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11)
草部 (11)
1. 柴胡
宣,發表和里,退熱升陽
苦平微寒,味薄氣升為陽。主陽氣下陷,能引清氣上行,而平少陽、厥陰之邪熱(肝、膽、心包、三焦相火。時珍曰:行少陽,黃芩為佐;行厥陰,黃連為佐),宣暢氣血,散結調經(昂按:人第知柴胡能發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故勞藥、血藥,往往用之。補中益氣湯,逍遙散,皆用柴胡,取其和中,皆非解表)。
為足少陽(膽)表藥(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其經在半表半裡,法當和解,小柴胡湯之屬是也。若病在太陽,服之太早,則引賊入門;若病入陰經,復服柴胡,則重虛其表。最宜詳慎)。
治傷寒邪熱(仲景有大、小柴胡湯),痰熱結實,虛勞肌熱(寇宗奭曰: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藥性論》、《日華子》皆言補勞傷,醫家執而用之,貽誤無窮。時珍曰:勞有五,若勞在肝、膽、心、心包有熱,則柴胡乃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勞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惟勞在肺腎者,不可用耳,寇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
昂按: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成勞,咳嗽聲嗄,體虛自汗,用柴胡為君,則肺勞亦有用之者矣。《藥性論》甄權著),嘔吐心煩(邪在半表半裡,則多嘔吐),諸瘧寒熱(東垣曰:諸瘧以柴胡為君,佐以引經之藥。李士材曰:瘧非少陽經慎用。喻嘉言曰:瘧發必有寒有熱,蓋外邪伏於半表半里,適在少陽所主之界。
入與陰爭,陽勝則熱;出與陽爭,陰勝則寒。既純熱無寒,為癉瘧溫瘧,純寒無熱,為牝瘧,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偏。補偏救弊,亦必返還少陽之界,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脈縱屢遷,而弦之一字,實貫徹之也。昂按:瘧之不離少陽。
猶咳之不離於肺也。談藪云:張知閣久病瘧,熱時如火,年餘骨立。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孫琳投以小柴胡湯,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也。時珍曰:觀此則得用藥之妙的矣。
昂按:據孫氏之說,是柴胡亦能退骨蒸也),頭眩目赤,胸痞脅痛(凡脅痛,多是肝木有餘,宜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白芍。又左脅痛,宜活血行氣;右脅痛,宜消食行痰),口苦耳聾(皆肝膽之邪),婦人熱入血室(沖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臟主血,在經主氣),胎前產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散十二經瘡疽,血凝氣聚,功同連翹(連翹治血熱,柴胡治氣熱,為少異)。陰虛,火炎氣升者禁用。
銀州者根長尺余,微白,治勞疳良。北產者如前胡而軟者良,南產者強硬不堪用。外感生用,內傷升氣酒炒用根,中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炒。前胡、半夏為使。惡皂角。
白話文:
柴胡這味藥,主要功效是疏通、發散體內阻塞的氣,同時能往上提升陽氣,並退去體內的熱。
它的藥性是苦味、平和、稍微帶點寒性,味道比較淡薄,藥性偏向往上升,屬於陽性的藥。主要治療陽氣下陷的狀況,能引導清氣往上升,並能平息少陽、厥陰經的邪熱(指的是肝、膽、心包、三焦的相火)。李時珍說,如果要讓柴胡走少陽經,可以用黃芩作為輔助藥;如果要讓它走厥陰經,可以用黃連作為輔助藥。柴胡能疏通氣血,化解體內的結塊,並調理月經(張景岳認為,大家只知道柴胡能發散,卻不知道它最能調理體內。因此,許多補虛藥、活血藥,都會使用柴胡。例如補中益氣湯、逍遙散,都是用柴胡來調理體內,並非只是為了發散)。
柴胡是足少陽經(膽)的代表藥(膽是清淨的器官,沒有出入,它的經脈位於半表半裡之間,所以治療上要用和解的方式,例如小柴胡湯這類方劑。如果病邪在太陽經,太早使用柴胡,反而會引狼入室;如果病邪已經進入陰經,又使用柴胡,會使表虛更嚴重。所以使用柴胡要特別謹慎)。
它能治療傷寒的邪熱(仲景的《傷寒論》中有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痰熱結實,以及虛勞引起的肌肉發熱(寇宗奭認為,《本草經》並沒有提到柴胡能治療虛勞,而《藥性論》、《日華子》卻說它能補虛損,這是醫家的誤用,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李時珍則說,虛勞有五種,如果病邪在肝、膽、心、心包且有熱,柴胡是治療厥陰、少陽經病症的必用藥;如果虛勞在脾胃且有熱,或者陽氣下陷,柴胡是升清、退熱的必用藥。只有虛勞在肺腎的人,才不能使用柴胡,寇氏一概否定柴胡的功效,是不全面的看法。張景岳也認為,楊氏的秦艽扶羸湯,用柴胡治療肺痿引起的虛勞、咳嗽、聲音嘶啞、身體虛弱、自汗,可見柴胡也有治療肺勞的功效。《藥性論》是甄權所著)。柴胡能治療嘔吐、心煩(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容易引起嘔吐),以及各種瘧疾引起的寒熱(李東垣認為,各種瘧疾都以柴胡為主藥,再佐以引經藥。李士材認為,瘧疾不一定都是少陽經的問題,要謹慎使用柴胡。喻嘉言則認為,瘧疾發作時,必定有寒熱交替的現象,是因為外邪潛伏在半表半裡,恰好是少陽經所主宰的範圍。邪氣和陰氣在體內相爭,陽氣勝就發熱;邪氣和陽氣相爭,陰氣勝就發冷。純熱無寒的瘧疾稱為癉瘧或溫瘧,純寒無熱的瘧疾稱為牝瘧,這些都是從少陽經發展到極端的偏頗狀態。要矯正這些偏頗,必須回到少陽經的範圍,使陰陽調和才能痊癒。瘧疾可能兼有其他經脈的問題,但如果和其他經脈完全無關,就不能稱作瘧疾,雖然脈象可能不斷變化,但弦脈的特徵卻貫穿始終。張景岳認為,瘧疾與少陽經的關係,就像咳嗽與肺的關係一樣。一位張知閣久病瘧疾,發熱時像火燒一樣,一年多來瘦骨嶙峋。醫生用了鹿茸、附子等藥物,反而使發熱更加嚴重。孫琳用小柴胡湯治療,服藥三劑後就痊癒了。孫琳說,這是勞瘧,熱從骨髓發出,使用剛猛的藥物,只會讓氣血更加虧虛。發熱有在皮膚、臟腑、骨髓等不同的位置,如果發熱在骨髓,只有柴胡才能治療,如果是銀柴胡,只需服用一劑就有效,而南方產的柴胡藥力較弱,所以要服用三劑才有效。李時珍認為,這個例子顯示了用藥的精妙之處。張景岳認為,根據孫琳的說法,柴胡也能退骨蒸)。柴胡還能治療頭暈目眩、眼睛發紅、胸悶脅痛(脅痛多半是肝木過盛,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青皮、川芎、白芍。左脅痛適合用活血行氣的方法,右脅痛適合用消食化痰的方法),口苦耳聾(都是肝膽的邪氣引起的),婦女熱入血室(沖脈是血海,也就是血室,男女都有。柴胡在臟能調理血,在經能調理氣),以及產前產後的各種發熱、小兒痘疹、五疳引起的羸弱發熱,還能散十二經的瘡疽,化解血凝氣聚,功效和連翹相似(連翹治療血熱,柴胡治療氣熱,兩者稍有不同)。但陰虛、火氣上炎的人不能使用柴胡。
銀州的柴胡根長一尺多,顏色微白,治療虛勞、疳積效果很好。北方產的柴胡,像前胡一樣柔軟的最好,南方產的柴胡則堅硬不能使用。外感病要生用柴胡,內傷升氣要用酒炒的根,中間或要下降則用梢。有汗、咳嗽的人要用蜜水炒。前胡、半夏是它的使藥,忌用皂角。
2. 前胡
宣,解表,瀉,下氣,治風痰
辛以暢肺解風寒,甘以悅脾理胸腹,苦瀉厥陰(肝)之熱,寒散太陽(膀胱)之邪(微寒,一云微溫)。性陰而降,功專下氣,氣下則火降而痰消(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能除實熱。
治痰熱哮喘,咳嗽嘔逆,痞膈霍亂,小兒疳氣,有推陳致新之績。明目安胎。無外感者忌用(按:柴胡、前胡均是風藥。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為不同。肝膽經風痰,非前胡不能除)。
皮白肉黑,味甘、氣香者良。半夏為使。惡皂角。忌火。
白話文:
前胡
具有宣散、解除表邪、瀉下、降氣的功效,可以治療風痰。
味辛能使肺氣通暢,解除風寒;味甘能使脾氣和悅,調理胸腹;味苦能瀉厥陰經(肝經)的熱邪,性寒能散太陽經(膀胱經)的邪氣(有說微寒,也有一說是微溫)。藥性屬陰而有下降的特性,功效專注於降氣,當氣下降時,火氣也會跟著下降,痰就會消散(氣過盛就會化為火,火則會產生痰)。能去除實熱的症狀。
可以治療痰熱引起的哮喘、咳嗽、嘔吐、胸悶、霍亂,以及小兒疳積等症狀,有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還能明目和安胎。沒有外感症狀的人不宜使用(註解:柴胡和前胡都是屬於風藥,但柴胡藥性上升,前胡藥性下降,兩者不同。肝膽經的風痰,非前胡不能去除)。
表皮白色、內部黑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的品質較好。可以半夏作為輔助藥物。忌與皂角同用,並應避免接觸火。
3. 麻黃
輕,發汗
辛溫微苦(僧繼洪曰:中牟產麻黃,地冬不積雪,性熱,故過服泄真氣)。入足太陽(膀胱),兼走手少陰、陽明(心、大腸)而為肺家專藥。能發汗解肌,去營中寒邪、衛中風熱。調血脈,通九竅,開毛孔。
治中風傷寒(中,猶傷也),頭痛溫瘧,咳逆上氣(風寒鬱於肺經。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痰哮氣喘(哮證宜瀉肺氣,雖用麻黃,而不出汗,本草未載),赤黑斑毒(胃熱。一曰斑證,表虛不得再汗,非便閉亦不可下,只宜清解其熱),毒風疹痹,皮肉不仁,目赤腫痛,水腫風腫。過劑則汗多雲陽,夏月禁用(汗者心之液,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搖,乃驍悍之劑。
丹溪以人參、麻黃同用,亦攻補法也。東垣曰:十劑曰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邪客皮毛,腠理閉拒,營衛不行,故謂之實,二藥輕清,故可去之。時珍曰:麻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二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不同。
王好古曰:麻黃治衛實,桂枝治衛虛,雖皆太陽經藥,其實營衛藥也。心主營為血,肺主衛為氣。故麻黃為手太陰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之劑。時珍曰: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寒傷營,營血內澀。
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惡寒;風傷衛,衛氣外滯,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肺之合也,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和氣。汗後無大熱而喘者加石膏。
《活人書》,夏至後加石膏知母,皆泄肺火之藥,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散肺經火鬱之藥。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也。
汗後脈沉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也。《活人書》,加黃芩為陽旦湯,以瀉肺熱也。是桂枝湯雖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諸家皆以麻黃桂枝為肺經藥,謂傷寒傳足不傳手者誤也。桂能平肝)。
發汗用莖去節,煮十餘沸,掠去浮沫,或用醋湯略泡。
備用,亦有用蜜炒者(庶免太發),止汗用根節(無時出汗為自汗,屬陽虛;夢中出汗為盜汗,屬陰虛。用麻黃根、蛤粉、粟米等分為末,袋盛撲之佳。時珍曰:麻黃髮汗,駛不能御;根節止汗,效如影響,物理不可測如此。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痙等證,皆可加用。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引諸藥至衛分而固腠理。
汗雖為心液,然五臟亦各有汗。經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厚朴、白薇為使。惡辛夷、石膏。
白話文:
麻黃,性質輕,主要作用是發汗。
味道是辛辣、溫熱且帶點苦味。(僧繼洪說:中牟產的麻黃,因為那裡冬天不積雪,所以麻黃的性質很熱,如果過量服用會耗損身體的元氣)。麻黃主要進入足太陽膀胱經,同時也走手少陰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可以說是肺經的專用藥。它能發汗、解除肌肉的表層病邪,去除身體營分中的寒邪和衛分中的風熱。它可以調和血脈、暢通九竅、打開毛孔。
麻黃可以用來治療中風傷寒(中,在這裡解釋為傷),頭痛、瘧疾發熱,咳嗽、氣逆上衝(這是因為風寒鬱積在肺經。醫書說:各種氣機壅塞不暢的狀況,都與肺有關),痰多、哮喘、氣喘(哮喘應該瀉肺氣,即使使用麻黃,也不一定會出汗,這點古代的醫藥書籍沒有記載)。麻黃還可以用於治療紅色或黑色的斑疹(這是胃熱引起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斑疹,表虛弱時不能再發汗,如果沒有便秘也不可以瀉下,只能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以及各種風毒引起的疹子、麻木、皮肉不仁、眼睛紅腫疼痛、水腫或風腫。如果麻黃使用過量會導致大量出汗,耗損陽氣,所以夏天應該禁用麻黃。(汗是心液,大量出汗會導致心血動搖,麻黃是一種藥效很強的藥)。
朱丹溪將人參和麻黃一起使用,也屬於攻補兼施的方法。李東垣說:十劑中的「輕可去實」,葛根和麻黃就屬於這類藥。當病邪侵犯皮膚毛孔,導致毛孔閉塞,營衛之氣不能正常運行時,就稱為「實證」,而葛根和麻黃這兩種藥性輕清,所以可以用來去除這些病邪。李時珍說:麻黃是走太陽經的藥,同時也進入肺經,而肺主皮毛;葛根是走陽明經的藥,同時也進入脾經,而脾主肌肉。這兩種藥都具有輕揚發散的特性,但它們所歸屬的經絡不同。
王好古說:麻黃治療衛氣實證,桂枝治療衛氣虛證,雖然它們都屬於太陽經的藥,但實際上是針對營分和衛分的藥。心主管營血,肺主管衛氣。所以麻黃可以說是手太陰肺經的藥,桂枝是手少陰心經的藥。李時珍說:張仲景治療傷寒,無汗時用麻黃,有汗時用桂枝,但並沒有深入探討其中的精微之處。津液是汗的來源,汗也就是血,在營分時是血,在衛分時是汗。寒邪侵犯營分,導致營血內澀,不能外達於衛,使衛氣閉固,津液不能正常運行,所以會出現無汗發熱且怕冷的症狀;風邪侵犯衛分,使衛氣外滯,不能內護營分,導致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所以會出現有汗發熱且怕風的症狀。然而,風邪和寒邪都是從皮膚毛孔進入人體的,而皮膚毛孔是肺的表皮。如果皮膚毛孔閉塞,邪熱就會向內侵犯,所以使用麻黃和甘草,並與桂枝同用,可以引導營分的邪氣,使其從肌膚表面排出;同時佐以杏仁,宣洩肺氣、調和氣機。如果出汗後,仍然有高熱且喘,需要加石膏。
《活人書》中提到,夏至之後要加石膏和知母,這都是瀉肺火的藥,這說明麻黃湯雖然是治療太陽經發汗的重劑,實際上也是散肺經火鬱的藥。如果身體的腠理不密實,津液就會向外流失,導致肺氣虛弱。虛弱則要補其母,所以用桂枝和甘草一起,可以向外疏散風邪以保護體表,向內平伐肝木以防止脾的受損;佐以芍藥,可以瀉肝木而固脾;使用生薑和大棗,可以運行脾的津液、調和營衛。如果下藥後出現輕微喘促,可以加厚朴和杏仁,以利肺氣。
如果出汗後脈象沉遲,可以加人參,以補益肺氣。《活人書》中提到,加黃芩稱為陽旦湯,用來瀉肺熱。這說明桂枝湯雖然是治療太陽經解肌的輕劑,實際上是理脾救肺的藥。許多醫家都把麻黃和桂枝當作肺經藥,說傷寒只傳足經不傳手經是錯誤的。(桂枝能平肝)。
發汗時,要用麻黃的莖部,去掉節,煮十幾次,撈去浮沫,或者用醋湯稍微浸泡一下。
可以事先準備好,也有用蜂蜜炒過的麻黃(這樣可以避免藥性太強),止汗時用麻黃的根節(沒有原因的出汗稱為自汗,屬於陽虛;睡夢中出汗稱為盜汗,屬於陰虛。可以用麻黃根、蛤粉和粟米等份磨成粉,用袋子裝好撲在身上效果很好)。李時珍說:麻黃發汗,藥效迅猛難以控制;麻黃根節止汗,效果像影子一樣快速,這真是難以預料的奇妙道理。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痙等許多證型,都可以適當加用麻黃根。因為它的藥性可以運行全身的皮膚,引導其他藥物到達衛分,從而固護腠理。
雖然汗是心液,但五臟也都有各自的汗。醫書說:飲食過飽,汗出於胃;驚恐而耗損精氣,汗出於心;負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動身體勞累,汗出於脾)。厚朴和白薇可以作為使藥。忌辛夷和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