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24)
(24)
1. 灸頭痛穴道
百會、風池、後頂、列缺、合谷、神庭
白話文:
對於頭痛的治療,可以透過針灸以下幾個穴道來緩解,包含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位於頸部兩側的「風池穴」、頭部後方最高點的「後頂穴」、手腕內側的「列缺穴」、大拇指與食指間的「合谷穴」,以及前額髮際線的「神庭穴」。
2. 眩暈
清臣曰:眼花為眩,頭旋為暈。或火、或痰、或血虛、氣虛、或陰虛、陽虛,或脾腎虛,或肝腎虛,務須分辨明白,治乃無誤。
火盛,丹梔逍遙散或芩連二陳湯,俱加枳殼、菊花、天麻。
痰盛,蒼白二陳湯加南星、天麻;或二陳加芎、星、旋覆、天麻、竹瀝。
血虛,四物加橘、半、天麻;或四物加人參、天麻。
氣虛,六君加枳實、天麻;或補中加川芎、天麻。
陰虛火盛,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俱加川芎、天麻。
陽虛寒盛,參附湯加炮薑、天麻;或附子理中湯加天麻。
脾腎兩虛,朝補中湯,夕六味丸,俱加天麻。
肝腎兩虛,理陰煎加橘、半、棗皮,枸杞、天麻;或大補元煎加天麻。
通用防眩湯:熟地、當歸、白芍、焦術各一兩,川芎、棗皮、半夏各五錢,人參三錢、天麻一錢,陳皮五分。或清暈化痰湯,陳皮、半夏、茯苓、川芎、白芷、羌活、防風、枳實、南星、黃芩、天麻二味酒炒,細辛、生薑。火盛加黃連、炒梔;痰盛加薑汁、竹瀝;血虛去羌、防、星、芷,加歸、地;氣虛去羌、防、白芷,加參、朮。
白話文:
清臣說:視線模糊是眩,頭部旋轉感是暈。可能的原因有火氣旺盛、痰多、血液不足、氣力不足、陰虛、陽虛,或是脾臟和腎臟虛弱,或是肝臟和腎臟虛弱,必須清楚辨別原因,治療纔不會出錯。
如果火氣旺盛,可用丹梔逍遙散或芩連二陳湯,都需加入枳殼、菊花、天麻。
痰多的情況下,可使用蒼白二陳湯加上南星、天麻;或是在二陳湯中加入芎、星、旋覆、天麻、竹瀝。
血液不足,可在四物湯中加入橘、半、天麻;或者在四物湯中加入人參、天麻。
氣力不足,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枳實、天麻;或者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川芎、天麻。
陰虛火旺,可以使用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都需加入川芎、天麻。
陽虛寒氣重,可用參附湯加入炮薑、天麻;或者在附子理中湯中加入天麻。
脾腎兩虛,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丸,都需加入天麻。
肝腎兩虛,可在理陰煎中加入橘、半、棗皮,枸杞、天麻;或者在大補元煎中加入天麻。
通用的防眩湯:熟地、當歸、白芍、焦術各一兩,川芎、棗皮、半夏各五錢,人參三錢、天麻一錢,陳皮五分。或者使用清暈化痰湯,陳皮、半夏、茯苓、川芎、白芷、羌活、防風、枳實、南星、黃芩、天麻兩味需用酒炒,再加入細辛、生薑。火氣旺盛時可加入黃連、炒梔;痰多時可加入薑汁、竹瀝;血液不足時去掉羌、防、星、芷,加入歸、地;氣力不足時去掉羌、防、白芷,加入參、朮。
3. 灸眩暈穴道
百會、上星、風池、囟會
白話文:
在處理頭暈目眩的問題時,可以考慮艾灸以下幾個穴位:百會穴、上星穴、風池穴、囟會穴。這幾個穴位對於改善眩暈症狀可能有所幫助。
4. 肩背痛
清臣曰:肩背痛證,由手太陽氣鬱不行,須詳辨病之所因,主治方有準則。予閱歷多年,由虛損而得者,居其大半。治法又宜重劑培補。
時時作痛,氣滯也,香附、陳皮、川芎、防風、二活、蔓荊、藁本、木香、甘草。
時痛時止,氣虛也,補中湯加芎、防、二活。
夜甚時止,血虛也,四物去芍加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
夜痛不止,血瘀也,薑黃、靈脂、紅花、川芎、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
痛則肩背強,風也,靈仙、二活、防風、蔓荊、川芎、藁本、甘草。
痛則肩背重,濕也,二朮、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
痛則嘔吐、眩暈,痰也,蒼朮二陳湯加赤芍、川芎、香附、薑黃、枳殼、桔梗、炒梔、海桐皮、生薑。
曆久不止,氣血大虛也,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清臣表示:肩背疼痛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手太陽經的氣血運行不暢,必須詳細分辨導致疾病的根源,治療方式纔能有所依據。根據我多年的經驗,由體虛損耗引起的,佔了大多數。因此在治療上,應該使用重劑量的補藥來培養和補充體力。
如果疼痛持續發生,這是氣滯的表現,可用香附、陳皮、川芎、防風、二活、蔓荊、藁本、木香、甘草等藥材來調理。
如果疼痛時發時止,這表明是氣虛,應服用補中湯,並加入川芎、防風、二活等藥材。
如果夜晚疼痛更甚,但白天能緩解,這說明是血虛,可使用四物湯去掉白芍,再加入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等藥材。
如果夜晚疼痛不止,這可能是血瘀,應使用薑黃、靈脂、紅花、川芎、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等藥材。
如果疼痛到使肩背僵硬,這可能是風邪入侵,可使用靈仙、二活、防風、蔓荊、川芎、藁本、甘草等藥材。
如果疼痛到使肩背沉重,這可能是濕邪,可用二朮、二活、防風、蔓荊、藁本、甘草等藥材。
如果疼痛伴有嘔吐、眩暈,這可能是痰濕,可用蒼朮二陳湯,再加入赤芍、川芎、香附、薑黃、枳殼、桔梗、炒梔、海桐皮、生薑等藥材。
如果疼痛長期不能停止,這表明氣血嚴重虛弱,應使用十全大補湯進行治療。
5. 灸肩背痛穴道
曲池、肩井、風門、肩顒(音yóng)
白話文:
對於肩背疼痛,可以考慮灸治以下幾個穴道,包括曲池穴、肩井穴、風門穴,以及肩顒穴。
6. 臂痛
清臣曰:臂痛一證,由風、寒、濕三者為病,或坐當隙風,或睡後失蓋,或坐臥濕地,及乳婦以手枕兒,皆令臂痛。治法雖各有方,不如多灸為妙。
風邪勝,其痛流走,桂枝湯加歸、芎、羌、防、香附、附子、靈仙、桑枝、甜酒。
寒邪勝,其痛甚苦,五積散加桑枝、甜酒。
濕邪勝,其痛重著,解濕丹:二朮、二苓、二活、防風、靈仙、桑枝、甜酒。
因血虛,四物,用二芍,加黃耆、薑黃、羌活、桂枝、甘草。
因氣虛,補中湯加薑黃、靈仙、桂枝、桑枝。
因氣血虛,十全去苓、桂。加羌,防、附子、桂枝、桑枝。
白話文:
[手臂疼痛]
清臣說:手臂疼痛這症狀,多半是由風、寒、濕三種因素引起,可能是坐在有風的縫隙處,或是睡覺後沒蓋好被子,又或者是坐在潮濕的地面上,以及哺乳期的婦女用手臂當枕頭給孩子枕著,這些都會導致手臂疼痛。治療的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灸療往往能產生驚人的效果。
如果風邪較重,疼痛會呈現遊走性,可用桂枝湯加上當歸、川芎、羌活、防風、香附、附子、靈仙、桑枝和甜酒來治療。
若寒邪為主,疼痛會非常嚴重,可使用五積散加上桑枝和甜酒來治療。
倘若是濕邪較強,疼痛會特別沉重,可以使用解濕丹:白朮、茯苓、羌活、防風、靈仙、桑枝和甜酒。
若是因為血虛導致的疼痛,可以使用四物湯,但只取兩味芍藥,再加入黃耆、薑黃、羌活、桂枝和甘草。
如果是氣虛造成的,可以使用補中湯,再加上薑黃、靈仙、桂枝和桑枝。
若同時有氣血兩虛的情況,則應使用十全大補湯去掉茯苓和肉桂,再加入羌活、防風、附子、桂枝和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