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傷暑全書卷之二 (16)

回本書目錄

傷暑全書卷之二 (16)

1. 王宇泰(見《證治準繩》)

經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故當加辛溫甘溫之劑生陽。陽生而陰長也。故曰甘溫何能生血?又非血藥也。曰:仲景之法,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更加當歸和血。又宜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蓋甘寒瀉熱火,火減則心氣得平而安也。如煩亂猶不能止,少加黃連以去之。

蓋將補腎水,使腎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陽氣也。如氣浮心亂,則以硃砂安神丸鎮固之。得煩減勿再服,以防瀉陽氣之反陷也。如心下痞,亦少加黃連。氣亂於胸,為清濁相干,故以陳皮理之。能助陽氣之升而散滯氣,又助諸甘辛為用。故長夏濕土,客邪火旺,可從權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分消其濕熱之氣。

濕氣大盛,主食不消化,故食減不知穀味,加炒曲以消之。便加五味子、麥門冬、人參瀉火益肺氣,助秋損也。此三伏中長夏正旺之時藥也。

按:此《證治準繩》中,論暑症者至精至密,立中含和王道之宗匠,不能具載,謹摘其要者錄於下。至加減清暑益氣湯,尤東垣之知己。

白話文:

經典說:「病邪從下往上竄,就要引導它向下排除。」所以應該使用辛溫、甘溫的藥物來產生陽氣。陽氣產生後,陰氣自然也會增長。所以有人問:「甘溫的藥物怎麼能補血呢?它們又不是補血的藥物。」回答說:「張仲景的方法,血虛是用人參來補的。陽氣旺盛,就能產生陰血。」同時再加入當歸來調和血脈。還應該稍微加入黃柏來滋養腎水。因為甘寒的藥物可以瀉除熱火,火氣減弱,心氣自然就能平靜安定。如果煩躁不安仍然無法停止,可以少量加入黃連來去除煩熱。

主要是要補益腎水,使腎水旺盛,心火自然就會下降,這樣就能扶持體內陽氣。如果氣往上浮動,心神煩亂,就用硃砂安神丸來鎮定固守。等到煩躁減輕就不要再服用,以防瀉掉陽氣反而使病情加重。如果心下覺得痞悶,也可以少量加入黃連。如果胸中氣機紊亂,是因為清氣和濁氣互相干擾,所以用陳皮來調理。陳皮能幫助陽氣上升並散開滯留的氣,也能輔助其他甘溫辛散的藥物發揮作用。因此,在長夏濕熱的季節,外來邪火旺盛時,可以權宜加入蒼朮、白朮、澤瀉等藥,使濕熱之氣上下分開而消散。

如果濕氣很重,導致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吃東西也沒味道,就加入炒麥芽來幫助消化。如果大便不暢,就加入五味子、麥門冬、人參來瀉火、補益肺氣,幫助身體適應秋天的耗損。這些是用於三伏天長夏時節的藥物。

總結來說,《證治準繩》中,關於暑症的論述非常精微,體現了中正平和的王道思想,無法全部記錄,這裡只摘錄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加減清暑益氣湯,更是深得李東垣醫學精髓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