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23)

回本書目錄

草部 (23)

1. 防己

通,行水,瀉下焦血分濕熱

白話文:

疏通,利尿,排出下焦血液中的濕熱。

大苦大寒(《本經》)平,《別錄》溫)。太陽(膀胱)經藥。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濕熱,為療風水之要藥。

白話文:

原句: 大苦大寒(《本經》)平,《別錄》溫)。太陽(膀胱)經藥。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濕熱,為療風水之要藥。

性質極其苦寒(《本經》記載),但根據《別錄》的說法可能是偏溫的。歸屬於太陽(膀胱)經。具有通行十二條經脈,疏通肌膚表層,暢通九竅,排出下焦血分中的濕熱,是治療風水要用的藥物。

治肺氣喘嗽(水濕),熱氣諸癇(降氣下痰),濕症腳氣(足傷寒濕為腳氣。寒濕鬱而為熱,濕則腫,熱則痛。防己為主藥。濕加苡仁、蒼朮、木瓜、木通,熱加芩、柏,風加羌活、萆薢,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又有足跟痛者,屬腎虛。

白話文:

肺氣喘咳(水濕):咳嗽氣喘,伴有水濕。

熱氣諸癇(降氣下痰) :因熱氣導致的癲癇,並伴有氣滯痰多。

濕症腳氣(足傷寒濕為腳氣) :由於寒濕入侵足部,導致腳氣。寒濕鬱結化熱,濕氣導致腫脹,熱氣導致疼痛。

治療方法

  • 基本方:防己
  • 濕氣加重:加入苡仁、蒼朮、木瓜、木通
  • 熱氣加重:加入黃芩、柏子仁
  • 風邪加重:加入羌活、萆薢
  • 痰多:加入竹瀝、南星
  • 疼痛:加入香附、木香
  • 活血化瘀:加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 大便祕結:加入桃仁、紅花
  • 小便祕結:加入牛膝、澤瀉
  • 疼痛延伸到手臂:加入桂枝、威靈仙
  • 疼痛延伸到肋部:加入膽草
  • 足跟疼痛:屬於腎虛所致。

不與腳氣同論),水腫風腫,癰腫惡瘡。或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險而健,陰虛及濕熱在上焦氣分者禁用(《十劑》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通草即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為通與燥劑無以別矣。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

本集以行水為通劑,改熱藥為燥劑)。

白話文:

(不與腳氣相提並論)水腫、風腫、癰腫、惡瘡。或者濕熱流入十二經絡,導致陰部不通暢,這些情況下使用通草是必要的。

但是,通草性質險峻而健行,陰虛或濕熱上擾氣分的患者禁用。(《十劑》中記載:通瀉可以去除停滯,通草和防己等藥物屬於此類。通草就是木通,徐之才也認為木通是利水藥,與燥藥無異。木通味甘淡,瀉氣分濕熱;防己味苦寒,瀉血分濕熱。

出漢中,根大而虛通,心有花紋,色黃,名漢防己;黑點黃腥木強者,名木防己,不佳(陳藏器曰: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酒洗用。惡細辛。畏萆薢。

白話文:

產於漢中。根部較大而中空,心部有花紋,顏色偏黃,稱為漢防己。黑色斑點,黃色氣味嗆鼻,木質強韌的,稱為木防己,藥性較差。(陳藏器說:治療風疾用木防己,治療水腫用漢防己。)用酒清洗後使用。不可與細辛合用。忌萆薢。

2. 葶藶

大瀉氣秘,通,行水

辛苦大寒。屬火性急,大能下氣,行膀胱水。腫中水氣膹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積聚癥結,伏留熱氣,消腫除痰,止嗽定喘(水濕泛溢,為腫脹,為痰嗽,為喘滿)通經利便。久服令人虛(《十劑》曰: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大黃泄陰分血閉,葶藶泄陽分氣閉,氣味俱厚,不減大黃。

白話文:

大黃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歸火經,性味苦寒,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大黃能利水,治療水腫。對於水氣積聚導致的腫脹疼痛,非大黃不能去除。大黃還能消散積聚的癥結,清除伏留的熱氣,消除腫脹,化痰止咳,平喘止滿。此外,大黃還能利水通便。

長期服用大黃會損傷人體正氣。根據《十劑》記載:「瀉藥可以通利閉塞。」大黃與葶藶相似,能瀉下通便。大黃瀉陰血,葶藶瀉陽氣,兩者氣味均苦寒,瀉下效果不亞於大黃。

然有甜、苦二種,甜者性緩,苦者性急,泄肺而傷胃,宜大棗輔之。仲景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氣喘急不得臥。昂按:輔以大棗,補土所以制水)。

白話文:

雖然有甘草和大黃兩種,甘草性質緩和,大黃性質急促,會洩肺氣而傷胃,所以應該用大棗來輔助。張仲景有「葶藶大棗瀉肺湯」,用來治療肺氣喘急、不能躺臥。昂按:用大棗來輔助,是為了補土(脾胃)來制水(肺)。

子如黍米,微長色黃。合糯米微炒,去米用。得酒良。榆皮為使。

白話文:

草藥顆粒細小如小米,稍長且呈黃色。與糯米一起炒香,去除糯米後使用。加入酒中效果很好。榆樹皮作為引子使用。

3. 甘遂

大通,瀉經隧水濕

苦寒有毒。能瀉腎經及隧道水濕,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為下水之聖藥(仲景大陷腸湯用之)。

白話文:

大通,可以排除經絡中的水分和濕氣。

這種藥性味苦寒且有毒。能夠排出腎經以及體內通道的水分和濕氣,直接到達水氣積聚的地方,以攻破和排洩為主要作用,是治療水腫的特效藥(張仲景的大陷胸湯中有使用此藥)。

主十二種水,大腹腫滿(名水蠱。喻嘉言曰:腎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源。脾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於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於上。腎不能司胃之關,時其輸泄,而病於下,以致積水浸淫,無所底止。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谷。王好古曰:水者,脾肺腎三經所主。

白話文:

人體中主要有十二種水,如果腹部腫脹得很嚴重,就是「水蠱」。喻嘉言說:腎臟是水液和穀物的貯藏之地,是五臟六腑的根源。如果脾臟無法將胃中的水液過濾到肺部,就會引起體內積水;如果肺部無法將胃中的水液排出到膀胱,就會引起上半身積水;如果腎臟無法控制胃部的開合,無法正常排泄,就會引起下半身積水,導致積水越來越多,直到侵蝕破壞身體各部。腎臟是胃部的閘口,前部陰體負責排出水液,後部陰體負責消化穀物。王好古說:水液主要是由脾、肺、腎這三條經絡負責管制的。

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頭面,中四肢,下腰腳,外皮膚,中肌肉,內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別,不可輕瀉,當知病在何經何臟,方可用之。按:水腫有痰裹食和瘀血、致清不升濁不降而成者,有濕熱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有燥熱衝擊、秘結不通而成者,證屬有餘。

白話文:

人體有五臟六腑和十二條經脈,經脈分佈於頭面、四肢、腰腳;體外有皮膚,體內有肌肉,再裡面是筋骨。經脈中的氣血流動有長短之分,浮沉之別,不可以隨意瀉下氣血,要了解疾病出現在哪條經脈、哪個臟腑,才能使用瀉法。

按:《傷寒論》中記載,水腫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痰液包裹住食物和瘀血,導致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
  2. 濕熱相互生發,堵塞經脈。
  3. 燥熱衝擊經脈,導致經脈不通。

這些水腫屬於有餘證,即體內某些物質過多。

有服寒涼傷飲食、中氣虛衰而成者;有大病後正氣衰憊而成者,有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而成者,證屬不足。宜分別治之。然其源多由中氣不足而起。丹溪曰:水病當以健脾為主,使脾實而氣運,則水自行。宜參、苓為君,視所挾證加減,苟徒用利水藥,多致不救),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虛者忌用。

白話文:

這些病症可能是由於服用寒涼藥物損傷了飲食,導致中氣虛弱而發生的;也可能是由於大病之後正氣衰敗而發生的;還可能是由於小便不通暢,水液運行異常,脾臟無法控制而發生的,這些病症都屬於中氣不足。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治療。然而,這些病症的根源大多是由於中氣不足造成的。丹溪說:水腫病應該以健脾為主,使脾臟充實,氣血運行通暢,水液自然會自行排出。應該使用人參、茯苓作為君藥,根據所伴隨的症狀加減用藥。如果只是單純使用利水藥,往往會導致無法救治。這些病症包括: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中氣虛弱的患者應避免服用這些藥物。

皮赤肉白,根作連珠。重實者良。麵裹煨熟用(或用甘草、薺苨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為度,再麵裹煨)。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張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以立功也。有治水腫及腫毒者,以甘遂末敷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立消,二物相反,感應如此)。

白話文:

皮膚呈紅色,肉質潔白,塊根連成一串。塊根較重者為佳。用麵粉包裹後蒸熟食用(或用甘草、薺菜汁浸泡三天,汁液顏色像墨水,以清澈為度,再用麵粉包裹蒸熟)。用瓜蒂作為引子。忌用遠志。相反與甘草同用(張仲景治療心下留飲,將其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之性以發揮功效。有治療水腫和腫毒的方法,將甘遂粉末敷於腫處,濃煎甘草湯服用,腫脹立消。這兩種藥物性質相反,感應效力如此)。

4. 大戟

大瀉,通臟腑水濕

苦寒有毒。能瀉臟腑水濕,行血發汗,利大小便。

白話文:

大瀉,能排除體內濕氣。

性味苦寒且有毒。能夠排出臟腑中的水濕,促進血液循環,發汗,以及改善大小便。

治十二種水,腹滿急痛,積聚癥瘕,頸腋癰腫,風毒腳腫,通經墮胎。誤服損真氣(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咳喘背冷;入肝則脅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隱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陳無擇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

白話文:

治療十二種水腫、腹脹和劇烈疼痛、積塊和腫瘤、頸部和腋窩腫大、風毒性腳腫、疏通經絡、墮胎。誤服損傷真氣(李時珍說:痰液是一種物質,隨著氣的升降,無處不在。進入心臟會迷失,形成癲癇;進入肺部會阻塞氣孔,導致咳嗽、喘息和背部發冷;進入肝臟會導致脇痛、乾嘔、寒熱交替;進入經絡會導致麻痺和疼痛;進入筋骨會導致牽拉和隱痛;進入皮膚和肌肉會導致淋巴結腫大、癰腫。陳無擇用控涎丹治療,效果顯著,這是治療痰液的根本方法。

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絡水濕,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復云痘症變黑歸腎者,用百祥膏下之,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百祥惟大戟一味,能行膀腕之水故也。

白話文:

痰液的本源來自於水和濕氣,在遇到氣和火之後,就會凝結形成痰液。大戟可以清除臟腑中的水濕,甘遂可以疏通經絡中的水濕,白芥子可以散發皮膚和皮膜之間的痰氣,只有擅長使用這些藥方的人才能達到奇效。

另外,錢仲陽認為腎臟儲存真正的水液,應該滋補而不瀉。又說如果痘疹變黑,表示歸屬於腎臟,這時要使用百祥膏來治療,並不是瀉腎,而是瀉其臟腑,這樣就能讓臟腑不會充實。臟腑指的是膀胱,百祥膏中只有大戟這一味藥,能疏通膀胱的水液。

竅謂非獨瀉腑,乃腎邪實而瀉肝也。實則瀉其子,大戟浸水青綠,肝膽之色也。痘症毒盛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液內竭,不能化膿,而成黑陷之證,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昂按:瀉心乃所以補心,瀉腎即所以救腎,邪熱退,則真陰復矣。《機要》用大戟一兩,棗三枚,同煮焙乾,去戟,用棗丸服,名棗變百祥丸)。

白話文:

所謂的「竅」,不僅指瀉掉大腸肺部的邪氣,而是要瀉掉腎臟的邪氣,從而達到瀉肝的效果。邪氣盛了就要瀉掉它的子宮,大戟浸在水裡呈現青綠色,這是肝膽的顏色。痘症毒氣盛、火勢旺,就會導致體內的津液枯竭,風挾帶著火勢,就會損害脾胃,所以體內的津液就會枯竭,無法化膿,形成黑色的凹陷,瀉掉風火之毒,就能拯救腎臟,扶助脾胃。

按:瀉掉心臟的邪氣就能補心,瀉掉腎臟的邪氣就能拯救腎臟,邪熱退去,真陰就能恢復。在《機要》中,使用一兩大戟,三枚大棗,一同煮熟後晾乾,去掉大戟,用大棗丸服下,叫做「棗變百祥丸」。

杭產紫者為上,北產白者傷人。漿水煮,去骨用。得大棗則不損脾。畏菖蒲。反甘草。

白話文:

杭州產出的紫何首烏品質最佳,北方產出的白何首烏傷人。用漿水煮沸,去除骨頭。搭配大棗服用可以避免損傷脾臟。何首烏忌諱與菖蒲同用,相反地與甘草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