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金石水土部 (7)

回本書目錄

金石水土部 (7)

1. 硇砂

瀉,消肉積

鹹苦辛熱,有毒。消食破瘀。治噎膈癥瘕,去目翳胬肉,暖子宮,助陽道(性大熱,能爛五金。《本草》稱其能化人心為血,亦甚言不可多服耳。凡煮硬肉,投少許即易爛,故治噎膈、癥瘕、肉積有殊功。《雞峰方》云:人之臟腑,多因觸冒成病,而脾胃最易受觸。飲食過多,則停滯難化。

冷熱不調,則嘔吐瀉痢,而膏梁者為尤甚。口腹不節,須用消化藥。或言飲食既傷於前,難以毒藥反攻其後,不使硇砂、巴豆等,只用曲、柏之類。不知古今立方用藥,各有主對。曲、柏只能消化米穀,如傷肉食,則非硇砂、阿魏不能治也;如傷魚、蟹,須用橘葉、紫蘇、生薑;傷菜果,須用丁香、桂心;傷水飲,須用牽牛、芫花,必審所傷之因,對用其藥,則無不愈。其間多少,則隨患人氣血以增損之而已。

又有虛人沉積,不可直取,當以蠟匱其藥,蓋蠟能久留腸胃,又不傷氣,能消磨至盡也。又有脾虛飲食遲化者,正宜助養脾胃,自能消磨,更不須用消導藥耳。病久積而成癥瘕者,須用三稜、鱉甲之類。寒冷成積者,輕則附子、厚朴;重則礬石、硫黃。瘀血結塊者,則用大黃、桃仁之類,用者詳之)。

出西戎。乃滷液結成,狀如鹽塊,置冷濕處即化。白淨者良。水飛過,醋煮,干如霜用(畏醋)。忌羊血。

白話文:

硇砂,具有瀉下和消除肉類積食的作用。

味道鹹、苦、辛辣,性質燥熱,有毒。能幫助消化食物、破除瘀血。可用於治療食道阻塞、腹部腫塊,去除眼睛的翳障和贅肉,溫暖子宮,增強男性性功能(因為性質極熱,甚至能腐蝕金屬。《本草綱目》說它能將人的心血化為血,也因此告誡不可過量服用。煮硬肉時,放入少量就能很快煮爛,所以治療食道阻塞、腹部腫塊、肉類積食有特別的功效。《雞峰方》認為,人的臟腑,多半因為外感而生病,而脾胃最容易受影響。飲食過量,就會停滯難以消化。

冷熱不調,就會導致嘔吐、腹瀉,其中富貴人家尤其容易發生。如果飲食不節制,就必須使用幫助消化的藥物。有人說,既然飲食已經在前傷害了身體,就不應該用毒藥來反攻,建議不用硇砂、巴豆等藥物,只用神曲、黃柏之類。他們不知道古代和現代的用藥各有針對性。神曲、黃柏只能消化米穀,如果傷害是因為肉食,就必須用硇砂、阿魏才能治療;如果傷害是因為魚、蟹,就必須用橘葉、紫蘇、生薑;傷害是因為蔬菜水果,就必須用丁香、桂心;傷害是因為水飲,就必須用牽牛、芫花。一定要審查導致傷害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痊癒。至於藥量的多少,則要根據病人的氣血狀況來增減。

還有虛弱的人出現積食,不能直接用瀉下的藥物,應該用蠟將藥包住,因為蠟能在腸胃中停留較久,又不傷害氣血,能慢慢地將積食磨散。還有脾胃虛弱、消化遲緩的人,正應該幫助調養脾胃,使其自行消化,不需要再用消導的藥物。如果是病久成形的腹部腫塊,必須用三稜、鱉甲之類的藥物。如果是由於寒冷形成的積食,輕微的可以用附子、厚朴,嚴重的可以用礬石、硫黃。如果是瘀血結成的塊狀物,則要用大黃、桃仁之類的藥物,使用時要仔細辨別。

硇砂產於西戎,是鹵液結成的,形狀像鹽塊,放置在陰冷潮濕的地方就會融化。顏色潔白乾淨的品質較好。要用水飛處理過,用醋煮過,乾燥成霜狀使用(忌醋)。忌與羊血同時食用。

2. 磁石

重,補腎

辛鹹。色黑屬水,能引肺金之氣入腎。補腎益精,除煩祛熱,通耳明目(耳為腎竅,腎水足,則目明)。治羸弱周痹,骨節痠痛(腎主骨),驚癇(重鎮怯)腫核(咸軟堅),誤吞針鐵(末服),止金瘡血(《十劑》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經疏》云:石藥皆有毒,獨磁石沖和,無悍猛之氣。

又能補腎益精,然體重漬酒優於丸散。時珍曰:一士病目漸生翳,珍以羌活勝濕湯加減,而以磁朱丸佐之,兩月而愈。蓋磁石入腎,鎮養真陰,使神水不外移;硃砂入心,鎮養心血,使邪火不上侵;佐以神麯,消化滯氣,溫養脾胃生髮之氣,乃道家黃婆媒合嬰奼之理。方見孫真人《千金方》,但云明目,而未發出用藥微義也。

黃婆,脾也;奼女,心也;嬰兒,腎也)。色黑,能吸鐵者真。火煅醋淬,碾末,水飛,或醋煮三日夜用。柴胡為使。殺鐵消金。惡牡丹。

白話文:

磁石,質地沉重,能補腎。

味道辛辣帶鹹。顏色黑,五行屬水,能引導肺部的金氣進入腎臟。可以補腎、增益精氣,消除煩躁、退散熱氣,使耳朵聽力通暢、眼睛明亮(因為耳朵是腎臟的孔竅,腎水充足,眼睛自然明亮)。能治療身體虛弱、四肢麻木、骨頭關節痠痛(因為腎臟主管骨骼),以及驚嚇、癲癇(因為磁石有鎮靜安神的功效)、腫塊(因為鹹味能軟化堅硬之物),如果誤吞針鐵,可以磨成粉末服用。磁石也能止外傷出血。《十劑》中說,沉重的藥物可以消除恐懼,磁石、鐵粉就屬於這類。《本草經疏》說,石頭類的藥材大多有毒,只有磁石性情平和,沒有猛烈的藥性。

磁石也能補腎、增益精氣,但將磁石浸泡在酒中,比製成丸散的效果更好。李時珍說,曾有一位讀書人眼睛開始生翳,他用羌活勝濕湯加減藥物,並輔以磁朱丸,兩個月就治好了。因為磁石能入腎,鎮定滋養腎的陰氣,使腎水不外洩;硃砂能入心,鎮定滋養心血,使邪火不上擾;再輔以神麴,幫助消化積滯的氣,溫養脾胃的生髮之氣。這就如同道家所說的黃婆媒合嬰兒與奼女的道理(黃婆指脾,奼女指心,嬰兒指腎)。這個藥方出自孫思邈的《千金方》,只說能明目,但沒有闡發用藥的深層含義。

顏色黑,能吸鐵的才是真正的磁石。可以用火煅燒後用醋淬過,再磨成粉,用水淘洗,也可以用醋煮三天三夜後使用。柴胡可以作為使藥,能夠剋制鐵和金的藥性。不能與牡丹一起使用。

3. 礞石

重,瀉痰

甘威有毒,體重沉墜。色青入肝,制以硝石,能平肝下氣,為治驚利痰之聖藥(吐痰在水上,以石末摻之,痰即隨下。王隱君有礞石滾痰丸,能治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研,水飛淨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量虛實服。時珍曰: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寒上、中二焦,變生諸證。

礞石重墜,硝性疏快,使痰積通利,諸證自除)。氣弱脾虛者禁用。堅細青黑,中有白星點。硝石、礞石等分,打碎拌勻,入坩鍋煅至硝盡、石色如金為度。如無金星者不入藥。研末水飛,去硝毒用。

白話文:

礞石這種藥材,性質沉重,有瀉痰的功效。

味道甘甜且帶有刺激性,具有毒性,藥材本身質地沉重。顏色青色,歸屬於肝經,搭配硝石一起使用,可以平息肝氣並使其下行,是治療驚厥和化痰的良藥。(把痰吐在水面上,撒上礞石粉末,痰就會立刻沉下去。王隱君有個礞石滾痰丸的配方,據說能治很多疾病。配方是:礞石和焰硝各二兩,煅燒研磨後,用水飛法取用一兩,再加上用酒蒸過的大黃八兩,用酒洗過的黃芩八兩,以及沉香五錢,一起磨成粉末,用水做成藥丸,依照身體虛實情況服用。李時珍說:如果肝氣太過,就會克制脾土,導致氣機不順暢,產生積滯形成痰,阻塞在胸腔和胃脘,進而引發各種病症。

礞石的沉重和硝石的疏通快速,可以使痰積順利排出,各種病症自然消除)。但是體弱、脾胃虛弱的人禁用。好的礞石質地堅硬細密,顏色青黑,內部有白色星點。將硝石和礞石等份打碎混合,放入坩鍋中煅燒,直到硝石完全燒盡,礞石呈現金黃色為止。如果沒有金黃色星點就不能入藥。研磨成粉後用水飛法去除雜質和硝石的毒性後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