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36)
中卷(感證類要) (36)
1. 四明心法(附註楊云峰驗舌指南)
白加黃色黃加黑,(舌胎如是。)此腎凌脾人不識,須治中宮益氣佳。(補中益氣為主,看燥潤參以加減。)
若還灰色須分別,認明灰色用芩連。(《四明心法》云:凡舌見灰色,指甲括下無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連之對症。味其語意可見,陽邪燔灼,則其陰液未有不幹枯者。此等辨論,俗工焉能曉得。)
黑誤芩連命必絕,舌上現形人字紋,用心挽救空勞力。(黑乃腎水乾枯,因誤用芩、連,舌上現出人字紋者,必死。)
舌色無拘胎有無,總逢枯燥費思羅,(恐津液消亡,慎勿視為泛常。)無胎鏡面皆應死,一似豬腰子去膜。(一舌如鏡面者,危。一舌如去膜豬腰子者,危。一舌加火柿者,危。一舌竟無胎,胃氣絕也,不治。有一種陽虛之人,誤投寒涼致變危症,其舌伸出形如蛇舌,尖細擻擻而抖者,亦是無救之症也。)
荔肉砂皮糙刺形,烘糕液涸化幽磷。(一舌糙刺如砂皮而乾枯燥裂者,危。一舌如烘糕者,危。)雪花片片緣脾閉,不久將為泉下魂。(呂批《治法匯》云:舌上起白胎,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閉也,不治。此胎,痢疾症中更多。以上所列,皆垂死危候也。然有不必如此而死者,即至如此,而灼見臟腑陰陽虛實,再參「鉤玄論」之三法,竭力挽回,則亦有得生者。時師既司人性命,須存壽世婆心,即於百不一活之症,當作萬有一生之想。
縱使修短有數,彭殤難齊,破格出奇終於莫救,致招從旁浮議,同道中傷,病家歸咎,而反之吾心,固無愧也。倘畏避嫌疑,而以此種危症,目視不救,再任其付諸庸劣之手,則必無生理矣,豈不痛哉。)
五臟病因胎各色,青黃黑白赤分晰。(經云:肝屬木應東方,其色蒼,其味酸,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心屬火應南方,其色赤,其味苦,在音為徵,在聲為笑。脾屬土應中央,其色黃,其味甘,在音為宮,在聲為歌。肺屬金應西方,其色白,其味辛,在音為商,在聲為哭。腎屬水應北方,其色黑,其味鹽,在音為羽,在聲為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此《素問》以五色應五臟,而合五行相生相剋之理也。業醫者,不可不知。)
斂堅蒼老實邪推,(驗舌分虛實法。楊云峰云: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又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竊謂虛實兩字,是挈病機之領。補瀉兩字,是提治法之綱。蓋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虛一實。醫之治病,不過一補一瀉,如虛實稍有疑心,則補瀉無從下手。是參症切脈,以審虛實,固臨症第一要著也。
乃有症似實而脈則虛,脈似實而症則虛者,如舍脈從症,既難信以為真。而舍症從脈,又惟恐其是假,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病現於舌也,其形與色亦然。故凡病屬實者,其舌必堅斂而兼蒼老。病屬虛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嬌嫩。
白話文:
四明心法(附註楊云峰驗舌指南)
舌苔呈現白色加上黃色,或是黃色加上黑色,這表示腎臟功能衰弱,影響到脾臟的運作,許多人並不了解。這時候應該治療脾胃,補益中氣,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並觀察燥熱或濕潤的情況,來調整藥方。
如果舌苔呈現灰色,必須仔細分辨,確認是灰色,才能使用黃芩和黃連。四明心法說,舌頭呈現灰色,用指甲刮沒有殘渣汁液的,才是火熱的症狀,可以使用黃芩和黃連來治療。這表示陽邪過盛,灼燒陰液,造成陰液乾枯。這種辨證方法,一般庸醫是不會明白的。
如果誤將黑色舌苔當作火熱症狀,使用黃芩和黃連,病人必定會死亡。舌頭上出現像「人」字形的紋路,即使費盡心力搶救,也是白費力氣。黑色舌苔代表腎水乾枯,誤用黃芩、黃連會導致死亡。
舌頭的顏色不論如何,舌苔是否存在都無所謂,但只要舌頭呈現乾燥的狀態,就得仔細思考。這是因為津液可能已經消耗殆盡,千萬不要輕忽。舌頭沒有舌苔,看起來像鏡子一樣光滑,或是像剝了皮的豬腰子,都是危險的徵兆。舌頭像柿子一樣紅腫發炎也是危險,完全沒有舌苔則代表胃氣已經衰竭,無法治療。有些陽虛的人,誤用寒涼藥物導致病情惡化,舌頭伸出來像蛇的舌頭,尖細且不斷顫抖,也是無藥可救的。
舌頭表面像荔枝肉一樣粗糙,或是像砂紙一樣有刺,而且乾燥龜裂,也是危險的徵兆。舌頭像烤過的糕餅一樣乾枯,也是危險的徵兆。舌苔像雪花一樣片片分布,代表脾臟功能衰竭閉塞,很快就會死亡。這是因為脾胃虛寒,導致陰邪凝聚。這些都是瀕臨死亡的危險徵兆。然而,有些病人雖然出現這些症狀,但不一定會死亡。如果能仔細觀察臟腑的陰陽虛實,並參考「鉤玄論」的三種治療方法,盡力搶救,或許還有機會生還。醫生肩負著人命的重責大任,應該抱持著救世的心腸,即使是百不存一的絕症,也要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去嘗試。
即使人的壽命長短是天注定,無法強求,但也要盡力而為,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治療。若因此招來旁人的議論,或是同行的中傷,或是病家責怪,但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如果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對這些危重症狀視而不見,任由病人落入庸醫之手,那病人就必然沒有生還的希望了,這不是很可悲嗎?
五臟的病因會反映在舌苔的顏色上,青、黃、黑、白、紅各有其代表意義。《內經》說,肝屬木,對應東方,顏色是青色,味道是酸味,在音律上是角音,在發聲上是呼聲。心屬火,對應南方,顏色是紅色,味道是苦味,在音律上是徵音,在發聲上是笑聲。脾屬土,對應中央,顏色是黃色,味道是甘味,在音律上是宮音,在發聲上是歌聲。肺屬金,對應西方,顏色是白色,味道是辛味,在音律上是商音,在發聲上是哭聲。腎屬水,對應北方,顏色是黑色,味道是鹹味,在音律上是羽音,在發聲上是呻吟聲。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這是《素問》以五色對應五臟,並結合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從事醫療的人,不可不知。
舌苔的堅硬、收斂、顏色蒼老,代表的是實證。《楊云峰驗舌指南》說,經書提到「邪氣盛就是實證,正氣衰退就是虛證」,又說「有餘要瀉,不足要補」。我認為虛實這兩個字,是掌握病機的關鍵,而補瀉這兩個字,則是治療方法的重點。人的疾病不外乎虛和實,醫生的治療也不過是補和瀉。如果對虛實稍有懷疑,就會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因此,診斷時應參考病症、切脈,來判斷虛實,這是臨床上最重要的事情。
有時會遇到症狀看起來像是實證,但脈象卻是虛證,或是脈象看起來像是實證,但症狀卻是虛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如果捨棄脈象,只看症狀,又難以相信;但如果捨棄症狀,只看脈象,又擔心是假象。事實上,萬物的道理都是這樣,實證的特點是形體堅硬收斂,顏色蒼老;虛證的特點是形體浮腫虛胖,顏色嬌嫩。病症在舌頭上的表現也是一樣的,實證的舌頭一定堅硬收斂,且顏色蒼老;虛證的舌頭一定浮腫虛胖,且顏色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