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禽獸部 (6)

回本書目錄

禽獸部 (6)

1. 白馬溺

瀉,殺蟲,消症

辛寒。殺蟲,破症積,治反胃,(祖臺之志怪云:昔有人與奴皆患心腹痛病,奴死,剖之得一鱉,尚活。以諸藥投口中,不死。有人乘白馬觀之,馬溺墜鱉而鱉縮,遂以灌之,即化成水。主乃服馬溺而愈)。

白話文:

瀉下,殺蟲,消除腫塊。

性味辛辣寒涼。可以殺蟲,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治療反胃。(《祖臺志怪》記載:以前有人和奴僕都患有心腹疼痛的疾病,奴僕死了,剖開他的肚子發現一隻鱉,竟然還活著。用各種藥物餵牠,都殺不死。有人騎著白馬看到,馬的尿液滴在鱉身上,鱉就縮了起來,於是把馬尿灌入鱉的口中,鱉就化成水了。主人於是服用馬尿而病癒。)

2. 驢溺

瀉,殺蟲

辛寒。殺蟲,治反胃噎膈(須熱飲之。張文仲《備急方》曰:昔患反胃,奉敕調治,竟不能療。一衛士云:服驢屎極驗。遂服二合,只吐一半,再服二合,食粥便定。宮中患反胃者五六人,同服之俱瘥)。

白話文:

驢尿,性味辛辣寒涼,可以殺蟲。能治療反胃、噎膈(服用時須加熱飲用)。張文仲《備急方》記載:以前有人患反胃,奉旨調治卻無法治好。一位侍衛說:「服用驢糞非常有效。」於是服用二合驢糞,只吐出一半,再服用二合,就能吃粥了,病也好了。宮中患反胃的有五六人,一起服用驢糞,都痊癒了。

3. 阿膠

平補而潤

甘平。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肺主氣,腎納氣),和血補陰(肝主血,血屬陰),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治虛勞咳嗽,肺痿吐膿,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腸風下痢(傷暑伏熱成痢者,必用之。妊娠血痢尤宜),腰痠骨痛,血痛血枯,經水不調,崩帶胎動(或妊娠下血,酒煎服)。

癰疽、腫毒及一切風病、瀉者忌用(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寇宗奭曰: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用烏者,取其屬水以制熱則生風之義,故又治風也。陳自明曰:補虛用牛皮膠,去風用驢皮膠。楊士瀛曰:小兒驚風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膠倍人參服,最良。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

按:阿井乃濟水伏流,其性趨下,用攪濁水則清。故治瘀濁及逆上之痰也)。用黑驢皮、阿井水煎成(蘇頌曰:《本經》阿膠亦用牛皮,見二膠可通用。牛皮膠製作不精,故不堪用),以黑光帶綠色、夏月不軟者真。銼炒成珠,或麵炒、蛤粉炒(去痰)、蒲黃炒(止血),酒化、水化,童便和用。

得火良。山藥為使。畏大黃。

白話文:

阿膠,性質平和滋潤,味甘性平。可以清肺養肝,滋養腎臟、補充氣力(肺主導呼吸,腎臟則能吸收氣),調和血液、滋養陰液(肝臟主管血液,血液屬於陰),能驅除風邪、化解痰液,潤澤乾燥、平定喘息,並能疏通大腸和小腸。能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咳嗽、肺部衰弱導致吐膿、吐血或流鼻血,以及血淋、血痔、腸風下痢(若因暑熱而導致的痢疾,必須使用阿膠,孕婦血痢尤其適合),腰痠骨痛、血虛血滯、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或懷孕出血,可使用酒煎阿膠服用)。

癰瘡、腫毒以及各種風病、腹瀉者不宜使用(阿膠主要能補充血液和津液,是肺臟和大腸的重要藥物。寇宗奭說:驢皮熬製的阿膠,是取其能將藥力發散到皮膚表面的作用。使用黑色的驢皮,是取其屬水能抑制熱邪,進而達到祛風的目的。因此也能治療風病。陳自明說:補虛用牛皮膠,祛風用驢皮膠。楊士瀛說:小兒驚風後,瞳孔不正者,用阿膠加倍人參服用,效果最好,因為阿膠能滋養精神,人參能補益氣力。

阿膠之所以有效,是因阿井是濟水的伏流,其水性向下,用來攪拌濁水就能澄清。因此能治療瘀血、渾濁以及逆行的痰液。阿膠是用黑驢皮加上阿井水熬製而成(蘇頌說:《本經》記載阿膠也用牛皮,可見兩種膠可以通用。但牛皮膠製作不精良,所以不宜使用)。品質好的阿膠呈現黑亮帶綠色,夏天不會軟化。使用時可將阿膠切成小塊炒製成珠,或用麵粉炒、蛤粉炒(能化痰)、蒲黃炒(能止血),也可以用酒或水溶化,或加入童便一起使用。

阿膠經過加熱後效果更好,可搭配山藥一起使用。禁忌與大黃一起使用。

4. 黃明膠

即牛皮膠

補虛

甘平。功與阿膠相近,亦可代用。同蔥白煮粥,通大便(李時珍曰:真阿膠難得,牛皮膠亦可權用。其性味皆平補,宜於虛熱之人。張仲景治瀉痢,阿膠與黃膠、黃蠟並用。陳藏器曰:諸膠皆能療風補虛止泄,驢皮主風為最。《經驗方》云:癰疽初起,酒頓黃明膠四兩,服盡,毒不內攻。

《唐氏方》:加穿山甲四片,燒存性用。昂謂:此方若驗,勝於服蠟礬丸也)。

白話文:

黃明膠,就是牛皮膠。

它能補虛,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功效與阿膠相似,也可以替代阿膠使用。與蔥白一起煮粥,可以通大便。(李時珍說:真正的阿膠很難得到,牛皮膠也可以暫時替代使用。它的性質和味道都是平和的補益,適合體質虛弱有虛熱的人。張仲景治療腹瀉痢疾時,會將阿膠與黃膠、黃蠟一起使用。陳藏器說:各種膠都能治療風邪、補虛、止瀉,其中驢皮膠治療風邪的效果最好。《經驗方》記載:癰疽剛開始發作時,用酒送服黃明膠四兩,服完後,毒氣就不會內攻。

《唐氏方》記載:加入四片穿山甲,燒成灰後使用。(汪昂認為:這個方子如果有效,比服用蠟礬丸還要好)。

5. 虎骨

宣,去風,健骨

味辛微熱。虎屬金而制木,故嘯則風生。追風健骨,定痛辟邪。治風痹拘攣疼痛,驚悸顛癇,犬咬骨哽(為末,水服,犬咬敷患處)。以頭骨、脛骨良(虎雖死,猶立不僕,其氣力皆在前脛。時珍曰:凡辟邪疰,治驚癇,瘟瘧、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風,當用脛骨。治腰脊風,當用脊骨,各從其類也)。

虎肚,治反胃(取生者,存滓穢勿洗,新瓦固煅存性,為末。入平胃散一兩,每服三錢,效。昂按:虎肚丸宜於食膈,若寒膈、氣膈、血膈、痰膈,恐難見功)。

虎睛為散,竹瀝下,治小兒驚癇夜啼。

白話文:

虎骨,有宣散、祛風、強健骨骼的作用。

味道辛辣,性質微溫。老虎屬性為金,能剋制木,所以牠吼叫時能生風。具有驅散風邪、強健骨骼的功效,能止痛、避邪。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疼痛、驚悸、癲癇,以及犬咬傷和魚骨卡喉(將虎骨磨成粉末,用水吞服,犬咬傷則敷在患處)。其中以頭骨和脛骨的效果最好(老虎即使死了,身體仍然可以站立不倒,那是因為牠的氣力都集中在前脛。李時珍說:凡是辟邪驅穢、治療驚癇、瘧疾、頭風等症狀,應當使用頭骨;治療手腳風疾,應當使用脛骨;治療腰背風疾,應當使用脊骨,各按其類使用)。

虎肚,可以治療反胃(取新鮮的虎肚,保留裡面的殘渣不要洗掉,用新瓦將其牢固地煅燒至存性,然後磨成粉末。加入一兩平胃散,每次服用三錢,效果很好。汪昂認為:虎肚丸適用於食積引起的膈症,如果是寒膈、氣膈、血膈、痰膈等,恐怕效果不佳)。

虎睛磨成粉,用竹瀝送服,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和夜間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