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17)
醫學集成卷一 (17)
1. 再看舌胎分表裏
紅黃有火清即安,白滑裏寒溫中急,白澀裏熱黃滑寒。
火之深者黃多燥,胭脂舌向陰虛探。若是白胎小便赤,疫熱在裏飲達原。
舌黑原來分數種,仔細觀察要心虔。
火極似水生芒刺,誤服熱藥喪黃泉。水極似火氣息冷,回陽救急妙如仙。
腎氣虛極舌胎黑,滋陰潤燥莫遲延。精液枯極舌燥黑,回陽八味妙通玄。
瘟疫舌黑皮自脫,先下後清自然安。惟有傷寒不易治,分辨陰陽要的端。
陽證心煩身惡熱,陰證聲低體畏寒。陽證氣粗兼口臭,陰證蜷臥並懶言。
陽證面紅思飲水,陰證面青閉目眠。七日以前若誤下,轉成漏底病難痊。
傷風發熱身有汗,壯熱無汗是傷寒。不思飲食定傷食,脾虛健脾自安然。
喜飲冷水知有火,好飲熱湯是有寒。陽虛自汗氣不足,陰虛盜汗不歸元。
血虛五心多內熱,氣虛時常體畏寒。陰氣衝陽耳鳴閉,陽氣限陰腹鳴弦。
口苦膽虛並心熱,肝經有熱口常酸,脾熱口甘胃熱淡,肺熱口辛腎熱鹹。
腰痛宜分寒與濕,腰酸房勞不待言,色欲頭昏腰膝軟,氣虛頭暈神不全。
風腫皮膚多淋閉,氣腫時消又時旋,食積腫來肚腹痛,血腫皮膚赤脈纏。
陽水腫兮小便澀,陰水脾腎兩虛看。上腫下消宜發汗,下腫上消貴培元。
手陷起遲知水腫,手陷隨起氣使然。朝寬暮腫血虧損,暮寬朝腫氣虛傳。
脫肛不痛氣血弱,脫肛腫痛風火連。晝瘧表邪兼補氣,夜瘧補血並疏肝。
化痰消積更利水,虛者補之始能痊。痰熱流走瘡瘍見,痰寒凝結在胸前。
寒勝則痛火勝腫,風麻濕木氣滯㾓(病也)。氣鬱結者胸脇痛,濕鬱周身痛不安。
痰鬱氣喘多脇痛,血鬱四肢無力焉。肝氣痞塞胸脇脹,脾氣不升頭昏眩。
中風脈浮手足暖,中氣脈沉手足寒。腹滿時痛為不足,腹滿有餘痛纏綿。
痛在瀉前為實積,痛在瀉後是虛元。咽痛紅腫三陽熱,咽痛不渴三陰寒。
病係假寒清內熱,病係假熱溫真元。胎前宜涼疏兼補,產後溫補逐瘀先。
真陰將亡小便絕,真陽將脫面紅鮮。陰證脫兮眸子暗,陽證脫者見鬼牽。
初病實熱苦寒用,病後虛熱宜甘寒。實而誤補猶堪解,虛而誤攻命難延。
如此望聞問的當,方才切脈細心研。
白話文:
[再觀察舌苔辨內外]
如果舌頭紅黃,表示體內有火,清除火氣後就會安定;如果舌苔白滑,表示體內有寒,需要緊急溫中祛寒;如果舌苔白而澀,代表體內有熱,如果舌苔黃滑,則可能有寒。
火氣深入時,舌苔會變得乾燥且黃色增多;胭脂色的舌頭,通常指向陰虛的情況。如果舌苔是白色且小便赤色,可能是因爲體內的疫熱,需要飲用達原飲來治療。
舌頭髮黑有幾種情況,需要仔細觀察。火氣過旺會讓舌頭像水一樣生出芒刺,誤服熱藥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水氣過盛則像火,氣息寒冷,這時回陽救急的藥物會非常有效。腎氣極度虛弱時,舌苔會變黑,應儘快滋陰潤燥。精液乾涸時,舌頭會幹燥且黑色,這時使用回陽八味藥會有奇效。
瘟疫導致的舌苔黑,皮膚會自行脫落,先清後下,身體會自然恢復。然而,傷寒不容易治療,必須清楚區分陰陽。
陽證患者會感到煩躁和熱感,陰證患者聲音低沉且怕冷。陽證患者呼吸急促且口臭,陰證患者蜷縮臥牀且懶言。陽證患者面色紅潤,想喝水,陰證患者面色青灰,閉目睡眠。如果在病發七天內誤診,可能會變成難以治癒的漏底病。
感冒發熱並出汗,壯熱無汗則是傷寒。不想吃飯可能是消化不良,脾虛者應該健脾,身體會自然恢復。喜歡喝冷水可能有火氣,喜歡喝熱水則可能有寒氣。
陽虛者會自汗,氣不足;陰虛者盜汗,無法迴歸本源。血虛者五心內熱,氣虛者時常怕冷。陰氣衝擊陽氣會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陽氣限制陰氣則會導致腹鳴和絃音。
口苦可能是膽虛或心熱,肝經有熱則口常酸,脾熱則口甘,胃熱則口淡,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鹹。
腰痛需要區分是寒還是溼引起,腰痠可能是房勞過度,性生活引起的頭昏和腰膝軟弱,氣虛引起的頭暈和精神不佳。
風腫常伴隨皮膚問題和排尿困難,氣腫時消時現,食積腫則伴隨肚腹痛,血腫則皮膚出現紅色脈絡。
陽水腫則小便澀,陰水腫需要檢查脾腎。上部腫脹下部消瘦適合發汗療法,下部腫脹上部消瘦則需要培元固本。
手按下去緩慢恢復表示水腫,迅速恢復則是氣的影響。早晨寬大晚上腫脹表示血虧,晚上寬大早晨腫脹表示氣虛。
脫肛不痛表示氣血弱,脫肛腫痛則是風火相連。白天瘧疾需要補氣,夜晚瘧疾需要補血和疏肝。
化痰消積和利水可以治療,虛證則需要補養才能康復。痰熱可能導致瘡瘍,痰寒則會在胸前凝結。
寒氣勝則痛,火氣勝則腫,風麻溼氣可能導致麻木,氣滯可能導致疾病。氣鬱結則胸脅痛,溼鬱全身則疼痛不安。
痰鬱氣喘常伴隨脅痛,血鬱則四肢無力。肝氣痞塞則胸脅脹滿,脾氣不升則頭暈目眩。
中風脈浮手足暖,中氣脈沉手足寒。腹滿時痛表示氣血不足,腹滿持續痛則表示氣血過剩。
疼痛在瀉前表示實積,疼痛在瀉後則表示氣血虛。喉嚨紅腫表示三陽熱,喉嚨痛但不渴則表示三陰寒。
病症看似寒症,但實際是內熱,病症看似熱症,但實際需要溫補。產前宜涼疏兼補,產後則應先溫補逐瘀。
真陰將亡時,小便停止,真陽將脫時,面色紅潤。陰證脫時,眼睛會暗淡,陽證脫時,會看到鬼影。
初病實熱需要苦寒藥物,病後虛熱則宜甘寒。實證誤補還可以解決,虛證誤攻則可能危及生命。
通過觀察、聞聲和詢問,然後細心研究脈象,就能更準確地診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