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金石水土部 (8)

回本書目錄

金石水土部 (8)

1. 代赭石

重,鎮虛逆,養陰血

苦寒。養血氣,平血熱,入肝與心包,專治二經血分之病,吐衄崩帶,胎動產難,小兒慢驚(赭石半錢,冬瓜仁湯調服),金瘡長肉(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硬、噫氣,用代赭旋覆湯。取其重以鎮虛逆,赤以養陰血也。今人用治膈噎甚效)。煅紅醋淬,水飛用。乾薑為使。畏雄、附。

白話文:

代赭石,質地沉重,能鎮定虛弱引起的氣逆上衝,並滋養陰血。

味道苦澀,性寒。能補養血氣,平息血熱,主要作用於肝經和心包經,專門治療這兩條經脈血分上的疾病,像是吐血、流鼻血、崩漏、白帶異常、胎動不安、難產等。對於小兒慢驚風,可以用半錢代赭石,以冬瓜仁湯調服(仲景使用代赭旋覆湯來治療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硬、打嗝等症狀,就是利用代赭石的沉重來鎮定虛逆,以及紅色來滋養陰血。現在的人用它來治療食道阻塞,效果非常好)。

使用時需將代赭石煅燒至紅色,再用醋淬火,然後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沉澱後使用。乾薑可以加強它的藥效,但要避免與雄黃、附子一起使用。

2. 花蕊石

澀,止血

酸澀氣平。專入肝經血分。能化瘀血為水,止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局方》治損傷諸血,胎產惡血、血暈,有花蕊石散),下死胎胞衣(惡血化則胞胎無阻)。出陝華代地。體堅色黃。煅研,水飛用。

白話文:

花蕊石,味澀,具有止血的功效。

味道酸澀,性質平和。主要歸屬於肝經的血分。能夠將體內的瘀血化為水排出,止住刀劍等外傷造成的出血(將其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就能使傷口癒合,而且不會化膿。《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用它來治療各種損傷出血、產後惡露、血暈等症狀,有花蕊石散這個方劑),也能幫助排出死胎和胎盤(惡血化解了,胎兒和胎盤的排出就不會受阻)。產於陝西華陰和代州一帶。質地堅硬,顏色黃。需要煅燒後研磨成粉,用水淘洗去除雜質後使用。

3. 爐甘石

燥溫,治目疾

甘溫。陽明胃經藥。受金、銀之氣,金勝木,燥勝濕,故止血消腫,收濕除爛,退赤去翳,為目疾要藥。產金銀坑中,金銀之苗也。狀如羊脂,松似石脂,能點赤銅為黃(今之黃銅,皆其所點也)。煅紅、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飛用。

白話文:

爐甘石,性味燥而溫和,是屬於陽明胃經的藥物。它吸取了金、銀的精華之氣,因為金能剋制木,乾燥能勝過潮濕,所以能夠止血消腫,收斂濕氣、去除腐爛組織,消除眼中的紅腫,去除眼翳,是治療眼疾的重要藥物。

它產於金、銀礦坑中,可以說是金銀的幼苗。外觀像羊的脂肪,鬆軟如同石脂,能夠將紅色的銅點變成黃色(現在的黃銅,都是用爐甘石點成的)。使用時,要先將爐甘石煅燒至紅色,然後用童子小便淬火七次,再研磨成粉末,用水飛法處理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