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13)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3)

1. 蒼耳子

一名枲耳,即詩卷耳

輕,發汗,散風濕

甘苦性溫。善發汗散風濕,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

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肢攣痹痛,瘰癧瘡疥(採根葉熬,名萬應膏),遍身瘙癢(作浴湯佳)。

白話文:

治療頭痛目眩、牙痛鼻炎、手腳抽筋痠痛、淋巴結腫大、皮膚瘡疥(將根葉煎熬後做成萬應膏),全身皮膚瘙癢(將藥材熬成浴湯來泡澡效果很好)。

去刺,酒拌蒸。忌豬肉(《聖惠方》云:葉搗汁,治產後痢)。

2. 天麻

宣,祛風

辛溫,入肝經氣分。益氣強陰,通血脈,強筋力,疏痰氣。

治諸風眩掉,頭旋眼黑,語言不遂,風濕𤸷(音頑)痹,小兒驚癇(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病不能榮筋,故見前症。天麻入厥陰而治諸疾,肝氣和平,諸疾自瘳)。血液衰少及類中風者忌用(風藥能燥血故也。昂按:風藥中須兼養血藥,制其燥也。養血藥或兼搜風藥,宣其滯也。古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白話文:

治療各種因風導致的頭暈、暈眩、頭痛、視力模糊、言語不清,風濕麻痹,兒童驚厥(所有風眩掉眩都屬於肝木。肝出問題不能滋養筋脈,所以出現上述症狀。天麻進入厥陰經,可治療各種疾病,肝氣平衡後,各種疾病自然痊癒)。血液不足或類似中風的患者忌用(因為風藥會耗傷血液。按:風藥中應同時加入補血藥,以防止其燥性。補血藥也可以同時加入祛風藥,以疏通阻塞。古話說:治療風疾首先要調理血液,血運行順了,風疾自然消退)。

根類黃瓜,莖名赤箭,有風不動,無風反搖,一名定風草。明亮堅實者佳,濕紙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用。

3. 秦艽

宣,去寒濕

苦燥濕,辛散風。去腸胃之熱,益肝膽之氣,養血榮筋(風藥中潤劑,散藥中補劑)。

治風寒濕痹(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勝為行痹,寒勝為痛痹,濕勝為著痹。痹在於骨則體重,在脈則血澀,在筋則拘攣,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通身攣急,(血不榮筋),虛勞骨蒸(時珍曰:手足陽陰經藥,兼入肝膽。陽明有濕,則手足痠痛寒熱,有熱則日晡潮熱骨蒸。

白話文:

譯文:

治療風寒濕痺(《內經》記載:風寒濕這三種氣雜合在一起,就形成痺病。風氣勝則為行痺,寒氣勝則為痛痺,濕氣勝則為著痺。痺病在骨則身體沉重,在脈則血脈不通,在筋則拘攣,在肉則麻木不仁,在皮則感到寒冷),全身攣縮緊急(血氣不滋養筋脈),虛勞骨蒸(李時珍說:手足陽經和陰經的藥物,兼入肝膽兩經。陽明經有濕氣,則手足痠痛寒熱,有熱氣則下午發潮熱,骨頭發燙)。

《聖惠方》治急勞煩熱,秦艽柴胡各一兩,甘草五錢,為末,每服三錢。治小兒骨蒸潮熱食減瘦弱,秦艽、炙甘草各一兩,每服一二錢,錢乙加薄荷五錢),疸黃酒毒,腸風瀉血,口噤牙痛(齒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經。張潔古曰:秦艽能去下牙痛,及本經風濕)。濕勝風淫之證,利大小便(牛乳點服,兼治黃疸,煩渴便赤)。

白話文:

聖惠方

治療急性勞累、煩躁發熱

秦艽、柴胡各一兩、甘草五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治療小兒骨蒸潮熱、食慾減退、消瘦

秦艽、炙甘草各一兩,每次服用一二錢。錢乙建議添加薄荷五錢。

治療黃疸、酒中毒、腸風瀉血、口噤牙痛

(齒齦下屬手陽明大腸經。張潔古說:秦艽可以止下牙痛,以及本經中所說的風濕。)

治療濕氣勝於風邪的疾病,促進大小便通暢

(用牛乳送服,還可以治療黃疸、煩渴、小便發紅。)

形作羅紋相交,長大黃白左紋者良。菖蒲為使,畏牛乳。

4. 豨薟草

宣,去風濕

苦辛。生寒,熟溫。

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無力,風濕瘡瘍。若痹痛由脾腎兩虛、陰血不足,不由風濕而得者,忌服(風藥能燥血)。

白話文:

用來治療肝腎風氣問題,如四肢麻木、筋骨冷痛、腰膝無力、風濕瘡瘍。

但如果是由於脾腎虛弱、陰血不足造成的麻痛,而非風濕所致的,則不適合服用風藥(因為風藥會使血液變燥)。

江東人呼豬為豨,其草似豬詠臭,故名(唐·成訥有進豨薟表。宋·張詠進豨薟表云:其草金稜銀線,素莖紫荄,對節而生,頗同蒼耳。臣吃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鬚髮烏黑,筋力輕健,效驗多端)。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者尤佳。去粗莖,留枝葉花實,酒拌蒸曬九次,蜜丸,甚益元氣(豨薟辛苦氣寒,故必蒸曬九次加以酒蜜,則苦寒之陰濁盡去,而清香之美味見矣。數不至九,陰濁未盡,則不能透骨搜風而卻病也)。

白話文:

江東地區的人把豬稱作「豨」,這種草的味道像豬臊,因此得名(唐朝的成訥進獻豬屎蕨表。宋朝的張詠進獻豬屎蕨表上說:它的莖像金絲銀線,莖是白色的,花軸是紫色的,成對生長,和蒼耳很像。臣服用了很多次豬屎蕨,視力清晰,如果服用到一千次,鬚髮就會烏黑,筋骨輕健,功效很多)。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集的豬屎蕨最好。去掉粗莖,留下枝葉花果實,用酒拌勻蒸曬九次,做成蜜丸,非常有益於元氣(豬屎蕨味苦辛,性寒涼,所以一定要蒸曬九次,再加入酒和蜜,這樣苦寒的陰氣就完全消除了,清香美味就顯現出來。蒸曬的次數不到九次,陰氣沒有完全消除,那麼就不能透骨搜風除病)。

搗汁熬膏,以甘草、生地煎膏,煉蜜三味收之,酒調服尤妙。

5. 威靈仙

宣,行氣,祛風

辛泄氣,咸泄水(《本草》苦,元素甘),氣溫屬木。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臟,通行十二經絡。

治中風痛風,頭風頑痹(濕熱流於肢節之間,腫屬濕,痛屬熱,汗多屬風,麻屬氣虛,木屬濕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濕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風當分新久,新痛屬寒,宜辛溫藥;久痛屬熱,宜清涼藥。河間所謂暴病非熱,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順氣、清痰、搜風、散濕、養血、去瘀為要。

白話文:

治療中風痛風、頭痛和頑固痹症:

  • 濕熱流入關節之間,腫脹是由濕氣引起,疼痛是由熱氣引起,出汗過多是由風氣引起,麻木是由氣虛引起,關節僵硬是由濕痰和瘀血引起。
  • 十指麻木也是胃中濕痰和瘀血造成的,因為脾臟主導四肢。
  • 痛風應區分發作新久,新發作的疼痛是寒氣造成的,宜服用溫熱藥物;久發的疼痛是熱氣造成的,宜服用清涼藥物。河間醫派所說的,急病不是熱性,久病不是寒性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
  • 治療中風痛風的主要方法是化解氣滯、清除痰濕、祛除風氣、消散濕氣、養血活血、化瘀。

威靈仙傳曰:一人手足不遂數十年,遇新羅僧曰,得一藥可治,入山求之,乃威靈仙也,服之而愈),癥瘕積聚,痰水宿膿,黃疸浮腫,大小腸秘,風濕痰氣,一切冷痛。性極快利,積疴不痊者,服之有捷效。然疏泄真氣,弱者慎用。和砂仁、沙糖、醋煎,治諸骨哽。

白話文:

《威靈仙傳》記載:有個人手腳麻痺好幾十年,遇見一位新羅僧人,說有一種藥可以治療,便進山尋找,找到的就是威靈仙,服用了以後就痊癒了。威靈仙可治療癥瘕積聚、痰水宿膿、黃疸浮腫、大小腸便祕、風濕痰氣、一切冷痛等疾病。它具有非常快速有效的功效,積蓄已久的疾病服用了也有奇效。但是它會耗散真氣,體虛的人要慎用。與砂仁、沙糖、醋一起煎服,可以治療各種骨哽。

根叢須數百條,長者二尺余,色深黑,俗名鐵腳威靈仙。忌茗、麵湯。

6. 釣藤鉤

宣,除風熱,定驚

甘微苦寒。除心熱,平肝風。

治大人頭旋目眩,小兒驚啼瘛瘲(音熾縱。筋急而縮為瘛,筋緩而弛為瘲,伸縮不已為瘛瘲,俗謂之搐搦是也),客忤胎風,發斑疹。主肝風相火之病,風靜火息,則諸證自除(相火散行於膽、三焦、心包)。

白話文: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成人的頭暈目眩,小孩子抽搐哭鬧,還有那些被邪氣侵襲、胎氣受傷,導致發斑疹的人。主要用於治療肝風相火之症,平息肝風火氣,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相火指散佈在膽、三焦、心包三經的火熱之氣。)

有刺,類釣鉤。藤細多鉤者良(純用鉤,其功加倍)。久煎則無力。

7. 茵芋

宣,去風濕

辛苦微溫,有小毒。

治風濕拘攣痹痛(時珍曰:古方治風癇,有茵芋丸;治風痹,有茵芋酒;治產後風,有茵芋膏。風濕諸證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治風妙品,近世罕知。莽草辛溫有毒,治頭風癰腫乳癰疝瘕。蘇頌曰:古方風濕諸酒多用之,今人取葉煎湯熱含,治牙蟲喉痹甚效。甄權曰:不入湯)。

白話文:

治療風濕導致的抽搐和疼痛(李時珍說:古時候治療癲癇的有茵芋丸;治療風濕痹症的有茵芋酒;治療產後風濕的有茵芋膏。風濕性疾病的多種病症都常用茵芋治療。茵芋、石南、莽草,都是治療風濕的良藥,但近來已很少有人知道了。莽草辛溫有毒,可以治療頭痛、癰腫、乳癰和疝瘕。蘇頌說:古時候治療風濕的各種酒藥都常用莽草。現在的人取莽草葉子煎湯,含在嘴裡,可以有效治療牙蟲和喉嚨疼痛。甄權說:莽草不可以加入湯藥中服用。

莖赤,葉如石榴而短厚,莖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