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31)

回本書目錄

草部 (31)

1. 牡丹皮

瀉伏火而補血

辛甘寒微。入手足少陰(心、腎)、厥陰(心包、肝)。瀉血中伏火(色丹故入血分。時珍曰: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和血、涼血而生血(血熱則枯,涼則生),破積血(積瘀不去則新血不生),通經脈。

為吐衄必用之藥(血屬陰本靜,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竅)。治中風,五勞,驚癇瘛瘲(筋脈伸縮抽掣為瘛瘲。或手足抽掣,口眼喎斜,卒然眩僕,吐涎身軟,時發時止為癇。皆陰虛血熱,風火相搏,痰隨火湧所致),除煩熱,療癰瘡(涼血),下胞胎,退無汗之骨蒸(張元素曰:丹皮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腎氣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

按《內經》曰:水之精為志,故腎藏志。火之精為神,故心藏神)。

單瓣花紅者入藥,肉厚者佳。酒拌蒸用。畏貝母、菟絲、大黃。忌蒜、胡荽、伏砒(時珍曰:花白者補,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別之)

白話文:

牡丹皮味道辛辣,帶有甘甜味,藥性微寒。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它能清除血液中潛藏的火氣(因為牡丹皮顏色偏紅,所以能作用於血液。李時珍說,潛藏的火氣就是陰火,陰火也就是相火。世人只知道用黃柏來治療相火,卻不知道牡丹皮的效果更勝一籌,所以張仲景的腎氣丸中使用了牡丹皮),能夠調和氣血、冷卻血液並促進新血生成(血液過熱就會枯竭,冷卻下來才能新生),可以消除體內積聚的瘀血(瘀血不去,新血就無法產生),並且能疏通經絡。

牡丹皮是治療吐血、流鼻血等出血症狀的常用藥(血屬陰,本來是靜止的,因為受到相火的逼迫,才會從上方的孔竅溢出)。它可以治療中風、五勞虛損、驚癇抽搐(肌肉筋脈收縮抽動稱為抽搐,或是手腳抽動、口眼歪斜、突然昏倒、吐口水、身體癱軟、時好時壞發作的疾病稱為癲癇。這些都是陰虛血熱、風火相搏、痰隨火上湧造成的),能消除煩躁發熱,治療癰瘡腫毒(因為牡丹皮有涼血的作用),還能幫助胎兒下降,並退除無汗的骨蒸潮熱(張元素說:牡丹皮治療沒有汗的骨蒸,地骨皮治療有汗的骨蒸。神氣不足屬於手少陰心經,意志不足屬於足少陰腎經,所以張仲景的腎氣丸使用牡丹皮,來治療神氣和意志不足的狀況。

依照《黃帝內經》所說:水的精華是意志,所以腎臟儲藏意志;火的精華是神氣,所以心臟儲藏神氣)。

單瓣、花色紅的牡丹皮可以用來入藥,肉質厚的品質較好。通常會用酒拌後蒸煮使用。牡丹皮忌與貝母、菟絲子、大黃一起使用。也忌諱與大蒜、胡荽一起食用,並忌與砒霜同時服用(李時珍說:花色白的牡丹皮有補益的功效,花色紅的牡丹皮有疏通的功效,這是人們很少理解的道理,應該加以區分)。

2. 續斷

補肝腎,理筋骨

苦溫補腎、辛溫補肝。能宣通血脈而理筋骨。主傷中,補不足(《經疏》曰:味甘故然)暖子宮,縮小便,破瘀血。

治腰痛胎漏(懷妊瀝血),崩帶遺精,腸風血痢(《是齋方》:平胃散一兩,川續斷二錢半,每服二錢,米飲下,治時痢亦驗),癰痔腫毒。又主金瘡折跌(以功命名),止痛生肌。女科外科,需為上劑。川產良。狀如雞腳,皮黃皺節節斷者真。去向里硬筋,酒浸用。地黃為使。

白話文:

續斷,有補益肝腎的功能,可以調理筋骨。

它的味道是苦溫性的,能夠補腎;味道辛溫性的,能夠補肝。它能疏通氣血循環,並調理筋骨。主要可以治療體內損傷、補充不足(《經疏》說:因為味道甘甜的緣故)。它能溫暖子宮,減少小便頻繁,化解體內的瘀血。

可以用來治療腰痛、懷孕期間的出血(胎漏),以及崩漏、白帶過多、遺精、腸風下血(如《是齋方》記載:用平胃散一兩,加入川續斷二錢半,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治療急性痢疾也有效果),還有癰瘡、痔瘡腫毒等。此外,它還能治療外傷、骨折跌打損傷(因為功效顯著,所以被命名為續斷),止痛並促進肌肉生長。婦科和外科都非常需要使用它,是很好的藥材。四川生產的品質最好。外形像雞腳,表皮黃色、有皺紋、一節一節斷開的才是真的。使用時要去除裡面的硬筋,用酒浸泡後使用。可以搭配地黃來加強藥效。

3. 骨碎補

補腎,治折傷

苦溫補腎,故治耳鳴(耳鳴必由腎虛),及腎虛久瀉(研末,入豬腎煨熟,空心食之。腎主二便,久瀉多屬腎虛,不可專責脾胃也)。腎主骨,故治折傷(以功命名,粥和敷傷處。經曰: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谷),牙痛(炒黑為末,擦牙,嚥下亦良)。又入厥陰(心包,肝),能破血止血(入血行傷,故治折傷,粥和末裹傷處)。

根似姜而扁長,去毛用,或蜜拌蒸。

白話文:

骨碎補具有補腎的功效,可以治療跌打損傷。

它味苦性溫,能夠補益腎臟,所以能治療耳鳴(耳鳴通常是腎虛引起的),以及腎虛導致的長期腹瀉(將骨碎補磨成粉末,加入豬腎一起燉煮熟透,空腹食用。腎臟主管大小便,長期腹瀉多半是腎虛所致,不能只歸咎於脾胃)。腎臟主導骨骼的生長,因此骨碎補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它的名稱由功效而來,將骨碎補磨成粉末,用粥調和後敷在傷處。《黃帝內經》說:腎臟是胃氣的關卡。前陰負責排泄水分,後陰負責消化穀物),還能治療牙痛(將骨碎補炒黑後磨成粉末,擦在牙痛處,吞下一些也有效果)。骨碎補還能進入厥陰經(心包經、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它能進入血脈,促進傷處的癒合,所以能治療跌打損傷,將骨碎補磨成粉末,用粥調和後包裹在傷處)。

骨碎補的根部像薑一樣,但比較扁平細長,使用時要去除表面的毛,可以用蜂蜜拌勻後蒸熟。

4. 益母草

一名茺蔚

通行瘀血,生新血

辛微苦寒。入手、足厥陰(心包、肝)。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瘀血去則經調)。

治血風血暈,血痛血淋,胎痛產難,崩中帶下(帶脈橫於腰間,病生於此,故名為帶。赤屬血,白屬氣。氣虛者,補中益氣而兼升降。血虛者,養血滋陰而兼調氣)。為經產良藥,消疔腫乳癰(亦取其散瘀解毒),通大小便。然辛散之藥,瞳子散大者忌服。

益母子主治略同,調經益精,明目(血滯病目者則宜之)活血,順氣逐風(氣行則血行,血活則風散),行中有補。治心煩頭痛(血虛血熱之候),胎產帶崩,令人有子(有補陰之功。時珍曰:益母根莖花葉實,皆可同用。若治瘡腫胎產,消水行血,則宜並用;若治血分風熱,明目調經,用子為良。

蓋根莖花葉專於行,子則行中有補也。《產寶》濟陰返魂丹,小暑端午或六月六日,採益母莖葉花實,為末蜜丸,治胎產百病。《近效方》:搗汁熬膏亦良)。忌鐵。子微炒用。

白話文:

益母草,又名茺蔚。

它能疏通停滯的瘀血,促進新生血液的產生。

味道帶有辛辣、微苦、寒涼的性質。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心包經和肝經)。具有消除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去除瘀血、產生新血、調理月經、解毒的功效(瘀血去除後,月經自然會調順)。

可以治療血風、血暈、血痛、血淋、胎痛難產、崩漏、白帶等婦科疾病(帶脈環繞腰間,疾病多由此而生,所以稱之為帶。赤色屬血,白色屬氣。氣虛的人,要補中益氣並兼顧升降功能;血虛的人,要養血滋陰並兼顧調氣功能)。益母草是婦產科的良藥,也可以消除疔瘡腫痛、乳房癰腫(也是取其散瘀解毒之效),並能通利大小便。然而,它畢竟是辛散之藥,瞳孔放大的人應當避免服用。

益母草的種子(益母子)主治功效大致相同,能調理月經、補益精氣、使眼睛明亮(如果眼睛疾病是因血瘀引起,就適合使用),活血、順氣、驅散風邪(氣順暢運行,血液才能流通,血液活絡,風邪自然消散)。益母子在活血的同時兼有補益的作用。能治療心煩、頭痛(通常是血虛血熱引起的症狀)、胎產、白帶、崩漏等婦科疾病,並能幫助婦女懷孕(有滋陰的功效)。李時珍說:益母草的根莖花葉果實,都可以一同使用。如果用來治療瘡腫、胎產、消除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就適合一起使用;如果用來治療血分風熱、使眼睛明亮、調理月經,就以種子為佳。

因為根莖花葉的藥性偏於疏通,而種子則兼有補益作用。《產寶》中有一個叫濟陰返魂丹的方子,是在小暑端午或六月初六時,採集益母草的莖葉花實,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可以用來治療婦女胎產的各種疾病。《近效方》裡說:將益母草搗爛取汁,熬成膏狀,也有很好的療效。使用益母草時忌用鐵器。種子要稍微炒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