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13)
草部 (13)
1. 半夏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性畏生薑,用之以制其毒,得姜而功愈彰)。柴胡、射干為使。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忌羊肉、海藻、飴糖。惡皂角。反烏頭(合陳皮、茯苓、甘草、名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寒痰佐以乾薑、芥子,熱痰佐以黃芩、栝蔞,濕痰佐以蒼朮、茯苓,風痰佐以南星、前胡,痞痰佐以枳實、白朮。更看痰之所在,加導引藥,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韓飛霞造麴十法(一薑汁浸造,名生薑曲,治淺近諸痰。一礬水煮透,兼姜糊造,名礬曲,礬最能卻水,治清水痰。一煮皂角汁,煉膏,和半夏末為曲,或加南星,或加麝香,名皂角曲,治風痰開經絡。一用白芥子等分,或三分之一,竹瀝和成,略加曲糊,名竹瀝曲,治皮裡膜外結核隱顯之痰。一麻油浸半夏三五日,炒乾為末,曲糊造成。
油以潤燥,名麻油曲,治虛熱勞咳之痰。一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加熱蜜和造,名牛膽曲,治癲癇風痰。一用香附、蒼朮、撫芎等分,熬膏,和半夏末作曲,名開鬱曲,治郁痰;一用芒硝居半夏十分之三,煮透為末,煎大黃膏和成,名硝磺曲,治中風、卒厥、傷寒宜下由於痰者。
一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為末煉蜜和造,名海粉曲,治積痰沉痼;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為曲,名霞天曲,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以上並照造麴法,草菴七日,待生黃衣曬乾,懸掛風處,愈久愈良。
白話文:
半夏
半夏塊莖圓形、白色且個頭大,存放時間久的品質更好。將其浸泡七天,每天換水一次,瀝乾水分後切片,再用薑汁拌勻。(半夏性畏生薑,但用生薑可以解其毒性,而且還能增強其藥效。)柴胡、射干是半夏的輔助藥物。半夏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忌與羊肉、海藻、飴糖同用。惡皂角。半夏與烏頭相克(但與陳皮、茯苓、甘草配伍,組成二陳湯,是治療痰證的常用方劑。治療寒痰時佐以乾薑、芥子;熱痰時佐以黃芩、栝蔞;濕痰時佐以蒼朮、茯苓;風痰時佐以南星、前胡;痞痰時佐以枳實、白朮。此外,還要根據痰的具體位置,加入引導藥物,但燥痰不在半夏的治療範圍內)。
韓飛霞創造了十種半夏製劑的方法:(一)用薑汁浸泡製成,稱為生薑曲,主治淺表痰證。(二)用礬水煮透,再加入薑糊製成,稱為礬曲,明礬最能去除水濕,主治清水痰。(三)用皂角汁煮沸熬成膏,與半夏粉末混合製成,也可加入南星或麝香,稱為皂角曲,主治風痰,能疏通經絡。(四)用白芥子等量(或用其三分之一),與竹瀝混合,略加曲糊製成,稱為竹瀝曲,主治皮裡膜外結核隱現的痰證。(五)用麻油浸泡半夏三到五天,炒乾研磨成粉,再加曲糊製成,稱為麻油曲,麻油能潤燥,主治虛熱咳嗽引起的痰證。(六)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加蜂蜜混合製成,稱為牛膽曲,主治癲癇風痰。(七)用香附、蒼朮、川芎等量,熬成膏,與半夏粉末混合製成,稱為開鬱曲,主治鬱結之痰。(八)用芒硝佔半夏十分之三的比例,煮透研磨成粉,再與大黃膏混合製成,稱為硝磺曲,主治中風、卒厥、傷寒等因痰引起的宜下之症。(九)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研磨成粉,再加蜂蜜混合製成,稱為海粉曲,主治積聚已久的頑固痰證。(十)用黃牛肉煎汁熬成膏(即霞天膏),與半夏粉末混合製成,稱為霞天曲,主治久病積累的頑固痰證,功效最強烈)。以上製劑方法都遵循相同的造麴法,埋在地下七天,待其長出黃衣後曬乾,懸掛在通風處,存放時間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