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11)
(11)
1. 灸舌證穴道
兌端、少衝、神門、中渚、外關、廉泉、復溜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列出了幾個可用於治療與舌部相關疾病的針灸穴位。在現代白話文中,這些穴位名稱依然保持不變,它們是:兌端穴、少衝穴、神門穴、中渚穴、外關穴、廉泉穴、復溜穴。這些穴位分別位於人體的不同部位,可通過針灸或艾灸來調理和治療與舌部相關的症狀或疾病。
2. 鼻證
清臣曰:鼻為肺竅,有火則乾燥,遇寒則清涕,倘風寒入髓,阻塞清道,則鼻塞不通,久則虛損元氣,變成鼻淵等證。
鼻塞不通,川芎散:川芎、白芷、羌活、蒼朮、藳本、細辛、甘草、薑、蔥。或二陳湯加白芷、細辛、蘇葉、生薑。
鼻中乾燥,黃芩知母湯:黃芩、二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梔、桔梗、甘草。或黃芩、黃連、瓜蔞、貝母、陳皮、膽星、炒梔、甘草。
鼻中生瘡,烏犀散:犀角、羚羊、二母、二冬、黃芩、胡連、甘草。外陀僧、白芷,研末,陳燭油調搽。
鼻中生痔,消痔散:辛夷、丹皮各二兩,白芷、枳實、桔梗各一兩,炒梔五錢,研末,萊菔湯下。外三妙散:白礬五錢,輕粉二錢,杏仁七個去油,研吹。
鼻准紅赤,石膏、葛根、花粉、黃芩、桑皮、杏仁、桔梗、甘草。外大黃、雄黃、研末,香油調搽。
鼻如煙煤,白虎合承氣湯。或黃連、犀角、花粉、蔞霜、青黛。
鼻孔扇張,實證,石膏、葛根、黃芩、黃連、瓜蔞、貝母、桑皮、蘇子、甘草。虛證,八仙長壽丸加人參、枸杞、牛膝。
鼻流濁涕源源不斷,鼻淵也,川芎茶調散:川芎、白芷、荊芥、黃芩、炒梔、貝母、桔梗、甘草,研末,茶下。曆久,十全,倍加防風。
鼻流臭膿,時時腦痛,腦漏也,防風湯:防風、人參、黃耆、當歸、生地、白芍、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麥冬、白芨、百合、甘草,川絲瓜近根三五尺煅存性,和酒衝藥服。久不愈,補中湯,加麥冬、炒梔。
白話文:
[鼻病]
清臣說:鼻子是肺的通道,如果有火氣就會乾燥,遇到冷空氣就會流清鼻涕,如果風寒進入骨髓,阻塞了鼻腔的通路,就會造成鼻塞,時間久了會耗損身體的元氣,進而形成鼻炎等病症。
對於鼻塞不通的情況,可以使用川芎散:川芎、白芷、羌活、蒼朮、藳本、細辛、甘草、薑、蔥。或者用二陳湯加上白芷、細辛、蘇葉、生薑。
如果鼻子感覺乾燥,可服用黃芩知母湯:黃芩、知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梔、桔梗、甘草。或者黃芩、黃連、瓜蔞、貝母、陳皮、膽星、炒梔、甘草。
鼻子生瘡,可用烏犀散:犀角、羚羊、知母、天冬、黃芩、胡連、甘草。外部治療則可用陀僧、白芷,研磨成末,用陳舊的蠟燭油調勻塗抹。
鼻子長痔,可用消痔散:辛夷、丹皮各二兩,白芷、枳實、桔梗各一兩,炒梔五錢,研磨成末,用萊菔湯送服。外部治療可用三妙散:白礬五錢,輕粉二錢,杏仁七個去油,研磨後吹入鼻中。
鼻子紅赤,可用石膏、葛根、花粉、黃芩、桑皮、杏仁、桔梗、甘草。外部治療則可用大黃、雄黃,研磨成末,用香油調勻塗抹。
鼻子像煙煤般黑,可用白虎湯合承氣湯。或者黃連、犀角、花粉、蔞霜、青黛。
鼻孔頻繁扇動,如果是實證,可用石膏、葛根、黃芩、黃連、瓜蔞、貝母、桑皮、蘇子、甘草。如果是虛證,可用八仙長壽丸加上人參、枸杞、牛膝。
鼻涕大量流出,這就是鼻炎,可用川芎茶調散:川芎、白芷、荊芥、黃芩、炒梔、貝母、桔梗、甘草,研磨成末,用茶水沖服。如果時間已久,可用十全大補湯,防風加倍。
鼻孔流臭膿,並且經常頭痛,這是腦漏,可用防風湯:防風、人參、黃耆、當歸、生地、白芍、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麥冬、白芨、百合、甘草,川絲瓜靠近根部的三五尺部分煅燒保留其性質,和酒一起沖藥服用。如果久久不癒,可用補中湯,加上麥冬、炒梔。
3. 補遺
鼻中息肉,枯礬研末,和豬油,綿裹塞,數日即落。
鼻孔爛穿,鹿霜、枯礬、發灰,研末,花椒水洗後搽。
蟻蟲蝕鼻,黑芋、挖一孔,入桐油、竹虱、火煎搽。
白話文:
對於鼻腔內長出的息肉,可將枯礬研磨成粉末,再與豬油混合,用棉布包裹後塞入鼻孔,幾天後息肉就會脫落。
若是鼻孔有破損甚至穿孔的情況,可以將鹿霜、枯礬以及頭髮燒成的灰一同研磨成粉,先用花椒水清潔患部,再塗上這些粉末。
若鼻子被螞蟻或其它小蟲侵蝕,可以取一塊黑色的芋頭並挖一個洞,放入桐油和竹蝨,然後用火加熱煎煮後,待冷卻後再塗抹在受影響的部位。
4. 灸鼻證穴道
百會、上星、前谷、迎香、人中、合谷、禾髎
白話文:
對於鼻子相關的症狀,可以考慮施灸於以下幾個穴道,包含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額頭上方的「上星」穴、手腕附近的「前谷」穴、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人中部位的「人中」穴、手背拇指與食指間的「合谷」穴,以及鼻孔旁邊的「禾髎」穴。
5. 齒證
清臣曰:齒乃腎之餘,其為病也,非火有餘,即陰不足。然其中又有風痛、寒痛、蟲痛之別,治此證者,務必逐一辨明,用藥乃無差繆。
陽明胃熱,清胃散:生地、當歸、丹皮、青皮、防風、細辛、升麻。
上門牙屬心火,加黃連、麥冬;
下門牙屬腎火,加黃柏、知母;
虎上牙兩邊屬胃火,加石膏、花粉;
虎下牙兩邊屬脾火,加黃芩、白芍;
盤上牙左邊屬膽火,加柴胡、膽草;
盤下牙左邊屬肝火,加炒梔、胡連;
盤上牙右邊屬大腸火,加枳實、大黃;
盤下牙右邊屬肺火,加黃芩、骨皮。
腎陰虧損,有火,六味丸加骨碎補;無火,八味丸加骨碎補。
不甚腫痛、不怕冷熱為風牙痛,消風散:生地、當歸、防風、荊芥、白芷、細辛、蟬蛻、薑蠶、花椒。外草烏、薑蠶、蜂房煅、牙皂,研搽。
不腫痛甚,喜飲熱湯,為寒牙痛,溫風散:當歸、川芎、白芷、藳本、羌活、麻黃、附子、細辛、蓽茇,服一半,含一半。或乾薑、蓽苃,服一半,噙一半。或乾薑、蓽苃、細辛,煎噙。
蝕損蛀空,牙敗而痛,為蟲牙痛,玉池散:當歸、川芎、防風、白芷、藳本、骨皮、槐花、升麻、細辛、甘草、黑豆、生薑。外雄黃、蟬酥、花椒、蓽茇、麝香研末,棗丸如米大,納孔內。
牙床腐爛,齒牙脫落,走馬牙疳也,冰白散:人中白一錢,銅青、杏仁各五分,冰片三分,牛黃二分,麝香一分,研搽。或射礬散:麝香五厘,白礬五分,膽礬一錢,銅青二錢,研搽,均勿下嚥。
齒縫出血,牙宣證也。實火,清胃湯:石膏、生地、丹皮、黃芩、黃連、升麻。虛火,六味丸去棗皮。外黃豆豆渣敷。
上熱下寒,格陽證也,鎮陰煎加骨碎補。或石室丹:熟地一兩,茯苓、棗皮各五錢,牛膝、麥冬各三錢、五味一錢,附子、肉桂各五分。
白話文:
清臣說道:牙齒是腎臟功能的延伸,一旦發生問題,不是因為火氣過剩,就是腎陰不足。然而,這之中還有風痛、寒痛、蟲痛的區別,治療這些症狀時,必須一一辨識清楚,這樣用藥纔不會有誤差。
如果是由於胃部熱氣導致的牙齒問題,可以使用清胃散,成分包括生地、當歸、牡丹皮、青皮、防風、細辛、升麻。
上排門牙的問題通常與心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黃連和麥冬; 下排門牙的問題通常與腎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黃柏和知母; 虎牙旁邊的牙齒問題通常與胃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石膏和花粉; 下排虎牙旁邊的牙齒問題通常與脾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黃芩和白芍; 上排後方牙齒左側的問題通常與膽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柴胡和膽草; 下排後方牙齒左側的問題通常與肝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炒梔子和胡連; 上排後方牙齒右側的問題通常與大腸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枳實和大黃; 下排後方牙齒右側的問題通常與肺火有關,可以在上述配方中加入黃芩和骨皮。
若腎陰有損失且伴有火氣,可以使用六味丸並加入骨碎補;若腎陰有損失但無火氣,可以使用八味丸並加入骨碎補。
若牙齒疼痛不是很嚴重,且不畏怕冷熱,這屬於風牙痛,可以使用消風散,成分包括生地、當歸、防風、荊芥、白芷、細辛、蟬蛻、薑蠶、花椒。外用草烏、薑蠶、蜂房煅、牙皁,研磨後擦拭。
若牙齒非常疼痛,且喜歡喝熱水,這屬於寒牙痛,可以使用溫風散,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芷、藳本、羌活、麻黃、附子、細辛、蓽茇,服用一半,含在口中另一半。或者乾薑、蓽茇,服用一半,噙在口中另一半。或者乾薑、蓽茇、細辛,煎煮後噙在口中。
若是牙齒蛀蝕空洞,牙齒破壞且疼痛,這屬於蟲牙痛,可以使用玉池散,成分包括當歸、川芎、防風、白芷、藳本、骨皮、槐花、升麻、細辛、甘草、黑豆、生薑。外用雄黃、蟬酥、花椒、蓽茇、麝香研磨成末,以棗丸做成米粒大小,塞入蛀洞內。
若是牙齦腐爛,牙齒脫落,這屬於走馬牙疳,可以使用冰白散,成分包括人中白一錢,銅青、杏仁各五分,冰片三分,牛黃二分,麝香一分,研磨後擦拭。或者使用射礬散,成分包括麝香五釐,白礬五分,膽礬一錢,銅青二錢,研磨後擦拭,切記不要吞下。
若是牙縫出血,這屬於牙宣症狀。若是實火,可以使用清胃湯,成分包括石膏、生地、牡丹皮、黃芩、黃連、升麻。若是虛火,可以使用六味丸,去掉棗皮。外用黃豆豆渣敷。
若是上火下寒,這屬於格陽症狀,可以使用鎮陰煎並加入骨碎補。或者使用石室丹,成分包括熟地一兩,茯苓、棗皮各五錢,牛膝、麥冬各三錢、五味一錢,附子、肉桂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