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9)

回本書目錄

草部 (9)

1. 昆布

功同海藻而少滑,性雄。治水腫癭瘤,陰㿉膈噎(含之咽汁)。

出登萊者,搓如繩索;出閩越者,大葉如菜。洗去鹹味用。

2. 獨活

宣,搜風,去濕

辛苦微溫。氣緩善搜,入足少陰(腎)氣分,以理伏風。

治本經傷風頭痛,頭暈目眩(宜與細辛同用),風熱齒痛(文潞公《藥准》用獨活、地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痙癇濕痹(項背強直,手足反張曰痙;濕流關節,痛而煩曰濕痹。風勝濕,故二活兼能去濕),奔豚疝瘕(腎積曰奔豚,風寒濕客於腎家所致。瘕疝亦然)。有風不動,無風反搖,又名獨搖草(故治風)。

白話文:

治療本經記載的傷風頭痛

適用於與細辛合用。

治療風熱齒痛

【文潞公《藥準》】使用獨活、地黃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

治療痙癇、濕痹

痙:項背強直,手足反張。濕痹:濕氣流入關節,疼痛且煩躁。風勝濕,所以獨活和防風都可以除濕。

治療奔豚、疝瘕

奔豚:腎臟積液。疝瘕:寒濕風氣侵犯腎臟所致。

治療有風則靜,無風則搖

又名獨搖草。因此可以治療風證。

《本經》云:獨活一名羌活。古方惟用獨活,後人云是一類二種,遂分用。以形虛大有臼如鬼眼,節疏色黃者為獨活;色紫節密,氣猛烈者為羌活。並出蜀漢。又云自西羌來者名羌活(故名胡王使者,今採諸家所分經絡、主治各證,以便施用)。

白話文:

《本經》中記載:獨活又稱羌活。古代的藥方只使用獨活,後人說它們是同一類但不同的兩個種類,於是分別使用。獨活的特徵是形狀空虛、大孔似鬼眼,節疏色黃;羌活的特徵是色紫、節密,氣味猛烈。兩種藥材都產自蜀漢。又記載,從西羌運來的稱作羌活(因此名為胡王使者)。現在蒐集諸家所分的經絡和主治各證,以便使用。

3. 羌活

宣,搜風,發表,勝濕

辛苦性濕,氣雄而散,味薄上升。入足太陽(膀胱)以理遊風,兼入足少陰、厥陰(腎、肝)氣分。瀉肝氣,搜肝風,小無不入,大無不通。

白話文:

濕氣因勞累而加重,氣勢洶猛而擴散,味道平淡淡但上升。它進入足太陽膀胱經,用來治療遊走性風濕,同時進入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氣血系統。它瀉出肝氣,搜刮肝風,從小路徑都能進入,到寬廣的地方也能通行無阻。

治風濕相搏,本經頭痛(同川芎,治太陽、少陰頭痛。凡頭痛多用風藥者,以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也),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督脈並太陽經),剛痙柔痙(脊強而厥,即痙證也。傷寒無汗為剛痙;傷風有汗為柔痙。亦有血虛發痙者。大約風證宜二活,血虛忌用),中風不語(按:古人治中風,多主外感,率用續命、愈風等湯以發表,用三化湯麻仁丸以攻裡。至河間出,如雲中風非外來之風,良由心火暴甚,腎水虛衰。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濕相互交搏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症狀是頭痛(與川芎相同,用於治療太陽經和少陰經引起的頭痛。凡是頭痛多用風藥來治療的,是因為頭頂部位只有風藥才能到達),督脈有病,會導致背部強直和厥逆(督脈與太陽經相並行),痙攣有剛痙和柔痙之分(背部強直和厥逆,就是痙攣的證候。傷寒無汗屬於剛痙;傷風有汗屬於柔痙。也有因血虛引發痙攣的情況。總的來說,風證應當使用兩活湯,血虛者忌用),中風導致言語不利(按:古代醫家治療中風,大多認為是外感引起的,常使用續命湯、愈風湯等湯藥來疏散表邪,使用三化湯、麻仁丸等來攻裡。直到張介賓出現之後,才提出中風並非外來之風,而是由於心火過旺,腎水虛弱所致。)

東垣則以為本氣自病。丹溪以為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世人復分北方風勁、質厚,為真中;南方地卑、質弱,為類中。不思岐伯云:中風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風痱,四肢不收也;三風癔,奄忽不知人也;四風痹,諸風類痹狀也。風證盡矣,何嘗有真中、類中之說乎?此證皆由氣血虧虛,醫者不知養血益氣以固本,徒用烏、附、羌、獨以驅風,命曰虛虛,誤人多矣。真中定重於類中。

白話文:

東垣認為這是本氣的疾病。丹溪認為濕氣會生痰、痰會生熱、熱會生風。世人又將風證分為北方風勁、質厚為「真中」;南方地勢低、質弱為「類中」。沒有思考《素問》中所說的:中風的大致分類有四種。一是偏枯半身不遂;二是風痱導致四肢收縮;三是風癔導致神志不清;四是風痹形似各種風證導致的麻痺。風證就這些,哪有什麼真中、類中之說?這些證狀都是氣血虧虛所致,醫生不知道用養血益氣的方法來固本,只用附子、羌活、獨活等藥物驅除風氣,說這是「虛虛」,誤導了很多人。真中肯定比類中嚴重。

焉有類中既屬內傷,真中單屬外感乎!河間、東垣皆北人,安能盡舍北人而專治南病乎),頭旋目赤(目赤要藥)。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為卻亂反正之主藥。若血虛頭痛、遍身痛者(此屬內證),二活並禁用。

白話文:

怎麼會有分類中既屬於內傷,又單純屬於外感的道理呢?(河間、東垣都是北方人,怎麼能完全拋棄北方人的特點,而專門治療南方病呢),頭暈目赤(目赤要用藥)。驅散肌表八方的邪氣,緩解全身百節的疼痛,是扭轉異常恢復正常的首要藥材。如果是血虛頭痛、全身疼痛(這些屬於內證),活血化瘀的兩味藥材都要禁用。

4. 防風

宣,發表,勝濕

辛苦性溫,升浮為陽。搜肝瀉肺,散頭目滯氣、經絡留濕。

主上部見血(用之為使,亦能治崩),上焦風邪,頭痛目眩,脊痛項強,周身盡痛,太陽(膀胱)經證(徐之才曰:得蔥白,能行周身)。又行脾胃二經,為去風勝濕之要藥(凡風藥皆能勝濕。東垣曰: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止,乃風藥中潤劑。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散目赤、瘡瘍。

白話文:

蔥白

功效:

  • 主要用於上半身出血(作為引經藥,也能治療崩漏)。
  • 上半身風邪引起的頭痛、目眩,背部疼痛、脖子僵硬,全身疼痛。
  • 對應太陽(膀胱)經的證狀(徐之才說:配合蔥白,能解除全身疼痛)。
  • 還能疏通脾胃兩經,是祛風利濕的重要藥物(所有祛風藥都能利濕。東垣說:蔥白是祛風藥中的緩和劑,像軍中的低級官員,只負責一定範圍內的任務。如果要補益脾胃,沒有蔥白引導,藥物難以發揮作用)。
  • 此外,蔥白還能散赤目、瘡瘍。

若血虛痙急、頭痛不因風寒(內傷頭痛)、泄瀉不因寒濕、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者並禁用(同黃耆、芍藥,又能實表止汗;合黃耆、白朮,名玉屏風散,固表聖藥。黃耆得防風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則不應使用黃耆:

  • 氣血虛弱導致的痙攣和劇烈頭痛(內傷頭痛)
  • 不因寒濕引起的腹瀉
  • 由於陽氣上升引起的咳嗽
  • 陰虛導致的盜汗
  • 陽虛導致的自汗

黃耆與芍藥搭配,既能補充元氣,又能止汗;與黃耆、白朮搭配,稱為玉屏風散,是固表祛邪的良藥。黃耆與防風同用,功效會更加顯著,因為二者相剋又相輔。

黃潤者良。上部用身,下部用梢。畏萆薢。惡乾薑白蘞芫花。殺附子毒。

白話文:

黃色的茯苓質地優良。它的上半部分可用作藥材,下半部分可用作藥引。茯苓害怕萆薢。它不適合與乾薑、白蘞、芫花一起使用。茯苓能解附子的毒性。

5. 藁本

宣,去風寒濕

辛溫雄壯,為太陽經(膀胱)風藥,寒鬱本經、頭痛連腦者必用之(凡巔頂痛,宜藁本防風、酒炒升、柴)。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督脈並太陽經貫脊);又能下行去濕,治婦人疝瘕,陰寒腫痛,腹中急痛(皆太陽寒濕),胃風泄瀉(夏英公病泄,醫以虛治不效。霍翁曰:此風客於胃也,飲以藁本湯而愈。

白話文:

藁本辛溫,氣味雄壯,是治療膀胱經「太陽經」風邪的藥物。對於風寒鬱積膀胱經,導致伴有頭脹痛的頭痛,必須使用藁本(與防風、炒升麻、柴胡合用)。治療督脈疾病,如背部僵硬、厥冷,以及能下降除濕,治療婦女疝瘕、陰寒腫痛、腹中急痛(這些都是太陽經寒濕的症狀),以及胃風泄瀉(如夏英公的腹瀉,醫者以虛寒證治療無效。霍翁說:這是風邪客於胃,飲用藁本湯而痊癒)。

蓋藁本能除風濕耳),粉刺酒齄(音查,和白芷面脂良)。

白話文:

藁本主要功效是祛風除濕。粉刺、酒齄(與白芷混合能做成效果良好的面膜)。

根紫色似芎藭而輕虛,氣香味麻。

6. 葛根

輕,宣,解肌,升陽,散火

辛甘性平,輕揚升發。入陰陽經,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止渴(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經,開腠發汗,解肌退熱(脾主肌肉)。為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葛根能升陽明清氣)。

白話文:

葛根性質辛甘,溫和平衡,具有輕盈升發的作用。它可以進入陰陽兩經,幫助提升胃氣上行,生津止渴(一般風藥性質燥熱,但葛根能止渴,是因為它能提升胃氣,進入肺部生津)。葛根還可以進入脾經,疏散皮膚腠理,發汗解肌,退熱(脾主肌肉)。它是治療脾胃虛弱、泄瀉的良藥(中醫典籍記載:清氣在下,就會產生腹瀉。葛根能提升陽明經的清氣)。

療傷寒中風,陽明頭痛(張元素曰:頭痛如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蔥白湯;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湯發之,反引邪氣入陽明也。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葛根麻黃;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血痢溫瘧(丹溪曰:治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

白話文:

治療風寒中風

陽明頭痛(張元素說:頭痛像要爆裂一樣,是陽明中風,可以使用葛根蔥白湯;如果太陽病剛開始,還沒有轉入陽明而頭痛,不可隨便服用升葛湯發散,反而會把邪氣引進陽明經。仲景治療太陽、陽明合病,會在桂枝湯中加入葛根和麻黃;另外還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來阻斷太陽病轉入陽明經的路,不是用於治療太陽病的。)

血痢和溫瘧

(丹溪說:治療瘧疾,沒有出汗的要出汗,以散邪為主,兼顧補益;有出汗的要不出汗,以扶正氣為主,兼顧散邪。)

若陽瘧有汗,加參、耆、白朮以斂之,無汗加芩、葛、蒼朮以發之),腸風痘疹(能發痘疹。丹溪曰:凡斑疹已見紅點,不可更服升葛湯,恐表虛反增斑爛也)。

白話文:

對於陽氣旺盛引起的瘧疾,如果有出汗的情況,可以添加人參、黃耆、白朮來收斂汗液。如果沒有出汗,可以添加黃芩、葛根、蒼朮來發散汗液,讓痘疹長出來。

(丹溪子說:如果已經出現了紅點,就不能服用升葛湯了,因為升葛湯會導致表虛,使痘疹更加嚴重。)

又能起陰氣,散鬱火,解酒毒(葛花尤良),利二便,殺百藥毒。多用反傷胃氣(升散太過)。

白話文:

它能振奮陽氣,驅散鬱積的火氣,解酒毒(葛花效果尤其好),促進排便,解除各種藥物之毒。但使用過多會損傷胃氣(提升和疏散氣血過於強烈)。

生葛汁大寒,解溫病大熱,吐衄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