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8)

回本書目錄

草部 (8)

1. 牛膝

補肝腎,瀉惡血

苦酸而平。足厥陰、少陰經藥(肝腎),能引諸藥下行。酒蒸則甘酸而溫,益肝腎,強筋骨(肝主筋,腎主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下行故理足,補肝則筋舒,血行則痛止),陰痿失溺(筋衰則陰痿,腎虛則失溺),久瘧下痢,傷中少氣(以土皆補肝腎之功)。

生用,則散惡血,破癥結(血行則結散),治心腹諸痛,淋痛尿血(熱蓄膀胱、便澀而痛曰淋。氣淋便澀餘瀝,勞淋房勞即發,冷淋寒戰後溲,膏淋便出如膏,石淋精結成石,尿血即血淋也。鮮色者,心與小腸實熱;色瘀者,腎與膀胱虛冷。張子和曰:石淋乃肝經移熱於胞中,日久熬煎成石,非腎與小腸病也。

大法治淋宜通氣、清心、平火、利濕。不宜用補,恐濕熱得補增劇也。牛膝,淋證要藥,血淋尤宜用之,杜牛膝亦可。又有中氣不足致小便不利者,宜補中益氣,經所謂氣化則能出是也,忌用淋藥通之),經閉產難(下行之效,誤用墮胎),喉痹齒痛(引火下行),癰腫惡瘡,金瘡傷折(以上皆散惡血之功),出竹木刺(搗爛罨之即出;縱瘡口合,刺猶自出)。然性下行而滑竅,夢遺失精及脾虛下陷,因而腿膝腫痛者禁用。

出西川及懷慶府,長大肥潤者良。下行生用,入滋補藥酒浸蒸。惡龜甲。畏白前。忌羊肉。

白話文:

牛膝,能夠補益肝腎,也能夠排除體內不好的瘀血。

味道苦澀而性平和。是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的藥物,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向下走。用酒蒸過後,味道會轉為甘酸而溫和,能夠增強肝腎功能,強健筋骨(中醫認為肝主管筋,腎主管骨),可以治療腰膝骨頭疼痛、腳軟無力、筋脈拘攣(因為藥性向下走,所以可以治療腳的毛病;補益肝臟能使筋脈舒展,促進血液循環就能止痛),陽痿、小便失禁(筋脈衰弱就會導致陽痿,腎氣虛弱就會導致小便失禁),長期的瘧疾、腹瀉、氣虛體弱(因為它有補益肝腎的功效)。

生用時,可以散瘀血、破除腫塊(促進血液循環就能夠消散腫塊),可以治療心腹各種疼痛、淋病、小便出血(熱邪積聚在膀胱、小便澀痛稱為淋病。氣淋是指小便不暢有餘瀝,勞淋是因房事勞累而發,冷淋是受寒後小便困難,膏淋是小便像米漿一樣,石淋是精液凝結成石頭,尿血就是血淋。如果是鮮紅色,是心和小腸有實熱;如果是瘀紅色,是腎和膀胱虛寒。張子和認為:石淋是肝經的熱邪轉移到膀胱,久而久之熬煎成石頭,不是腎和小腸的疾病。

治療淋病的大原則是疏通氣機、清除心火、平息火氣、利水滲濕。不宜用補益的藥物,恐怕濕熱會因補益而加重。牛膝,是治療淋病的重要藥物,尤其適合治療血淋,杜牛膝也可以。還有因為中氣不足導致小便不利的人,應該補中益氣,古書說「氣化則能出」就是這個道理,要避免用治療淋病的藥物去疏通它)。還可以治療閉經、難產(因為它有向下走的效果,誤用會導致墮胎),喉嚨腫痛、牙齒疼痛(可以引導火氣向下走),癰腫、惡瘡、外傷骨折(以上都是它散瘀血的功效),可以把竹木刺拔出來(搗爛敷在傷口上就可以拔出;即使瘡口癒合,刺也會自己出來)。但因為藥性向下走又滑利,所以夢遺、遺精以及脾虛導致下陷、腿膝腫痛的人禁用。

主要產於四川西部和懷慶府,以長大肥潤的為佳。向下走的功效生用較強,滋補的話,則用藥酒浸泡或蒸過。忌與龜甲同用,畏懼白前,忌吃羊肉。

2. 甘菊花

祛風溫,補肺腎,明目

味兼甘苦,性稟平和,備受四氣(冬苗、春葉、夏蕊、秋花),飽經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臟(肺腎),以制火而平木(心肝)。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能養目血,去翳膜(與枸杞相對蜜丸久服,永無目疾)。治頭目眩暈(風熱),散濕痹遊風。

以單瓣味甘者入藥(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牧署閒談》云:真菊延齡,野菊瀉人)。朮、枸杞、地骨皮為使。黃者入陰分,白者入陽分。紫者入血分。可藥可餌,可釀可枕,《仙經》重之。

白話文:

甘菊花,能夠去除風溫病邪,補益肺腎,使眼睛明亮。

味道兼具甘甜與苦澀,性質平和,能夠適應四季變化(冬天生出幼苗、春天長出葉子、夏天開出花蕊、秋天開出花朵),經歷霜露的洗禮,吸收了較多的金與水的精華。能夠補益金(肺)和水(腎)這兩個臟器,藉此抑制火氣,平息肝木。當肝木平和,風邪就會止息;當火氣下降,熱邪就會消除。因此,甘菊花能夠滋養眼睛的血液,去除眼睛的翳膜(與枸杞一起用蜂蜜製成藥丸長期服用,就能夠永遠沒有眼睛方面的疾病)。也能夠治療頭暈目眩(因為風熱引起),驅散濕氣引起的痹症和遊走性的風邪。

要用單瓣、味道甘甜的甘菊花入藥(花朵小、味道苦澀的,叫做苦薏,不是真正的菊花。《牧署閒談》中說:真正的菊花可以延年益壽,野菊花則會使人腹瀉)。可以將白朮、枸杞、地骨皮作為輔助藥材。黃色的甘菊花能入陰分,白色的甘菊花能入陽分,紫色的甘菊花能入血分。甘菊花可以當作藥材,也可以當作食物,可以拿來釀酒,也可以做成枕頭,《仙經》對甘菊花非常重視。

3. 五味子

補肺腎,澀精氣。

性溫。五味俱備(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氣為水母。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王好古曰: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益氣生津(肺主氣,斂故能益,益氣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以瀉火而益金),補虛明目,強陰澀精(仲景八味丸,加之補腎。

蓋內核似腎,象形之義)退熱斂汗,止嘔住瀉,寧嗽定喘(感風寒而喘嗽者當表散,宜羌、防、蘇、桔;痰壅氣逆而喘嗽者當清降,宜二陳及蘇子降氣湯;水氣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龍半夏茯苓湯;氣虛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參五味)除煩渴,消水腫,解酒毒,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嗽初起脈數有實火者忌用(丹溪曰:五味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曖火臟乎?乃火熱嗽必用之藥,寇氏所謂食之多虛熱者,收補之驟也。閔守泉每晨吞北五味三十粒,固精氣,益五臟)。

北產紫黑者良。入滋補藥蜜浸蒸,入勞嗽藥生用,俱槌碎核。南產色紅而枯,若風寒在肺宜南者。蓯蓉為使。惡葳蕤。熬膏良。

白話文:

五味子能補益肺和腎,收澀精氣。

藥性溫和。五種味道都具備(果皮是甜的,果肉是酸的,果核中則有苦味和辛味,整體來說都有鹹味),以酸味和鹹味為主,所以特別能收斂肺氣並滋養腎水(因為氣是水的母親。經典上說:肺氣需要收斂,就要趕快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它。王好古說:五味子進入手太陰肺經的血分和足少陰腎經的氣分)。它能增益氣、產生津液(因為肺主管氣,收斂作用就能增益氣,增益氣就能產生津液。夏天適合經常服用,來瀉火並補益金氣),可以補虛、使眼睛明亮、強壯陰氣、收澀精液(張仲景的八味丸,加入五味子能補腎。因為它的果核形狀像腎臟,是取其象形意義)。還能退熱、收斂汗液、止嘔吐、止瀉、使咳嗽平息、使喘息穩定(因為感受風寒引起的喘咳要用發散的方法,適合用羌活、防風、紫蘇、桔梗;痰多氣逆引起的喘咳要用清降的方法,適合用二陳湯或蘇子降氣湯;水氣上逆引起的喘咳適合用小青龍湯或半夏茯苓湯;氣虛、久病引起的喘咳適合用人參五味子)。此外,它還能解除煩渴、消除水腫、解酒毒、收斂耗散的氣、使瞳孔縮小。

咳嗽初期,如果脈象呈現數快,有實火症狀的人,忌用五味子(朱丹溪說:五味子收斂肺氣,難道不能去除熱嗎?補腎難道不是幫助火臟嗎?所以,有火熱症狀的咳嗽,一定會用到五味子,寇氏說的吃多了會虛熱,是因為收補過快了。閔守泉每天早上吞服北五味子三十粒,來固精氣、補益五臟)。

北方產的紫黑色五味子品質較好。加入滋補藥時,要用蜂蜜浸泡後蒸過;加入治療勞嗽的藥時,則生用,都要槌碎果核。南方產的顏色紅而枯燥,如果風寒在肺,適合用南方的五味子。蓯蓉是五味子的使藥。不宜與葳蕤同用。熬成膏狀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