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醫學集成卷一 (5)

1. 切脈要法

凡診脈,男左女右,病人仰手,醫者覆手,凝神指下,慎勿他思,先以中指按病人大指三寸後高骨起處,是為關脈。討定關脈,方下前後二指,前為寸,後為尺,是為三部。人長指宜疏排,人矮指宜密排,先以三指各輕於皮膚上候之,謂之浮取;略重於肌肉間候之,謂之中取;極力於筋骨下候之,謂之沉取。

前指於寸部三候,中指於關部三候,後指於尺部三候,三三合九,是為九候。

九候之中,以寸部候上焦病,關部候中焦病,尺部候下焦病,浮取以候表,沉取以候裏,中取以候胃氣。各臟各腑,逐一推求,則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自了然於三指下矣。

白話文:

[診脈的關鍵方法]

凡是替人診脈,男性看左手,女性看右手。患者需將手心向上平放,醫生則將手覆蓋在患者的手腕上,集中精神於手指下,切忌分心。首先用中指按在患者大拇指後三寸,靠近手腕的高骨位置,這就是所謂的「關脈」。確定了關脈的位置後,再放下前後兩根手指,前面的是「寸脈」,後面的是「尺脈」,這就構成了「三部脈」。如果患者身材較高,手指間距可適當拉開;若患者身材較矮,手指間距應緊密些。先用三指輕輕在皮膚表面探查,稱為「浮取」;稍加力度,在肌肉之間探查,稱為「中取」;用盡力道,在筋骨下方探查,稱為「沉取」。

前指在「寸脈」部位進行三次探查,中指在「關脈」部位進行三次探查,後指在「尺脈」部位進行三次探查,每部脈三次,共計九次,這就是「九候」。

在九候中,「寸脈」用來診斷上焦病症,「關脈」用來診斷中焦病症,「尺脈」用來診斷下焦病症。「浮取」用來診斷表症,「沉取」用來診斷裏症,「中取」用來診斷胃氣。對各個臟腑,逐一把脈探查,那麼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情況就會清晰地呈現在三指之下了。

2. 脈義總論

脈者血氣之神、邪正之鑒也。有諸內必形諸外,故血氣盛者脈必盛,血氣衰者脈必衰。無病者脈必正,有病者脈必乖。病雖萬變不常,總以表、裏、寒、熱、虛、實六字盡之。然六者之中,又以(「以」:原文為「有」,從意改。)虛實二字為最要。蓋表裏寒熱,無不皆有虛實。

既知表裏寒熱,而復能以虛實二字決之,則千病萬病,可一以貫矣。且治病之法,無逾攻補,用攻用補,無逾虛實。欲察虛實,無逾脈息。雖脈有二十四名,主病各異,然一脈能兼諸病,而諸病之多,不出於表裏寒熱。

蓋表裏寒熱,悉出於脈之浮沉遲數。然浮沉遲數之綱領,惟在虛實。虛實真,則標、本、陰、陽,萬無一失。倘脈有疑似,又必兼證兼理,以測其孰主孰客、孰緩孰急,能知本末先後,即神之至也已。

白話文:

【脈義總論】

脈搏是血液運行和氣力的表現,也是判斷身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內在的狀況必定會在外在表現出來,因此,當體內血氣旺盛時,脈搏也會相對強勁;反之,若血氣衰退,脈搏也會相應地變得微弱。健康的人脈象正常,生病的人脈象就會出現異常。

疾病種類雖然繁多,但大抵可以歸納為表證、裏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六種類型。而在這六種證狀中,虛證和實證又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是表證、裏證、寒證或熱證,都可能有虛證或實證的情況存在。

瞭解了表證、裏證、寒證、熱證,再進一步用虛證和實證來判斷,就能通曉各種疾病的本質。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外乎攻邪和補虛兩種,選擇攻邪還是補虛,主要取決於患者是否屬於虛證或實證。要想辨別虛證和實證,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脈象。

儘管脈象有二十四種名稱,代表的疾病各不相同,但是,一種脈象可能同時伴有多種疾病,而這些疾病無論多少,都不會超出表證、裏證、寒證、熱證的範疇。

表證、裏證、寒證、熱證的表現,都可以從脈象的浮、沉、遲、數中看出。然而,這些特徵的總綱,就在於虛證和實證。如果能夠準確辨別虛證和實證,對於疾病的主次、輕重、陰陽、本末,都能做到萬無一失的判斷。倘若脈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還必須結合症狀和理論來判斷哪個是主要矛盾、哪個是次要矛盾、哪個是急迫問題、哪個是次要問題,能分辨出先後順序,就是醫術高明的表現。

3. 六脈真辨

脈法所言,浮為表、沉為裏;遲為寒,數為熱;微細為虛,弦強為實,是故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不可不察。如浮雖屬表,而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脈必浮而無力,是浮不可概言表。沉雖屬裏,而凡表邪初感,寒束皮毛,脈不能達,脈必沉緊,是沉不可概言裏。遲雖為寒,凡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概言寒。

數雖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凡虛損之證,陰陽俱困,氣血張惶,虛甚者數必甚,是數不可概言熱。虛與微細相類,凡痛極氣閉,營衛壅滯不通,脈必伏匿,是伏不可概言虛。實與弦強相類,而真陰胃氣大虧,及陰陽關格等證,脈必豁大而弦強,是強不可概言實。凡此六脈,臨證者必反復推求,庶無誤矣。

白話文:

在脈學理論中,常說脈浮主表證、脈沉主裡證;脈遲主寒、脈數主熱;脈微細主虛弱、脈弦強主實證,這些原則確實如此。然而,在相似的脈象中,卻藏有更深入的辨別,我們不能忽視。

例如,雖然脈浮通常表示表證,但對於陰虛血少或中氣不足的情況,脈搏會浮而無力,這說明脈浮不能一概認為是表證。同樣地,脈沉雖常見於裡證,但在感受表邪初期,寒氣束縛皮毛,脈象無法充分展現,此時脈象會呈現沉緊,這說明脈沉也不能一概認為是裡證。

脈遲雖主寒,但在傷寒初期退去後,若餘熱未完全消散,脈象多會呈現遲滑,這說明脈遲也不能一概認為是寒。脈數雖主熱,但真正熱證不一定表現為脈數。在虛損病症中,陰陽兩虛,氣血混亂,虛弱程度越大,脈數越明顯,這說明脈數也不能一概認為是熱。

虛弱與脈微細相似,但在劇烈疼痛導致氣閉,營衛運行受阻時,脈象會隱伏,這說明脈伏也不能一概認為是虛弱。實證與脈弦強相似,但在真陰胃氣大虧,或陰陽關格等情況下,脈象會呈現豁大且弦強,這說明脈強也不能一概認為是實證。

對於這六種脈象,醫生在臨牀診斷時必須反覆推敲研究,才能避免誤診。

4. 浮脈體狀

浮脈為陽,輕取有餘,重按不足,如撚蔥葉,如水漂木,洪大芤革,皆統於此。

主病(凡八證)

浮脈為中氣虛,為陰不足,為風、為暑、為脹滿、為不食、為表熱、為喘急。

主治(凡七條)

浮大為傷風,其證惡風、自汗、面光、頭身痛、發熱、鼻塞,風傷太陽經也,宜桂枝湯。汗多不已,外無表證,玉屏風散。

浮緊為傷寒,其證惡寒,無汗面慘,頭身痛,腰脊強,通體發熱,寒傷太陽經也,春秋:九味羌活湯,夏:正柴胡飲,冬:麻黃湯。若衰老虛弱,而傷風傷寒,難於用散,輕以理陰煎,重以大溫中飲。

浮滑為宿食,其證口渴、脹滯、噯氣如敗卵,亦作頭痛發熱,但以身不痛,脈不緊,與傷寒異,宜加味調中飲,兼嘔,和胃飲;不嘔,平胃散,俱加神麯、麥芽、山楂(「楂」:原文為「查」。);蛋積,加淡豆豉;脹甚,加枳實。

浮緩為濕滯。其證惡濕,體重,面垢,首如蒙物,身足腫,小便短。衰老者,胃苓湯治標,腎氣丸治本;少壯者,廓清飲治標,蒼朮丸治本。

浮芤為失血。其證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如血在上,而寸口洪滑,血熱而逆也。一陰煎治標,六味丸治本;血在下,而尺脈洪滑,血熱走而不守也,保陰煎治標,陰八味治本。凡上下失血,六脈浮細無力,理陰煎去桂,或五陰煎、壽脾煎,以調心脾。左歸丸,去龜膠,以培真陰;兼服瑞蓮丸,以補脾土。

浮數為風熱。其證目赤腫痛,或膚癢發疹。俱以八味逍遙散,倍歸芍,加荊、防、薄荷、黃芩治標,六味丸治本。

浮洪為狂躁。其證欲狂不狂,似呆非呆,言語無倫,坐臥不寧。服蠻煎,或二陰煎治標,六味丸加紫河車末四兩,菖蒲、犀角、遠志各二兩,治本。

白話文:

[浮脈的特性]

浮脈屬陽性,輕輕地觸摸時脈象明顯,用力按壓時則顯得較弱,就像捻動蔥葉一樣輕飄,或者像木頭漂浮在水上,洪大的脈象、芤脈、革脈等都歸屬於這一類。

主導病症(共八種)

浮脈提示中氣虛弱,陰氣不足,可能患有風邪、暑邪、腹脹、食慾不振、表面熱症、呼吸急促等疾病。

主要治療方式(共七項)

  1. 浮大脈象提示風邪入侵,症狀包括畏風、自汗、面色光亮、頭痛、發燒、鼻塞,這是太陽經受風邪影響的表現,應服用桂枝湯。如果汗出過多且無其他表面症狀,可考慮使用玉屏風散。

  2. 浮緊脈象提示寒邪侵襲,症狀包括畏寒、無汗、面色蒼白、頭痛、腰背僵硬、全身發熱,這是太陽經受寒邪影響,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適宜藥方:春季和秋季用九味羌活湯,夏季用正柴胡飲,冬季用麻黃湯。對於年老體弱者,風寒較難以發散,輕微情況下可用理陰煎,嚴重時用大溫中飲。

  3. 浮滑脈象提示宿食不化,症狀包括口渴、腹部脹滿、打嗝帶有食物腐敗的味道,也可能伴隨頭痛發燒,但不會有身體疼痛和緊繃感,與感冒不同,適合服用加味調中飲。若有嘔吐,用和胃飲;無嘔吐,用平胃散,兩者都需加入神麴、麥芽、山楂;若是蛋類積食,加入淡豆豉;腹脹嚴重,加用枳實。

  4. 浮緩脈象提示濕氣滯留,症狀包括厭惡潮濕、身體沉重、面部油膩、頭腦模糊、四肢及身體腫脹、小便量少。對於老年人,先用胃苓湯處理表面症狀,再用腎氣丸調理根本;青壯年,廓清飲對付表面問題,蒼朮丸對治根本。

  5. 浮芤脈象提示失血,可能有吐血、鼻血、尿血、便血等現象。如血在上部,寸口脈象洪滑,表示血熱上沖,用一陰煎處理表面,六味丸調理根本;血在下部,尺脈洪滑,血熱下瀉,保陰煎應對表面,陰八味治根本。無論上部還是下部失血,脈象浮細無力,可用理陰煎去掉肉桂,或五陰煎、壽脾煎調理心脾。左歸丸去掉龜膠,培養真陰;同時服用瑞蓮丸,補充脾土。

  6. 浮數脈象提示風熱,症狀可能包括眼睛紅腫疼痛,或皮膚瘙癢出現疹子。均可用八味逍遙散,加倍歸芍,加上荊芥、防風、薄荷、黃芩來應對表面,六味丸調理根本。

  7. 浮洪脈象提示狂躁,表現為欲狂未狂、似呆非呆、言語紊亂、坐立不安。可用蠻煎,或二陰煎處理表面,六味丸加紫河車粉四兩、菖蒲、犀角、遠志各二兩,從根本上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