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中一得》~ 答書 (1)
答書 (1)
1. 答書
接閱高論引證明備說理精詳足徵學問淵深欽佩奚似煞內經金匱以及後賢方論諸書苟從事於醫者無人不覽無煩贅述也鄙人因見夏秋所患傷暑之症日久淹纏變症莫測醫家治之不能速愈是以稍杼所見發此微論專指有汗之癉瘧無汗之癉瘧二症而言並未旁及他病也若是春溫冬溫濕溫溫熱等症或有傷寒中來者或有感冒時邪者或有伏邪感新邪而發者症不一端治不一法若欲縷晰條分非一紙所能盡溫病條辨中亦已言其大略矣夏秋之症有但熱不寒而無起伏者有乍寒乍熱而無定時者俱與癉瘧有別不得以癉瘧之例一概治之此中有冬傷於寒邪伏在內至夏感暑引動而發者有極重之症不可不知即論夏月傷暑之病亦多而癉瘧則暑病中之尤甚者也古人謂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未當言夏傷於暑春必痎瘧也可見瘧疾為秋月之病而非春月之病明矣夫春月之病亦有似瘧者乃傷寒中之涉及少陽而然也如竟與秋後瘧疾同論則誤矣更有營衛虛而往來寒熱者此係大虛之候必於脈象見之應當議補醫者亦不可不知內經金匱將癉瘧列入瘧症一門則癉瘧為夏秋之病而非春月之病亦明矣古人謂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可見時令亦不可不論七月為之初秋九月為之深秋若以初秋之病為伏暑轉以深秋之病為癉瘧而不為伏暑併為春間亦有癉瘧不知出於何書望為明示以廣見聞若習俗相傳雖有師承口授終非前賢確淪未可信為實然也傷暑之症本應有汗若癉瘧而至無汗必因內蘊暑邪外為涼風所遏則肺氣不達腠理閉塞故致無汗其有汗之癉瘧尚須辛涼解表至於無汗之癉瘧則非牛蒡薄荷桔梗豆卷等所能勝任矣非不知更為穩當其如屢投無效何舉世茫煞罔覺不能一悟良可慨已因而想到大青龍湯去薑棗加葛根為法方中重用石膏為君少加麻桂為反佐則無汁之癉瘧庶能發汗而邪可解矣反佐者如白通湯之用豬膽汁滋腎丸之用桂心是也癉瘧魏柏鄉注為熱毒視溫瘧較重仲師論溫瘧用白虎加桂枝湯則無汁之癉瘧用大青龍去薑棗加葛根亦可類推去薑棗者姜性更烈棗恐膩滯也加葛根者涼散陽明之邪也不過傷寒以麻桂為君癉瘧以石膏為君若用數錢石膏而以數分麻桂為反佐亦可無慮且無汗癉瘧必熱勢起伏日有定時口渴煩冤脈洪數重按實者方可用若似癉瘧而非癉瘧原不可用當須識此不可誤也古人處方此一味重彼一味輕與此一味輕彼一味重便即法不同而治各異醫者貴在臨症權衡也況此獨為癉瘧初超立法若延至日久則症已變而治汪亦變矣豈可膠柱鼓瑟哉金匱溫瘧條中有筋骨煩疼若謂背獨惡寒則未之及也至癉瘧之初起病情已載癉瘧淺說內茲不復贅至於病變無常方難執一無人不知不待言矣從前二弟媳素本耐性偶患瘧疾因將出汁心中煩躁遂令打扇以致汗不得出邪不能達終日煩躁異常遂請令業師醫治議用麻杏甘石湯似矣鄙意欲加桂枝數分伊囿於俗見堅執不肯以致不效至今深悔可見業醫者貴有膽識獨具卓見方能超乎流俗不致貽誤無窮斯可矣鄙人並非好為辨論因世俗醫之一道皆是浮光掠影隨聲附利毫無實際不能獨出已見此等本不足與深談惟旭翁先生博學明理超出庸眾心存濟世歷練已深故敢將鄙見直陳蓋醫理本不易明若能彼此討論刻意精求庶或差少錯誤也未識高明以為何如荒謬之見不知所云還請教以不逮為幸
白話文:
這篇文字主要討論了夏季和秋季因暑熱引起的疾病,特別是瘧疾的診治方法。作者認為,夏季和秋季的病症與瘧疾有著不同的特點,不能以瘧疾的規則來統治所有病症。
作者指出,夏季和秋季的病症有時會表現為只有熱而沒有寒冷的情況,或者時冷時熱,沒有固定的時段。這些情況與瘧疾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地進行治療。
作者提到,夏季受暑熱影響,到了秋季可能會出現瘧疾,這表明瘧疾是秋季的病症,而不是春季的病症。另外,春季的病症也可能表現出像瘧疾的特點,這是因為傷寒影響到少陽而產生的結果。
對於傷暑的病症,通常應該有汗液,但如果是瘧疾,卻沒有汗液,這可能是由於暑熱在體內積聚,被外部涼風抑制,導致肺部氣體無法流通,腠理閉塞,從而沒有汗液。對於有汗的瘧疾,可以使用辛涼解表的方法;對於無汗的瘧疾,則需要使用更強力的藥物,如牛蒡、薄荷、桔梗、豆卷等,而大青龍湯去薑棗加葛根的方子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者強調,醫生在診治疾病時,必須根據症狀和脈象進行綜合分析,不能簡單地遵循前人的理論,必須具備判斷力和創意。醫生在治療瘧疾時,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如果瘧疾病情已經變化,治療方法也應該相應改變,不能固守舊法。
接閱高論謂時令不可不論誠然誠然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之正氣也然春正月八寒未解交驚蟄節而後陽氣方升秋七月餘暑未消交白露節而後陰氣始降夏至一陰生正為熱盛之候冬至一陽生正是寒極之時蓋剝不極則不復理勢使燃也經云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由是推之則知先秋分日者為病暑後秋分日者為病涼(補天石有秋涼傷寒之說涼極而後燥交九十月燥病方生)先冬至日者為病燥(喻嘉言補秋燥論謂經文脫卻長夏傷於濕以致後人不明秋傷於燥冬生咳嗽云云)後冬至日者為病寒先春分日者為病寒後春分日者為病溫矣常見春未夏初溫病流行闔門傳染屢經反覆延至夏至後小暑節仍有戰汗而愈者原屬溫邪非關傷暑此則病之餘氣非時之餘氣也又常見夏至以後起病有似溫邪延及小暑節熱勢朝和過午則盛但熱不寒竟與癉瘧相同此溫暑之交抑或所謂溫瘧耶喻氏云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由是推之初秋癉瘧夏傷於暑之為病也深秋伏暑長夏傷於濕之為病也癉瘧由乎夏傷暑故熱症多而病勢重病重故不易速愈也伏暑由乎長夏傷濕故濕症多而病勢緩緩則淹纏故亦不易速愈耳
白話文:
古人說時令不可不論,的確如此。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變化。春天正月,八寒未解,直到驚蟄節後,陽氣才開始上升;秋天七月,餘暑未消,直到白露節後,陰氣才開始下降。夏至時節,一陰生,正是暑氣最盛的時候;冬至時節,一陽生,正是寒氣最極的時候。事物發展都有其規律,就像剝開東西,必須剝到極點才能復原,道理是一樣的。經書中說,夏至日之前生病,屬於溫病;夏至日之後生病,屬於暑病。由此推論,秋分日之前生病,屬於暑病;秋分日之後生病,屬於涼病(補天石中說秋涼傷寒,涼氣極了才會轉變成燥氣,到了九十月才出現燥病)。冬至日之前生病,屬於燥病(喻嘉言在補秋燥論中說,經文遺漏了長夏傷於濕,所以後人不知道秋天傷於燥,冬天會咳嗽);冬至日之後生病,屬於寒病。春分日之前生病,屬於寒病;春分日之後生病,屬於溫病。我們經常看到,春天未到夏天初時,溫病流行,一家人互相傳染,反反复复,直到夏至後小暑節,才出現出汗而癒的人,這原本就是溫邪的餘氣,不是時令的餘氣。又經常看到,夏至以後生病,病症類似溫邪,延續到小暑節,白天熱勢和緩,午后就加重,但熱不寒,跟癉瘧病相似,這是溫暑交雜,抑或是所謂的溫瘧病呢?喻氏說,夏天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由此推論,初秋癉瘧是夏天傷於暑引起的病;深秋伏暑是長夏傷於濕引起的病。癉瘧因為是夏天傷於暑,所以熱症多而病勢重,病重就不好快點治癒;伏暑因為是長夏傷於濕,所以濕症多而病勢緩慢,久拖不治,也不好快點治癒。
再閱高論所云無汗之癉瘧必因內蘊暑邪外為涼風阻遏肺氣不達腠理閉塞亦誠確論借用大青龍湯重用石膏少佐麻桂亦無不可但必重用石膏清肺胃之熱劃知癉瘧責重肺胄無疑矣尊見亦明知癉瘧病在肺胃弟以為肺胄之病意見相同不遑多贅至於白虎加桂枝骨節煩疼見金匱背獨惡寒句見傷寒審證集引證用方要歸著實此即著實處也語云讀書多不如臨症多果能讀書臨症二者皆到更為美備惜言之易而行之難其惟終日勞勞荒疏無學辱承教示冒瀆粗陳伏維哂政
白話文:
再次閱讀高論中所說,無汗的瘧疾必定是因為體內蘊藏暑熱,外受涼風阻礙肺氣,導致毛孔閉塞,這確實是正確的論點。借用大青龍湯,重用石膏,少佐麻桂,也無不可,但一定要重用石膏清肺胃之熱。可知瘧疾的病責主要在肺胃,這點我們意見相同,無需多說。至於白虎加桂枝治療骨節煩疼,見金匱要略中「背獨惡寒」一句,見傷寒審證集引證用方要歸著實,這的確是實用的方法。古語云:「讀書多不如臨症多」,果能讀書和臨症兩者皆到,更為完善,可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終日忙碌,疏於學習,承蒙您的教導,冒昧地粗淺陳述,還請您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