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1)
(1)
1. 醫學集成卷二
雙流清臣劉仕廉纂輯
2.
同邑馥垣李培鬱校正
胞弟萬里劉仕鵬校閱
門人望之張文儼校錄
門人子乾李仲元校刊
季男幼臣劉永鐘校字
白話文:
同邑馥垣李培鬱校正 胞弟萬裏劉仕鵬校閱 門人望之張文儼校錄 門人子乾李仲元校刊 季男幼臣劉永鐘校字
3. 傷寒
清臣曰:傷寒係屬大證,治法多端,最難分辨。冬月為正傷寒,四時為感冒。人有虛實,中有淺深。風傷氣分,寒傷血分;傷風有汗,傷寒無汗。氣虛宜扶陽出表,血虛宜養陰出表。守定六經,無論合病,並病,見病立方,對證用藥,隨手可愈。
太陽經證,脈浮緊,頭痛項強,腰脊背痛,發熱惡寒。有汗為風傷衛,法主桂枝,以驅衛分之風,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無汗為寒傷營,法主麻黃,以發營分之寒,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風寒二方,氣虛加參、朮;血虛加歸、地;陽虛加薑、附。頭身痛,發熱惡寒,無汗煩躁,為風寒兩傷營衛,法主大青龍湯,營衛互治,風寒並驅,麻黃、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生薑、大棗。有汗,去麻黃;不煩躁,去石膏。
白話文:
清臣說道:傷寒是種嚴重的疾病,治療方法很多,最難分辨。冬月所患的傷寒稱為正傷寒,其他四季所患的則稱為感冒。人體有虛實之分,病情也有淺深之別。風邪傷及氣分,寒邪傷及血分;傷風者會出汗,傷寒者則不發汗。氣虛者宜扶陽解表,血虛者宜養陰解表。
要牢記六經病證,不論是合病、並病,一發現病症就應該馬上開方,對症下藥,即可輕鬆治癒。
太陽經病證,脈象浮而緊,頭痛、項強、腰脊背痛、發熱惡寒。若有汗則為風邪傷及衛氣,以桂枝為主藥,驅散衛分之風,方劑為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若無汗則為寒邪傷及營氣,以麻黃為主藥,發散營分之寒,方劑為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風寒二方,氣虛者加參、朮;血虛者加歸、地;陽虛者加薑、附。
頭身疼痛、發熱惡寒、無汗且煩躁,則為風寒兩邪傷及營衛,以大青龍湯為主方,兼治營衛,驅散風寒,方劑為麻黃、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生薑、大棗。若有汗,則去麻黃;若不煩躁,則去石膏。
太陽腑證,口渴溺閉,有蓄尿、蓄熱、蓄血、癃閉四證。蓄尿,五苓散:焦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蓄熱,去桂,加滑石;蓄血,加生地、歸尾、紅花,小薊、萬年霜;癃閉,則月窄脹異常,愈下利,脹愈加,法主白蔻宣暢胸膈,砂仁、半夏醒脾開胃,肉桂化氣,桔梗開提,生薑升散,如壺蓋吃緊,揭起則出之意,使上焦得通,中樞得運,而後膀胱之氣一轉運而尿自出也。
白話文:
太陽腑證,口渴溺閉,有蓄尿、蓄熱、蓄血、癃閉四證。
這指的是太陽經脈所致的腑臟病症,表現為口渴、小便閉塞,主要分為四種類型:蓄尿、蓄熱、蓄血、癃閉。
蓄尿,五苓散:焦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
蓄尿指的是膀胱中積聚了水分,無法排出。治療方法是用五苓散,藥方包括焦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
蓄熱,去桂,加滑石;
蓄熱指的是膀胱中積聚了熱氣,無法排出。治療方法是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去掉肉桂,加入滑石。
蓄血,加生地、歸尾、紅花,小薊、萬年霜;
蓄血指的是膀胱中積聚了血塊,無法排出。治療方法是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入生地、歸尾、紅花、小薊、萬年霜。
癃閉,則月窄脹異常,愈下利,脹愈加,法主白蔻宣暢胸膈,砂仁、半夏醒脾開胃,肉桂化氣,桔梗開提,生薑升散,如壺蓋吃緊,揭起則出之意,使上焦得通,中樞得運,而後膀胱之氣一轉運而尿自出也。
癃閉指的是膀胱閉塞,尿液無法順利排出。這種情況下,小腹會感到狹窄、脹滿,越想排尿反而越脹,這是因為膀胱氣機不通暢,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治療方法主要是宣暢胸膈,開提膀胱之氣。白蔻可以宣暢胸膈,砂仁、半夏可以醒脾開胃,肉桂可以化氣,桔梗可以開提,生薑可以升散。就像壺蓋卡住了,要將其揭開才能讓水流出來一樣,通過以上藥物的作用,使上焦氣機通暢,中樞氣機運轉,最終膀胱氣機得以運行,尿液自然排出。
陽明經證,脈浮洪,前額眼眶脹痛,鼻築流清涕,口乾不眠,發熱不惡寒,法主葛根湯,以解陽明之表:葛根、升麻、白芍、甘草。或柴葛解肌湯:柴胡、葛根、羌活、白芷、赤芍、黃芩、石膏、桔梗、甘草、薑、棗。無太陽證,去羌活;無少陽證,去柴胡;無汗惡寒,去黃芩,加麻黃;下利,減石膏;嘔吐,加半夏。
白話文:
陽明經病症,脈象浮而洪大,前額和眼眶脹痛,鼻塞流清涕,口乾舌燥難以入睡,發熱但不畏寒,可用葛根湯來治療,以解陽明經的表證:葛根、升麻、白芍、甘草。也可使用柴葛解肌湯:柴胡、葛根、羌活、白芷、赤芍、黃芩、石膏、桔梗、甘草、薑、棗。如果沒有太陽經病症,則去掉羌活;如果沒有少陽經病症,則去掉柴胡;如果沒有汗出畏寒,則去掉黃芩,並加入麻黃;若有腹瀉,則減少石膏;若有嘔吐,則加入半夏。
口燥心煩,汗出惡熱,渴欲飲冷,熱邪漸入陽明之裏,法主白虎湯以撤其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陽明腑證,便閉譫語,口臭氣粗,身輕惡熱,熱邪已歸陽明之腑,法主小承氣湯,微蕩其實,略開其閉,大黃、枳實、厚朴。胃實腹滿,微發譫語,法主調胃承氣湯,以蕩其實而去其滿,大黃、芒硝、甘草。舌胎乾燥,噴熱如火,痞滿、堅實,狂譫無倫,法主大承氣湯,急驅其陽,以求其陰,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白話文:
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容易出汗,並且感到發熱,很想喝冷飲,這是熱邪逐漸進入陽明經脈的表現,應該服用白虎湯來退熱,藥材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陽明經脈出現腹脹、便秘、神志不清、口臭、呼吸急促、身體輕飄飄、發熱等症狀,說明熱邪已經深入陽明經脈的腑部,應該服用小承氣湯,以溫和地推動陽氣,略微緩解便秘,藥材包括大黃、枳實、厚朴。
胃部飽脹,略微神志不清,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以推動陽氣,消除飽脹,藥材包括大黃、芒硝、甘草。舌頭乾燥、呼吸灼熱如火、腹部脹滿堅硬、神志不清,應該服用大承氣湯,快速驅散陽氣,以求陰氣恢復,藥材包括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少陽經證,脈浮弦,頭痛在側,耳聾脇痛,寒熱往來,法主小柴胡湯,以解少陽之表,柴胡、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如先寒後熱,為陽不足,加桂枝、乾薑;先熱後寒,為陰不足,加當歸白芍。
少陽腑證,口苦、目眩、咽乾,法主黃芩,以瀉少陽裏熱,兼陽明發熱。口渴,清涼飲:生地、白芍、黃芩、柴胡、花粉、石膏、石斛、知母、甘草。痞滿,去生地,加枳實。
白話文:
少陽經脈有病,脈象浮而弦,頭痛位於頭側,耳朵聽不見,脇肋疼痛,寒熱交替出現,應該服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少陽經的表證。小柴胡湯由柴胡、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組成。如果先感到寒冷後發熱,代表陽氣不足,應該加入桂枝、乾薑;如果先感到發熱後寒冷,代表陰氣不足,應該加入當歸、白芍。
少陽腑臟有病,嘴巴苦、頭暈目眩、咽喉乾燥,應該服用黃芩來瀉去少陽經裏面的熱,同時兼顧陽明經發熱的症狀。如果感到口渴,應該服用清涼飲:生地、白芍、黃芩、柴胡、花粉、石膏、石斛、知母、甘草。如果感到腹脹,應該去掉生地,加入枳實。
太陰寒證,脈沉遲,吐食,腹滿時痛,自利不渴,法主理中湯:人參、焦朮、炮薑、炙草,加半夏、砂仁。腹滿,去朮,加附子。或理脾滌飲: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白蔻、炮薑。
太陰熱證,脈沉實、咽乾、腹滿痛、便結、燥渴,法主桂枝大黃湯:桂枝、赤芍、大黃、枳實、檳榔、柴胡、甘草、生薑。或大承氣湯。
少陰寒證,脈沉細,背寒踡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法主附子湯:附子、人參、焦朮、茯苓、白芍。或附子溫經湯: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故紙、益智、倍附子。
白話文:
太陰寒證
太陰寒證的表現為脈象沉而遲緩,容易吐食,腹部脹滿且疼痛,大便溏瀉但口不渴。治療方法以理中湯為主:人參、焦朮、炮薑、炙草,再加上半夏、砂仁。若腹部脹滿,則去除焦朮,添加附子。也可以用理脾滌飲湯: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白蔻、炮薑。
太陰熱證
太陰熱證的表現為脈象沉而有力,咽喉乾燥,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乾燥,口渴。治療方法以桂枝大黃湯為主:桂枝、赤芍、大黃、枳實、檳榔、柴胡、甘草、生薑。也可以用大承氣湯。
少陰寒證
少陰寒證的表現為脈象沉而細小,背部寒冷蜷縮臥床,咽喉疼痛,腹部疼痛,四肢冰冷,腹瀉。治療方法以附子湯為主:附子、人參、焦朮、茯苓、白芍。也可以用附子溫經湯: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故紙、益智,附子加倍。
少陰熱證,脈沉數,心煩口燥,咽乾咽痛,燥渴便結,法主六一順氣湯:枳實、厚朴、芒硝、大黃、柴胡、黃芩、白芍、甘草。或大小承氣湯。
厥陰寒證,脈沉細,肌冷甲青,舌短胎滑,小腹滿痛,法主六味回陽飲:人參、附子、熟地、當歸、炮薑、炙草。或舒氏方: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附子、吳萸、花椒。
厥陰熱證,脈沉弦,舌卷囊縮,煩躁厥逆,消渴便硬,法主六一順氣湯或大承氣湯。
白話文:
少陰熱證,脈象沉而數,病人感到心煩意亂、口乾舌燥、咽喉乾痛,口渴難忍,大便乾燥,可以用六一順氣湯來治療,方劑包含枳實、厚朴、芒硝、大黃、柴胡、黃芩、白芍、甘草,也可以使用大小承氣湯。
厥陰寒證,脈象沉而細,病人四肢冰冷,指甲發青,舌頭短小、舌苔光滑,小腹脹痛,可以用六味回陽飲來治療,方劑包含人參、附子、熟地、當歸、炮薑、炙草,也可以使用舒氏方,方劑包含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附子、吳萸、花椒。
厥陰熱證,脈象沉而弦,舌頭卷縮,病人煩躁不安、手足厥冷,口渴難忍、大便乾燥,可以用六一順氣湯或大承氣湯來治療。
凡病不外六經,以六經之法,合而治之,無不立應。一經見證,即用一經之法,經證腑證兼見,即當表裏兩解。若太陽與陽明合病,桂枝湯中加葛根,陽明與少陽合病,葛根湯中加柴胡。如三陽並病,羌、葛、柴並用。三陽與三陰表裏同病,是為兩感,表裏皆熱,九味羌活湯去蒼朮,加柴、葛、硝、黃。
表裏皆寒,大溫中飲,加附子。凡治諸病,總以正病為主,兼證為佐,引經為使,乃為上乘。
白話文:
所有疾病都脫離不了六經的範疇,運用六經的理論,綜合治療,一定能立竿見影。若只見證於某一經,就使用該經的療法;若經證和腑證同時出現,則需表裡雙解。
例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可在桂枝湯中添加葛根;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可在葛根湯中添加柴胡。如果三陽經都生病,就要同時使用羌活、葛根和柴胡。若三陽經和三陰經表裡同時生病,稱為「兩感」,表裡皆熱,則用九味羌活湯去蒼朮,再加上柴胡、葛根、硝石和黃芩。
表裡皆寒,則用大溫中飲,再添加附子。治療各種疾病,總是以主要的病症為主,兼顧其他症狀為輔,引導藥物進入相關經絡為使,才是最高明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