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6)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6)
1. 瀉
凡不語小兒,惡哭不止者,肚疼也。即令一人,抱小兒置膝上,醫人將兩手摟其腹,久久揉之。又揉摩臍左右,旋轉百回,(每回三十六)隨用兩手於肚兩邊下推,兩膀胱下推。或從心推下小肚,此下瀉之法也。又有橫紋推向板門者,當與揉臍法並用之,久久自然消化。
白話文:
凡是遇到小孩無法表達,只是一直哭鬧不停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肚子痛。這時可以讓一個人把小孩抱起來放在膝蓋上,然後醫生用雙手環繞著抱住小孩的腹部,長時間地輕柔按摩。再來是專門揉摩肚臍周圍的地方,做一百次旋轉按摩,每次旋轉三十六圈,接著再用雙手從腹部兩側向下推,同樣的,也從膀胱兩側向下推。或者,也可以從胸口位置向下推至小腹,這是用來幫助排泄的方法。另外,還有將橫紋推往板門的按摩方式,應和揉摩肚臍的按摩方法一起使用,經過長時間的按摩,孩子的腸胃功能自然會逐漸恢復正常。
2. 手上推拿法
凡推俱有次序,先用面上取汗,次或用嘔,然後分陰陽,推三關,及六腑,如飲食先脾土,泄瀉先大腸,傷風先肺經,次及八卦橫紋橫門,天河之類,其應用手法開後,但男先左手,女先右手。
天門入虎口
大指食指中間軟肉處為虎口,醫人用左大指,壓屈病兒大指,從命關推起,至虎口止,又將大指鑽掐虎口,又或從大指尖推入虎口,總謂之天門入虎口。
(此法能清脾消脹,生血順氣,人弱黃瘦血氣不和用)
黃蜂入洞
醫用兩大指屈於病耳,名板耳掩耳門,此法開關清熱而能通氣。(又云)從總心經上起,遂步而行,跳至曲池窩,一掐若蜂之入洞也。能化寒取熱兩手並行。
推運天河水
用右手拿住左手總經,將左手大指,往上推之,取天河水過入洪池。(治心經之火)
赤鳳搖頭
醫用右手大指食指拿病兒大指,頭搖擺之,向胸內擺為補,向外擺為泄,(又云)醫將一手拿病兒曲池,將一手拿病兒總心經搖擺之,為搖抖肘,亦向胸為補,向外為泄,此法治驚。
打馬過天河
中指午位,午屬馬,醫人開食中二指,彈病兒中指甲十餘下,隨拿上天河位,搖按數次,隨用食中二指,從天河上密密一路,打至手彎而止,此法生涼退熱。
水裡撈明月
醫人從內勞宮,用食指旋轉,如擂物狀,(男左女右)口吹涼氣,以去熱,如欲溫,口呵暖氣,推上天河。孩小者,以指面密密行數次,若熱甚,以水置病兒手中,此法退熱,呵暖氣亦能發汗。
飛經走氣
醫人將大指到孩總位立住,去將食中名三指,彼此遞向前去,從內關行至手彎,及肩井而止,如此數次,能開關通竅,舒氣運經。
按弦搓摩
用兩手按合左手兩傍,往上而行。(又云)搓病兒關上關中關下,輕輕慢慢而搖。
雙龍擺尾
大小指伸,中三指屈,按病兒中名二指,搖食小二指,是名擺尾。(又云)將小兒兩耳提上耳尖發熱,扯下耳珠取涼,凡氣吼發熱,提之數次,即見和平。
二龍戲珠
將大指二指擦病兒兩鼻邊,能治二便閉結,鼻塞,運氣化痰,亦治眼吊,將二指掐兩耳,若眼向左須右重,眼向右須左重,眼向上則下重,眼向下則上重。
雙鳳展翅
醫將右手食指,拿病兒大指,屈壓內勞宮,大指拿外勞宮,又將大指跪頂外一窩風,並食中二指,拿住內一窩風,右手搖動(此法能溫能熱)。
猿猴摘果
醫人以手牽病人兩手,時伸時縮,如猿猴之摘果然,或尋至螺螄穴摘之,或從六腑至曲池,乃上清下補之法。
身中十二拿法(穴載類),周身圖拿即揉掐
一拿兩太陽穴,屬陽明經能醒
二拿耳後穴,屬腎經能去風
三拿肩井穴,屬胃經能出汗
四拿奶傍穴,屬胃經能止吐
五拿曲池穴,屬腎經能止痛
白話文:
[手部按摩技巧]
所有的按摩手法都有其順序,首先從面部開始,促進出汗,接着可能進行催吐,然後區分陰陽,推拿三關與六腑。例如,消化問題先從脾胃開始,腹瀉則先處理大腸,感冒則從肺經着手,接着纔是八卦橫紋、橫門以及天河等部位。各種手法的應用會在後文中詳細說明,不過記得男性先從左手開始,女性則是右手。
天門入虎口
虎口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軟肉處,治療者使用左手拇指,彎曲患兒的大拇指,從命關開始推至虎口,再用拇指在虎口處掐揉,或是從大指尖推至虎口,這些都統稱爲天門入虎口手法。此法能清脾消脹,促進血液循環,順氣,適用於體弱、面色黃瘦、氣血不調的情況。
黃蜂入洞
治療者用雙手大拇指彎曲,貼緊患兒耳朵,稱爲板耳掩耳門,這個方法可以打開氣道,清除熱毒,幫助通氣。另一種說法是從心經總經開始,逐步推進,跳至曲池窩,一掐如黃蜂進入洞穴,能同時化解寒氣與取出熱氣,雙手並用。
推運天河水
用右手抓住患兒左手總經,將左手拇指往上推,引導天河水通過洪池。此法用於治療心經之火。
赤鳳搖頭
治療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患兒拇指,輕輕搖晃,向胸部內側搖爲補,向外搖爲泄。另一說法是,治療者一手抓住患兒曲池,一手握住患兒心經,搖晃,稱爲搖抖肘,同樣地,向胸部爲補,向外爲泄,此法用於治療驚嚇。
打馬過天河
中指位於午位,午屬馬,治療者張開食指與中指,輕彈患兒中指甲十多次,隨後抓至天河位置,搖按數次,再用食指和中指沿着天河密集地敲打至手彎停止,此法產生涼感,有助於退熱。
水裏撈明月
治療者從內勞宮開始,用食指旋轉,如同研磨物體的動作,對於男孩用左手,女孩用右手,口中吹出涼氣,以去除熱氣,如果想要溫暖,可吹出暖氣,推上天河。對於較小的孩子,可用手指面密集地推數次,若熱氣嚴重,可在患兒手中放置冷水,此法用於退熱,暖氣也能促進發汗。
飛經走氣
治療者將拇指置於患兒總位,固定不動,再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依次向前推進,從內關行至手彎,直至肩井停止,重複數次,能開通氣道,疏通經絡,舒緩氣息。
按弦搓摩
使用雙手按壓併合攏左手兩側,向上推移。另一種說法是,搓揉患兒關上、關中和關下,輕柔緩慢地搖動。
雙龍擺尾
伸直大拇指和小指,中間三個手指彎曲,按壓患兒中指和無名指,搖晃食指和小指,稱爲擺尾。另一種說法是,提起小兒兩耳尖,發熱時提起,冷卻時放下耳珠,對於氣喘發熱,提起數次即可平息。
二龍戲珠
用拇指和食指摩擦患兒鼻翼兩側,能治療大小便閉結,鼻塞,調理氣機,化解痰溼,也適用於眼睛斜視,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兩耳,如果眼睛偏向左邊,則加強右側力度;偏向右邊,則加強左側;向上則加重下部;向下則加重上部。
雙鳳展翅
治療者用右手食指抓住患兒拇指,拇指按壓外勞宮,再用拇指頂住外一窩風,食指和中指握住內一窩風,右手搖動。此法既能產生溫暖,也能產生熱量。
猿猴摘果
治療者用手牽拉患兒雙手,時而伸展時而收縮,如同猿猴摘果實般,有時會尋找至螺螄穴進行摘取,或者從六腑推至曲池,這是上清下補的方法。
身中十二拿法(穴位記載於類),全身圖拿即是揉掐
- 拿兩太陽穴,屬陽明經,能喚醒精神。
- 拿耳後穴,屬腎經,能驅風。
- 拿肩井穴,屬胃經,能促進出汗。
- 拿奶傍穴,屬胃經,能止嘔吐。
- 拿曲池穴,屬腎經,能止痛。
- 拿肚角穴,屬太陽經,能止瀉。
- 拿百蟲穴,屬四肢,能止驚。
- 拿皮罷穴,屬肝經,能清神。
- 拿合骨穴(即總位),貫通十二經,能開關。
- 拿魚肚穴,屬小腸經,能止瀉,恢復意識。
- 拿膀胱穴,能利小便。
- 拿三陽文穴,能通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