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14)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4)

1. 天南星

燥濕,宣,祛風痰

味辛而苦,能治風散血(《是齋方》:南星、防風等分為末,治破傷風、刀傷、撲傷如神,名玉真散。破傷風者,藥敷瘡口,溫酒調下二錢;打傷至死,童便調灌二錢,連進三服必活);氣溫而燥,能勝濕除痰;性緊而毒,能攻積拔腫,補肝風虛(凡味辛而散者,皆能補肝,木喜條達故也),為肝、脾、肺三經之藥。

治驚癇風眩(丹溪曰:無痰不作眩),身強口噤,喉痹舌瘡,結核疝瘕,癰毒疥癬,蛇蟲咬毒(調末箍之),破結下氣,利水墮胎,性更烈於半夏(與半夏皆燥而毒,故墮胎。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然古安胎方中,亦有用半夏者)。陰虛燥痰禁用。

根似半夏而大,形如虎掌,故一名虎掌。以礬湯或皂角汁浸三晝夜,曝用;或酒浸一宿,蒸,竹刀切開,至不麻乃止;或姜渣、黃泥和包,煨熟用。造麴法與半夏同。造膽星法:臘月取黃牛膽汁,和南星末納入膽中,風乾,年久者彌佳。畏附子、乾薑、防風(得防風則不麻,火炮則毒性緩,得牛膽則不燥,且膽有益肝膽之功)。

白話文:

天南星,具有乾燥濕氣、疏通氣機、祛除風痰的功效。

味道辛辣且苦,能夠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病症並消散瘀血。(《是齋方》記載:將天南星和防風等份研磨成粉末,可以治療破傷風、刀傷、跌打損傷,效果神奇,稱為玉真散。治療破傷風時,將藥粉敷在傷口處,用溫酒送服二錢;治療被打傷昏死的情況,用童子小便調服二錢,連續服用三次必定能夠救活。)天南星的藥性溫熱而乾燥,能夠克制濕氣,消除痰液;藥性峻猛且有毒,能夠攻破積聚、消除腫塊,並能補益因肝風引起的虛證(凡是味道辛辣且能發散的藥物,都能夠補益肝臟,因為肝屬木,喜好疏達)。天南星是肝經、脾經、肺經的藥物。

可以治療驚風、癲癇、頭暈目眩(朱丹溪說:沒有痰液就不會產生眩暈),身體僵硬、口噤不開、咽喉腫痛、舌瘡、淋巴結核、疝氣、癰瘡、皮膚病、蛇蟲咬傷(將藥末調和後敷於患處),能夠破除積滯、疏通氣機、利水消腫、墮胎,藥性比半夏更強烈(與半夏都屬性乾燥且有毒,所以能墮胎。半夏的藥性辛散且能守住藥效,天南星辛散卻不能守住藥效。然而古代安胎方中,也有使用半夏的例子)。陰虛、有燥痰的人禁用。

天南星的根部像半夏但更大,形狀像老虎的腳掌,所以又名虎掌。用明礬水或皂角汁浸泡三晝夜,然後曬乾使用;也可以用酒浸泡一宿,然後蒸煮,用竹刀切開,直到沒有麻木感才停止;或者用薑渣、黃泥包裹,煨熟後使用。製作藥麴的方法與半夏相同。製作膽南星的方法:在臘月取黃牛膽汁,和天南星粉末放入牛膽中,風乾,年份越久效果越好。天南星畏懼附子、乾薑、防風(與防風同用則不會產生麻木感,用火炮製可以減緩毒性,加入牛膽汁則不會過於燥熱,而且膽汁有益於肝膽)。

2. 貝母

宣,散結,瀉熱,潤肺,清火

微寒,苦瀉心火,辛散肺郁(入肺經氣分,心火降則肺氣寧。《詩》曰:言採其虻。虻即貝母也。取其解鬱)。潤心肺,清虛痰。

治虛勞煩熱,咳嗽上氣,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喉痹(君相之火)目眩(火熱上攻),淋瀝(小腸邪熱,心與小腸相表裡,肺為氣化之源)癭瘤(化痰),乳閉產難。功專散結除熱,敷惡瘡(唐時有人膊上生瘡如人面,能飲酒食物,亦無他苦。遍投諸藥悉受之,至貝母。瘡乃顰眉,灌之數日,成痂而愈),斂瘡口(火降邪散,瘡口自斂,非貝母性收斂也。

俗以半夏燥毒,代以貝母,不知貝母寒潤,主肺家燥痰,半夏溫燥,主脾家濕痰,設或誤用,貽誤非淺。故凡風、寒、濕、食諸痰,貝母非所宜也,宜用半夏、南星)。

川產開瓣者良,獨顆無瓣者不堪用。去心,糯米拌炒黃,搗用。厚朴、白薇為使。畏秦艽。反烏頭。

白話文:

貝母的功能是宣散、解開凝結、瀉除熱邪、潤澤肺部、清除火氣。

藥性稍微偏寒,味道苦能瀉除心火,味道辛能散開肺部的鬱結(進入肺經的氣分,心火下降,肺氣就能安寧。《詩經》說:採集那虻蟲。虻蟲就是貝母。取它能解開鬱結的功效)。能潤澤心肺,清除虛弱產生的痰。

可以治療虛勞導致的煩熱、咳嗽氣喘、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喉嚨腫痛(屬於君火相火的熱)、頭暈目眩(因為火熱向上攻)、小便淋漓不盡(因為小腸有邪熱,心與小腸互為表裡,肺是氣化的源頭)、癭瘤(可以化痰)、乳汁不通、難產。它的功效主要在於散結、去除熱邪,外敷可以治療惡瘡(唐朝時有人手臂上長瘡,形狀像人臉,能喝酒吃東西,也沒有其他痛苦。各種藥都試過了,直到用到貝母。瘡竟然皺起眉頭,灌藥幾天後,結痂而癒),能使瘡口癒合(火氣下降,邪氣消散,瘡口自然癒合,並不是貝母有收斂的藥性)。

世俗有人認為半夏藥性燥熱有毒,用貝母來代替,卻不知道貝母藥性寒涼潤澤,主要治療肺部乾燥引起的痰,而半夏藥性溫熱乾燥,主要治療脾臟濕氣引起的痰,如果誤用,會造成很大的延誤。所以凡是風、寒、濕、飲食等原因引起的痰,都不適合用貝母,應該用半夏、南星。

四川產的,打開瓣片的貝母品質比較好,單顆沒有瓣片的就不好用。使用時要去除貝母心,用糯米拌炒到黃色,再搗碎使用。可以搭配厚朴、白薇作為藥引。忌與秦艽同用。不可與烏頭同用。

3. 栝樓仁

俗作瓜蔞

瀉火,潤肺,滑腸,止血,治熱痰

甘補肺(本草苦),寒潤下。能清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為治嗽要藥(肺受火逼,失下降之令,故生痰作嗽)。又能盪滌胸中鬱熱垢膩,生津止渴(丹溪曰:消渴神藥),清咽利腸(通大便。《是齋方》:焙研酒調或米飲下,治小便不通),通乳消腫。

治結胸胸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又云:少陽證口渴者,小柴胡湯,以此易半夏),酒黃熱痢,二便不通。炒香酒服,止一切血(寒降火),瀉者忌用。

實圓長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枸杞為使,畏牛膝、乾漆。惡乾薑。反烏頭。

白話文:

俗名也寫作瓜蔞。

具有瀉火、滋潤肺部、滑利腸道、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熱痰。

味道甘甜可以補益肺氣(根據本草記載,味苦),藥性寒涼可以潤澤使氣下行。能夠清除上焦的火氣,使痰氣下降,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肺部受火氣逼迫,失去下降的功能,所以產生痰而引起咳嗽)。又能夠清除胸中的鬱積熱邪和污垢,生津止渴(朱丹溪說:是治療消渴的神藥),清利咽喉,通利腸道(使大便通暢。《是齋方》記載:將栝樓仁焙乾研磨成粉,用酒或米湯調服,可以治療小便不通),通乳消腫。

可以治療結胸、胸痹(張仲景的小陷胸湯就使用栝樓仁。又說:少陽證出現口渴症狀,使用小柴胡湯時,可以用栝樓仁代替半夏),酒黃、熱痢,大小便不通。將栝樓仁炒香後用酒送服,可以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因為藥性寒涼可以降火),腹瀉的人忌用。

果實呈圓長形,像成熟的柿子,扁平且富含油脂,使用時要去油。枸杞是它的使藥,畏懼牛膝、乾漆。厭惡乾薑,與烏頭相反而不能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