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14)
草部 (14)
1. 當歸
補血,潤燥,滑腸
甘溫和血,辛溫散內,苦溫助心、散寒(諸血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當歸苦溫助心)。入心、肝、脾(心生血,肝藏血,脾統血),為血中之氣藥。
治虛勞寒熱,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溫瘧(厥陰肝邪)澼痢(便血曰澼),頭痛腰痛,心腹諸痛(散寒和氣),風痙無汗(痙音擎上聲。身強項直,角弓反張曰痙。無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當歸辛散風,溫和血。
產後亦有發痙者,以脫血無以養筋也,宜十全大補湯),痿痹癥瘕(筋骨緩縱,足不任地曰痿;風寒濕客於肌肉、血脈曰痹;血凝氣聚,按之堅硬曰症;雖堅硬而聚散無常曰瘕,尚未至症也),癰疽瘡瘍,衝脈為病,氣逆裡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衝脈起於腎下,出於氣街,挾臍上行,至胸中,上頏顙,滲諸陽,灌諸經,下行入足,滲三陰,灌諸絡,為十二經脈之海,主血。帶脈橫圍於腰如束帶,總約諸脈),及婦人諸不足,一切血證,陰虛而陽無所附者。
潤腸胃,澤皮膚,養血生肌(血旺則肉長),排膿止痛(血和則痛止)。然滑大腸,瀉者忌用(當歸為君,白芍為臣,地黃為佐,芎藭為使,名四物湯。治血之總劑,血虛佐以人參、黃耆;血熱佐以條芩、梔、連;血積佐以大黃、牽牛。昂按:血屬陰,四物能養陰,陰得其養,則血自生,非四物能生血也。
若氣虛血弱之人,當用人參,取陽旺生陰血之義。多有過服四物陰滯之藥,而反致害者)。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蓋其辛溫能行氣分,使氣調而血和也。東垣曰: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雷斆、海藏並曰:頭,破血。時珍曰:治上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一定之理也)。
川產力剛善攻,秦產力柔善補。以秦產頭園尾多肥潤氣香者良,名馬尾當歸;尾粗堅枯者,名鑱頭當歸,只宜發散用。治血酒製,有痰薑製(昂按:當歸非治痰藥,薑製亦臆說耳)。畏菖蒲、海藻、生薑。惡濕面。
白話文:
當歸
補血,滋潤乾燥,使腸道滑順。
性味甘溫,能夠調和血液,味辛性溫可以疏散體內寒邪。味苦性溫,可以幫助心臟功能、驅散寒氣(因為各種血液問題都與心臟有關,凡是能暢通血脈的藥物,必須先補養心臟,當歸味苦性溫,有助於補心)。主要作用於心、肝、脾三經(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管血液),是血液方面的氣藥。
可以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寒熱、咳嗽氣喘(血液調和,氣就能下降)、溫瘧(屬於厥陰肝經的邪氣)、痢疾(大便帶血稱為澼)、頭痛腰痛,以及心腹各種疼痛(有散寒和調和氣的作用),還能治療風痙無汗的症狀(痙,指的是身體強硬、脖子僵直、背部反張。沒有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當歸可以辛散風邪,溫和血液。)
產婦也可能出現痙攣,因為產後失血過多,筋脈得不到滋養所致,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還能治療痿痹、癥瘕(筋骨鬆弛無力,雙腿無法支撐身體為痿;風寒濕邪侵入肌肉和血脈為痹;血液凝結,氣機鬱積,按壓時感覺堅硬為癥;雖然堅硬,但是聚散不定為瘕,還沒有發展到癥的地步),以及癰疽瘡瘍,衝脈出現問題導致氣逆裡急,帶脈出現問題導致腹痛腰部無力好像坐在水中一樣(衝脈起於腎臟下方,經過氣街,沿著肚臍向上到胸部,再向上至額頭,灌溉全身陽經,再向下進入足部,滲透三陰經,灌溉各個絡脈,是十二經脈之海,主管血液。帶脈環繞腰部,如同束帶,總管約束各條脈絡),以及婦女各種虛弱症狀,所有血證,陰虛而陽氣沒有依附的情況。
可以潤滑腸胃,滋潤皮膚,養血生肌(血液充足,肌肉就容易生長),能夠排除膿液,止痛(血液調和,疼痛自然停止)。但是因為有滑腸作用,所以腹瀉者忌用(以當歸為君藥,白芍為臣藥,地黃為佐藥,川芎為使藥,組成的方劑稱為四物湯。是治療血證的總方劑,血虛可以搭配人參、黃耆;血熱可以搭配黃芩、梔子、黃連;血瘀可以搭配大黃、牽牛。四物湯能夠滋養陰液,陰液得到滋養,血液自然產生,並不是四物湯直接產生血液。
如果氣虛血弱的人,應該使用人參,利用陽氣旺盛來產生陰血。很多人過度服用四物湯等滋陰的藥物,反而導致身體受到損害)。可以使氣血各有所歸,所以稱為當歸(血滯能疏通,血虛能補養,血枯能滋潤,血亂能撫平,這是因為當歸性辛溫,可以運行氣分,使氣機調和,血液也跟著調和。李東垣認為:當歸頭可以止血並使藥性上行;當歸身可以養血並使藥性守在中焦;當歸尾可以破血並使藥性下行;全當歸則可以活血而不走散。
雷斆和海藏都認為當歸頭可以破血。李時珍認為:治療上部疾病用當歸頭,治療中部疾病用當歸身,治療下部疾病用當歸尾,治療全身疾病用全當歸。這是使用當歸一定的道理)。
川產當歸藥力剛猛,善於攻散;秦產當歸藥力柔和,善於補養。以秦產當歸,頭部渾圓,尾部多分枝,肥潤而且氣味芳香者為佳,稱為馬尾當歸;尾部粗糙乾枯者,稱為鑱頭當歸,只適合發散作用使用。治療血證要用酒製,有痰要用薑製(當歸並不是治療痰的藥物,薑製的說法也是臆斷)。忌與菖蒲、海藻、生薑同用。不宜與濕麵一起服用。
2. 芎藭
補血潤燥,宣,行氣搜風
辛溫升浮。為少陽(膽)引經,入手、足厥陰(心包、肝)氣分,乃血中氣藥。助清陽而開諸郁(丹溪曰:氣升則鬱自降,為通陰陽血氣之使),潤肝燥而補肝虛(肝以瀉為補,所謂辛以散之,辛以補之),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衝脈),搜風散瘀,止痛調經。
治風濕在頭,血虛頭痛(能引血下行,頭痛必用之。加各引經藥,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丹溪曰:諸經氣鬱,亦能頭痛),腹痛脅痛,氣鬱血鬱,濕瀉血痢,寒痹筋攣,目淚多涕(肝熱),風木為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及癰疽瘡瘍(癰從六腑生,疽從五臟生,皆陰陽相滯而成。氣為陽,血為陰,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相併周流。寒濕搏之,則凝滯而行遲,為不及;火熱搏之,則沸騰而行速,為太過;氣鬱邪入血中,為陰滯於陽;血鬱邪入氣中,為陽滯於陰,致生惡毒,然百病皆由此起也。芎、歸能和血行氣而通陰陽),男婦一切血證。
然香竄辛散,能走泄真氣,單服久服,令人暴亡(單服則臟有偏勝,久服則過劑生邪,故有此失。若有配合節制,則不至此矣。昂按:芍、地酸寒為陰,芎、歸辛溫為陽,故四物取其相濟以行血藥之滯耳。川芎辛散,豈能生血者乎?治法云:驗胎法,婦人過經三月,用川芎末,空心熱湯調服一匙,腹中微動者是胎,不動者是經閉)。
蜀產為川芎,秦產為西芎,江南為撫芎。以川產大塊、里白不油、辛甘者勝,白芷為使。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
白話文:
芎藭
具有補血、滋潤乾燥的功效,能疏通氣機,驅散風邪。
性味辛溫,能使氣向上升浮。它能引導藥性進入膽經(少陽經),並作用於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的氣分,是血分中的氣藥。它能幫助清陽上升,打開各種氣機鬱結(朱丹溪說:氣向上升,鬱結自然下降,芎藭能使陰陽血氣運行暢通),滋潤肝的乾燥,並補益肝虛(肝的治療原則是瀉即是補,所謂用辛味藥發散,也能用辛味藥補益),能使藥力上行至頭部和眼睛,下行至血海(衝脈),能驅散風邪、消散瘀血,止痛並調理月經。
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病在頭部的症狀、血虛引起的頭痛(芎藭能引導血下行,治療頭痛必須用到。可加入不同的引經藥:太陽經用羌活,陽明經用白芷,少陽經用柴胡,太陰經用蒼朮,少陰經用細辛,厥陰經用吳茱萸。朱丹溪說:各經的氣機鬱結也能引起頭痛),腹痛、脅痛、氣鬱血瘀、濕瀉、血痢、寒痹(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筋脈攣縮、眼睛流淚、鼻涕多(因肝熱引起)、以及因風木引起的疾病(各種眩暈,都屬於肝木的病症)。
還可以用於治療癰疽瘡瘍(癰是由六腑的問題引起,疽是由五臟的問題引起,都是因為陰陽不協調。氣屬陽,血屬陰,血在脈管中運行,氣在脈管外運行,兩者互相配合、周而復始。如果受到寒濕侵襲,就會凝滯而運行緩慢,造成不足;如果受到火熱侵襲,就會沸騰而運行過快,造成太過;如果氣鬱導致邪氣侵入血中,就會形成陰邪滯留在陽中;如果血瘀導致邪氣侵入氣中,就會形成陽邪滯留在陰中,從而產生惡毒的瘡瘍,很多疾病都是由此引起的。芎藭和當歸能調和氣血,暢通陰陽)。可用於治療男女一切血證。
然而,芎藭氣味芳香、性味辛散,容易耗散真氣,單獨服用或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突然死亡(單獨服用會使臟腑陰陽偏盛,長期服用或服用過量會產生邪氣,所以有這樣的弊端。如果能配合其他藥物加以制約,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張秉昂說:芍藥和熟地性味酸寒,屬陰,芎藭和當歸性味辛溫,屬陽,所以四物湯取它們的陰陽相濟來行血、避免血藥的滯澀。川芎性味辛散,怎麼能補血呢?還有驗孕的方法,婦女停經三個月後,用川芎粉,空腹用熱水調服一匙,如果腹中感覺微微跳動,就是懷孕了,如果沒有動靜,就是閉經)。
四川產的稱為川芎,陝西產的稱為西芎,江南產的稱為撫芎。以四川產的大塊、內部白色、不油膩、辛甘味濃的為佳,以白芷為藥引。芎藭忌與黃連、硝石、滑石同用。不宜與黃耆、山茱萸同用。
3. 白芍藥
補血,瀉肝,澀,斂陰
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肺脾)行經藥。瀉肝火(酸斂汗,肝以斂為瀉,以散為補),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剋土,則脾安。土旺能生金,則肺安。
脾和肺安,則腠理固矣),和血脈,收陰氣,斂逆氣(酸主收斂),散惡血,利小便(斂陰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謂也),緩中止痛(東垣曰:經曰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益氣除煩,斂汗安胎,補勞退熱。
治瀉痢後重(能除胃中濕熱),脾虛腹痛(瀉痢俱太陰病,不可缺此,寒瀉冷痛忌用。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芍藥甘草湯。蓋腹痛因營氣不從,逆於肉裡,白芍能行營氣,甘草能斂逆氣,又痛為肝木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
天民又曰:白芍只治血虛腹痛,余不治,以其酸寒收斂,無溫散之功也),心痞脅痛(脅者,肝膽二經往來之道。其火上衝,則胃脘痛,橫行則兩脅痛。白芍能理中瀉肝),肺脹喘噫(噯同),癰腫疝瘕。其收降之體,又能入血海(衝脈為血海,男女皆有之),而至厥陰(肝)。
治鼻衄(鼻血曰衄,音女六切)目澀,肝血不足(退火益陰,肝血自足),婦人胎產,及一切血病。又曰產後忌用(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時珍曰: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瀉也。寇氏曰:減芍藥以避中寒。
微寒如芍藥,古人猶諄諄告誡,況大苦大寒,可肆行而莫之忌耶?同白朮補脾,同參、耆補氣,同歸、地補血,同芎藭瀉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症,同薑、棗溫經散濕)。
赤芍藥主治略同,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血痹疝瘕(邪聚外腎為疝,腹內為瘕),經閉腸風,癰腫目赤(皆散瀉之功)。
白補而收,赤散而瀉。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後俱忌用。赤白各隨花色,單瓣者入藥。酒炒用(制其寒),婦人血分醋炒,下痢後重不炒。惡芒硝、石斛。畏鱉甲、小薊。反藜蘆。
白話文:
白芍藥,具有補血、疏瀉肝氣、收斂、以及滋養陰液的功效。
味道苦酸,性質稍微寒涼,主要作用於肝臟、脾臟以及血液系統,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常用藥。它能疏瀉肝火(酸味有收斂止汗的作用,肝氣以收斂為疏瀉,以發散為補),安和脾肺功能,穩固肌膚腠理(肺主管皮膚毛髮,脾主管肌肉,肝木不剋制脾土,則脾氣安和;脾土旺盛能滋養肺金,則肺氣安和。脾肺安和,肌膚腠理自然穩固)。
它還能調和血脈,收斂陰氣,平息上逆的氣(酸味主收斂),散瘀血,利小便(收斂陰液能生津,小便自然通暢,不是指強行疏通)。能緩解腹部疼痛(李東垣說,經文提到損害肝臟的,要緩解其中,就是調和血氣的意思)。還能補益氣血、消除煩躁,收斂汗液、安胎,補虛勞、退熱。
可以治療腹瀉後腸道有裡急後重感的症狀(能清除胃中的濕熱),脾虛引起的腹痛(腹瀉和裡急後重都屬於太陰病,不可缺少白芍,但寒性腹瀉和冷痛則禁用。虞天民說:白芍不僅能治療血虛,還能行氣。古方治療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為芍藥甘草湯。腹痛是因為營氣不順,逆行於肌肉中,白芍能運行營氣,甘草能收斂逆氣,而且痛症也可能是肝木剋脾土造成的,白芍能疏瀉肝木)。
虞天民又說:白芍只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不能治,因為它酸寒收斂,沒有溫散作用。還能治療心下痞塞、脅肋疼痛(脅肋是肝膽經脈循行的部位,肝火上衝,會引起胃脘疼痛,橫行會導致兩脅疼痛,白芍能調和中焦,疏瀉肝氣)。也能治療肺氣腫脹、氣喘和噯氣,以及癰腫、疝氣、腹中腫塊。白芍收斂下降的特性,還能入於血海(衝脈是血海,男女都有),到達肝經。
可以治療鼻出血、眼睛乾澀、肝血不足(清退虛火、滋養陰液,肝血自然充足),以及婦女的胎前產後病症,和一切血病。但又說產後禁用(朱丹溪說,因為它酸寒,會耗損生髮之氣,萬不得已要用,可以用酒炒過減輕寒性。李時珍說,產後肝血已經虧虛,不可再疏瀉肝氣。寇宗奭說,要減少白芍用量以避免中焦受寒。
白芍性質微寒,古人尚且如此諄諄告誡,何況那些大苦大寒的藥,能隨意使用而不必顧忌呢?白芍與白朮同用能補脾,與人參、黃耆同用能補氣,與當歸、熟地同用能補血,與川芎同用能疏瀉肝氣,與甘草同用能止腹痛,與黃連同用能止瀉痢,與防風同用能發痘疹,與生薑、大棗同用能溫經散濕)。
赤芍藥的主治功效與白芍藥大致相同,但更偏重於疏瀉肝火、散瘀血,治療腹痛、腫塊積聚、血瘀、疝氣、經閉、腸風、癰腫、眼睛紅腫(這些都是散瀉的功效)。
白芍藥的特性是補益且收斂,赤芍藥的特性是發散且疏瀉。白芍能補益脾氣,能在脾土中疏瀉肝木;赤芍能散除邪氣,能疏通血液中的瘀滯。產後都應禁用。赤芍和白芍要根據花色來區分,單瓣的花才能入藥。使用時用酒炒過(可以減輕寒性),婦科血症用醋炒,腹瀉後有裡急後重感的症狀則不炒。忌芒硝和石斛,畏懼鱉甲和小薊,與藜蘆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