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19)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9)

1. 薑黃

瀉,破血,行氣

苦辛(《本草》大寒。藏器、《大明》曰熱)色黃,入脾兼入肝經。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除風消腫,功力烈於鬱金

白話文:

苦辛(《本草綱目》記載具有大寒性質。藏器和《大明》則記載為熱性)顏色呈黃色,既能入脾經,也能入肝經。它能調和血液中的氣,疏通氣血,祛風消腫,功效比鬱金還要強勁。

治氣脹血積,產後敗血攻心,通月經,療撲損。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風寒濕痹(血虛臂痛者勿用。時珍曰:入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脹氣、血塊堆積,產後敗血癥惡化,疏通經血,治療擦傷。至於片子草,能伸展手臂,治療風寒濕痹(血虛導致手臂疼痛者不宜使用。李時珍說:片子草能伸展手臂止痛,表示它也能調理血液中的氣。)

出川廣(陳藏器曰:鬱金苦寒色赤,薑黃辛溫色黃)術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別。

白話文:

出川廣(陳藏器說:鬱金味道苦、性寒,顏色是紅色;薑黃味道辛、性溫,顏色是黃色)術的味道苦、顏色是青色,這三種藥材不同,用處也不同。

《經疏》曰:薑黃主治,介乎三稜、鬱金之間。時珍曰:薑黃、鬱金、莪朮、形狀不同,大略相近。但鬱金入心,專治血;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術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今時以扁如乾薑者,為片子薑黃。圓如蟬腹者,為蟬肚鬱金,並可染色,術形雖似鬱金,而色不黃也)。

白話文:

《經疏》中提到:薑黃的功效,介於三稜和鬱金之間。

李時珍說:薑黃、鬱金、莪朮的形狀雖然不同,但大致相似。不過鬱金可以進入心臟,專門治療血病;薑黃可以進入脾臟,既能治療血病,又能治療氣血兼有的疾病;莪朮可以進入肝臟,治療氣血兼有的疾病。這三者的功效略有不同。

現在的薑黃,扁如乾薑的稱為片子薑黃。圓如蟬腹的稱為蟬肚鬱金,這兩種都可以用於染色。莪朮的形狀雖然像鬱金,但顏色不是黃色的。

2. 蓬莪朮

瀉,破血,行氣,消積

辛苦氣溫。入肝經血分。破氣中之血(能通肝經聚血),消瘀通經,開胃化食,解毒止痛。

治心腹諸痛,冷氣吐酸,奔豚痃癖(酒、醋磨服。痃,音賢,小腹積。痃癖多見於男子,癥瘕多見於婦人。莪朮香烈,行氣通竅,同三稜用,治積聚諸氣良。按:五積,心積曰伏梁,起臍上至心下;肝積曰肥氣,在左脅;肺積曰息賁,在右脅;脾積曰痞氣,在胃脘右側;腎積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不宜專用下藥,恐損真氣,宜於破血行氣藥中,加補脾胃藥。

白話文:

治療心腹各種疼痛,伴有寒氣嘔吐酸液,奔豚積癖(用酒或醋研磨服用)。痃,發音為「賢」,指小腹積塊。痃癖多見於男性,癥瘕多見於女性。莪朮氣味辛烈,具有行氣通竅的作用,與三稜搭配使用,可有效治療各種積聚氣病。

註解:五積是指:心積,稱為伏梁,從肚臍上方延伸到心臟下方;肝積,稱為肥氣,位於左肋;肺積,稱為息賁,位於右肋;脾積,稱為痞氣,位於胃部右側;腎積,稱為奔豚,位於小腹上方延伸到心臟下方。治療時不應只用瀉下之藥,以免損傷真氣,宜在行氣活血的藥物中,加入補脾胃之藥。

氣旺方能磨積,正旺則邪自消也。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大半而止,過者死。東垣五積方,用三稜、莪朮,皆兼人參贊助成功。按治積諸藥,神麯、麥芽化穀食,萊菔化麵食,硇砂阿魏、山查化肉食,紫蘇化魚、蟹毒,葛花、枳椇消酒積,麝香消酒積、果積,芫花、牽牛、大戟行水飲,三稜、莪朮、鱉甲消癥瘕,木香檳榔行氣滯,礞石、蛤粉功痰積,巴豆攻冷積,大黃芒硝攻熱積,雄黃、膩粉攻涎積,虻蟲水蛭攻血積)。雖為泄劑,亦能益氣(王好古曰:故治氣短不能接續。

白話文:

當身體氣血旺盛時,纔能夠去除積滯。正氣強健,邪氣自然會消散。經典中說:積聚深重,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過度積聚,只治療大半就停止,最後還是會導致死亡。

東垣先生的五積方,使用山三稜、莪朮,並輔以人參來增強療效。根據記載,治療積滯的各種藥物,包括:

  • 神麯、麥芽:消穀食積滯
  • 萊菔(蘿蔔):消麵食積滯
  • 硇砂、阿魏、山查:消肉食積滯
  • 紫蘇:消解魚、蟹毒
  • 葛花、枳椇:消解酒積
  • 麝香:消解酒積、果積
  • 芫花、牽牛、大戟:排出水飲
  • 山三稜、莪朮、鱉甲:消癥瘕
  • 木香、檳榔:行氣滯
  • 礞石、蛤粉:化痰積
  • 巴豆:攻治寒積
  • 大黃、芒硝:攻治熱積
  • 雄黃、膩粉:攻治涎積
  • 虻蟲、水蛭:攻治血積

雖然這些藥物都具有瀉下的作用,但也能夠補益正氣(王好古說:所以可以治療氣短、不能連續呼吸的疾病。

小七香丸、積香丸、諸湯散中多用之)。

根如生薑,莪生根下,似卵不齊,堅硬難搗。灰火煨透,乘熱搗之(入氣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白話文:

莪朮的根部像生薑,生長在莪朮根部的下方,形狀像雞蛋,大小不一,質地堅硬,難以搗碎。把它用灰燼火烘烤透,趁熱搗碎(可以歸入氣分),或者用醋或酒研磨,或者煮熟後使用(可以歸入血分)。

3. 荊三稜

瀉,行氣,破血,消積

苦平。色白屬金(皮黑肉白),入肺金血分,破血中之氣(亦通肝經聚血),兼入脾經。散一切血瘀、氣結,瘡硬食停,老塊堅積(乃堅者削之。從血藥則治血,從氣藥則治氣。須輔以健脾補氣藥良。昔有人患癥瘕死,遺言開腹取之,得病塊如石。文理五色,削成刀柄。因砍三稜,柄消成水,乃知此藥可療癥瘕),消腫止痛,通乳墮胎。

白話文:

苦味,性平。顏色白,屬金(皮色黑但肉色白),歸入肺經金系和血分,能化解血中的氣滯(也可通過肝經疏通積血),兼入脾經。

能散瘀活血、消氣化結,治療瘡瘍硬結、食物積滯、陳舊硬塊積聚(堅硬的要削掉。從血藥角度治療血證,從氣藥角度治療氣證。必須輔以健脾益氣的藥物。以前有個人患有腫瘤而死亡,遺言要求剖開腹部取出,發現腫塊堅硬如石。組織層次紋路清晰,顏色五彩斑斕,削成刀柄。後來用三稜砍削,刀柄溶化成水,才知道此藥可以治療腫瘤),消腫止痛,通乳催產。

功近香附而力峻,虛者慎用。

色黃體重,若鯽魚而小者良。醋浸、炒,或麵裹、煨。

4. 白茅根

瀉火,補中,止血,止噦

甘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陽明(脾胃)。補中益氣,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

治吐、衄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則吐血;肺火盛,則衄血。茅根甘和血,寒涼血,引火下降,故治之。撲損瘀血,搗汁服。名茅花湯。亦治鼻衄產淋),血閉寒熱(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淋瀝崩中(血熱則崩),傷寒噦逆(即呃逆。《說文》曰:噦,氣牾也。東垣作乾嘔之甚者,未是),肺熱喘急,內熱煩渴,黃疸水腫(清火行水。

白話文:

治療嘔吐、鼻出血等出血症狀

  • 心肝火氣旺盛,導致血液上衝,就會吐血。
  • 肺火旺盛,就會鼻出血。
  • 茅根味甘,能和血、涼血,引火下行,因此可以治療出血症狀。
  • 搗碎瘀血,榨取汁液服用,稱為茅花湯。也可治療鼻衄、產後尿失禁。

血瘀導致的寒熱

  • 血瘀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產生寒熱症狀。

崩漏、小便淋漓

  • 血熱會導致崩漏。

傷寒引起的呃逆

  • 呃逆是由於氣滯引起的。

肺熱引起的氣喘、煩渴

  • **肺熱喘急:**肺火旺盛,導致氣道阻塞,呼吸困難。
  • **內熱煩渴:**體內火氣旺盛,導致口渴難耐。

黃疸、水腫

  • 清除火熱,促進水分代謝。

時珍曰: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茅針,潰癰癤(酒煮服。一針潰一孔,二針潰二孔),口瘡之神藥。角蒿

5. 蘆根

瀉熱,止嘔

甘益胃,寒降火。

治嘔噦反胃(胃熱火升,則嘔逆,食不下。《金匱》方:蘆根煎服),消渴客熱,傷寒內熱,止小便數(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經有熱。則小便數,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蘆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熱,熱解則肺之氣化行,而小便復其常道矣)。能解魚、蟹、河豚毒。

白話文:

治療嘔吐噁心(胃部火熱上蒸,導致嘔吐反胃,不能進食)

《金匱要略》中的方子:蘆根煎服

治療口渴、內熱、傷寒內熱

**治療小便頻繁(肺臟是水的上源,脾氣將精氣散發,上升到肺臟,才能通調水道,向下輸注到膀胱。腎臟是水臟,主管小便,如果這三個經絡有熱,就會導致小便頻繁,甚至頻尿難忍,因為火性急促的緣故。蘆根中空,因此能夠入心肺,清上焦之熱,熱氣解除後,肺臟的氣化功能得以正常運作,小便也就能恢復正常。)

能夠解魚、蟹、河豚之毒。

取迸水肥厚者,去須、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