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醫學集成卷一 (11)

1. 虛脈體狀

虛脈舉按似有,無力無神,正氣虛也。欲辨陰陽氣血,須分遲數浮沉。凡微濡遲澀,皆統於此。

主病(凡四證)

浮而無力,為血虛。沉而無力,為氣虛。遲而無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六脈無力,為諸虛。按至骨而無,謂之無力。

白話文:

【虛脈的特徵】 虛脈在輕按和重按時好像存在,但卻感覺到無力且缺乏活力,這表示身體的正氣不足。若要分辨是陰、陽、氣、血哪方面虛弱,則需進一步觀察脈搏的快慢與深淺。一般來說,脈象微弱、濡軟、緩慢或滯澀,都可歸類在虛脈之下。

主要病症(共四種情況)

脈象浮在表面且無力,代表血液不足。脈象深沉且無力,顯示氣力不足。脈象緩慢且無力,表明陽氣虛弱。脈象快速但無力,說明陰氣不足。若全身六脈都無力,則表示整體虛弱。當重按至骨頭仍感覺不到脈搏,就稱之為無力脈象。

2. 實脈體狀

實脈舉按皆弦,鼓動有力,邪氣實也。欲明表、裏、寒、熱,須辨浮、沉、弦、滑。凡洪、大、緊、促,皆統於此。

主病(凡七證)

浮大有力,為發熱、為癰毒。沉實有力,為脹滿、為閉結、為癥瘕。洪滑有力,為實熱火邪。沉弦有力,為痛滯、寒邪。按至骨而見,謂之有力。

白話文:

[實脈的特性與狀態]

實脈在輕按和重按時都呈現堅韌的感覺,搏動強勁有力,這表示邪氣較盛。若要分辨是表證、裡證、寒證還是熱證,必須進一步判斷脈象是浮、沉、弦還是滑。一般來說,洪脈、大脈、緊脈、促脈,這些都可歸類在實脈之下。

主要病症(共七種情況)

脈象浮大且有力,代表可能有發熱或膿腫的情形。脈象沉實且有力,可能是腹部脹滿、便祕、或是積塊(癥瘕)。脈象洪滑且有力,顯示體內有實熱或火邪。脈象沉弦且有力,可能是疼痛或阻滯,以及寒邪侵襲。當用手指按到骨頭時仍能清楚感受到脈搏,這就是所謂的有力脈象。

3. 群方備載

補陰益氣煎,,人參、熟地、山藥、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甘草、生薑

歸柴飲,,當歸、柴胡、炙草、生薑、一方有荊芥、白芍

一柴胡飲,,柴胡、黃芩、白芍、生地、陳皮、甘草

理陰煎,,熟地、當歸、炮薑、肉桂、炙草

和胃飲,,陳皮、厚朴、炮薑、炙草

神香散,,丁香、白蔻(砂仁亦可)等分為末,薑湯下

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紅、當歸、肉桂、炙草、薑引

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薑、棗引

理中湯,,人參、焦朮、炮薑、炙草

貞元飲,,熟地、當歸、炙草

金水六君煎,,當歸、熟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薑、胡桃引

金匱腎氣丸,,熟地、棗皮、淮山、丹皮、澤瀉、桂、附、前仁、牛膝、茯苓

右歸飲,,熟地、淮山、枸杞、杜仲、棗皮、肉桂、附子、炙草

右歸丸,,熟地、淮山、枸杞、棗皮、菟絲、鹿膠、杜、歸、桂、附

左歸飲,,熟地、淮山、枸杞、棗皮、茯苓、甘草

左歸飲,,熟地、淮山、枸杞、棗皮、菟絲、龜膠、鹿膠、牛膝

四六君子湯,,參、朮、苓、草、薑、棗、引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

十全大補湯,,參、朮、苓、草、地、歸、芎、芍、黃耆、肉桂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焦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炙草、薑、棗

壽脾煎,,焦朮、當歸、淮山、蓮米、人參、遠志、炮薑、棗仁、炙草

一陰煎,,生地、熟地、白芍、麥冬、丹參、牛膝、甘草

六八味丸,,熟地、棗皮、淮、芩、丹、澤、加桂、附名陽八味,加知柏名陰八味

八珍湯,,參、朮、芩、草、芎、歸、地芍

大溫中飲,,熟地、當歸、人參、焦朮、柴胡、麻黃、桂、薑、炙草

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耆、生地、熟地、黃連、黃芩、黃柏

獨歸酒,,當歸三兩泡酒,加桂枝、獨活、乳沒香常服

大營煎,,熟地、當歸、枸杞、杜仲、牛膝、肉桂、炙草

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焦朮、肉桂

理脾條飲,,黃芩、焦朮、砂仁、半夏、白蔻、炮薑

加減一陰煎,,生地、熟地、白芍、麥冬、知母、骨皮、甘草

大和中飲,,陳皮、枳實、砂仁、厚朴、南查、麥芽、澤瀉

溫胃飲,,人參、焦朮、扁豆、陳皮、炮薑、當歸、甘草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薑、棗引

枳朮丸,,焦術二兩、枳實一兩、荷葉包飯,燒去荷葉為末

白話文:

群方備載

補陰益氣煎:人參、熟地、山藥、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甘草、生薑

歸柴飲:當歸、柴胡、炙甘草、生薑;一方另加荊芥、白芍

一柴胡飲:柴胡、黃芩、白芍、生地黃、陳皮、甘草

理陰煎:熟地黃、當歸、炮薑、肉桂、炙甘草

和胃飲:陳皮、厚朴、炮薑、炙甘草

神香散:丁香、白蔻(砂仁亦可),等分研末,薑湯送服

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紅、當歸、肉桂、炙甘草,薑汁引服

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薑、棗湯引服

理中湯:人參、焦朮、炮薑、炙甘草

貞元飲:熟地黃、當歸、炙甘草

金水六君煎:當歸、熟地黃、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薑,胡桃肉引服

金匱腎氣丸:熟地黃、棗皮、淮山藥、丹皮、澤瀉、肉桂、附子、五味子、牛膝、茯苓

右歸飲:熟地黃、淮山藥、枸杞子、杜仲、棗皮、肉桂、附子、炙甘草

右歸丸:熟地黃、淮山藥、枸杞子、棗皮、菟絲子、鹿膠、杜仲、當歸、肉桂、附子

左歸飲:熟地黃、淮山藥、枸杞子、棗皮、茯苓、甘草

左歸飲:熟地黃、淮山藥、枸杞子、棗皮、菟絲子、龜膠、鹿膠、牛膝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薑、棗湯引服,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

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黃耆、肉桂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焦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薑、棗湯引服

壽脾煎:焦朮、當歸、淮山藥、蓮子、人參、遠志、炮薑、酸棗仁、炙甘草

一陰煎:生地黃、熟地黃、白芍、麥冬、丹參、牛膝、甘草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加肉桂名陽八味,加知母、黃柏名陰八味

八珍湯:人參、白朮、黃芩、甘草、川芎、當歸、熟地黃、白芍

大溫中飲:熟地黃、當歸、人參、焦朮、柴胡、麻黃、肉桂、薑、炙甘草

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耆、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

獨歸酒:當歸,加桂枝、獨活、乳香,泡酒服用

大營煎:熟地黃、當歸、枸杞子、杜仲、牛膝、肉桂、炙甘草

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焦朮、肉桂

理脾條飲:黃芩、焦朮、砂仁、半夏、白蔻、炮薑

加減一陰煎:生地黃、熟地黃、白芍、麥冬、知母、龜板、甘草

大和中飲:陳皮、枳實、砂仁、厚朴、南沙參、麥芽、澤瀉

溫胃飲:人參、焦朮、扁豆、陳皮、炮薑、當歸、甘草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薑、棗湯引服

枳朮丸:焦朮、枳實,荷葉包煎,燒去荷葉,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