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金石水土部 (11)

回本書目錄

金石水土部 (11)

1. 膽礬

一名石膽

宣,吐風痰,澀,斂咳逆

酸澀辛寒。入少陽膽經。性斂而能上行,湧吐風、熱痰誕,發散風木相火。治喉痹(醋調咽,吐痰誕立效)咳逆,痙癇崩淋。能殺蟲,治牙蟲、瘡毒、陰蝕。產銅坑中,乃銅之精液(故能入肝、膽治風木)。磨鐵作銅色者真,形似空青鴨嘴色為上(市人多以醋揉青礬偽之)。畏桂、芫花、辛夷、白薇。

白話文:

膽礬,又名石膽。

它有宣散、催吐風痰的作用,且具有收澀、斂止咳嗽氣逆的功效。

味道酸澀辛辣,性質寒涼。主要歸於足少陽膽經。藥性具有收斂的特性,但同時也能向上作用,能催吐風邪、熱痰以及痰涎,還能發散風木的相火。可以用來治療咽喉腫痛(用醋調和後吞咽,能立即吐出痰涎而見效)、咳嗽氣逆、抽搐癲癇、崩漏淋漓等病症。此外,它還能殺蟲,可用於治療牙蟲、瘡瘍腫毒、陰部潰爛等問題。膽礬產於銅礦坑中,是銅的精華液(因此能夠入肝、膽經治療風木相關疾病)。真正的膽礬磨擦鐵器後會呈現銅的顏色,形狀像空青,顏色像鴨嘴的才是上品(市面上很多人用醋揉搓青礬來偽造)。它畏懼桂枝、芫花、辛夷、白薇等藥物。

2. 皂礬

一名綠礬

澀,燥濕,化痰

酸湧澀收。燥濕化痰、解毒殺蟲之功與石礬同,而力差緩。主治略同白礬,利小便,消食積(同健脾消食藥為丸),散喉痹(醋調咽汁。時珍曰: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疸方中變化而來)。深青瑩淨者良。煅赤用(煅赤名絳礬,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濕。

張三丰治腫滿,有伐木丸。蒼朮二斤,米泔浸,黃酒,面曲四兩炒,絳礬一斤,醋拌曬乾,入瓶。火煅為末,醋糊丸,酒下。或去皂礬乃銅之精液,用醋製以平肝,勝於針鐵。不必忌鹽,後亦不發。多服令人瀉)。

白話文:

皂礬

又名綠礬。

味道澀,性燥,能去除濕氣,化解痰液。

味道酸而有湧吐的特性,兼具澀而收斂的作用。它燥濕化痰、解毒殺蟲的功效與白礬相同,但藥力較為緩和。主治病症與白礬大致相同,可以利小便,消除食物積滯(與健脾消食的藥材一起製成藥丸服用),還能散去喉嚨腫痛(用醋調和後吞咽汁液。李時珍說:腹脹、黃疸、瘧疾痢疾、小兒疳疾等病症的藥方中,常常會用到皂礬。這種用法源自張仲景用礬石、硝石治療婦女因勞累而引起的黃疸的藥方演變而來)。顏色深青、晶瑩剔透的品質最好。需要煅燒成紅色後使用(煅燒成紅色後稱為絳礬,能進入血液,抑制肝木,乾燥脾濕)。

張三丰治療腫脹滿悶,有一個伐木丸的配方。用蒼朮二斤,用米泔水浸泡過後,再用黃酒、炒過的麵粉四兩,以及絳礬一斤,用醋拌勻曬乾,放入瓶中,用火煅燒成粉末,再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酒送服。也有人認為皂礬是銅的精液,用醋來炮製可以平肝,效果勝過針刺和鐵劑。服用後不用忌鹽,病也不會再發。但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

3. 青鹽

即戎鹽

補腎,瀉血熱

甘鹹而寒。入腎經,助水臟,平血熱。治目痛赤澀,吐血溺血,齒舌出血,堅骨固齒(擦牙良),明目烏須。余同食鹽,出西羌。不假煎煉,方稜明瑩色青者良。

白話文:

青鹽,也就是戎鹽。

能夠補腎,並瀉除血中的熱。

味道甘甜帶鹹,屬性寒涼。進入腎經,可以幫助腎臟功能,平息血熱。能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小便或吐血、牙齦和舌頭出血等症狀,還能使骨骼堅固、牙齒牢固(用來擦牙效果很好),並且能使眼睛明亮、頭髮烏黑。其他功效和食用鹽相同。產於西羌一帶。不需要經過煎煮提煉,外形方正、稜角分明、顏色青色的品質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