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7)

回本書目錄

草部 (7)

1. 薺苨

補,和中,解毒

寒利肺,甘解毒(能解百藥及蛇蟲毒,在諸藥中,毒皆自解)。和中止嗽,治消渴強中(渴症下消,莖長興盛,不交精出,名強中。消渴之後,發為癰疽),癰腫疔毒。

白話文:

寒冷傷肺,甘味能解毒(能解各種藥物和蛇蟲毒,在眾多藥物中,毒性都自動解除)。調和中止咳嗽,治療消渴強中(口渴症狀消退,陽具勃起興盛,不遺精,稱為強中。消渴之後,會發展成癰疽),癰腫毒瘡。

人參而體虛無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奸賈多用以亂人參。時珍曰:薺苨即甜桔梗)。

白話文:

形態類似人參,但體質空虛沒有中心,味道類似桔梗,但甘甜不苦澀(奸詐的商人常以此來冒充人參。李時珍說:薺苨就是甜桔梗)。

2. 馬兜鈴

瀉肺,下氣

體輕而虛。熟則四開象肺,故入肺。寒能清肺熱。苦辛能降肺氣(時珍曰:錢乙補肺阿膠散用之,非取其補肺,取其清熱降氣,則肺自安也。其中阿膠糯米,乃補肺之正藥。昂按:清熱降氣,瀉之即所以補之,若專一於補,適以助火而益嗽也)。

白話文:

體質虛弱輕飄。熟地黃性質溫和,能使肺臟各方面機能正常運作,因此歸經於肺。寒涼的藥性可以清肺熱。苦味的藥性可以降肺氣。(李時珍說:錢乙的補肺阿膠散中含有熟地黃,並非取其補肺之效,而是取其清熱降氣之效,這樣肺部才能安穩。其中阿膠和糯米,纔是補肺的正藥。按:清熱降氣,就是通過瀉火的方式來達到補養的目的。如果只專注於補養,反而容易助長熱火,加重咳嗽。)

治痰嗽喘促,血痔瘻瘡,大腸經熱(瘻,漏也,音閭,亦音漏。痔屬大腸,大腸與肺為表裡。肺移熱於大腸,故腸風痔瘻,清臟熱則腑熱亦清矣。《千金》單服治水腫,以能瀉肺行水也),亦可吐蠱(湯劑中用之,多作吐)。

白話文:

治療痰液咳出伴有呼吸急促,血痔和瘺瘡,大腸有熱(瘺:漏,同「閭」音,同「漏」音。痔屬於大腸,大腸與肺是表裡關係。肺部熱氣移到大腸,所以大腸有風、痔和瘺瘡,清肺臟的熱,腑臟的熱也會清掉。《千金方》單獨服用它來治療水腫,因為它能清除肺部多餘水分),也可以用來催吐(湯劑中使用,通常用來催吐)。

蔓生,實如鈴,去筋膜,取子用。

3. 白前

瀉肺,降氣,下痰

辛甘微寒。長於降氣下痰止嗽,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虛者禁用。

似牛膝、粗長堅直易斷者,白前也;短小柔軟能彎者,白薇也(近道多有,形色頗同,以此別之)。去頭須,甘草水浸一伏時(即一晝夜),焙用。忌羊肉

白話文:

類似牛膝但更粗長、挺直且容易折斷的,是白前;較短小、柔軟且可以彎曲的,是白薇(在山區常見,形狀和顏色都很相似,可用此方法區分)。去掉根須,用甘草水浸泡一天一夜,烘乾後使用。服用時忌食羊肉。

4. 白芨

澀,補肺,逐瘀生新

味苦而辛,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玄》云:試血法,吐水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肺損者能復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臟,惟肺葉損壞者,可以復生。台州獄吏憫一重囚,囚感之曰: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損傷。

白話文:

這款藥材味道苦而辛辣,性質緊澀而收斂。它受到秋季金元素的影響,可以進入肺部,止血吐。

《摘玄》中提到:判斷吐血的方法是,吐出的液體浮在水面上的是肺血,沉入水底的是肝血,浮沉交替的是心血。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可以用羊肺、肝、心蘸上白芨粉末,每天服用,效果很好。

肺部損傷的人服用這款藥材可以讓肺部恢復(因為可以用有形之物來生出有形之物)。人體的五臟中,只有肺葉損壞了纔有可能復生。台州的監獄管理員同情一名重刑犯,囚犯感激地說:「我七次犯死罪,遭受刑罰拷問,肺部都受了損傷。」

得一方,用白芨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後囚凌遲,剖開胸,見肺開竅穴數十,皆白芨填補,色猶不變也)。

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錢),湯火灼傷(油調末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皯皰(皯音千,去聲,面黑氣。疱音炮,面瘡也),塗手足皴裂,令人肌滑。

白話文:

用於治療跌打骨折(取二錢用酒送服),燙傷(用油調成糊狀敷用),惡瘡癰腫,潰爛壞死的肌肉組織。有清淨腐壞物質、散瘀生肌的新功效,清除面部黑氣和瘡。塗抹於手足乾裂處,使肌膚光滑。

紫石英為使。畏杏仁。反烏頭

白話文:

紫石英是使藥(調理用藥)。

  • 忌與杏仁同用。
  • 與烏頭相反配伍。

5. 半夏

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辛溫有毒,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去濕),補肝(辛散)潤腎,除濕化痰,發表開鬱,下逆氣,止煩嘔,發音聲,利水道(燥去濕,故利水;辛通氣,能化液,故潤燥。丹溪謂: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救暴卒(葛生曰:凡遇五絕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蓋取其能作嚏也。五絕,謂縊死、溺死、壓死、魘死、產死也)。

白話文:

半夏性溫有毒,表面濕滑乾燥,能疏散祛風,既能燥濕又能潤燥。它可以調和胃氣、健脾去濕,滋補肝腎,化痰除濕,發汗解鬱,順氣止嘔,使聲音通暢,利尿通便(燥濕去濕,因此利尿;辛味行氣,能化解體液,因此潤燥。丹溪曾說:二陳湯能使大便變軟,小便增多)。它還能急救暴卒之症(葛生說:凡是遇到縊死、溺死、壓死、魘死、產死這類急症時,將半夏磨碎吹進鼻中,可以使患者復活,這是因為半夏能使人打噴嚏,讓氣息通暢。

治咳逆頭眩(火炎痰升則眩),痰厥頭痛,眉稜骨痛(風熱與痰),咽痛(成無己曰:半夏辛散,行水氣而潤腎燥。又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秘,皆取其潤滑也。俗以半夏、南星為性燥誤矣,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用治咽痛、喉痹、吐血,非禁劑也。

白話文:

治療咳嗽、反胃、頭暈(因火熱痰氣上逆導致眩暈),痰厥頭痛,眉稜骨疼痛(由風熱與痰引起的),喉嚨痛(成無己說:半夏具有辛散作用,可運行水氣,潤澤腎臟的燥熱。此外,《局方》中的半硫丸,用於治療老年人虛祕,都是取其潤滑之效。民間誤傳半夏和南星性燥是不對的。濕氣散去,脾胃就會乾燥,痰涎不會產生,並非這兩種藥物本身具有燥性。古方中常使用它們來治療喉嚨痛、喉痹和吐血,並非禁用藥物。

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撲打皆主之。惟陰虛勞損,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重竭其津液,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甲乙經》用治之眠,是果性燥者乎!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名半硫丸)胸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傷寒寒熱(故小柴胡湯用之),痰瘧不眠(《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半夏能和胃氣而通陰陽。

白話文:

這兩樣藥材也能夠散血,因此治療破傷和撞傷的時候都使用它們。但是,如果患者是陰虛勞損的,就不是濕熱邪氣造成的,而使用利竅去濕的藥物,就會加重患者津液耗損,這是醫生的錯,怎麼能怪藥材呢?《甲乙經》記載用它治療失眠,是因為它的性質是偏燥嗎?

半夏、硫黃等分,用生薑糊成丸子,叫做「半硫丸」。用來治療胸悶(《傷寒雜病論》中的小陷胸湯就使用);寒熱交替的傷寒(《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就使用);痰瘧造成的失眠(《素問》說:胃氣不和,就會睡不著。半夏可以和胃氣,又能通調陰陽。

《靈樞》曰: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飲以半夏湯,陰陽既通,其臥立安。又有喘嗽不得眠者。左不得眠屬肝脹,宜清肝;右不得眠屬肺脹,宜清肺),反胃吐食(痰膈),散痞除癭(癭多屬痰),消腫止汗(勝濕)。孕婦忌之(王好古曰:腎主五液,化為五濕,本經為唾、入肝為淚、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脾為痰。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半夏泄痰之際,不能治痰之本,治本者治腎也。

白話文:

《靈樞》記載:陽氣過盛,無法進入陰部,陰氣虛弱,所以眼睛無法閉合,飲用半夏湯可以使陰陽流通,讓患者躺著或站著都能感到安穩。

另有一些患有喘咳,無法入睡的患者。左側無法入睡屬於肝臟脹脹,應清肝;右側無法入睡屬於肺臟脹脹,應清肺。半夏湯還可以止反胃吐食(化痰)、散解積滯、消除頸部淋巴結腫瘤(多與痰有關)、消腫止汗(祛除濕氣)。

孕婦不宜服用(王好古說:腎臟主宰五種體液,它們會轉化為五種濕氣。半夏湯治療的是唾液、鼻涕和眼淚,屬於肝、心、肺的濕氣,而痰屬於脾臟的濕氣,由咳而動。半夏湯只能化痰,無法治療痰的根本,而治療根本的方法是治療腎臟)。

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脾濕而潤腎燥之劑也。俗以半夏為肺藥非也,止嘔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故柴胡湯用之。雖云止嘔,亦助柴、芩主寒熱往來,是又為足少陽也。時珍曰:脾無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按:有聲無痰曰咳,蓋傷於肺氣;有痰無聲曰嗽,蓋動於脾濕也;有聲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風、因寒、因濕、因虛勞、因食積,宜分證論治。大法治嗽,當以治痰為先,而治痰又以順氣為主。

白話文:

咳嗽無形,痰液有形;無形則滋潤,有形則乾燥;因此用理氣化濕以滋潤腎臟的藥方。一般民間認為半夏是肺病藥物,其實不對,它的功效是止嘔屬足陽明經;祛痰屬足太陰經。柴胡是引經藥,所以柴胡湯中會用到它。雖然說它能止嘔,但也幫助柴胡、黃芩治療寒熱往來,所以它又是足少陽經的藥物。李時珍說:脾臟沒有濕氣就不會產生痰液,所以脾臟是產生痰液的根源,而肺臟是儲存痰液的器官。註解:有聲音但無痰液稱為咳嗽,通常是因為肺氣受損;有痰液但無聲音稱為咳嗽,通常是因為脾臟濕氣所致;有聲音又有痰液稱為咳嗽,可能因火、風、寒、濕、虛勞、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治。治療咳嗽時,最重要的是祛痰;而祛痰又以疏通氣機為主。

宜以半夏、南星燥其濕,枳殼橘紅利其氣,肺虛加溫斂之味,肺熱加涼瀉之劑。趙繼宗曰:二陳治痰,世醫執之,內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風、寒、濕、食諸痰則相宜,至於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按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間有用之者。

白話文:

適合使用半夏和南星來去除濕氣,枳殼和橘紅來促進氣血運行。如果肺氣虛弱,可以加入溫和收斂的藥物;如果肺氣過熱,可以加入清涼瀉火的藥物。趙繼宗說:二陳湯是用於治療痰症的,但古人有規定,對於血虛、盜汗、口渴的人羣應忌用二陳湯。但偶爾也有用二陳湯治療這類人羣的情形。

俗以半夏專為除痰,而半夏之功用,不復見知於世矣。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皆用半夏,豈為除痰乎?火結為痰,氣順則火降而痰消)。

白話文:

一般人只知道半夏專門用於化痰,但現代人已經很少知道半夏的其他功效。小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都含有半夏,難道這些藥方也是為了化痰嗎?熱氣聚集會形成痰,火降氣順後,痰液就會消散。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性畏生薑,用之以制其毒,得姜而功愈彰)。柴胡、射干為使。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忌羊肉海藻飴糖。惡皂角。反烏頭(合陳皮茯苓甘草、名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寒痰佐以乾薑芥子,熱痰佐以黃芩、栝蔞,濕痰佐以蒼朮、茯苓,風痰佐以南星、前胡,痞痰佐以枳實白朮。更看痰之所在,加導引藥,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白話文:

圓形白色,個頭大,陳放時間久的好。浸泡七天,每天換水,去掉涎液,切片,用薑汁拌勻(它的性質害怕生薑,但用它來抑制毒性,有了薑它的作用會更好)。用柴胡、射干作為輔助藥。它害怕生薑、秦皮、龜甲、雄黃。忌諱吃羊肉、海藻、飴糖。討厭皁角。與烏頭相剋(與陳皮、茯苓、甘草合為「二陳湯」,是治療痰症的總方。寒痰加乾薑、芥子,熱痰加黃芩、栝蔞,濕痰加蒼朮、茯苓,風痰加南星、前胡,痞痰加枳實、白朮。還要根據痰液所在的位置,加上導引藥,只有燥痰不是半夏能治療的)。

韓飛霞造麴十法(一薑汁浸造,名生薑曲,治淺近諸痰。一礬水煮透,兼姜糊造,名礬曲,礬最能卻水,治清水痰。一煮皂角汁,煉膏,和半夏末為曲,或加南星,或加麝香,名皂角曲,治風痰開經絡。一用白芥子等分,或三分之一,竹瀝和成,略加曲糊,名竹瀝曲,治皮裡膜外結核隱顯之痰。一麻油浸半夏三五日,炒乾為末,曲糊造成。

白話文:

韓飛霞製作麴的十種方法

  1. 用薑汁浸泡,稱為生薑麴,治療表淺的痰液。
  2. 將礬水煮透,加入生薑糊製作,稱為礬麴,礬能止水,治療清水痰。
  3. 煮皁角汁,煉製成膏,與半夏粉末混合製作麴,可添加南星或麝香,稱為皁角麴,治療風痰,疏通經絡。
  4. 取等量的白芥子,或三分之一的白芥子,加入竹瀝混合製成,略微加入麴糊,稱為竹瀝麴,治療皮膚和黏膜下的結核痰。
  5. 將半夏浸泡在麻油中三天到五天,炒乾後磨成粉末,與麴糊製作而成。

油以潤燥,名麻油曲,治虛熱勞咳之痰。一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加熱蜜和造,名牛膽曲,治癲癇風痰。一用香附、蒼朮、撫芎等分,熬膏,和半夏末作曲,名開鬱曲,治郁痰;一用芒硝居半夏十分之三,煮透為末,煎大黃膏和成,名硝磺曲,治中風、卒厥、傷寒宜下由於痰者。

白話文:

麻油曲: 用麻油來潤澤乾燥,治虛熱引起的勞咳之痰。

牛膽曲: 用臘月黃牛的膽汁,稍加熱並加入蜂蜜製成,治癲癇風痰。

開鬱曲: 用香附、蒼朮、撫芎等藥材熬製成膏,再加入半夏粉製成,治鬱痰。

硝磺曲: 用芒硝和半夏按3:10的比例煮沸成粉末,再與煎好的大黃膏混合製成,治中風、卒厥、傷寒等因痰氣阻滯而引起的疾病。

一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為末煉蜜和造,名海粉曲,治積痰沉痼;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為曲,名霞天曲,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以上並照造麴法,草菴七日,待生黃衣曬乾,懸掛風處,愈久愈良。

白話文:

原文: 一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為末煉蜜和造,名海粉曲,治積痰沉痼;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為曲,名霞天曲,治沉痾痼痰,功效最烈)。以上並照造麴法,草菴七日,待生黃衣曬乾,懸掛風處,愈久愈良。

第一種方法:取海粉、雄黃各一兩,半夏二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稱為「海粉丸」,用於治療長期積聚的痰液。

第二種方法:取黃牛肉,煎煮取汁,煉製成膏狀,稱為「霞天膏」,然後與半夏末混合製成藥丸,稱為「霞天丸」,用於治療頑固的痰疾,療效顯著。

以上兩種藥丸都按照造麴的方法製作,在草菴中放置七天,待表面長出黃色菌衣,然後曬乾,懸掛在通風處,存放時間越久,藥效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