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27)

回本書目錄

(27)

1. 補遺

痞塊腹痛,枳朮丸加馬屎,用黃土炒焦,煎服。

氣結腹痛,馬通散:馬屎二沱,燒存性,開水泡,澄清服。

中寒腹痛,吳萸附子細辛湯加小茴。

三陰諸氣腹痛,神保丸見胃痛,柿蒂燒薑湯下。

膀胱腎氣脇下痛,小茴煎酒下。

白話文:

[補充遺漏]

  1. 如果腹部有硬塊且感到疼痛,可使用枳朮丸,再加入馬糞,並用黃土炒至焦黑後,用水煎煮服用。

  2. 若是因為氣滯導致的腹痛,可用馬通散治療:取兩坨馬糞,燒至半炭狀態,再用熱水浸泡,待水澄清後飲用。

  3. 對於因寒冷導致的腹痛,可在吳茱萸附子細辛湯中添加少量小茴香來緩解。

  4. 三陰諸氣所引發的腹痛,可參考用於胃痛的神保丸,並以燒過的薑和柿蒂一同熬煮成湯來服用。

  5. 膀胱或腎氣不調引發的脅下疼痛,則可利用小茴香煎煮的酒來服用。

2. 灸腹痛穴道

神闕、氣海、水分、巨闕、太白、膈俞、脾俞、胃俞、內關、中腕

白話文:

以下是針灸治療腹痛可能用到的穴位現代解說:

  1. 神闕:位於肚臍正中央,這是人體的重要穴位,對於調節腸胃功能有幫助。

  2. 氣海:位於下腹部,肚臍下方約1.5寸的位置。此穴可溫補元氣,對腹痛有舒緩作用。

  3. 水分:位於下腹部,肚臍下方約1寸的位置。此穴可利水濕,改善因水濕引起的腹痛。

  4. 巨闕: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凹陷處。此穴可調理心臟和胃部,對胃痛或心口痛有效。

  5. 太白:位於腳的大拇指根部,第二蹠骨小頭後方的凹陷處。此穴可健脾和胃,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有療效。

  6. 膈俞:位於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可疏肝理氣,改善肝膽疾病引起的腹痛。

  7. 脾俞: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可調理脾胃,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有療效。

  8. 胃俞:位於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可調理胃部,對於胃部疾病引起的腹痛有療效。

  9. 內關:位於手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此穴可調理心臟和胃部,對心悸、胃痛等症狀有療效。

  10. 中脘:位於上腹部,肚臍上方約4寸的位置。此穴可調理胃部,對於胃部疾病引起的腹痛有療效。

3. 筋骨痛

清臣曰: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損,外邪乘虛而入,故筋骨痛。治宜補肝益腎,兼祛外邪。

風痛,桂枝湯加歸、地、二活、防風、甜酒。

寒痛,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歸、地、杜仲、牛膝、肉桂。

濕痛,當歸散:當歸一兩,蒼朮、加皮、靈仙、牛膝各五錢,秦艽、陳皮、良薑、香附各三錢,甘草一錢,泡酒服。

虛痛,立效散:熟地、當歸各五錢、枸杞四錢、故紙、鹿茸、木通各三錢、茯苓二錢,研末,酒丸服。

白話文:

清臣表示:肝臟主管筋絡,腎臟主管骨骼。當肝腎功能衰退,外部病邪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筋骨疼痛。治療上應補充肝腎功能,同時驅除外部病邪。

若是風引起的疼痛,可用桂枝湯加上當歸、熟地、羌活、獨活、防風和甜酒來治療。

若是寒引起的疼痛,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上當歸、熟地、杜仲、牛膝和肉桂來治療。

若是濕氣引起的疼痛,可使用當歸散:當歸一兩,蒼朮、五加皮、靈芝、牛膝各五錢,秦艽、陳皮、高良薑、香附各三錢,甘草一錢,用酒浸泡後服用。

若是虛弱引起的疼痛,可使用立效散:熟地、當歸各五錢,枸杞四錢,故紙、鹿茸、木通各三錢,茯苓二錢,研磨成粉後,用酒製成藥丸服用。

4. 補遺

逐寒丹:熟地八錢、當歸五錢、桂枝三錢,麻黃、加皮、靈仙、川烏、續斷、牛膝各二錢、炙草一錢,甜酒。

八珍去苓加羌、防、靈仙、續斷。

八仙酒:焦術四兩、加皮三兩、生地、當歸、首烏、杜仲、續斷、虎脛骨各兩半,泡酒服。

獨歸酒:當歸四兩、獨活、桂枝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泡酒服。

鐵鏡方:二活、加皮、靈仙、秦艽、防風、桂枝、前胡、牛膝,泡酒服。

神通飲:淮木通去皮、二兩,河水煎,睡時熱飲,厚被取汗。風痛加羌、防各二錢。寒痛,加麻、桂各二錢。濕痛,加防已三錢。

白話文:

[補充內容]

逐寒丹:使用熟地八錢、當歸五錢、桂枝三錢,加上麻黃、加皮、靈仙、川烏、續斷、牛膝各二錢,以及炙草一錢,最後加入甜酒製成。

八珍湯去掉茯苓後,再加入羌活、防風、靈仙、續斷。

八仙酒:將焦術四兩、加皮三兩、生地、當歸、首烏、杜仲、續斷、虎脛骨各兩半,浸泡在酒中,待其充分吸收後飲用。

獨歸酒:以當歸四兩、獨活、桂枝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浸泡在酒中,待其充分吸收後飲用。

鐵鏡方:由二活、加皮、靈仙、秦艽、防風、桂枝、前胡、牛膝等材料,浸泡在酒中製成。

神通飲:取淮木通去皮後的兩兩,用河水煮沸,於睡前熱飲,並蓋上厚被子讓身體出汗。若為風痛,則需加入羌活、防風各二錢;若為寒痛,則需加入麻黃、桂枝各二錢;若為濕痛,則需加入防己三錢。

5. 炙筋骨痛穴道

承山、肝俞、昆侖、臨泣

白話文:

對於筋骨疼痛的問題,可以考慮施灸於以下幾個穴道,分別是承山穴、肝俞穴、昆侖穴以及臨泣穴。

6. 霍亂

清臣曰:霍亂者,心腹猝痛,揮霍撩亂也,即攪腸痧。證由感惡毒厲氣使陰陽不和、經絡不通,上吐下泄,或不吐不泄,或吐而不泄,或泄而不吐,或渴欲飲冷,或渴欲飲熱,或兩腳轉筋,俗呼為麻腳證。治此之法,總以調氣行血開鬱為主。

上吐下泄,為濕霍亂,藿香正氣散。熱,加黃連吳萸水炒;寒,加乾薑。或胃苓湯去桂、草,加藿、半、蘇梗。

不吐不泄,為乾霍亂,調氣散:香附、藿香、沉香、木香、丁香、橘紅、厚朴、檳榔、白蔻、香圓,研末,薑湯下。或四味回陽飲,加細辛、胡椒、生薑。

吐而不泄,和胃飲加白蔻、丁香。或二陳,去草,加藿、砂、厚朴、黃荊子、陳香圓、灶心土。

泄而不吐,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或胃苓湯加前仁。

飲冷為熱,四苓散加石膏、花粉、香薷、黃連、枳殼、甘草。或加味香薷飲:香薷、厚朴、黃連、滑石、甘草。

飲熱為寒,元吉丹:條參四錢、焦朮、茯苓各三錢、半夏二錢、白蔻、砂仁、附子、炮薑各錢半、大棗。甚者,加胡椒、丁香。或砂半理中加陳皮、青皮。

吐泄後轉筋,呂祖廟石刻方:蒼朮、羌活、柴胡各二錢,木通、澤瀉各一錢,神麯、陳茶各三錢,老蔥。或藿香一兩、陳皮三錢、砂仁二錢、吳萸黃連水炒、木瓜各五錢、食鹽一錢,用無根水煎服,忌薑、茶、肉、粥。外男子手挽其陰向上,女子手牽其乳向兩旁。

白話文:

清臣說:所謂霍亂,指的是突然的心腹劇痛,感到內臟翻騰不寧,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攪腸痧。這種病是由於接觸到惡劣且強烈的病毒,導致身體陰陽失衡,經絡堵塞,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也可能只有吐或只有瀉,或者口渴想喝冷水,或者口渴想喝熱水,還有可能兩腳抽筋,民間稱之為麻腳症。對於這種病症的治療,主要是以調節氣血、疏通鬱結為主要目標。

如果病人同時有上吐下瀉的情況,這是濕性霍亂,可用藿香正氣散治療。若病情偏熱,可加黃連和吳茱萸用水炒過;若病情偏寒,則應加入乾薑。或者使用胃苓湯,但要去掉桂枝和甘草,再加些藿香、半夏、蘇梗。

若病人既不吐也不瀉,這是乾性霍亂,可用調氣散:香附、藿香、沉香、木香、丁香、橘紅、厚朴、檳榔、白豆蔻、香圓等藥材研磨成粉,用薑湯送服。或者用四味回陽飲,再加入細辛、胡椒、生薑。

若病人只吐不瀉,可用和胃飲加上白豆蔻和丁香。或者使用二陳湯,去掉甘草,再加入藿香、砂仁、厚朴、黃荊子、陳香圓、竈心土。

若病人只瀉不吐,可用五苓散加上滑石和甘草。或者使用胃苓湯,再加入前仁。

若病人口渴想喝冷水,可用四苓散加上石膏、花粉、香薷、黃連、枳殼、甘草。或者使用加味香薷飲:香薷、厚朴、黃連、滑石、甘草。

若病人口渴想喝熱水,可用元吉丹:人參、焦朮、茯苓、半夏、白豆蔻、砂仁、附子、炮薑、大棗。病情嚴重的,可再加入胡椒和丁香。或者使用砂半理中,再加上陳皮和青皮。

病人在吐瀉後出現腳抽筋的情況,可用呂祖廟石刻方:蒼朮、羌活、柴胡、木通、澤瀉、神麯、陳茶、老蔥。或者使用藿香、陳皮、砂仁、吳茱萸、黃連(用水炒過)、木瓜、食鹽,用無根水煎煮服用,但需避免食用薑、茶、肉、粥。此外,對於男性,可以將手扶住生殖器往上提;對於女性,可以將手牽拉乳房向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