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7)
草部 (7)
1. 遠志
補心腎
苦泄熱,溫壯氣,辛散郁。主手少陰(心),能通腎氣上達於心。強志益智,補精壯陽,聰耳明目,利九竅,長肌肉,助筋骨。
治迷惑善忘,驚悸夢泄(能交心腎。時珍曰: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強志益精,故治健忘。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健忘夢泄也),腎積奔豚,一切癰疽(酒煎服。《經疏》曰:癰疽皆屬七情憂鬱惱怒而得,遠志辛能散郁。昂按:辛能散郁者多矣,何獨遠志?《三因》云:蓋亦補腎之力耳。
繆希雍著《本草經疏》)。
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畏真珠、藜蘆,得茯苓、龍骨良。
白話文:
遠志可以補益心臟和腎臟。
它的味道苦,能瀉除體內熱邪;性溫,能增強陽氣;味道辛,能疏散鬱結。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能夠使腎氣上達於心臟。可以增強意志力、增進智力、補益精氣、強壯陽氣、使聽力聰敏、視力清晰、疏通九竅、增長肌肉、強壯筋骨。
能治療神志不清、容易健忘、心悸驚慌、遺精(這是因為它能溝通心臟和腎臟的機能。李時珍說:遠志歸屬於足少陰腎經,並非心經的藥物。它能增強意志力、補益精氣,所以能治療健忘。因為精與志都藏於腎,腎精不足,意志力就會衰退,不能上達於心,所以會健忘和遺精。)也能治療腎臟積聚引起的奔豚病,以及各種癰瘡和癤腫(用酒煎服。《本草經疏》說:癰瘡和癤腫多是由於七情憂鬱惱怒而引起的,遠志的辛味可以疏散鬱結。張昂認為:能疏散鬱結的藥物很多,為什麼單單是遠志呢?《三因方》說:這也是遠志補腎的功效所致。)
使用時要去除心(藥材的中心部分),用甘草水浸泡一個晚上後使用。遠志忌與珍珠和藜蘆同用,與茯苓、龍骨同用效果更佳。
2. 石菖蒲
宣,通竅,補心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補肝益心,開心孔,利九竅,明耳目,發音聲。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
療噤口毒痢(楊土瀛曰:噤口雖屬脾虛,亦熱閉胸膈所致。用木香失之溫,山藥失之閉,唯參苓白朮散加菖蒲,米飲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治一切風),風痹驚癇,崩帶胎漏,消腫止痛,解毒殺蟲(李士材曰:《仙經》稱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用泔浸飯上蒸之,借穀氣而臻於中和,真有殊常之效。
又曰:芳香利竅,心脾良藥,能佐地黃、天冬之屬,資其宣導,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李士材,著《藥性解》、《本草通玄》)。
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良。去皮,微炒用。秦艽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
白話文:
石菖蒲,有宣散、通暢孔竅、補養心氣的功效。
味道辛苦而性溫,具有芳香且能散發的特性。能夠補益肝臟、增強心氣,使心竅開通,疏利身體的九個孔竅,使耳聰目明,改善發音。還能去除體內濕氣、驅散風邪,消除痰液積滯,增進食慾、舒緩胸腹脹滿。
可以治療噤口痢疾(楊土瀛認為:噤口痢疾雖然屬於脾虛,也是因熱邪閉塞胸膈所致。使用木香會過於溫燥,使用山藥則會閉塞,只有用參苓白朮散加上石菖蒲,用米湯送服,胸中的鬱結一旦打開,自然就會想吃東西。石菖蒲與黍米、酸酒一同使用,能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風痹、驚風、癲癇,婦女的崩漏、帶下、胎漏等病症。此外,還能消腫止痛、解毒殺蟲(李士材說:《仙經》稱石菖蒲為水中草的精華,是神仙的靈藥,用淘米水浸泡後在飯上蒸熟,借助穀物的能量達到平和中正的效果,效果確實不同尋常。
他又說:石菖蒲芳香開竅,是心脾的良藥,可以輔助地黃、天冬等藥材,幫助它們發揮宣導作用。但如果大量或單獨使用,也會耗損氣血而造成危害。李士材寫了《藥性解》、《本草通玄》)。
根部細瘦、節密,以一寸長有九節的為佳。使用時要去除外皮,稍微炒過。秦艽可作為使藥引導藥效。忌與麻黃同用。忌與飴糖、羊肉、鐵器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