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諸風門 (1)
諸風門 (1)
1. 中風論治
醫經云:夫風者,百病之長也。由是觀之,中風在傷寒之上,為病急卒。歧伯所謂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言其最重者也。外有五臟諸風,皆載之於千金矣,茲不復敘。
白話文:
醫經上說: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由此看來,中風比傷寒的病情更危急。歧伯所說的四種最嚴重的風病分別是偏枯、風痱、風懿、風痹。除此之外,還有五臟引起的風病,這些都記載在《千金方》中,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大抵人之有生,以元氣為根,營衛為本,根氣強壯,營衛和平,腠理致密,外邪客氣焉能為害?或因喜怒,或因憂思,或因驚恐,或飲食不節,或勞役過傷,遂致真氣先虛,榮衛失度,腠理空疏,邪氣乘虛而入。及其感也,為半身不遂,肌肉疼痛,為痰涎壅塞,口眼喎斜,偏廢不仁,神智昏亂;為舌強不語,頑痹不知,精神恍惚,驚惕恐怖,或自汗惡風,筋脈攣急,變證多端。
白話文:
一般健康人,以元氣為根本,營衛為基礎。如果元氣強壯、營衛調和,則人的皮肉組織緻密,外界的邪氣就不能入侵人體而致病。但是,由於喜怒無常、憂思過度、驚恐不安,或飲食不節、過度勞累,都會導致真氣虧虛、營衛失調,皮肉組織鬆弛,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因此,一旦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出現半身不遂、肌肉疼痛、痰涎壅塞、口眼歪斜、偏廢不仁、神智昏亂、舌強不語、頑固麻木、精神恍惚、驚惕恐怖,或自汗惡風、筋脈攣急等各種各樣的變證。
治療之法,當推其所自,若內因七情而得之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隨證治之,此良法也。但髮直吐沫,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或頭面青黑,汗綴如珠,眼閉口開,聲如鼾睡,遺尿不知人者,皆不可治。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應該消除發病的根源,如果是因為七情內傷而得的,應當調養自己的情緒,而不應該治療風。如果是因為六淫外感,而得的,也應該先調養情緒,然後根據六淫的特性,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這纔是好的方法。但如果頭髮直立,吐出泡沫,搖頭晃腦,面部赤紅像化妝一樣,或頭面青黑,汗如雨下,眼睛閉著,嘴張著,聲音像打鼾一樣,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的人,都不能治癒。
又論:夫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卒然中風,神昏如醉,四肢不收,涎潮於上,聲如牽鋸,牙關緊急,湯藥不能下咽,命在須臾。但眼閉口乾,聲如鼾睡,遺尿者,皆所不治。當此之時,先宜用搐鼻法,俟其噴嚏,即以稀涎散灌之,若氣蘇神省,卻按前方施以治法。前賢方論,中風無吐法,或為有吐法,考之二者終不可吐。
白話文:
又論述:中風是指人體被風邪所侵襲導致的疾病。如果突然中風,那麼患者會神志昏迷、如同喝醉了一樣,四肢無法活動,口水從嘴巴裡流出來,聲音聽起來像鋸子拉動的聲音,牙關緊閉,湯藥都無法吞嚥下去,隨時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患者眼睛閉著、嘴巴乾燥、聲音聽起來像是在打鼾、小便失禁,那麼這些情況我都無法治療。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應該使用搐鼻法,讓患者打噴嚏,然後再給他灌稀涎散。如果患者的氣息逐漸恢復、神智逐漸清醒,那麼就按照前面所述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前人的方論中認為,中風沒有治療的辦法,或者說是沒有嘔吐的辦法。我仔細研究了這兩種說法,最終認為都不應該讓患者嘔吐。
大率一時氣閉不行,痰涎蓄聚,所以昏憒,蓋痰涎者,乃養關節之物,豈可吐乎?痰涎既出,關節無所滋助,雖曰蘇省,多為偏廢之人矣。如稀涎散不犯銀粉,藥又不犯藜蘆、瓜蒂,藥不特不壞脾胃,其效尤著,豈不美歟?
白話文:
一般都是因為一時氣血不暢通,痰液積聚,所以導致昏迷和精神恍惚。痰液是滋養關節的東西,怎麼可以吐出來呢?痰液一旦吐出來,關節就沒有東西滋養了,即使是醒過來了,大多數都會偏癱。如果用稀涎散,既可以不破壞銀粉,藥物也不會破壞藜蘆、瓜蒂,所以這種藥物不僅不會損害脾胃,而且效果顯著,豈不是很好嗎?
2. 八味順氣散
白朮,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白芷,陳皮(去白),天台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白術、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白芷、陳皮(去白)、天台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有風之人,先宜服此,次進治風藥。
白話文:
最上方寫的藥方,每次服用三錢,加一大杯水煎煮,煎到剩七分之一的量,趁溫熱時服用,不受時間限制。並且用酒送服蘇合香丸。有風疾(風邪)的人,先宜服用此藥方,之後再服用治療風疾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