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65)

回本書目錄

(65)

1.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分寸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內眥一分起睛明。

眉頭陷中攢竹地,眉衝居中夾曲神。

曲差神庭旁寸五,五處循後行五分。

承通絡卻玉枕穴,循後俱是寸半神。

天柱項後發際內,大筋外廉中陷存。

由此脊中開二寸,第一大杼二風門。

三椎肺腧厥陰四,心五督六膈七論。

肝九膽十脾十一,胃在十二椎下尋。

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腧在十五椎。

大腸關元十六七,小腸還居十八椎。

膀胱腧穴尋十九,中膂內腧二十推。

白環腧穴二十一,四髎之穴腰腂窺。

會陽陰尾尻骨旁,背開二寸二行了。

別上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為附分。

三魄四膏五神堂,第六意喜膈關七。

第九魂門十陽綱,十一意舍二胃倉。

十三肓門四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

二十椎旁秩邊穴,背部三行下行循。

承扶臂下股上約,下行六寸是殷門。

從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郤真。

委陽承扶下六寸,從郤內斜是殷門。

委中膝膕約紋裏,此下二寸尋合陽。

承筋腳跟上七寸,穴在腨腸之中央。

承山腨肚分肉間,外踝七寸上飛揚。

附陽外踝上三寸,昆侖外跟陷中央。

僕參亦在踝下陷,中脈踝下五分張。

金門外踝下一寸,京骨外側大肉當。

束肉本節後陷中,通谷節前陷中量。

至陰小指外側端,去甲如韮須細詳。

睛明,,目內眥外一分

攢竹,,眉頭陷中

眉衝,,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是

曲差,,神庭旁寸五分

五處,,曲差後五分,夾上星旁一寸五分

承光,,五處後一寸半

通天,,承光後一寸半

絡卻,,通天後一寸半

玉枕,,絡卻(原文為「通天」)後一寸半

天柱,,禁灸,夾項後大筋外廉發陷者中

大杼,,項後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

風門,,二椎下兩旁各去脊中二寸

肺腧,,三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厥陰俞,,四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心腧,,五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督腧,,六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膈俞,,七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肝俞,,九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膽俞,,十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脾俞,,十一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胃俞,,十二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三焦俞,,十三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腎俞,,十四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氣海俞,,十五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大腸俞,,十六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關元俞,,十七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小腸俞,,十八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膀胱俞,,十九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中膂俞,,二十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白環俞,,二十一椎下旁去脊中二寸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位置歌訣

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從內眼角開始,依次排列如下:

睛明穴位於內眼角外側一分處。

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眉頭的凹陷處。

眉衝穴位於眉毛中間,神庭穴與曲差穴之間。

曲差穴位於神庭穴旁一寸五分處。

五處穴位於曲差穴後方五分處,與上星穴旁各一寸五分。

承光穴位於五處穴後方一寸半處。

通天穴位於承光穴後方一寸半處。

絡卻穴位於通天穴後方一寸半處。

玉枕穴位於絡卻穴後方一寸半處。

天柱穴位於項後髮際內,大筋外側凹陷處(禁灸)。

接下來的穴位,都位於脊椎兩側,與脊椎中線相距二寸:

大杼穴位於第一胸椎下。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下。

肺腧穴位於第三胸椎下。

厥陰俞穴位於第四胸椎下。

心腧穴位於第五胸椎下。

督兪穴位於第六胸椎下。

膈俞穴位於第七胸椎下。

肝俞穴位於第九胸椎下。

膽俞穴位於第十胸椎下。

脾俞穴位於第十一胸椎下。

胃俞穴位於第十二胸椎下。

三焦俞穴位於第十三胸椎下。

腎俞穴位於第十四胸椎下。

氣海俞穴位於第十五胸椎下。

大腸俞穴位於第十六胸椎下。

關元俞穴位於第十七胸椎下。

小腸俞穴位於第十八胸椎下。

膀胱俞穴位於第十九胸椎下。

中膂俞穴位於第二十胸椎下。

白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胸椎下。

以下穴位位於腰部及腿部:

四髎穴位於骶骨兩側。

會陽穴位於尾骨旁,與脊椎中線相距二寸。

以下穴位位於背部,位置與脊椎的關係,以椎體為參考點:

  • 附分穴位於第二胸椎下,距脊椎中線三寸半。
  • 魄戶穴位於第三胸椎下。
  • 膏肓穴位於第四胸椎下。
  • 神堂穴位於第五胸椎下。
  • 意舍穴位於第六胸椎下。
  • 膈關穴位於第七胸椎下。
  • 魂門穴位於第九胸椎下。
  • 陽綱穴位於第十胸椎下。
  • 意舍穴位於第十一胸椎下。(此處與前一個意舍穴可能為抄寫錯誤)
  • 胃倉穴位於第十二胸椎下。
  • 肓門穴位於第十三胸椎下。
  • 志室穴位於第十四胸椎下。
  • 胞肓穴位於第十九胸椎旁。
  • 秩邊穴位於第二十胸椎旁。

承扶穴位於大腿後側,臀部下緣與股骨大轉子之間。

殷門穴位於承扶穴下方六寸處。

浮郄穴位於膝蓋外側,殷門穴上方一寸處。

委陽穴位於承扶穴下方六寸處。

委中穴位於膝窩中央。

合陽穴位於委中穴下方二寸處。

承筋穴位於小腿後側,腳跟上方七寸處。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腓腸肌內側中央。

飛揚穴位於外踝上方七寸處。

附陽穴位於外踝上方三寸處。

昆侖穴位於外踝後方凹陷處。

僕參穴位於外踝下方凹陷處。

金門穴位於外踝下方一寸處。

京骨穴位於外踝下方,大肉隆起處。

束骨穴位於足跟後方凹陷處。

通谷穴位於足跟前方凹陷處。

至陰穴位於小趾外側趾甲角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