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34)
草部 (34)
1. 土茯苓
通,祛濕熱,補脾胃
甘淡而平。陽明(胃、大腸)主藥,健脾胃,祛風濕,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濕除則筋骨利。利小便,止瀉泄。
白話文:
通利,袪除濕熱,補充脾胃。
味道甘甜淡薄,性質平和。是治療陽明經(胃、大腸)的主要藥物,能夠強健脾胃,袪除風濕。當脾胃功能良好時,營養和防禦功能就能順暢運行;風濕被袪除後,筋骨就能更加靈活。此外,還能促進尿液排泄,停止腹瀉。
治筋骨拘攣,楊梅瘡毒(楊梅瘡,古方不載。明·正德間起於嶺表,其證多屬陽明,厥陰而兼及他經。蓋相火寄於厥陰、肌肉屬於陽明故也。醫用輕粉劫劑,其性燥烈。入陽明劫去痰涎,從口齒出,瘡即干愈。然毒氣竄入經絡、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養,變為拘攣、癰、漏,竟致廢痼。
白話文:
用於治療筋骨拘攣、楊梅瘡毒(楊梅瘡是古代醫方中沒有記載的疾病,明朝正德年間出現在嶺南地區,其症狀主要屬於陽明經和厥陰經,並涉及其他經絡。這是因為相火寄宿在厥陰經,而肌肉則屬於陽明經。)中醫用輕粉劫劑治療,此藥性燥烈。它能進入陽明經劫去痰液,從口齒中排出,瘡口就會乾涸痊癒。但如果毒氣竄入經絡和筋骨中,導致血液枯竭,筋骨失去滋養,就會變成拘攣、癰腫、潰爛,最終導致殘疾和頑固的疾病。
土茯苓能制輕粉之毒,去陽明濕熱。用一兩為君,苡仁、金銀花、防風、木通、木瓜、白蘚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氣虛加人參七分,血虛加當歸七分,名搜風解毒湯),瘰癧瘡腫(濕鬱而為熱,營衛不和,則生瘡腫。經曰:濕氣害人,皮肉筋脹是也。土茯苓淡能滲,甘能補,患膿疥者,煎湯代茶,甚妙)。
大如鴨子,連綴而生,俗名冷飯糰。有赤、白二種,白者良。可食良,亦可生啖。忌茶。
白話文:
土茯苓可以解輕粉(一種含有砷的化妝品)的毒性,消除陽明經的濕熱。使用一兩土茯苓為君藥,再搭配五分苡仁、金銀花、防風、木通、木瓜、白蘚皮,四分皁角子。氣虛者可加七分人參,血虛者可加七分當歸,此方名為「搜風解毒湯」。
患有瘰癧瘡腫(由濕鬱化熱,營衛不調而引起)的人,可以用土茯苓煎湯代茶,效果很好,因為土茯苓有滲濕利濕和滋補強身的功效。
2. 白蘞
瀉火,散結
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緩,寒能除熱。殺火毒,散結氣,生肌止痛。
白話文: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苦味可以排洩,辛味可以散發,甜味可以緩和,寒性可以去除熱症。能夠消除火毒,散開結滯之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並止痛。
治癰疽瘡腫,面上疱瘡,金瘡撲損(箭鏃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為末,酒服),斂瘡方多用之(故名,每與白芨相須),搽凍耳(同黃柏末油調)。
白話文:
治療癰疽腫瘤、面部水痘、因金屬武器受傷的傷口(如果箭頭取不出來,可以和丹皮或半夏研磨成粉,用酒送服),收斂傷口的藥方中經常使用它(因此得名,經常與白芨配合使用),還可以塗抹凍瘡(和黃柏末及油脂調和)。
蔓赤,枝有五葉,根如卵而長,三五枝同窠,皮烏肉白。一種赤蘞,功用皆用(鄭奠一曰:能治溫瘧血痢,腸風痔瘻,赤白帶下)。
白話文:
蔓赤草是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呈五片狀,根部像雞蛋但形狀細長,三到五根蔓赤草生長在同一個根部,外皮呈烏黑色,內部肉質白色。還有一種叫做赤蘞的植物,它們的藥用價值相似。(鄭奠說過:蔓赤草可以治療風熱瘧疾、血痢、腸絞痛、痔瘡、陰道炎和帶下。)
3. 預知子
補勞,瀉熱
苦寒。補五勞七傷。
治痃癖氣塊,天行溫疾,蛇蟲咬毒。殺蟲療蠱(綴衣領中,凡遇蠱毒,則聞其聲而預知之,故名),利便催生。
藤生,子如皂角,褐色光潤。出蜀中,云亦難得。
白話文:
補充虛弱,清除熱毒。
味苦性寒,能補充五勞七傷。
治療胸腹間積聚的氣塊,流行性熱病,蛇蟲咬傷的毒素。殺蟲解蠱(掛在衣領上,遇到蠱毒時,會發出聲音預先警示),促進排便,幫助生產。
為藤本植物,果實形似皂角,呈褐色且表面光滑油亮。產於四川地區,據說相當難得。
4. 旱蓮草
一名鯉腸,又名金陵草
補腎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叫鯉腸,又稱為金陵草的植物,具有補腎的功效。
甘鹹,汁黑。補腎止血,黑髮烏髭(《千金》云:當及時多收,其效甚速。《經疏》云:性涼不益脾胃,故《千金方》金陵煎丸用薑汁和劑)。
苗如旋覆,實似蓮房,斷之有計,須臾而黑。熬膏良。
白話文:
藥材的味道甘鹹,汁液呈黑色。具有補腎止血、使頭髮和鬍鬚變黑的作用。(《千金》說:應及時多蒐集,它的效果極快。《經疏》說:藥性寒涼,不益脾胃,所以《千金方》中的金陵煎丸是用薑汁和製的)。
5. 劉寄奴草
瀉,破血,止血
苦溫。破血通經,除症下脹,止金瘡血。多服令人吐利。
白話文:
瀉下、活血、止血。
味道苦溫。能活血調經,消除癥瘕和腹部脹滿,止住刀傷出血。但如果服用過量會使人嘔吐或拉肚子。
一莖直上,葉尖長、糙澀,花白芯黃,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蕒絮,子細長亦似苦蕒子。莖、葉、花、子皆可用(劉裕,小字寄奴。微時,曾射一蛇,明日,見童子林中搗藥,問之,答曰:吾王為劉寄奴所傷,合藥敷之。裕曰:王何不殺之?童曰:寄奴,王者,不可殺也。叱之不見,乃收藥回。每遇金瘡,敷之立愈)。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莖直立向上,葉子尖長而粗糙,花朵白色帶有黃色的花蕊,形似小菊花,花朵上有白色絮狀物,類似苦蕒花的絮狀物。果實細長,也像苦蕒子的樣子。它的莖、葉、花、果實都可以使用。(相傳晉朝劉裕小時候曾射殺了一條蛇,第二天,他看到一個童子在樹林中搗藥,便上前詢問。童子回答說:我們大王被劉寄奴所傷,正在用藥敷治。劉裕問:大王為何不殺了他呢?童子說:寄奴是未來的王者,不可殺害。童子說完就消失了,劉裕便收了藥回去。後來劉裕每遇金瘡之傷,敷上這種藥物都能立即痊癒。)
6. 馬鞭草
瀉,破血,消脹,殺蟲
味苦微寒。破血通經,殺蟲消脹。
治氣血症瘕,癰瘡陰腫(搗汁塗敷)。
白話文:
這藥物有瀉下、活血、消脹和殺蟲的作用。
味道是苦的,性質微寒。可以破血通經,殺蟲消脹。
用於治療氣血瘀阻所形成的硬塊、癰腫和陰部腫脹(可將藥物搗汁後塗抹患處)。
墟陌甚多。方莖,葉似益母對生,夏、秋開細紫花,穗如車前草,類蓬蒿而細,根白而小。
用苗、葉。
白話文:
市集上有很多這種植物。它的莖是方的,葉子像益母草,兩兩相對生長。夏、秋兩季開著細小的紫色花,花穗像車前草,但較細小,根部呈白色且較小。
7. 穀精草
輕,明目
辛溫輕浮。上行陽明(胃),兼入厥陰(肝)。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痹齒痛,陽明風熱。
白話文:
(花椒)性味辛溫且輕揚。能上升至胃經,兼入肝經。在明目退翳的功效上勝過菊花。也能治療喉嚨腫痛、牙痛,以及胃經陽熱證。
收谷後,荒田中生。葉似嫩秧,花如白星(小兒雀盲者,羯羊肝一具,不洗,竹刀割開,入穀精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
白話文:
在收割穀物後,荒田中會生長出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像柔軟的秧苗,花朵像白色的星星。(對於幼童雀盲,可使用羯羊肝臟一枚,不清洗,用竹刀切開,搭配穀精煮熟後食用。或者製作成藥丸,以茶水送服。)
8. 青葙子
一名草決明
瀉肝,明目
味苦微寒。入厥陰(肝)。祛風熱,鎮肝明目。治青盲障翳,蟲疥惡瘡。瞳子散大者忌服(能助相火)。
類雞冠而穗尖長。
白話文:
一名草決明能夠清瀉肝火,改善視力。
味道略帶苦澀,性質微寒。主要作用在肝經。可以袪除風熱,安撫肝臟,使視力清晰。用於治療視力模糊、白內障、皮膚寄生蟲及惡性瘡癬等症狀。瞳孔擴大的人不適合服用(因為可能會助長體內的相火)。
其形狀類似雞冠,但是花序更長且尖。
9. 決明子
瀉肝,明目
甘苦鹹平。入肝經,除風熱。治一切目疾,故有決明之名。又曰:益腎精(瞳子神光屬腎。日華曰:明目甚於黑豆,作枕治頭風)。
狀如馬蹄決明。搗碎煎。惡大麻仁。
白話文:
甘、苦、鹹,性平。歸入肝經,能消除風熱。可以治療各種眼疾,因此被稱為決明子。又說:可以滋補腎精(瞳孔的明亮神采與腎臟有關。日華子說:其明目作用比黑豆強,用作枕頭可以治療頭風)。
10. 蓼實
宣,溫中
辛溫。溫中明目,耐風寒,下水氣(時珍曰:古人種蓼為蔬,收子入藥,今為酒麴用其汁耳。以香蓼、青蓼、紫蓼為良)。
白話文:
藥性辛溫。具有溫暖脾胃、明目、耐受風寒、消除水腫的效果。(李時珍說:古人種植蓼作為蔬菜,收取種子入藥,現在只用它的汁液作為酒麴。以香蓼、青蓼、紫蓼的藥效最好。)
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馬蓼。
白話文:
蓼分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馬蓼。
11. 馬勃
輕,解熱,外用敷瘡
辛平輕虛。清肺解熱(東垣普濟消毒飲中用之),散血止嗽。
白話文:
輕,可以退燒,外用可以敷在傷口上。
味道辛、性平、質地輕盈、能補虛。能夠清理肺部熱氣(在《東垣先生傳世良方》中的普濟消毒飲配方中有使用到),能夠活血並止咳。
治喉痹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礬,或硝掃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外用敷諸瘡良。
生濕地朽木上。狀如肺肝,紫色虛軟,彈之粉出,取粉用。
白話文:
用於治療喉嚨發炎疼痛(以吹入喉嚨為佳,或加入白礬,或用硝石塗抹喉嚨,引發嘔吐痰液以求痊癒),鼻出血失聲,外用於敷抹瘡口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