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12)
草部 (12)
1. 荊芥
一名假蘇
輕,宣,發表,祛風,理血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發汗(又云:止冷汗、虛汗),散風濕,清頭目,利咽喉。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喎斜,目中黑花。
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氣香入脾),通利血脈。治吐衄腸風,崩中血痢,產風血運(產後去血過多,腹內空虛,則自生風。故常有崩運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華佗愈風散,荊芥三錢,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云甚效),瘰癧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熱清,則血涼而毒解,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
荊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風在皮裡膜外,荊芥主之,非若防風能入骨肉也。
連穗用(穗在於巔,故善升發),治血炒黑用(凡血藥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皆應炒黑者,以黑勝紅也)。反魚蟹、河豚、驢肉。
白話文:
荊芥,又名假蘇。
它性輕,有宣散、發表的功效,能祛除風邪、調理血脈。
味道辛苦而性溫,氣味芳香能疏散。主要作用於肝經的氣分,也能兼顧血分。藥性向上升浮,能發汗(也有說能止冷汗、虛汗),散風濕,使頭腦清醒,能利咽喉。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中風導致的口噤、身體僵硬、脖子挺直、口眼歪斜,以及眼睛出現黑影等症狀。
它性溫而能散,能幫助脾胃消化(氣味芳香能入脾),疏通血脈。能治療吐血、流鼻血、腸風下血、崩漏、血痢,以及產後風導致的血暈(產後失血過多,腹內空虛,容易產生內風。因此常有崩暈的症狀,不一定是因為外來的風邪侵襲。荊芥最能散血中的風,華佗的愈風散,就用荊芥三錢,稍微炒過研成粉末,用豆淋酒或童便調服,據說效果很好)。還能治療瘰癧和瘡腫。它能清熱散瘀,破除結塊,解毒(結塊散開,熱毒清除,血脈調和,毒素自然解,是治療風病、血病和瘡瘍的良藥)。
荊芥的主要功效是治療風邪,也能兼顧治療血症,因為它作用於風木之臟,而肝又主藏血。李士材說:風邪在皮表肌肉之間,荊芥主要能治療這種情況,不像防風那樣能深入骨肉。
帶穗的荊芥使用(因為穗在頂端,所以善於升發藥性),治療血症則需炒黑使用(凡是治療血症的藥物,如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都應該炒黑使用,因為黑色能勝過紅色)。不能和魚、蟹、河豚、驢肉一起食用。
2. 連翹
輕,宣,散結,瀉火
微寒升浮。形似心(實以蓮房有瓣),苦入心,故入手少陰,厥陰(心、心包)氣分而瀉火,兼除手、足少陽(三焦、膽),手陽明經(大腸)氣分濕熱。散諸經血凝、氣聚(營氣壅遏,衛氣鬱滯,遂成瘡腫),利水通經,殺蟲止痛,消腫排膿(皆結者散之。凡腫而痛者為實邪,腫而不痛為虛邪,腫而赤者為結熱,腫而不赤為留氣停痰),為十二經瘡家聖藥(經曰:諸瘡痛癢皆屬心火)。
白話文:
連翹,性味輕清,有宣散、解開凝結、瀉除火氣的作用。
藥性略微寒涼,有向上發散的特性。外型像心臟(實際上像蓮蓬有瓣),因為味道苦而入心,所以主要進入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氣分,來瀉除火氣,同時也能夠清除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以及手陽明大腸經的氣分中的濕熱。能夠疏散各經脈中因血瘀、氣滯所造成的凝結(因營氣壅塞、衛氣鬱滯,就容易形成瘡腫),有利水、疏通經絡的作用,還能殺蟲、止痛、消除腫脹、排出膿液(凡是凝結的都可以散開。一般來說,腫而痛是實邪所致,腫而不痛是虛邪所致,腫而發紅是熱結所致,腫而不紅是氣滯痰停所致),是治療十二經脈瘡瘍的聖藥(醫書上說:所有瘡的疼痛和搔癢都屬於心火所造成)。
3. 紫蘇
宣,發表,散寒
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氣香入胃),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多服泄人真氣(時珍曰:同陳皮、砂仁,行氣安胎;同霍香、烏藥,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發熱解肌;同芎藭、當歸,和血散血;同桔梗、枳殼,利膈寬腸;同卜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溫解暑治霍亂腳氣)。
氣香者良。宜橘皮。忌鯉魚。
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鬱(有蘇子降氣湯)。
蘇梗下氣稍緩,虛者宜之(葉發汗散寒、梗順氣安胎,子降氣開鬱、消痰定喘。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炒、研用。
白話文:
紫蘇
能夠宣散、向外發散,驅除寒氣。
味道辛辣,主要作用於人體氣的層面;顏色呈紫色,主要作用於人體血的層面。氣味芳香且性質溫和,能散發寒氣,疏通心臟、使肺氣順暢,能開胃健脾(氣味芳香能進入胃部),還能發汗、解除肌肉的緊張,調和氣血、使氣往下行,寬解胸腹、消除痰液,祛除風邪、平定喘息,止痛、安胎,通利大腸和小腸,還能解魚蟹之毒。但服用過多會耗損人體的正氣。(李時珍說:紫蘇和陳皮、砂仁一起使用,可以行氣安胎;和藿香、烏藥一起使用,可以溫中止痛;和香附、麻黃一起使用,可以發熱、解除肌肉的緊張;和川芎、當歸一起使用,可以調和氣血、活血化瘀;和桔梗、枳殼一起使用,可以疏通膈膜、寬解腸道;和卜子、杏仁一起使用,可以消除痰液、平定喘息;和木瓜、厚朴一起使用,可以散發體內溫熱、解除暑氣、治療霍亂和腳氣。)
氣味芳香的紫蘇品質較好。適合與橘皮一起使用。忌與鯉魚同食。
紫蘇的種子(蘇子)與葉子的功效相似。能潤澤心肺,尤其擅長使氣往下行、平定喘息,止咳、消除痰液,疏通膈膜、寬解腸道,溫暖中焦、開解鬱悶(有蘇子降氣湯這個方劑)。
紫蘇的莖(蘇梗)使氣往下行的作用比較緩和,適合體質虛弱的人使用。(葉子主要用於發汗散寒,莖主要用於順氣安胎,種子主要用於使氣往下行、開解鬱悶、消除痰液、平定喘息。體表虛弱、氣虛的人忌用葉子,腸胃滑利、氣虛的人忌用種子),通常會將紫蘇炒過、磨碎後使用。
4. 薄荷
輕,宣,散風熱
辛能散,涼能清(本經溫,蓋體溫而用涼也),升浮能發汗。搜肝氣而抑肺盛,消散風熱,清利頭目。
治頭痛頭風,中風失音,痰嗽口氣,語澀舌胎(含漱),眼耳咽喉,口齒諸病(辛香通竅,而散風熱),皮膚癮疹,瘰癧瘡疥,驚熱(凡小兒治驚藥,俱宜薄荷湯調),骨蒸。破血止痢(能治血痢。血痢病在凝滯,辛能散,涼能清)。虛人不宜多服(能發汗疏表,夏月多服,泄人元氣)。
蘇產氣芳者良(薄荷,貓之酒也;犬,虎之酒也;蜈蚣,雞之酒也;桑椹,鳩之酒也;莽草,魚之酒也,食之皆醉。被貓傷者,薄荷汁塗之)。
白話文:
薄荷性味輕清,有宣散作用,可以疏散風熱。
味道辛辣可以發散,性涼可以清熱(《本經》記載薄荷性溫,是因為它本質是溫性的,但使用起來卻是涼性的),其升浮之性可以發汗。它能疏散肝氣並抑制肺氣過盛,能消散風熱,使頭腦清明。
可以治療頭痛、頭風(指頭痛的一種),中風失音、痰多咳嗽、口臭、說話不流利、舌苔厚膩(可以含漱),以及眼睛、耳朵、咽喉、口腔牙齒等各種疾病(因為薄荷辛香通竅,可以疏散風熱)。還能治療皮膚疹子、淋巴結核、瘡疥等皮膚病,以及小兒驚厥發熱(一般治療小兒驚厥的藥物,都適合用薄荷湯調服),骨蒸(一種潮熱病)。它還能破血止痢(能治療血痢。血痢是因血液凝滯不暢所致,而薄荷的辛能散、涼能清可以改善)。體虛的人不宜多服(因為它能發汗疏散體表,夏天多服會耗損人體的元氣)。
江蘇生產的氣味芳香的薄荷品質最好(薄荷是貓的酒,狗和老虎的酒,蜈蚣是雞的酒,桑椹是斑鳩的酒,莽草是魚的酒,它們吃了都會醉。被貓抓傷,可以用薄荷汁塗抹)。
5. 雞蘇
一名水蘇,一名龍腦薄荷
輕,宣,散熱,理血
辛而微溫。清肺下氣理血,辟惡而消穀。
治頭風目眩,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熱諸病(《局方》有龍腦雞蘇丸)。方莖中虛,似蘇葉而微長,密齒面皺,氣甚辛烈。
白話文:
雞蘇,又名水蘇,又名龍腦薄荷。
藥性輕清,具有宣散、清熱、理順血氣的功效。
味道辛辣且稍微溫熱。能清肺、降氣、理順血氣,辟除穢惡之氣並幫助消化。
可以治療頭痛眩暈、肺虛萎縮、血痢、嘔吐、鼻出血、崩漏、喉嚨腥臭、口臭以及各種因邪熱引起的疾病。(《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有龍腦雞蘇丸這個藥方。)它的莖是方形且中空的,葉子像蘇葉但稍微長一點,葉邊有密集的鋸齒,表面有皺紋,氣味非常辛辣。
6. 木賊
輕,發汗,退目翳
溫微甘苦。中空輕揚,與麻黃同形、性;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入足厥陰,少陽血分。益肝膽。
治目疾,退翳膜(翳乃肝邪郁遏,不能上通於目),及疝痛脫肛,腸風痔瘻,赤痢崩中諸血病。
白話文:
木賊性味溫和,帶點微甘苦味。它中間是空的,質地輕盈且容易向上飄散,外型和藥性都與麻黃相似;同樣能發汗解表,疏散體內鬱積的火氣和風濕,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血分。能有益於肝膽功能。
它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疾病,可以消除眼翳(眼翳是由於肝氣鬱結,導致氣血無法順利上達到眼睛所致);還可以用於治療疝氣疼痛、脫肛、腸風痔瘡、赤痢、婦女崩漏等各種出血性疾病。
7. 浮萍
輕,發汗,利濕
辛散輕浮。入肺經,達皮膚,能發揚邪汗(丹溪曰:浮萍發汗,甚於麻黃),止瘙癢、消渴(搗汁服)生於水,又能下水氣,利小便。
治一切風濕癱瘓(浮萍一味,蜜丸酒服,治三十六種風;濃煮汁浴,治惡疾瘡癩遍身)。燒煙闢蚊。
紫背者良。
白話文:
浮萍
性味輕清,可以發汗、排除體內濕氣。
藥性辛散輕浮,主要作用於肺經,能到達皮膚表面,將體內的邪氣以汗的形式排出(朱丹溪說:浮萍發汗的效果,比麻黃還強)。能止癢、治療口渴(將浮萍搗爛取汁服用)。浮萍生長在水中,也能夠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促進小便。
可以治療各種風濕導致的癱瘓(單用浮萍,和蜂蜜製成藥丸,用酒送服,可治療三十六種風疾;將浮萍濃煮成汁液用來沐浴,可以治療惡性皮膚病、癩病等全身性皮膚病)。燃燒浮萍的煙可以驅蚊。
紫背的浮萍品質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