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5)
醫學集成卷一 (5)
1. 切脈要法
凡診脈,男左女右,病人仰手,醫者覆手,凝神指下,慎勿他思,先以中指按病人大指三寸後高骨起處,是為關脈。討定關脈,方下前後二指,前為寸,後為尺,是為三部。人長指宜疏排,人矮指宜密排,先以三指各輕於皮膚上候之,謂之浮取;略重於肌肉間候之,謂之中取;極力於筋骨下候之,謂之沉取。
前指於寸部三候,中指於關部三候,後指於尺部三候,三三合九,是為九候。
九候之中,以寸部候上焦病,關部候中焦病,尺部候下焦病,浮取以候表,沉取以候裏,中取以候胃氣。各臟各腑,逐一推求,則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自了然於三指下矣。
白話文:
診脈方法
凡是診脈,男性左手,女性右手。病人仰起手,醫生覆手其上,專心凝神於手指之下,不可分心他思。
首先用中指按住病人大拇指三寸處,即高骨隆起的地方,此為關脈。確定了關脈的位置後,再將前後兩指分別置於關脈的前後,前者為寸脈,後者為尺脈,這三處合稱為三部。
診脈時,手指的排列要根據病人的身高而定,身材高的人,手指排列宜疏,身材矮的人,手指排列宜密。
首先用三指分別輕輕接觸皮膚,稱為浮取,用以診察表症;再稍用力按壓肌肉,稱為中取,用以診察胃氣;最後用盡全力按壓筋骨,稱為沉取,用以診察裏症。
前指按於寸部,三種取法分別診察上焦病變;中指按於關部,三種取法分別診察中焦病變;後指按於尺部,三種取法分別診察下焦病變。三指各有三種取法,共計九種,稱為九候。
九候之中,寸部診察上焦病變,關部診察中焦病變,尺部診察下焦病變;浮取診察表症,沉取診察裏症,中取診察胃氣。
通過九候診脈,逐一推求各臟各腑的病變,就能夠清楚地了解患者的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狀況,所有信息都體現在三指之下。
2. 脈義總論
脈者血氣之神、邪正之鑒也。有諸內必形諸外,故血氣盛者脈必盛,血氣衰者脈必衰。無病者脈必正,有病者脈必乖。病雖萬變不常,總以表、裏、寒、熱、虛、實六字盡之。然六者之中,又以(「以」:原文為「有」,從意改。)虛實二字為最要。蓋表裏寒熱,無不皆有虛實。
既知表裏寒熱,而復能以虛實二字決之,則千病萬病,可一以貫矣。且治病之法,無逾攻補,用攻用補,無逾虛實。欲察虛實,無逾脈息。雖脈有二十四名,主病各異,然一脈能兼諸病,而諸病之多,不出於表裏寒熱。
蓋表裏寒熱,悉出於脈之浮沉遲數。然浮沉遲數之綱領,惟在虛實。虛實真,則標、本、陰、陽,萬無一失。倘脈有疑似,又必兼證兼理,以測其孰主孰客、孰緩孰急,能知本末先後,即神之至也已。
白話文:
脈象是血氣的表現,也是判斷邪氣正氣的依據。內在狀況一定會反映在外在表現上,所以血氣旺盛的人脈象就會強勁,血氣衰弱的人脈象就會微弱。沒有病的人脈象一定正常,有病的人脈象一定會出現異常。疾病千變萬化,但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表、裡、寒、熱、虛、實六個方面。不過在這六個方面中,虛實二字是最重要的,因為表裡寒熱都存在虛實的變化。
如果能掌握表裡寒熱的病症,又能用虛實二字來判斷,那麼各種疾病就能夠用同一套理論來解釋。而且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外乎攻補兩種,使用攻補的方法,關鍵也在於虛實。想要觀察虛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脈象和呼吸。雖然脈象有二十四種,對應不同的疾病,但一種脈象可以包含多種疾病,而各種疾病的表現,也離不開表裡寒熱。
表裡寒熱的變化,都體現在脈象的浮沉、遲速上。而浮沉、遲速的關鍵,就在於虛實。如果能準確判斷虛實,就能夠準確把握標本、陰陽,不會出現錯誤。如果脈象有疑難,就必須綜合其他症狀和理法,才能判斷主客輕重、緩急先後,掌握疾病的本末和先後順序,這才是醫術的最高境界。
3. 六脈真辨
脈法所言,浮為表、沉為裏;遲為寒,數為熱;微細為虛,弦強為實,是故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不可不察。如浮雖屬表,而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脈必浮而無力,是浮不可概言表。沉雖屬裏,而凡表邪初感,寒束皮毛,脈不能達,脈必沉緊,是沉不可概言裏。遲雖為寒,凡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概言寒。
數雖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凡虛損之證,陰陽俱困,氣血張惶,虛甚者數必甚,是數不可概言熱。虛與微細相類,凡痛極氣閉,營衛壅滯不通,脈必伏匿,是伏不可概言虛。實與弦強相類,而真陰胃氣大虧,及陰陽關格等證,脈必豁大而弦強,是強不可概言實。凡此六脈,臨證者必反復推求,庶無誤矣。
白話文:
脈法所言,浮為表、沉為裏;遲為寒,數為熱;微細為虛,弦強為實,是故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不可不察。
脈法中說,浮脈屬於表證,沉脈屬於裏證;遲脈屬於寒證,數脈屬於熱證;微細脈屬於虛證,弦強脈屬於實證,這是常理。然而,在疑似情況下,更需仔細辨別,不可草率判斷。
例如:
- 浮脈雖屬表證,但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者,脈也會浮而無力,因此浮脈不能一概而論為表證。
- 沉脈雖屬裏證,但凡表邪初感、寒邪束縛皮毛者,脈氣難以到達,脈也會沉緊,因此沉脈不能一概而論為裏證。
- 遲脈雖為寒證,但凡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者,脈多遲滑,因此遲脈不能一概而論為寒證。
- 數脈雖為熱證,但真熱者不一定脈數。凡虛損之證,陰陽俱困,氣血慌亂,虛甚者脈數必快,因此數脈不能一概而論為熱證。
- 虛脈與微細脈相類似,但凡痛極氣閉、營衛壅滯不通者,脈會伏匿,因此伏脈不能一概而論為虛證。
- 實脈與弦強脈相類似,但真陰胃氣大虧、以及陰陽關格等證,脈會豁大而弦強,因此強脈不能一概而論為實證。
凡此六種脈象,臨床診斷者必須反复推敲,才能避免誤診。
4. 浮脈體狀
浮脈為陽,輕取有餘,重按不足,如撚蔥葉,如水漂木,洪大芤革,皆統於此。
主病(凡八證)
浮脈為中氣虛,為陰不足,為風、為暑、為脹滿、為不食、為表熱、為喘急。
主治(凡七條)
浮大為傷風,其證惡風、自汗、面光、頭身痛、發熱、鼻塞,風傷太陽經也,宜桂枝湯。汗多不已,外無表證,玉屏風散。
浮緊為傷寒,其證惡寒,無汗面慘,頭身痛,腰脊強,通體發熱,寒傷太陽經也,春秋:九味羌活湯,夏:正柴胡飲,冬:麻黃湯。若衰老虛弱,而傷風傷寒,難於用散,輕以理陰煎,重以大溫中飲。
白話文:
浮脉是阳性的脉象,轻轻按压时感觉脉象充实有力,用力按压时却感觉脉象空虚无力,就像捻动葱叶一样,或像水上的浮木一样,脉象洪大而脉搏跳动有力,都归属于浮脉。
浮脉主要反映了中气虚、阴不足、风、暑、胀满、不食、表热、喘急等病症。
浮脉大而有力,是风伤太阳经的表现,常见症状有怕风、自汗、面部发光、头身疼痛、发热、鼻塞,宜用桂枝汤治疗。如果汗出过多不止,又无表证,可用玉屏风散治疗。
浮脉紧而有力,是伤寒的表现,常见症状有怕冷、无汗、面色苍白、头身疼痛、腰脊强直、全身发热,是寒伤太阳经的表现,春秋季节宜用九味羌活汤治疗,夏季宜用正柴胡饮治疗,冬季宜用麻黄汤治疗。如果患者年老体弱,又伤风伤寒,难以用散剂治疗,可以用理阴煎轻治,用大温中饮重治。
浮滑為宿食,其證口渴、脹滯、噯氣如敗卵,亦作頭痛發熱,但以身不痛,脈不緊,與傷寒異,宜加味調中飲,兼嘔,和胃飲;不嘔,平胃散,俱加神麯、麥芽、山楂(「楂」:原文為「查」。);蛋積,加淡豆豉;脹甚,加枳實。
浮緩為濕滯。其證惡濕,體重,面垢,首如蒙物,身足腫,小便短。衰老者,胃苓湯治標,腎氣丸治本;少壯者,廓清飲治標,蒼朮丸治本。
白話文:
肚子胀满,滑利如水,是食物积滞的表现。患者口渴、腹胀、打嗝时有腐败臭味,还会头痛发热,但身体不痛,脉象不紧,与伤寒不同。这种情况适合服用加味调中饮,如果伴随呕吐,则要服用和胃饮;没有呕吐,则服用平胃散,无论哪种,都要加神曲、麦芽、山楂。如果是蛋积,还要加淡豆豉;如果胀满严重,则要加枳实。
腹部胀满,脉象浮缓,是湿气滞留的表现。患者厌恶潮湿,身体沉重,面容污垢,头昏沉如被蒙盖,身体和脚肿胀,小便量少。对于年老体弱者,可以用胃苓汤治疗症状,用肾气丸治疗根本;对于年轻力壮者,可以用廓清饮治疗症状,用苍朮丸治疗根本。
浮芤為失血。其證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如血在上,而寸口洪滑,血熱而逆也。一陰煎治標,六味丸治本;血在下,而尺脈洪滑,血熱走而不守也,保陰煎治標,陰八味治本。凡上下失血,六脈浮細無力,理陰煎去桂,或五陰煎、壽脾煎,以調心脾。左歸丸,去龜膠,以培真陰;兼服瑞蓮丸,以補脾土。
浮數為風熱。其證目赤腫痛,或膚癢發疹。俱以八味逍遙散,倍歸芍,加荊、防、薄荷、黃芩治標,六味丸治本。
白話文:
脈搏浮而數,代表失血,可能出現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等症狀。如果血在上焦,寸脈洪滑,說明血熱上逆,可用一陰煎治療標症,六味丸治療本症;如果血在下焦,尺脈洪滑,說明血熱下行,可用保陰煎治療標症,陰八味治療本症。無論上下失血,六脈浮細無力,可用理陰煎去桂,或五陰煎、壽脾煎調養心脾。左歸丸去龜膠,以滋補真陰;同時服用瑞蓮丸,以補脾土。
脈搏浮而數,也可能是風熱導致,表現為眼赤腫痛或皮膚瘙癢發疹。可用八味逍遙散,增加生地黃、白芍的用量,並加入荊芥、防風、薄荷、黃芩治療標症,六味丸治療本症。
浮洪為狂躁。其證欲狂不狂,似呆非呆,言語無倫,坐臥不寧。服蠻煎,或二陰煎治標,六味丸加紫河車末四兩,菖蒲、犀角、遠志各二兩,治本。
白話文:
浮洪是指水氣上泛,導致精神失常,表現為狂躁。患者症狀表現為想要發狂卻又沒完全發狂,看起來像呆傻卻又不完全呆傻,言語胡言亂語,坐立不安。
治療方面,可用蠻煎或二陰煎來緩解症狀,屬於治標之法。若要治本,則需用六味丸,再加入紫河車末四兩,以及菖蒲、犀角、遠志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