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5)
醫學集成卷一 (5)
1. 預卜生機
四時之脈,和緩為宗,即有胃氣,脈即有神。方書以有力訓之,不知有力即有神,有神即有胃氣,久病新病,生機可蔔。
白話文:
在一年四季中,脈搏和緩是主要的健康表現,這表示有良好的胃氣,脈象就有生命力。古醫書上常以'有力'來形容這種狀態,但事實上,所謂的有力就是生命力旺盛,生命力旺盛就是有良好的胃氣。不管是長期疾病或是新發疾病,從這些脈象就可以預測到患者的生命活力。
2. 表裏解說
表裏者,邪在軀殼為表,宜發散,麻桂柴胡湯之類;邪入臟腑為裏。
陰症,宜溫熱解散,理中四逆之類;陽症,宜清涼攻下,諸承氣湯之類。
如表用裏藥,裏用表藥,陰症用陰藥,陽症用陽藥,是誅伐無辜。
白話文:
【表裏解說】
在中醫理論中,疾病在身體表面,像是皮膚或肌肉等,這稱為「表」,治療上應採用發汗的方法,例如使用麻黃湯、桂枝湯或是柴胡湯等方劑。
若疾病深入至內臟,即所謂的「裏」,治療方式需視其屬陰性或陽性病症。若是陰性病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驅除病邪,如理中湯、四逆湯等。而如果是陽性病症,則應使用清涼的藥物來攻下病邪,諸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方劑。
然而,如果將應用於表的藥物用於裏,或是將應用於裏的藥物用於表,又或者陰性病症用了陰性藥物,陽性病症用了陽性藥物,這樣的治療方式就像是對無辜的人進行刑罰,毫無益處。
3. 脈分陰陽
浮陽也沉陰也,,微陰也細陰也
弦陽中陰也弱陰也,,濡陰也牢陰中陽也
虛陰也實陽也,,滑陽中陰也澀陰也
洪陽也伏陰也,,緩平和
遲陰也數陽也,,芤陽中陰也革陰也
結陰也促陽也,,長陽也短陰也
緊陽也散陰也,,動陽也代陰也
白話文:
[脈象分為陰陽]
浮脈屬陽,沉脈屬陰;微脈屬於陰,細脈也是陰。
弦脈是陽中帶陰,弱脈是陰中帶陽;濡脈屬於陰,牢脈則是陰中帶陽。
虛脈是陰,實脈是陽;滑脈是陽中帶陰,澀脈是陰。
洪脈是陽,伏脈是陰;緩脈代表的是平和狀態。
遲脈是陰,數脈是陽;芤脈是陽中帶陰,革脈是陰。
結脈是陰,促脈是陽;長脈是陽,短脈是陰。
緊脈是陽,散脈是陰;動脈是陽,代脈是陰。
4. 五運所化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如甲己之歲,以土運統之,余皆准此。
白話文:
在五行運作之下,甲年和己年會轉化為土行,乙年和庚年會轉化為金行,丙年和辛年會轉化為水行,丁年和壬年會轉化為木行,戊年和癸年則會轉化為火行。
例如在甲年和己年這類的年份,就會由土行來主導,其他的年份以此類推。
5. 六氣分司
一歲之中,六氣分司,各主六十日,謂之主氣。
一之氣,自大寒至驚蟄,厥陰風木主之。
二之氣,自春分至立夏,少陰君火主之。
三之氣,自小滿至小暑,少陽相火主之。
四之氣,自大暑至白露,太陰濕土主之。
五之氣,自秋分至立冬,陽明燥金主之。
六之氣,自小雪至小寒,太陽寒水主之。
白話文:
在一年的時間裡,六種不同的氣候分別掌管,每種氣候主政六十天,我們稱之為主氣。
第一階段的氣候,從大寒開始直到驚蟄,這段期間由厥陰風木所主宰。
第二階段的氣候,從春分開始直到立夏,這段期間由少陰君火所主宰。
第三階段的氣候,從小滿開始直到小暑,這段期間由少陽相火所主宰。
第四階段的氣候,從大暑開始直到白露,這段期間由太陰濕土所主宰。
第五階段的氣候,從秋分開始直到立冬,這段期間由陽明燥金所主宰。
第六階段的氣候,從小雪開始直到小寒,這段期間由太陽寒水所主宰。
6. 司天在泉
司天主上半年六個月之令,在泉主下半年六個月之令。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醜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
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司天在泉歌:
司天者,天之氣候也;在泉者,地之氣候也。
子午少陰君火天,陽明燥金就在泉。
醜未太陰濕土上,太陽寒水從下遷。
寅申少陽相火旺,厥陰風木地中聯。
卯酉卻與子午倒,辰戌巳亥亦皆然。
初氣地左二天右,三為司天歲半周。
四為天左五地右,終氣在泉歲半後。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講述了不同年份的「司天」和「在泉」所對應的五行屬性,並以歌謠的形式來輔助記憶。
「司天」指的是該年上半(前六個月)的氣候特徵,而「在泉」則是該年下半(後六個月)的氣候特徵。以下是具體的解釋:
鼠年和馬年:上半是由「少陰君火」主導氣候,下半則由「陽明燥金」負責。
兔年和雞年:上半是由「陽明燥金」主導氣候,下半則由「少陰君火」負責。
龍年和狗年:上半是由「太陽寒水」主導氣候,下半則由「太陰濕土」負責。
牛年和羊年:上半是由「太陰濕土」主導氣候,下半則由「太陽寒水」負責。
虎年和猴年:上半是由「少陽相火」主導氣候,下半則由「厥陰風木」負責。
蛇年和豬年:上半是由「厥陰風木」主導氣候,下半則由「少陽相火」負責。
「司天在泉歌」則是用來幫助記憶上述規律的歌謠。歌謠的大意如下:
「司天」代表的是天上的氣候變化,「在泉」則象徵著地上的氣候變化。
鼠年和馬年的「司天」是「少陰君火」,「在泉」則是「陽明燥金」。
牛年和羊年的「司天」是「太陰濕土」,「在泉」則是「太陽寒水」。
虎年和猴年的「司天」是「少陽相火」,「在泉」則是「厥陰風木」。
兔年和雞年的「司天」與鼠年和馬年相反,龍年、狗年與蛇年、豬年也呈現相同的規律。
每年的第一個季節,「在泉」的氣候會向左移動兩個位置,而「司天」則向右移動兩個位置。第三個季節時,「司天」將成為該年的主宰,負責上半年的氣候,到了第四個季節,「司天」向左移動,而「在泉」向右移動,最後一個季節,「在泉」將成為該年的主宰,負責下半年的氣候。
7. 手掌圖示
(附圖:手掌圖示)
巳亥起厥陰,順數到其年上,看是何字,即其年分之司天。前二位是初氣,一位是二氣,本位司天三氣,後一位四氣,後二位五氣,後三位在泉是終氣。
左掌圖,熟記厥、少、太、少、陽、太六字,則六氣盡矣。厥少太為三陰,少陽太為三陽。
其法以巳亥為始,即起厥陰司天,故於巳亥位起厥字,子午位為少字,醜位為太字,順數到底,皆其年分之司天也。其餘五氣,循序可推矣。
8. 值年用藥
甲己之年丙作首,丙火生土,土喜乾燥而惡水濕,藥宜辛燥之品。
乙庚之歲戊為頭,戊土生金,金喜清肅而惡火燥,藥宜滋潤之品。
丙辛之年從庚起,庚金生水,水喜溫暖而惡寒凝,藥宜溫暖之品。
丁壬壬上癸順流,癸水生木,木喜條達而惡抑鬱,藥宜挑達之品。
戊癸翻從甲寅求,甲木生火,火喜升發而惡濕鬱,藥宜清涼之品。
白話文:
【值年用藥】
在甲己這兩年,丙火居首位,丙火能生土,土性質喜歡乾燥而討厭過度濕潤,所以適合使用具有辛香燥熱特性的藥物。
乙庚這兩年,則由戊土領先,戊土能生金,金的特性是喜愛清肅而討厭燥熱,因此應選用有滋潤效果的藥物。
丙辛這兩年,庚金開始起作用,庚金能生水,水偏好溫暖而害怕寒冷凝固,因此應選擇具有溫暖特性的藥物。
丁壬這兩年,壬水接著癸水順流而下,癸水能生木,木喜好自由生長而討厭被壓抑,因此應選用有助於自由生長的藥物。
戊癸這兩年,再循環回到甲木,甲木能生火,火喜歡向上生長而討厭濕氣過重,因此應選用具有清涼效果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