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1. 諸風門
2. 中風論治
醫經云:夫風者,百病之長也。由是觀之,中風在傷寒之上,為病急卒。歧伯所謂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言其最重者也。外有五臟諸風,皆載之於千金矣,茲不復敘。
大抵人之有生,以元氣為根,營衛為本,根氣強壯,營衛和平,腠理致密,外邪客氣焉能為害?或因喜怒,或因憂思,或因驚恐,或飲食不節,或勞役過傷,遂致真氣先虛,榮衛失度,腠理空疏,邪氣乘虛而入。及其感也,為半身不遂,肌肉疼痛,為痰涎壅塞,口眼喎斜,偏廢不仁,神智昏亂;為舌強不語,頑痹不知,精神恍惚,驚惕恐怖,或自汗惡風,筋脈攣急,變證多端。
治療之法,當推其所自,若內因七情而得之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隨證治之,此良法也。但髮直吐沫,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或頭面青黑,汗綴如珠,眼閉口開,聲如鼾睡,遺尿不知人者,皆不可治。
又論:夫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卒然中風,神昏如醉,四肢不收,涎潮於上,聲如牽鋸,牙關緊急,湯藥不能下咽,命在須臾。但眼閉口乾,聲如鼾睡,遺尿者,皆所不治。當此之時,先宜用搐鼻法,俟其噴嚏,即以稀涎散灌之,若氣蘇神省,卻按前方施以治法。前賢方論,中風無吐法,或為有吐法,考之二者終不可吐。
大率一時氣閉不行,痰涎蓄聚,所以昏憒,蓋痰涎者,乃養關節之物,豈可吐乎?痰涎既出,關節無所滋助,雖曰蘇省,多為偏廢之人矣。如稀涎散不犯銀粉,藥又不犯藜蘆、瓜蒂,藥不特不壞脾胃,其效尤著,豈不美歟?
白話文:
中風的治療
醫學典籍說:「風邪是各種疾病的首要因素。」由此看來,中風比傷寒更嚴重,發病也更突然。岐伯所說的中風主要有四種:一是半身不遂,二是肢體麻木無力,三是昏迷不醒,四是肢體麻痹,這都是中風最嚴重的表現。此外,還有五臟的各種風邪,都記載在《千金方》中,這裡就不再重複敘述了。
一般來說,人活著的根本是元氣,基礎是營衛之氣。如果元氣強壯,營衛之氣調和,皮膚毛孔緊密,外來的邪氣又怎麼能侵入呢?但如果因為過度喜怒、憂愁思慮、驚嚇恐懼,或飲食不節制,或勞累過度,就會導致真氣先虛弱,營衛之氣失去平衡,皮膚毛孔變得疏鬆,邪氣就會趁虛而入。發病時,可能出現半身不遂、肌肉疼痛、痰液阻塞、口眼歪斜、肢體偏癱麻木、神志不清;或是舌頭僵硬不能說話、肢體麻木不知覺、精神恍惚、驚恐不安,或自汗怕風、筋脈攣縮等各種複雜的症狀。
治療方法,應當追溯病因。如果是因內在的情緒因素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以調理氣機為主,而不是直接治療風邪;如果是因外在的六淫邪氣導致的,也應該先調理氣機,然後根據所感受的六氣邪氣,依照證狀進行治療,這才是好方法。但是,如果出現頭髮豎立、口吐白沫、頭部搖晃向上竄、面色潮紅如化妝、或是頭面青黑、汗珠如雨、眼睛緊閉口張開、呼吸聲如打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都屬於無法治癒的。
另外來說,中風是指風邪侵入人體。突然中風,會神志昏迷如醉,四肢無法活動,口中痰液湧出,呼吸聲如拉鋸,牙關緊閉,湯藥無法下嚥,生命危在旦夕。但如果出現眼睛緊閉、口乾、呼吸聲如打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都屬於無法治癒的。這時,首先應使用吹鼻取嚏的方法,等患者打噴嚏後,立即用稀涎散灌入,如果患者能甦醒,神智恢復,就按照原先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以前的醫家認為,中風沒有催吐的方法,或者說有催吐的方法,但經過考證,這兩種方法都不能採用催吐的方法。
大體來說,中風時是因一時氣機閉塞不暢,痰液積聚,所以才會神志昏迷。痰液是滋養關節的物質,怎麼能隨便吐出來呢?如果把痰液吐出來,關節失去了滋養,即使患者甦醒,也大多會成為偏癱之人。像稀涎散這種藥方,不含銀粉,藥材也不會與藜蘆、瓜蒂等藥物產生衝突,藥性不但不損傷脾胃,而且效果顯著,這不是很好嗎?
3. 八味順氣散
白朮,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白芷,陳皮(去白),天台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有風之人,先宜服此,次進治風藥。
白話文:
將白朮、去皮的白茯苓、去除內層白色部分的青皮、香白芷、去除內層白色部分的陳皮、天台烏藥、人參,各取一兩,以及炙甘草半兩,全部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不拘泥於時間。還可以搭配用酒化開的蘇合香丸一起服用。如果是體內有風邪的人,應該先服用此藥,再接著服用治療風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