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3)
草部 (3)
1. 人參
若單用補血藥,血無由而生矣。凡虛勞吐血,能受補者易治,不能受補者難治)。
黃潤緊實,似人形者良。去蘆用。補劑用熟,瀉火用生。煉膏服,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有火者,天冬膏對服)。參生時背陽向陰,不喜風日,宜焙用,忌鐵。茯苓為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紫石英、人溲、鹹鹵。反藜蘆(言聞曰:東垣理脾胃,瀉陰火,交泰丸內用人參、皂莢,是惡而不惡也;古方療月閉,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療痰在胸膈、人參藜蘆同用,而取其湧越,是激其怒性也。
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
人參蘆能湧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丹溪曰:人參入手太陰、補陽中之陰。蘆反能瀉太陰之陽,亦猶麻黃根、苗不同。痰在膈,在經絡,非吐不可,吐中就有發散之義。一婦性躁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作則舉身跳動,昏不知人。其人形氣俱實,乃痰因怒郁,氣不得降,非吐不可。以參蘆半兩,逆流水煎服,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而安)。
白話文:
人參:
如果單獨使用補血的藥物,血液就沒有來源而無法產生。凡是因虛勞而吐血的病人,能夠接受補益的容易治癒,不能接受補益的就難以治癒。
好的人參色澤黃潤緊實,形似人形。使用時要去掉蘆頭。作為補益藥物時用熟的人參,瀉除陰火時則用生的人參。煉製成膏服用,能使元氣回覆到虛無縹緲的狀態(如果病人有陰火,可以搭配天冬膏一起服用)。人參生長時背向陽光面向陰暗處,不喜歡風吹日曬,因此宜用烘培的方法處理,忌諱使用鐵器。茯苓是人參的輔助藥物。人參畏五靈脂。人參與皂莢、黑豆、紫石英、人尿、鹹滷不相宜。人參與藜蘆相克。(有人說:張子和治療脾胃疾病,瀉除陰火,在交泰丸中使用人參和皂莢,這是指雖然相克,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同用;古方治療月經閉止,四物湯中加入人參和五靈脂,也是指雖然相畏,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同用。又例如治療痰阻胸膈,人參和藜蘆一起使用,是為了使其具有促進痰液排出之效,這是利用其相克的特性。)
如果不是精通藥性、權衡利弊的人,是無法理解這些藥物配伍的奧妙的。
人參的蘆頭具有化痰涎的功效,體虛的人可以用它來代替瓜蒂來治療痰症。(朱丹溪說:人參入肺經,補益陽中之陰;而蘆頭卻能瀉肺經之陽氣,這就好比麻黃的根和莖功效不同。痰阻在膈膜或經絡,非得把它吐出來不可,而吐痰的過程本身就有宣洩之義。曾有一位婦女,性格急躁,口味厚重,盛夏因發怒而患呃逆,發作時全身跳動,昏迷不省人事。她氣血皆實,是因痰濁鬱結,氣機不得下降,非得把痰吐出來不可。於是用人參蘆頭各半兩,用逆流水煎服,吐出大量的頑痰,然後大汗淋漓昏睡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