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大便門 (3)
大便門 (3)
1. 禹餘糧丸
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
禹餘糧石(煅),赤石脂(煅),龍骨,蓽茇,訶子(麵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麵裹煨),附子(炮)
上等分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弱寒冷,導致腹瀉不止的症狀。
藥材包含:煅燒過的禹餘糧石、煅燒過的赤石脂、龍骨、蓽茇、用麵包裹後煨過的訶子、炮製過的乾薑、用麵包裹後煨過的肉豆蔻、炮製過的附子。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的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米湯送服,在吃飯前服用。
2. 乳豆丸
治大腸虛寒,滑泄不止。
鍾乳粉(一兩),肉豆蔻(半兩,麵裹煨香,去面不用)
上為細末,煮棗肉,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飲送下。固腸丸,治大腸久冷,滑泄不禁。
附子(一隻,炮,去皮臍),肉豆蔻(一兩,麵裹煨香,去面不用)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陳米飲送下。
白話文:
乳豆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大腸虛寒,導致腹瀉不止的情況。
藥材是鐘乳粉(一兩),肉豆蔻(半兩,用麵粉包裹後煨烤至香,去掉麵粉不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煮熟的棗肉搗成泥,與藥末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七十丸,在空腹時飯前用米湯送服。
固腸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大腸長久虛冷,導致腹瀉不止,無法控制的情況。
藥材是附子(一隻,炮製過,去掉皮和臍),肉豆蔻(一兩,用麵粉包裹後煨烤至香,去掉麵粉不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醋調製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七十丸,在飯前用陳米湯送服。
3. 痢疾論治
今之所謂痢疾者,即古方所謂滯下是也。蓋嘗推原其故矣。胃者,脾之腑也,為水穀之海,榮衛充焉;大腸者,肺之腑也,為傳導之官,化物出焉。夫人飲食起居失其宜,運動勞役過其度,則脾胃不充,大腸虛弱,而風冷暑濕之邪,得以乘間而入,故為痢疾也。大凡傷熱則為赤,傷冷則為白,傷風則純下清血,傷濕則下如豆羹汁,冷熱交併,則赤白兼下。
或飲服冷酒物,恣情房室,勞傷精血,而成九毒痢者,雖可因證辨治,然常嘆世之人,初感此病,往往便用罌粟殼、石榴皮、訶子肉、豆蔻輩以止澀之,殊不知痢疾多因飲食停滯於腸胃所由致,倘不先以巴豆等劑,以推其積滯,逐其邪穢,鮮有不致精神危困,久而羸弱者,余嘗鑑焉。
每遇此證,必先導滌腸胃,次正根本,然後辨其風冷暑濕而為之治法,故傷熱而赤者,則清之;傷冷而白者,則溫之;傷風而純下清血者,則祛逐之;傷濕而下豆羹汁者,則分利之。又如冷熱交併者,則溫涼以調之,傷損而成久毒痢者,則化毒以保衛之。夫如是藥無不應,而疾無不愈者矣。
雖然又當觀脈之虛實何如耳,如下痢脈微小者生,脈浮洪者難治。腸澼頻下膿血者,診脈宜滑大也,若弦急者必死。又身寒則生,身熱則死。苟臨病之際,由此驗治,萬不失一矣。
白話文:
現在所謂的痢疾,就是古代醫書裡說的「滯下」。我曾經探究過它發生的原因。胃是脾的腑,是水穀的海洋,能使榮養和衛氣充足;大腸是肺的腑,是負責傳導的器官,能將食物轉化後排出。人如果飲食起居不注意,運動勞累過度,就會導致脾胃虛弱,大腸也跟著虛弱,風、寒、暑、濕等外邪就容易趁虛而入,導致痢疾。
一般來說,因熱邪引起的會拉紅色膿血便,因寒邪引起的會拉白色黏液便,因風邪引起的會單純拉鮮血,因濕邪引起的會拉像豆羹汁一樣的便。如果寒熱邪氣同時入侵,就會出現紅白色混雜的便。
有些人因為喝了冷酒,放縱性慾,或因過勞損傷了精血,而導致九種難治的痢疾。雖然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辨證論治,但我常常感嘆世人,剛開始得這個病,就隨意使用罌粟殼、石榴皮、訶子肉、豆蔻等藥來止瀉,卻不知道痢疾多半是因為食物停留在腸胃所引起的。如果不先用巴豆等藥物來清除積滯,排除邪穢,往往會導致精神衰弱,久而久之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我從過去的經驗中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我每次遇到這種病症,必定先用藥物來疏通腸胃,清除積滯,然後調理脾胃的根本,最後再根據風、寒、暑、濕等不同的病因來治療。所以,因熱邪引起的紅色痢疾,就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白色痢疾,就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單純下血痢,就用祛風的方法來治療;因濕邪引起的像豆羹汁一樣的痢疾,就用利濕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寒熱邪氣同時引起的,就用溫涼的方法來調和。如果是因損傷而形成的慢性痢疾,就用化解毒素的方法來保護身體。如果這樣用藥,沒有不見效的,疾病沒有不痊癒的。
但是,還要觀察脈象的虛實情況。如果下痢時脈象微弱細小,病情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象浮大洪盛,病情就比較難治。如果持續腹瀉並排出膿血,脈象應該是滑而大的,如果脈象弦而且急促,就會有生命危險。此外,如果身體發冷就比較容易痊癒,如果身體發熱就比較危險。如果在看病的時候,能夠依照這些原則來診斷治療,就絕對不會有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