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10)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0)

1. 升麻

輕,宣,升陽,解毒

甘辛微苦。足陽明、太陰(胃、脾)引經藥(參、耆上行,須此引之),亦入手陽明、太陰(大腸、肺)。表散風邪(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同葛根,能發陽明之汗;引石膏,止陽明頭痛齒痛),升發火鬱,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行,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故補中湯用為佐使。若下元虛者,用此升之。

白話文:

這味藥材味道甘甜辛辣,略帶苦味。它可以經由足陽明經和太陰經(胃、脾)進入身體。它還可以進入手陽明經和太陰經(大腸、肺)。

這味藥材能表散風寒,引蔥白上行,散手陽明經的風寒;與葛根同用,可以發陽明經的汗;引石膏上行,可以止陽明經的頭痛和牙痛。它能提升陽氣,化解火鬱,讓陽氣上升至最陰之處。

它還能引甘溫性藥材上行,補充衛氣的不足,充實身體表面(柴胡引少陽經的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經的清氣上行,所以補中湯用它們作為佐使。如果下元虛弱,可以使用它來升提陽氣。)。

則下元愈虛,又當慎用)。

治時氣毒癘,頭痛(陽明頭痛,痛連齒頰)寒熱,肺痿吐膿,下痢後重(後重者,氣滯也。氣滯於中,必上行而後能下降。有病大小便秘者,用通利藥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丹溪曰:氣升則水自降。經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

白話文:

治療季節性流行病(瘟疫)

症狀:

  • 頭痛(陽明經頭痛,痛連接牙齒和麪頰)
  • 寒熱交替
  • 肺部虛弱,吐出膿液
  • 腹瀉後肛門墜脹感(墜脹感是氣滯的表現,氣滯在體內,必須向上升才能向下排出。如果有人大小便不通,使用瀉藥無效,加上升麻後反而暢通。丹溪說:氣往上走,水就會自然往下流。經典上說:地上的氣上升形成雲,天上的氣下降形成雨。)

天地不交,則萬物不通也),久泄(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脫肛,崩中帶下(能緩帶脈之縮急),足寒陰痿,目赤口瘡,痘瘡(升葛湯,初發熱時可用,痘出後氣弱或泄瀉者可少用,否則見點之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斑疹(成朵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蓋胃熱失下,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君火而成疹),風熱瘡癰。

白話文:

天地之間不互相溝通,那麼萬物就不能暢通無阻。長時間腹瀉(《黃帝內經》說:「清陽之氣在下面,就會導致腹瀉」)、脫肛、崩漏帶下(能夠緩解帶脈的緊縮)、腳寒陽痿、眼睛發紅口中有瘡、痘瘡(升葛湯,在痘瘡初期發熱時可以使用,痘瘡出來後氣虛或腹瀉的人可以少量使用,否則在痘瘡出齊後,一定不能使用,因為它會使痘瘡潰散)、斑疹(成片狀像錦緞紋路的稱為斑,隱約可見紅點的稱為疹。這是因為胃熱不往下行,衝入少陽膽經,就輔助相火而形成斑,衝入少陰腎經,就輔助君火而形成疹)、風熱瘡癰。

解百藥毒,吐蠱毒,殺精鬼(性陽、氣升、味甘故也)。陰虛火動者忌用(朱肱《活人書》言瘀血入里吐衄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聖藥,如無犀角,代以升麻。二藥性味相遠,何以為代?蓋以升麻能引諸藥同入陽明也。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氣,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歸經耳。倘誤用升麻,血隨氣升,不愈湧出不止乎?古方未可盡泥也)。

白話文:

犀牛角可以解百藥之毒,吐出蠱蟲之毒,殺死精鬼(因為它性陽、氣升、味甘)。陰虛火旺的人不宜服用(朱肱在《活人書》中提到,瘀血入裡導致吐血的人,應服用犀角地黃湯,這是陽明聖藥,如果沒有犀牛角,可以用升麻代替。兩種藥物的性味相差很大,為什麼可以用升麻代替?因為升麻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一起進入陽明經。朱二允說: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是藉助其下降之氣,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歸經。如果誤用升麻,血會隨氣上升,難道不會愈加湧出不止嗎?古方不可完全照搬。

里白外黑,緊實者良,名鬼臉升麻,去須蘆用(或有參、耆補劑,須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發者,升麻、柴胡並用,蜜水炒之。別有一種綠升麻,繆仲醇用治滯下,每每有驗)。

白話文:

外表白色,裡面黑色,緊實的質量好,叫做「鬼臉升麻」,去掉絨毛可以使用(有時有參、耆補藥,需要用升麻、柴胡,而又擔心其升發作用太過,升麻、柴胡一起使用,用蜂蜜水炒製。另有一種綠升麻,繆仲醇用來治療滯下,常常有效果)。

2. 白芷

宣,發表,祛風,散濕

辛散風,溫除濕,芳香通竅而表汗。行手足陽明(大腸、胃),入手太陰(肺,色白味辛,故入肺),而為陽明主藥(陽明之脈營於面,故治頭面諸疾)。治陽明頭目昏痛(楊吉老方,白芷湯泡四、五遍,蜜丸彈子大,名都梁丸。每服一丸,荊芥點醋茶嚼下。

白話文:

白芷具有辛散風邪、溫化濕氣、芳香通竅、發汗解表的功效。它作用於手足陽明經(大腸經、胃經),能入足太陰肺經(肺經氣色白、味辛,所以能入肺),是陽明經的常用藥物(陽明經脈運行於面部,因此能治療頭面部的疾病)。用於治療陽明經頭目昏痛(楊吉老方的白芷湯,把白芷泡四、五次,蜜丸如同彈珠大小,稱為都梁丸。每次服用一顆,用荊芥點醋茶送服。

楊吉老,名介,治王定國病時在都梁,因以名丸),眉稜骨痛(風熱與痰,同酒浸黃芩為末,茶下)牙痛(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二經風熱)鼻淵(肺主鼻,風熱乘肺,上爍於腦,故鼻多濁涕而淵。經曰:腦滲為涕,宜同細辛、辛夷治之),目癢淚出,面皯(干去聲,面黑氣)瘢疵(可作面脂),皮膚燥癢,三經風熱之病。及血崩血閉,腸風痔瘻,癰疽瘡瘍,三經濕熱之病。

白話文:

楊吉老,名介(曾為王定國治病時在都梁,因此丸藥以都梁命名),

眉稜骨痛(風熱與痰同作,用黃芩浸泡在酒中搗碎成末,用茶水送服),

牙痛(上牙齦屬足陽明經,下牙齦屬手陽明經,兩經皆風熱),

鼻淵(肺主鼻,風熱侵犯肺,向上燻蒸到腦部,所以鼻涕多而混濁。經書上說:腦部滲出液體就成為鼻涕,宜用細辛、辛夷治療),

目癢流淚,面部發黑,疤痕(可作面霜),皮膚乾燥發癢,都是三經(肺、大腸、胃)風熱之病。

還有血崩、血閉,腸風、痔瘡、瘻管,癰疽、瘡瘍,都是三經濕熱之病。

活血排膿(腸有敗膿血,淋露腥穢,致臍腹冷痛,須此排之),生肌止痛,解砒毒、蛇傷(先以繩扎傷處,酒調下白芷末五錢。種白芷,能闢蛇)。又治產後傷風,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多在日晚,宜四物加辛、芷。如氣虛頭痛,多在清晨,宜芎、藁倍參、耆。保壽堂治正、偏頭痛,白芷、川芎各三錢,搽牛腦上,加酒頓熟,熱食盡醉,其病如失。

白話文:

活血排膿: 治療腸內有膿血,導致淋漓腥臭,臍腹冷痛,需要用此方排膿。

生肌止痛: 促進傷口癒合,止痛。

解砒毒、蛇傷: 先用繩子紮住傷口,用酒調服白芷末五錢。種植白芷有避蛇作用。

其他功效: 還可治療產後受風,血虛引起頭痛(從後腦勺往上蔓延,多發生在傍晚,宜用四物湯加辛夷、白芷。若氣虛引起頭痛,多發生在清晨,宜用川芎、藁本、人參)。保壽堂治療偏頭痛的方法:白芷、川芎各三錢,塗抹在牛腦上,加酒燉熟,熱食飲酒直至醉意,頭痛就會消失。

魚尾,目之上角)。然其性升散,血熱有虛火者禁用。

色白、氣香者佳,或微炒用。當歸為使。惡旋覆花

白話文:

顏色白而氣味芳香的比較好,也可以略微炒過使用。當歸用於引導其他藥材發揮作用。忌用旋覆花。

3. 細辛

宣散風濕,補肝潤腎

辛溫散風邪,故諸風痹痛、咳嗽上氣、頭痛脊強者宜之(專治少陰頭痛,獨活為使)。辛散浮熱,故口瘡喉痹(少陰火)、鼻淵齒蠱者(蟲蝕膿爛)宜之。辛益肝膽,故膽虛驚癇,風眼淚下者宜之。水停心下則腎燥,細辛之辛,能行水氣以潤之(腎燥者,心亦燥,火屈於水故燥也。

白話文:

辛溫的藥物可以散風邪,因此適合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痹痛、咳嗽上氣、頭痛脊強。其中,獨活是專門治療少陰頭痛的。

辛散的藥物可以驅散浮熱,因此適合治療口瘡喉痹(少陰火)、鼻淵齒蠱(蟲蝕化膿)。

辛味的藥物可以益肝膽,因此適合治療膽虛驚癇、風眼流淚。

如果水分停滯在心下,會導致腎臟乾燥。細辛的辛味可以運行水氣,滋潤腎臟。(腎臟乾燥,心臟也會乾燥,這是因為火氣被壓抑在水氣之下而導致的乾燥。)

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雖手少陰(心)引經,乃足少陰(腎)本藥,能通精氣,利九竅,故耳聾鼻齆(音甕,鼻塞不聞香臭也。風寒入腦,故氣不宣通。寒宜表,熱宜清,有息肉者,為末吹鼻)、倒睫便澀者宜之。散結溫經,破痰下乳,行血發汗(能發少陰之汗。

白話文:

原文: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雖手少陰(心)引經,乃足少陰(腎)本藥,能通精氣,利九竅,故耳聾鼻齆(音甕,鼻塞不聞香臭也。風寒入腦,故氣不宣通。寒宜表,熱宜清,有息肉者,為末吹鼻)、倒睫便澀者宜之。散結溫經,破痰下乳,行血發汗(能發少陰之汗。

白話文: 經典中記載:腎臟怕乾燥,要趕緊吃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雖然手少陰經(心經)與它相連,但它纔是足少陰經(腎經)的根本藥物,能夠疏通精氣,暢通九竅,所以對耳聾、鼻塞不通、鼻粘膜乾燥、倒睫引起的視力模糊等症狀都有效。它能散結溫經、化痰通乳、活血發汗(能使少陰經發汗)。

仲景治少陰證反發熱,麻黃附子細辛湯,乃治邪在裡之表劑)。然味厚性烈不可過用(不可過一錢,多則氣不通,悶絕而死,雖而無傷可驗,開平獄嘗治此,不可不知)。

白話文:

仲景治療少陰證反發熱,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這是治療邪氣在內表之間的藥方。然而,此方滋味濃烈,性質猛烈,不可過量使用(不可超過一錢,過量則氣血不通,導致悶死,即使沒有傷患,驗證時也要小心)。開平獄曾經治療過此症,不可不知。

味極辛,產華陰者真(杜蘅、鬼督郵、徐長卿皆可亂之),揀去雙葉者用。惡黃耆、山茱。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白話文:

它的味道非常辛辣,產於華陰地區的是正品(杜蘅、鬼督郵、徐長卿這三種藥材都可以假冒它),需要挑選去掉雙葉的來使用。它與黃耆、山茱萸相剋。不能與硝石、滑石一起使用。它與藜蘆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