楮實

平,補,助陽

甘寒。助陽氣,起陰痿,補虛勞,壯筋骨,明目充肌(時珍曰:《別錄》、《大明》皆云楮實大補益,而《修真秘書》又云久服令人骨痿,《濟生秘覽》治骨哽用楮實煎湯,豈非軟骨之徵乎?《本草發明》甚言其功,而云今補藥中罕用,惜未之察耳)。

取子浸去浮者,酒蒸用。

楮皮善行水。治水腫氣滿(皮可為紙。楮汁和白芨飛面,調糊接紙,永不解脫)。

白話文:

性平和,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幫助陽氣。

味道甘甜、性寒涼。可以幫助陽氣,治療男性陰莖萎軟,補養虛弱的身體,強壯筋骨,使眼睛明亮,肌肉豐滿。(李時珍說:《名醫別錄》、《大明本草》都說楮實有很大的補益功效,但是《修真秘書》又說長期服用會使人骨頭軟弱無力,《濟生秘覽》用楮實煎湯治療骨頭哽住,難道不是骨頭軟化的徵兆嗎?《本草發明》很肯定它的功效,卻說現在補藥中很少使用,實在可惜,可能還沒有被人好好研究了解。)

選取楮實,浸泡後去除浮在水面的,用酒蒸過後使用。

楮樹皮擅長利水。可以治療水腫、腹部脹滿(楮樹皮可以做紙。用楮樹汁和白芨粉、飛過的麵粉調成糊狀,用來黏合紙張,永遠不會脫落)。

5. 桑白皮

瀉肺,行水,十劑作燥,以其行水也

甘辛而寒。瀉肺火(羅謙甫曰:是瀉肺中火邪,非瀉肺氣也。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去則氣得安矣,故《本經》又云益氣。東垣曰:甘,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錢乙瀉白散,桑皮、地骨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二錢,入粳米百粒煎。

時珍曰:桑皮、地骨,皆能瀉火從小便出。甘草瀉火緩中,粳米清肺養血,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一婦,鼻久不聞香臭,後因他疾,繆仲醇為處方,每服桑皮至七八錢,服久而鼻塞忽通),利二便,散瘀血,下氣行水,止嗽清痰(《發明》曰:肺中有水,則生痰而作嗽,除水氣,正所以瀉火邪,實則瀉其子也。火退氣寧,則補益在其中矣。

《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類是也)。

治肺熱喘滿,唾血熱渴,水腫臚脹。肺氣虛及風寒作嗽者慎用。為線可縫金瘡。

刮去外皮,取白用(如恐其瀉氣,用蜜炙之)。續斷,桂心為使。忌鐵。

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關節,養津液,行水(《錄驗》方:枝皮細剉,釀酒服良)祛風(桑枝一升,細銼,炒香,水三升,熬至二升,一日服盡,名桑枝煎,治風氣、腳氣、口渴)。其火拔引毒氣,祛風寒濕痹(凡癰疽不起,瘀肉不腐,瘰癧、流注、臁頑、惡瘡不愈,用桑木片紮成小把,燃火,吹息,灸患處。內服補托藥良)。

煎補藥,熬諸膏,宜用桑柴,內亦宜桑枝攪。

桑椹甘涼。色黑入腎而補水。利五臟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生津止渴(煉膏,治服金石藥熱渴),利水消腫,解酒烏髭。曬乾為末,蜜丸良。取極熟者,滬汁熬膏,入蜜煉稠,點湯和酒並妙。入燒酒經年愈佳(每日湯點服,亦治瘰癧,名文武膏,以椹名文武實也)。

桑葉甘寒。手、足陽明(大腸、胃)之藥,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採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立冬日,採者佳。一老人年八十四,夜能細書,詢之云得一奇方,每年九月二十三日,桑葉洗目一次,永絕昏暗)。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

監寺教採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白話文:

桑白皮

桑白皮的藥性是瀉肺氣、利尿,如果劑量使用太多,反而會導致乾燥,因為它具有利水的作用。

味道甘辛,藥性寒涼。主要作用是清瀉肺熱(羅謙甫認為,這是清除肺中的火邪,而不是瀉肺氣。因為火與元氣不能並存,火邪去除後,元氣就能安定,所以《本經》才說它能益氣。李東垣認為,味道甘甜,可以固護元氣的不足而補虛;味道辛辣,可以瀉除肺氣的過剩而止咳。但它的藥性不純正溫和,不宜過量使用。錢乙的瀉白散,是用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粳米一同煎煮。

李時珍說,桑白皮和地骨皮都能夠瀉火,使火邪從小便排出。甘草則能緩慢地瀉火,並調和脾胃,粳米能清肺養血,這是各種瀉肺藥方的基本原則。有個婦人,鼻子很久聞不到香臭,後來因為其他疾病,繆仲醇開藥,每次服用桑白皮七八錢,長期服用後,鼻塞竟然通暢了。桑白皮還能利大小便,散瘀血,降氣利水,止咳化痰。《發明》說,肺中有水,就會產生痰而咳嗽,排除水氣,正是為了瀉除火邪,這是從根本上治療。火邪退去,氣就能安定,自然就有補益的功效。

《十劑》認為,燥性藥可以去除濕氣,桑白皮、赤小豆等都屬於這類藥。

主要治療肺熱引起的氣喘胸悶、吐血口渴、水腫腹脹。肺氣虛弱以及因風寒引起的咳嗽要謹慎使用。桑白皮的纖維可以縫合金瘡。

使用時要刮去外皮,取白色部分使用(如果擔心它會瀉氣,可以用蜂蜜炙過)。續斷和桂心可以作為輔助藥。忌用鐵器。

桑樹是箕星的精華。桑木可以疏通關節、滋養津液、利水(《錄驗》方記載,將桑枝皮切碎,浸酒服用效果好)、祛風(桑枝一升,切碎炒香,加水三升,熬至二升,一天內服完,稱為桑枝煎,治療風氣、腳氣、口渴)。桑柴的火可以拔出毒氣,祛除風寒濕痹(凡是癰疽不化膿、腐肉不腐爛、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治不癒,可以用桑木片紮成小把,點火,吹熄後灸患處。內服補托藥效果好)。

煎煮補藥或熬製藥膏,最好用桑柴,攪拌時也宜用桑枝。

桑葚味道甘甜寒涼。顏色黑,可以入腎經而滋補腎水,能疏通五臟關節,安定心神,使耳朵聰靈、眼睛明亮。能生津止渴(熬製成膏,可以治療服用金石藥後引起的口渴),利水消腫,解酒烏髮。曬乾後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丸藥效果好。選取熟透的桑葚,用紗布濾汁,熬製成膏,加入蜂蜜煉製濃稠,加入熱水或酒中飲用都很好。放入燒酒浸泡一年以上效果更佳(每天喝一點,也可以治療瘰癧,稱為文武膏,因桑椹又名文武實而得名)。

桑葉味道甘寒。是手、足陽明經(大腸、胃)的藥,能涼血(刀斧傷者,將桑葉末乾敷效果好)、燥濕,祛風明目(採摘經霜的桑葉,煎湯洗眼,可以去除風淚。洗手足,可以去除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用蜂蜜製成丸藥,稱為扶桑丸,能去除濕氣、祛風、烏鬚明目。以五月初五、六月初六、立冬日採摘的桑葉為佳。有個老人八十四歲,晚上還能寫很小的字,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是得到一個奇方,每年九月二十三日,用桑葉洗眼睛一次,就能永遠沒有眼昏的困擾)。磨成粉末服用可以止盜汗(嚴州有個僧人,每次睡覺時都會全身出汗,到天亮時,衣被都濕透,二十年都無法治好。監寺教他採摘帶露水的桑葉,烘乾磨成粉,空腹用米湯送服二錢,幾天就好了),還可以代替茶飲用,止消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