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20)
草部 (20)
1. 柴胡
宣,發表和里,退熱升陽
苦平微寒,味薄氣升為陽。主陽氣下陷,能引清氣上行,而平少陽、厥陰之邪熱(肝、膽、心包、三焦相火。時珍曰:行少陽,黃芩為佐;行厥陰,黃連為佐),宣暢氣血,散結調經(昂按:人第知柴胡能發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故勞藥、血藥,往往用之。補中益氣湯,逍遙散,皆用柴胡,取其和中,皆非解表)。
為足少陽(膽)表藥(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其經在半表半裡,法當和解,小柴胡湯之屬是也。若病在太陽,服之太早,則引賊入門;若病入陰經,復服柴胡,則重虛其表。最宜詳慎)。
治傷寒邪熱(仲景有大、小柴胡湯),痰熱結實,虛勞肌熱(寇宗奭曰: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藥性論》、《日華子》皆言補勞傷,醫家執而用之,貽誤無窮。時珍曰:勞有五,若勞在肝、膽、心、心包有熱,則柴胡乃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勞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惟勞在肺腎者,不可用耳,寇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
昂按: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成勞,咳嗽聲嗄,體虛自汗,用柴胡為君,則肺勞亦有用之者矣。《藥性論》甄權著),嘔吐心煩(邪在半表半裡,則多嘔吐),諸瘧寒熱(東垣曰:諸瘧以柴胡為君,佐以引經之藥。李士材曰:瘧非少陽經慎用。喻嘉言曰:瘧發必有寒有熱,蓋外邪伏於半表半里,適在少陽所主之界。
入與陰爭,陽勝則熱;出與陽爭,陰勝則寒。既純熱無寒,為癉瘧溫瘧,純寒無熱,為牝瘧,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偏。補偏救弊,亦必返還少陽之界,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脈縱屢遷,而弦之一字,實貫徹之也。昂按:瘧之不離少陽。
猶咳之不離於肺也。談藪云:張知閣久病瘧,熱時如火,年餘骨立。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孫琳投以小柴胡湯,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也。時珍曰:觀此則得用藥之妙的矣。
昂按:據孫氏之說,是柴胡亦能退骨蒸也),頭眩目赤,胸痞脅痛(凡脅痛,多是肝木有餘,宜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白芍。又左脅痛,宜活血行氣;右脅痛,宜消食行痰),口苦耳聾(皆肝膽之邪),婦人熱入血室(沖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臟主血,在經主氣),胎前產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散十二經瘡疽,血凝氣聚,功同連翹(連翹治血熱,柴胡治氣熱,為少異)。陰虛,火炎氣升者禁用。
白話文:
柴胡這味藥,主要功效是疏通、發散體內阻塞的氣,同時能往上提升陽氣,並退去體內的熱。
它的藥性是苦味、平和、稍微帶點寒性,味道比較淡薄,藥性偏向往上升,屬於陽性的藥。主要治療陽氣下陷的狀況,能引導清氣往上升,並能平息少陽、厥陰經的邪熱(指的是肝、膽、心包、三焦的相火)。李時珍說,如果要讓柴胡走少陽經,可以用黃芩作為輔助藥;如果要讓它走厥陰經,可以用黃連作為輔助藥。柴胡能疏通氣血,化解體內的結塊,並調理月經(張景岳認為,大家只知道柴胡能發散,卻不知道它最能調理體內。因此,許多補虛藥、活血藥,都會使用柴胡。例如補中益氣湯、逍遙散,都是用柴胡來調理體內,並非只是為了發散)。
柴胡是足少陽經(膽)的代表藥(膽是清淨的器官,沒有出入,它的經脈位於半表半裡之間,所以治療上要用和解的方式,例如小柴胡湯這類方劑。如果病邪在太陽經,太早使用柴胡,反而會引狼入室;如果病邪已經進入陰經,又使用柴胡,會使表虛更嚴重。所以使用柴胡要特別謹慎)。
它能治療傷寒的邪熱(仲景的《傷寒論》中有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痰熱結實,以及虛勞引起的肌肉發熱(寇宗奭認為,《本草經》並沒有提到柴胡能治療虛勞,而《藥性論》、《日華子》卻說它能補虛損,這是醫家的誤用,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李時珍則說,虛勞有五種,如果病邪在肝、膽、心、心包且有熱,柴胡是治療厥陰、少陽經病症的必用藥;如果虛勞在脾胃且有熱,或者陽氣下陷,柴胡是升清、退熱的必用藥。只有虛勞在肺腎的人,才不能使用柴胡,寇氏一概否定柴胡的功效,是不全面的看法。張景岳也認為,楊氏的秦艽扶羸湯,用柴胡治療肺痿引起的虛勞、咳嗽、聲音嘶啞、身體虛弱、自汗,可見柴胡也有治療肺勞的功效。《藥性論》是甄權所著)。柴胡能治療嘔吐、心煩(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容易引起嘔吐),以及各種瘧疾引起的寒熱(李東垣認為,各種瘧疾都以柴胡為主藥,再佐以引經藥。李士材認為,瘧疾不一定都是少陽經的問題,要謹慎使用柴胡。喻嘉言則認為,瘧疾發作時,必定有寒熱交替的現象,是因為外邪潛伏在半表半裡,恰好是少陽經所主宰的範圍。邪氣和陰氣在體內相爭,陽氣勝就發熱;邪氣和陽氣相爭,陰氣勝就發冷。純熱無寒的瘧疾稱為癉瘧或溫瘧,純寒無熱的瘧疾稱為牝瘧,這些都是從少陽經發展到極端的偏頗狀態。要矯正這些偏頗,必須回到少陽經的範圍,使陰陽調和才能痊癒。瘧疾可能兼有其他經脈的問題,但如果和其他經脈完全無關,就不能稱作瘧疾,雖然脈象可能不斷變化,但弦脈的特徵卻貫穿始終。張景岳認為,瘧疾與少陽經的關係,就像咳嗽與肺的關係一樣。一位張知閣久病瘧疾,發熱時像火燒一樣,一年多來瘦骨嶙峋。醫生用了鹿茸、附子等藥物,反而使發熱更加嚴重。孫琳用小柴胡湯治療,服藥三劑後就痊癒了。孫琳說,這是勞瘧,熱從骨髓發出,使用剛猛的藥物,只會讓氣血更加虧虛。發熱有在皮膚、臟腑、骨髓等不同的位置,如果發熱在骨髓,只有柴胡才能治療,如果是銀柴胡,只需服用一劑就有效,而南方產的柴胡藥力較弱,所以要服用三劑才有效。李時珍認為,這個例子顯示了用藥的精妙之處。張景岳認為,根據孫琳的說法,柴胡也能退骨蒸)。柴胡還能治療頭暈目眩、眼睛發紅、胸悶脅痛(脅痛多半是肝木過盛,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青皮、川芎、白芍。左脅痛適合用活血行氣的方法,右脅痛適合用消食化痰的方法),口苦耳聾(都是肝膽的邪氣引起的),婦女熱入血室(沖脈是血海,也就是血室,男女都有。柴胡在臟能調理血,在經能調理氣),以及產前產後的各種發熱、小兒痘疹、五疳引起的羸弱發熱,還能散十二經的瘡疽,化解血凝氣聚,功效和連翹相似(連翹治療血熱,柴胡治療氣熱,兩者稍有不同)。但陰虛、火氣上炎的人不能使用柴胡。
銀州的柴胡根長一尺多,顏色微白,治療虛勞、疳積效果很好。北方產的柴胡,像前胡一樣柔軟的最好,南方產的柴胡則堅硬不能使用。外感病要生用柴胡,內傷升氣要用酒炒的根,中間或要下降則用梢。有汗、咳嗽的人要用蜜水炒。前胡、半夏是它的使藥,忌用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