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醫學集成卷一 (4)

1. 浮沉統屬(崔氏)

從肉上行者,為浮;從肉下行者,為沉。

浮而無力,為濡;沉而無力,為弱。

浮沉有力,中取無力,為芤。

沉極至骨,為伏。

浮極內空,為革。

沉極內堅,為牢。

浮中沉三部有力,為實;浮中沉三部無力,為虛。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為微。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為散。

白話文:

從肌肉向上發展的情況,我們稱之為'浮';反之,從肌肉向下發展的,則稱之為'沉'。

如果'浮'但力度不足,那就是'濡';若'沉'但力度不足,則為'弱'。

當'浮'、'沉'都有力度,但中間部分力度不足,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芤'。

若是'沉'到極點,深入到骨頭,那便是'伏'。

若是'浮'到極限,但內部卻是空虛的,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革'。

若'沉'到極點,且內部非常堅固,那便是'牢'。

如果在'浮'、'中'、'沉'三個部位都感到有力,那就是'實';相反地,如果這三個部位都無力,那就是'虛'。

如果在'浮'、'中'、'沉'三個部位都無力,而且越按越小,感覺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那我們稱之為'微'。

同樣地,如果在'浮'、'中'、'沉'三個部位都無力,但是越按越大,且散開不收斂,那便是'散'。

2. 遲數統屬

三至為遲,六至為數,四至為緩。

緩脈動時一止,為結。

數脈動時一止,為促。

結促之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為代。

白話文:

[脈搏的遲速標準]

每分鐘跳動三次的脈象被稱為「遲」,每分鐘跳動六次的脈象被稱為「數」,每分鐘跳動四次的脈象被稱為「緩」。

在「緩」脈跳動的時候突然停止一次,這種脈象被稱為「結」。

在「數」脈跳動的時候突然停止一次,這種脈象被稱為「促」。

不管是「結」脈還是「促」脈,只要在跳動中突然停止,並且不能自行恢復正常的脈象,都被稱為「代」。

(注:以上頻率僅為示例,實際上中醫診斷脈象並非依賴於每分鐘跳動的次數)

3. 滑澀統屬

滑溜如珠,為滑;往來澀滯,為澀。

狀如弓弦,按之且勁,為弦;彈搏人手為緊。

來時應指而盛,去時減力而衰,為洪。

細軟如絲,為細。

來去迢迢而長,為長;來去縮縮而短,為短。

圓如豆粒,約約動搖不移,為動。

白話文:

【滑與澀總述】

如同珠子般圓滑無阻,這是'滑';而像行進中的阻礙感,這是'澀'。

如弓弦一般硬直,觸按下去有力度,這就是'弦';能反彈回彈手指的,稱爲'緊'。

脈搏來時在手指下顯得強勁,而去時力道減弱,這叫做'洪'。

細小柔軟如同絲線,這是'細'。

脈搏行進時悠長,這就是'長';反之,脈搏行進時縮短,就是'短'。

形狀如同豆粒,穩定搖動而不移動,這就是'動'。

4. 諸脈主病

浮為在表,沉為在裏。濡為陽虛,弱為陰虛。

芤為失血,伏為閉鬱。革為傷精,牢為堅積。

實為邪實,虛為正虛(此處原文「實為邪虛,實為正虛」,有誤。)。微為陽憊,散為虛極。

遲為臟寒,數為腑熱。緩為無病,結為寒盛。

促為熱盛,代為氣乏。滑為痰病,澀為血少。

弦為水飲,緊為寒痛。洪為脹熱,細為氣少。

長為氣盛,短為氣虛,動為痛熱。

白話文:

[各脈象所主疾病]

浮脈表示病在體表,沉脈表示病在體內。濡脈顯示陽氣虛弱,弱脈顯示陰氣不足。

芤脈常見於失血,伏脈常見於氣血閉塞或鬱積。革脈常見於精氣受損,牢脈常見於硬結或腫塊。

實脈表示邪氣旺盛,虛脈表示正氣虛弱。微脈顯示陽氣疲憊,散脈顯示極度虛弱。

遲脈表示臟器受寒,數脈表示腑部過熱。緩脈表示身體無大病,結脈表示寒氣過重。

促脈表示熱氣過盛,代脈表示氣力衰竭。滑脈常見於痰多疾病,澀脈顯示血量不足。

弦脈常見於水飲過多,緊脈常見於寒氣導致的疼痛。洪脈常見於體內熱氣和脹滿,細脈顯示氣力不足。

長脈表示氣力旺盛,短脈表示氣力虛弱,動脈顯示熱病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