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66)

回本書目錄

(66)

1.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分寸歌

上髎,,腰髁骨下一寸夾脊兩旁第一空陷中

次髎,,夾脊兩旁第二空陷中

中髎,,第三夾脊空陷中

下髎,,夾脊旁第四空陷中,按:《刺腰痛論》注曰:上髎當髁骨下陷中,余三髎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腰髎骨即十六椎下腰脊兩旁起骨之夾脊者

會陽,,陰尾尻骨兩旁

附分,,二椎下旁附項內廉去脊中三寸半

魄戶,,三椎下旁去脊中三寸半

膏肓,,四椎下五椎上去脊中三寸半

神堂,,五椎下旁去脊中三寸半

噫嘻,,肩膊內廉六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膈關,,七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魂門,,九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陽綱,,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意舍,,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胃倉,,十二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肓門,,十三椎下脊中去三寸半

志室,,十四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胞肓,,十九椎下去脊中二寸半

秩邊,,二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

承扶,,禁灸,尻臀下陰股上約紋中

殷門,,禁灸,承扶下六寸膕上兩筋之間

浮郤,,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

委陽,,承扶下六寸屈伸取之

委中,,禁灸,膕中央約文中

合陽,,約紋下三寸

承筋,,踹腸中央

承山,,銳踹腸下分肉間陷中

飛揚,,外踝上七寸後陷中

附陽,,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之間

昆侖,,外踝後五分跟肉上陷中

僕參,,跟肉下陷中

申脈,,禁灸,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

金門,,外踝下少後邱墟後申脈前,一曰外踝下一寸

京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大骨下赤白肉際陷

束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通谷,,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至陰,,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韮葉

(附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分寸歌)

(附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分寸歌)

白話文:

上髎穴:在腰部,骶骨(腰椎最下方的骨頭)下方一寸,夾脊兩旁(脊椎骨兩側)的第一個凹陷處。

次髎穴:在夾脊兩旁的第二個凹陷處。

中髎穴:在夾脊兩旁的第三個凹陷處。

下髎穴:在夾脊兩旁的第四個凹陷處。《刺腰痛論》中提到:上髎穴的位置在骶骨下方的凹陷處,其餘三個髎穴則在稍微斜下方按壓時會出現凹陷。這裡說的腰髎骨,指的就是第十六椎下方,腰椎兩旁突出的骨頭,也就是夾脊的地方。

會陽穴:在尾椎骨(最下方的脊椎骨)兩旁,靠近臀部的位置。

附分穴:在第二胸椎棘突(背部正中突起的骨頭)下方旁開三寸半,靠近項部內側邊緣。

魄戶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棘突與第五胸椎棘突之間,旁開三寸半。

神堂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噫嘻穴: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靠近肩胛骨內側邊緣。

膈關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魂門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陽綱穴: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意舍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胃倉穴: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肓門穴:在第十三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志室穴:在第十四胸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胞肓穴:在第十九椎棘突下方旁開二寸半。

秩邊穴:在第二十椎棘突下方旁開三寸半。

承扶穴:禁止針灸。在臀部下方,大腿內側上方,大約在臀部橫紋的中間。

殷門穴:禁止針灸。在承扶穴下方六寸,膝蓋後面兩條肌腱之間。

浮郤穴:在委陽穴上方一寸,彎曲膝蓋時可以找到。

委陽穴:在承扶穴下方六寸,彎曲或伸直腿時可以找到。

委中穴:禁止針灸。在膝蓋後面橫紋的正中間。

合陽穴:在膝蓋後方橫紋下方三寸。

承筋穴:在小腿肚的正中央。

承山穴:在小腿肚下方,肌肉分開的凹陷處。

飛揚穴:在外踝(腳踝外側突出的骨頭)上方七寸,後方凹陷處。

附陽穴:在外踝上方三寸,在足太陽經(膀胱經)之前,足少陽經(膽經)之後,肌腱與骨頭之間。

昆侖穴:在外踝後方五分,腳跟上的肌肉凹陷處。

僕參穴:在腳跟下方的凹陷處。

申脈穴:禁止針灸。在外踝下方五分,凹陷處,大約可以容納一個指甲的大小,在白肉交界的地方。

金門穴:在外踝下方稍微靠後的位置,在丘墟穴之後,申脈穴之前。另一種說法是,在外踝下方一寸。

京骨穴:在腳小指外側,本節(腳趾根部)後方,大骨頭下方,紅白色肉交界處的凹陷處。

束骨穴:在腳小指外側,本節後方的凹陷處。

通谷穴:在腳小指外側,本節前方的凹陷處。

至陰穴:在腳小指外側,離指甲根部邊緣像韭菜葉一樣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