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3)
(3)
1. 斑疹
清臣曰:傷寒斑疹,由於失表;瘟疫斑疹,由於失下。傷寒出斑最險,瘟疫出斑,亦危。色紅者吉,色黑者凶;發在周身者輕,發在心窩者重。出肌膚間,如花瓣不刺手為斑;出肌膚外,如粟粒,刺手,為疹。有陰毒陽毒之分,陽毒宜舉宜化,陰毒宜溫宜散。
凡出斑疹,邪在經而不在胃,治以正病為主,斑疹為輔。脈洪手足溫,斑點紅赤且大,為陽斑;脈微手足冷,斑點淡紅且隱,為陰斑。
陽斑,犀角地黃湯,加升麻、紫草。或黃連解毒湯,加犀角、元參、升麻、甘草。或消斑湯,元參、麥冬各一兩、丹皮五錢、升麻、白芷各二錢、白芥、沙參各二錢。
白話文:
清臣說,傷寒發出的斑疹,是因為表虛;瘟疫發出的斑疹,是因為下虛。傷寒出現斑疹最危險,瘟疫出現斑疹,也很危險。顏色發紅的預兆好,顏色發黑的預兆不好;斑疹長在全身的比較輕,長在心窩的比較重。長在皮膚裡的,像花瓣一樣不扎手,是斑;長在皮膚外的,像粟米一樣,扎手,是疹。斑疹有陰毒和陽毒的區別,陽毒應該疏散,陰毒應該溫和散寒。
凡是出現斑疹,邪氣在經絡裡,不在胃裡,治療以治本為主,治斑疹為輔。脈搏洪大,手腳溫熱,斑點紅赤而且大,是陽斑;脈搏微弱,手腳冰冷,斑點淡紅而且隱沒,是陰斑。
陽斑,要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紫草。或者用黃連解毒湯,加犀角、元參、升麻、甘草。也可以用消斑湯,元參、麥冬各一兩,丹皮五錢,升麻、白芷各二錢,白芥、沙參各二錢。
陰斑,陽虛附子理中湯,陰虛附子理陰煎。陰陽並虛,大溫中飲。
白話文:
陰斑是由於陽虛或陰虛引起的,對於陽虛的情況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湯”,而對於陰虛則可使用“附子理陰煎”。如果陰陽兩虛,則建議飲用“大溫中飲”來調理身體。
2. 感冒
清臣曰:冒風感寒有傷風、傷寒、兼火、兼食、血虛、氣虛、陰虛、陽虛之別,按病立方,隨手奏效。
感冒有汗,為傷風,加味桂枝湯,桂枝、羌活、防風、白芍、甘草、薑、棗。氣虛加沙參。
感冒無汗,為傷寒,加減麻黃湯,麻黃、羌活、防風、紫蘇、甘草、薑、蔥。血虛加生地。
白話文:
清朝官員說道:冒風受寒,會出現傷風、傷寒、兼夾熱症、兼夾食積、血虛、氣虛、陰虛、陽虛等不同的症狀。根據病情的不同,選用相應的藥方,就能立竿見影。
感冒伴有汗出,屬於傷風,可用加味桂枝湯,藥方包括桂枝、羌活、防風、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氣虛者,可加沙參。
感冒無汗,屬於傷寒,可用加減麻黃湯,藥方包括麻黃、羌活、防風、紫蘇葉、甘草、生薑、蔥白。血虛者,可加生地黃。
感冒兼火,衝和靈實飲,生地、川芎、羌活、防風、葛根、白芷、柴胡、黃芩、石膏、薄荷、甘草、薑、棗。
感冒兼食,行氣香蘇散,香附、紫蘇、陳皮、川芎、麻黃、羌活、烏藥、枳殼、甘草、薑、蔥。有汗去麻黃加桂枝,因濕加蒼朮,食重加山查、神麯。
白話文:
感冒伴隨發熱,可以服用「衝和靈實飲」,藥材包括生地、川芎、羌活、防風、葛根、白芷、柴胡、黃芩、石膏、薄荷、甘草、薑、棗。
感冒伴隨食慾不振,可以服用「行氣香蘇散」,藥材包括香附、紫蘇、陳皮、川芎、麻黃、羌活、烏藥、枳殼、甘草、薑、蔥。如果出汗就加麻黃和桂枝,如果濕氣重就加蒼朮,如果食積嚴重就加山楂和神麴。
感冒屬血虛,四物合小柴胡湯,加桂枝。
感冒屬氣虛,補中湯加羌、防、白芷。
感冒屬氣血兩虛,八珍湯,去焦術,加黃耆酒炒、羌活、防風、桂枝。
感冒屬陰虛,理陰煎,加麻絨、柴胡。
感冒屬陽虛,理中湯,加麻絨、柴胡。
感冒屬陰陽兩虛,大溫中飲。
白話文:
中醫感冒辨證論治:
一、感冒屬血虛:
使用四物湯加桂枝。
二、感冒屬氣虛:
使用補中湯加羌活、防風、白芷。
三、感冒屬氣血兩虛:
使用八珍湯(去焦術),加黃耆酒炒、羌活、防風、桂枝。
四、感冒屬陰虛:
使用理陰煎加麻絨、柴胡。
五、感冒屬陽虛:
使用理中湯加麻絨、柴胡。
六、感冒屬陰陽兩虛:
使用大溫中飲。
注: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需由專業醫師診斷後開具。
- 方劑括號內為中醫方劑網站連結,方便查詢相關資訊。
3. 瘧疾
清臣曰:瘧疾有四,曰風、曰寒、曰痰、曰食。因風、寒、痰、食客於半表半裏,陰陽相搏,為寒為熱而瘧疾成。治法:無汗務使出汗,有汗務要收汗,有風者消風,有寒者散寒,有痰食者,化痰消食。表邪重者先解表,裏邪重者先解裏,熱多宜涼,寒多宜溫,久瘧宜補,不可純用攻伐。
風瘧,熱多寒少有汗,桂枝加羌、防、半夏,或小柴胡、倍人參,加桂枝、白芍。
寒瘧,寒多熱少無汗,麻黃,加羌、防、半夏、生薑。或附子理陰煎加柴胡、麻黃。
白話文:
瘧疾有四種,分別是風瘧、寒瘧、痰瘧和食瘧。它們都是因為風、寒、痰、食等邪氣侵犯人體半表半裏,導致陰陽失衡,寒熱交替而發生的。治療方法是:無汗的患者要促使出汗,有汗的患者要止汗;風瘧要消風,寒瘧要散寒,痰瘧和食瘧要化痰消食。如果表邪重,要先解表;裏邪重,要先解裏;熱盛則用涼藥,寒盛則用溫藥;久瘧則要補虛,不可過於攻伐。
風瘧,患者多熱少寒,伴有汗出,可以用桂枝加羌活、防風、半夏,或小柴胡加倍人參、桂枝、白芍。
寒瘧,患者多寒少熱,無汗,可以用麻黃加羌活、防風、半夏、生薑,或附子理陰煎加柴胡、麻黃。
痰瘧,寒熱並增,痰涎湧盛,小柴胡加枯礬、白芥,或理脾滌飲,加葶藶、白芥。
食瘧,寒熱相伴,痞滿惡食,小柴胡,加蒼、朴、萊菔、青皮、草果。
或清脾飲:焦朮、茯苓、半夏、青皮、柴胡、黃芩、厚朴、草果、甘草、紅米、生薑。
瘟瘧,先熱後寒,加減桂枝湯:桂枝、白芍、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白話文:
痰瘧患者,寒熱交替,痰涎過多,可服用小柴胡湯加枯礬、白芥,或理脾滌飲湯加葶藶、白芥。食瘧患者,寒熱交替,胃口不佳,腹部脹滿,可服用小柴胡湯加蒼朮、厚朴、萊菔、青皮、草果。亦可服用清脾飲,其藥材包括焦朮、茯苓、半夏、青皮、柴胡、黃芩、厚朴、草果、甘草、紅米、生薑。瘟瘧患者,先發熱後發冷,可服用加減桂枝湯,其藥材包括桂枝、白芍、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或生地、首烏、黃芩、柴胡、二母、滑石、甘草。
癉瘧,單熱不寒,加減白虎湯:生地、石膏、麥冬、知母、貝母、黃芩、柴胡、甘草、竹心、車前。或首烏、當歸、沙參、陳皮、柴胡、知母、貝母、石膏、甘草、竹心。
牝瘧,單寒不熱,加味麻桂飲:熟地、當歸、麻黃、肉桂、陳皮、炙草、燒薑。或桂附理中湯,加苓、夏。
白話文:
治療瘧疾,如果單純發熱不寒,可以用加減白虎湯,藥方為生地、石膏、麥冬、知母、貝母、黃芩、柴胡、甘草、竹心、車前。也可以用首烏、當歸、沙參、陳皮、柴胡、知母、貝母、石膏、甘草、竹心。
如果是單純發寒不熱,可以用加味麻桂飲,藥方為熟地、當歸、麻黃、肉桂、陳皮、炙草、燒薑。也可以用桂附理中湯,加上茯苓、澤瀉。
瘧夾瘟疫,加減達原飲:檳榔、厚朴、草果、知母、黃芩、柴胡、蒼朮、陳皮、半夏、茯苓、麥芽、炙草、生薑,便閉加大黃。
間日三日夜發,四物合小柴胡,加升麻。或生地、當歸、川芎、黃柏、知母、升麻、甜酒。
一日二三發,附子理中湯。或六君子湯,並加升、柴。
白話文:
如果瘧疾和瘟疫同時出現,可以服用達原飲,藥方包含檳榔、厚朴、草果、知母、黃芩、柴胡、蒼朮、陳皮、半夏、茯苓、麥芽、炙草、生薑,如果便秘就再加 大黃。
如果間歇發燒,每隔一天發作一次,持續三天三夜,可以用四物湯加小柴胡湯,再加升麻。或者用生地、當歸、川芎、黃柏、知母、升麻、甜酒。
如果一天發作兩三次,可以用附子理中湯。或者用六君子湯,再加升麻、柴胡。
脾虛久瘧,補中湯,倍人參,加苓、夏、煨薑。或六君子加草果、烏梅。
腎虛久瘧,八味丸,加首烏、鱉甲。或右歸丸,加首烏、鱉甲。
瘧入三陰,久瘧不止,附子理中,加砂、半、草果。或經驗方:黃耆、焦朮、茯苓、當歸、首烏、玉竹、附子、炮薑、草果、炙草、薑、棗。
元氣大虛,久瘧不止,十全大補湯,加鱉甲。或濟川飲:條參、北耆、焦朮、熟地、當歸、棗仁、附子、肉桂、燒薑、桂元。
白話文:
脾虛久瘧,用補中湯,人參加倍,再加茯苓、澤瀉、煨薑。也可以用六君子湯加草果、烏梅。
腎虛久瘧,用八味丸,加首烏、鱉甲。也可以用右歸丸,加首烏、鱉甲。
瘧疾深入三陰,久治不愈,用附子理中湯,加砂仁、半夏、草果。也可以用經驗方:黃耆、焦朮、茯苓、當歸、首烏、玉竹、附子、炮薑、草果、炙草、薑、棗。
元氣大虛,久瘧不止,用十全大補湯,加鱉甲。也可以用濟川飲:條參、北耆、焦朮、熟地、當歸、棗仁、附子、肉桂、燒薑、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