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回本書目錄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1. 少陽症

少陽之症弦脈現,寒熱耳聾目又弦,口苦咽乾胸脅痛,宜投小柴忌發汗。

足少陽膽,於五行為甲本,有垂枝之象,故脈見弦。此經行身之側,後有太陽主乎表,前有陽明主乎里,適當二經之間,邪在表則惡寒,邪在裡則發熱,邪在半表半裡故有寒熱往來之證。少陽起於目銳,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下胸中行兩脅,故目弦耳聾,胸脅作痛,《甲乙經》云:五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膽氣上逆,所以有口苦、咽乾之症。

其經支別所據,多於各經,但無出入之道,無表之可汗,無里之可下,唯半表半裡,治止和解之一法而已,故小柴胡為少陽之一藥。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用黃芩,半夏甘草棗人參。腹痛去芩加芍藥,心悸尿赤易茯苓。痰盛貝蔞青脅痛,薑汁竹茹嘔來頻。飽悶陷胸加枳桔,合病陽明芍葛根。口渴膏花並知母,熱入血室地紅歸。若有虛煩加竹梗,旋覆五味嗽增臨,齒燥加膏寒熱桂。壞症時臨鱉甲行,小便澀時因內熱,方家也用赤茯苓。

白話文:

[少陽症狀]在中醫理論中,當少陽經絡出現問題,會表現出脈象如弦的特徵,患者可能感到一陣陣的冷一陣陣的熱,耳朵聽力下降,眼睛也可能感到不適,還有口苦、喉嚨乾燥以及胸口或側邊肋骨疼痛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應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避免使用發汗療法。

腳部的少陽膽經,在五行中屬木,形態類似垂下的樹枝,因此脈象呈現弦狀。這條經絡位於身體側面,背後是主表的太陽經,前面是主裏的陽明經,正好夾在兩者之間。當邪氣影響到表層,人會感到寒冷;當邪氣影響到裏層,人會發燒;當邪氣影響到半表半里的位置,就會出現冷熱交替的症狀。由於少陽經起始於眼睛尖端,經過耳後進入耳中,再從耳前穿出,向下進入胸腔,沿著兩側肋骨行走,所以會導致眼睛不適、聽力下降及胸口和肋骨疼痛。根據《甲乙經》記載,五臟的運作依賴膽經的調節,而咽喉就是膽經的出口。當膽氣上衝,就會出現口苦、喉嚨乾燥等症狀。

在經絡的分支和交錯中,少陽膽經比其他經絡更加複雜,但它沒有直接的進出通道,既不能透過發汗來調理表層,也不能透過瀉下來調理裏層,只能通過調和半表半里的方法來治療,因此小柴胡湯成為了治療少陽症狀的主要藥方。

小柴胡湯的組成

小柴胡湯主要由黃芩、半夏、甘草、大棗和人參組成。如果腹部疼痛,可以去掉黃芩,加入芍藥;如果心悸且小便顏色偏紅,可以換成茯苓。對於痰多或脅痛的人,可以加入貝母和瓜萎實;如果經常嘔吐,可以添加薑汁和竹茹;如果感到飽脹悶痛,可以加入枳實和桔梗;如果同時有陽明經的症狀,可以加入芍藥和葛根;如果口渴,可以加入天花粉和知母;如果熱氣進入血室,可以加入生地和當歸;如果有虛煩的情況,可以加入竹茹和梗米;如果咳嗽加劇,可以加入旋覆花和五味子;如果牙齦乾燥,可以加入生地和肉桂;對於一些特殊病情,如鱉甲,可以用鱉甲來調理;如果小便不暢,可能是因為內熱,可以用赤茯苓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