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4)

回本書目錄

(4)

1. 瘧疾三方

第一方,陳皮、半夏、茯苓、靈仙、蒼朮、厚朴、黃芩、柴胡、青皮、檳榔、炙草、生薑、井水、河水煎。頭痛加白芷,一方加烏梅、茵陳。

第二方,首烏生、鱉甲、知母、焦朮、當歸、靈仙、柴胡、黃芩、陳皮、茯苓、炙草、生薑、甜酒、井水河水煎。

白話文:

第一方用陳皮、半夏、茯苓、靈仙、蒼朮、厚朴、黃芩、柴胡、青皮、檳榔、炙草、生薑,以井水和河水煎煮。如果頭痛,再加白芷。另外,這一方也可以加烏梅和茵陳。

第二方用首烏生、鱉甲、知母、焦朮、當歸、靈仙、柴胡、黃芩、陳皮、茯苓、炙草、生薑,以井水和河水煎煮,加入甜酒。

第三方,人參、焦朮、黃耆、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炙草、薑、棗,熱加首烏、知母,寒加附子、炮薑。

白話文:

第三方的藥方,使用人參、焦朮、黃耆、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炙草、薑、棗,若性熱,可再加首烏、知母;若性寒,可再加附子、炮薑。

2. 截瘧

宋西橋方:新筆調朱砂,於餅上,寫:天火燒太陰,地火燒太陽,五雷靈不滅,燒斷諸不祥。重寫三次,後錄病人姓名,預前食,自止。

袁子才方: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汝神魂,速去速去,免逢此人。發時朗誦不斷,即止。

神應瘧疾丸:白砒一兩、綠豆子四兩,研末,糊丸綠豆大,明雄水飛為衣。

壯者五丸,小兒三丸,預前冷水下,忌熱物半日。即止。

沙糖飲:白糖四兩、燒酒半斤,臨發時燙滾,儘量調飲,加紅米,研末,尤效。

白話文:

宋西橋方:

用新筆蘸朱砂,在餅上寫下:「天火燒太陰,地火燒太陽,五雷靈不滅,燒斷諸不祥。」連續寫三次,然後寫上病人的姓名,讓病人事先食用此餅,即可止病。

袁子才方:

當瘧疾發作時,不斷朗誦:「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汝神魂,速去速去,免逢此人。」即可止病。

神應瘧疾丸:

白砒一兩、綠豆子四兩,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雄黃水飛做外衣。

成年人每次服用五丸,小孩每次服用三丸,發病前用冷水送服,忌食熱物半日,即可止病。

沙糖飲:

白糖四兩、燒酒半斤,在瘧疾發作前用熱水燙滾,盡量飲用,若加入研磨成粉的紅米,效果更佳。

3. 灸瘧疾穴道

大椎、三椎、間使、命門、噫嘻、至陰、太谿、脾俞

又病人仰臥,草量兩乳,平中折斷,從乳比至下頭盡處是穴,男左女右,灸三壯。

白話文:

  • 大椎:在脊柱上,第七個頸椎骨與第一胸椎骨之間的凹陷處。
  • 三椎:指的是第三個頸椎骨。
  • 間使:在手腕部,當尺側腕屈肌腱的終點處,即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
  • 命門:位於腰部,第二或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為督脈的穴位。
  • 噁嘻:這可能是指一種特殊的呼吸或吐氣方法,而非實際的穴位名稱。具體用途需根據整套治療方法來定。
  • 至陰:在腳底,當足跟內側,當第4、5趾之間的縫隙中向足心方向下約0.1寸處,為膀胱經的穴位。
  • 太谿:在腳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為腎經的穴位。
  •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為膀胱經的穴位。

對於病人,讓其仰臥,用草測量兩乳間的距離,找到中點並垂直向下延伸至頭頂端,男性從左側開始,女性從右側開始,灸此部位三次。

4. 痢疾

清臣曰:痢有四端,一曰陷邪,一曰時毒,一曰秋燥,一曰滑脫。初起多屬濕熱,曆久多屬虛寒,行血則便膿自止,調氣則後重自除。赤傷血分,白傷氣分,赤白並行,氣血兩傷,屋漏塵腐,險危宜慎。

陷邪者,六經之邪陷入而為痢也,宜分經用藥。病在三陽,人參敗毒散,加芩、葛、硝、黃;病在三陰,砂半理中湯,加附子、吳萸。

時毒者,厲疫流行,人觸之而為痢也,宜寬腸下滯大承氣湯,加歸、芍、芩、連、桔梗。或濟川飲:當歸、白芍、檳榔、厚朴、黃芩、知母、萊菔、大黃、滑石、甘草。

白話文:

大臣說:痢疾有四種原因,一是邪氣入侵,二是時令毒氣,三是秋燥,四是滑脫。初期多半是濕熱,久病則多半是虛寒,止血則膿血便自止,調氣則後重自除。赤痢傷血,白痢傷氣,赤白痢皆有,則氣血皆傷,如同屋漏添雨,岌岌可危,需謹慎應對。

邪氣入侵者,是指六經的邪氣入侵而導致痢疾,需根據經脈辨證用藥。病在三陽,可用人參敗毒散,再加黃芩、葛根、硝石、黃連;病在三陰,可用砂仁半夏理中湯,再加附子、吳茱萸。

時令毒氣者,是指流行的疫病,人接觸後導致痢疾,宜用大承氣湯以寬腸通便,並加當歸、白芍、黃芩、黃連、桔梗。或用濟川飲:當歸、白芍、檳榔、厚朴、黃芩、知母、萊菔子、大黃、滑石、甘草。

秋燥者,秋分後燥金主氣,大感之而為痢也,宜養陰潤燥舒氏方:生地、阿膠、麥冬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五錢,或生地、阿膠、瓜蔞、桔梗、雞子黃。

滑脫者,脾腎陽衰,中氣下陷而為痢也,宜溫補收澀,真人養臟湯:人參、焦朮、炒芍、肉桂、附子、廣香、肉蔻、訶子、粟殼、甘草、燒薑、棗子。或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附子、故紙、益智。

白話文:

秋季乾燥的人,因為秋分後燥金主氣,容易感受燥氣而導致腹瀉,應該滋陰潤燥。適合使用舒氏方:生地、阿膠、麥冬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五錢。也可以用生地、阿膠、瓜蔞、桔梗、雞子黃。

滑脫型腹瀉的人,是因為脾腎陽氣衰弱,中氣下陷而導致腹瀉。應該溫補收澀,可以使用真人養臟湯:人參、焦朮、炒芍、肉桂、附子、廣香、肉蔻、訶子、粟殼、甘草、燒薑、棗子。也可以用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附子、故紙、益智。

赤白相雜,救絕神丹:當歸、白芍各一兩、滑石三錢、枳殼、檳榔各二錢、萊菔一錢半、廣香、甘草各一錢、薤子七個。或調血湯:當歸、白芍、陳皮、黃連、大黃、廣香、甘草、車前。

單紅不白,調血飲:當歸、白芍、枳殼、黃連、地榆、木通、滑石、甘草。或當歸、赤芍、地榆、槐花、黃連、大黃、紅花、燈心。

白話文:

若臉色呈現赤白相雜,可服用救絕神丹或調血湯。救絕神丹的成分包括當歸、白芍、滑石、枳殼、檳榔、萊菔、廣香、甘草、薤子。調血湯則包含當歸、白芍、陳皮、黃連、大黃、廣香、甘草、車前。如果臉色僅呈現單紅不白,則可服用調血飲或以當歸、赤芍、地榆、槐花、黃連、大黃、紅花、燈心等藥材煎服。

單白不紅,附子理中加砂、半、丁香。或異功散,加耆、砂、薑、桂。滑脫,加升、柴。

噤口痢熱證,參連飲:人參、黃連吳萸水炒、石蓮、甘草、糯米,加砂糖、白蜜、薑汁、萊菔汁,沖服。寒證,砂蔻六君加炮薑。

統治紅白,禁口,煙痢,用大蒜、薤子,合搗為丸,每服三錢,立愈。

初起宜下,鏡花緣方:蒼朮、杏仁、羌活各二兩、生軍熟軍各一兩、川烏、甘草各兩半,研末,每服四錢,小兒二錢,孕婦忌服。赤痢,燈心湯下;白痢生薑湯下;赤白痢燈心生薑湯下。

白話文:

如果痢疾症狀是單純白色不帶紅色,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加入砂仁、半夏、丁香,或用異功散加入人參、砂仁、生薑、桂枝。若有滑脫的症狀,則需加入升麻、柴胡。

如果是噤口痢,伴隨發熱症狀,則可用參連飲治療,配方包含人參、黃連吳萸(水炒)、石蓮、甘草、糯米,並加入砂糖、白蜜、薑汁、蘿蔔汁,沖服。若屬於寒證,則可用砂仁六君湯加入炮薑。

對於紅白痢、禁口痢、煙痢,可用大蒜和薤白合搗成丸服用,每次三錢,可以迅速治癒。

痢疾初期適合服用瀉藥,可以用鏡花緣方治療,配方包含蒼朮、杏仁、羌活各二兩,生軍、熟軍各一兩,川烏、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小兒服用二錢,孕婦忌服。如果是赤痢,可用燈心湯治療;如果是白痢,可用生薑湯治療;如果是赤白痢,則用燈心生薑湯治療。

下後宜調歸芍煎:當歸、白芍、滑石、檳榔、枳殼、廣香、甘草、薤子,赤痢加紅米,白痢加炮薑。

寒者宜溫,附子理中,加砂、半、故紙、吳萸。

虛者宜補,四君子,加黃耆、山藥、砂仁。

白話文:

瀉痢之後需要調養,可以服用歸芍煎,配方包括當歸、白芍、滑石、檳榔、枳殼、廣香、甘草、薤子,如果是赤痢,可以加紅米;如果是白痢,可以加炮薑。如果體質偏寒,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湯,加砂仁、半夏、故紙、吳萸來溫暖身體。如果體質虛弱,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黃耆、山藥、砂仁來補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