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二卷 (1)
第十二卷 (1)
1. 鶴膝風
婦人鶴膝風症,因胎產經行失調,或鬱怒虧損肝脾,而為外邪所傷。或先腿腳牽痛,或先肢體筋攣,既而膝漸大,腿漸細,如鶴膝之狀而名之也。若高腫赤痛者易治。若漫腫不赤痛者難治。二三月潰而膿稠者易治。半載後潰而膿清者難治。設先攻伐,虧損元氣,尤為難治也。
大要當固元氣為主,而佐以大防風湯。若食少體倦者,六君子湯為主。晡熱內熱者,逍遙散為主。寒熱往來者,八珍湯。發熱惡寒者,十全大補湯。不寐而驚悸者,歸脾湯。月經過期者,補中益氣為主。月經先期者,加味逍遙散為主。凡潰後,當大補脾胃。若膿出反痛,或寒熱煩渴等症,皆屬氣血虧損。
一切主於補培,庶保終吉。
一婦患鶴膝,兩拗中腿股筋牽作痛,內熱寒熱,此肝火氣滯之症。先用加味小柴胡湯四劑,後以加味逍遙為主,佐以大防風湯而消。又患痢後兩膝腫痛,寒熱往來,用十全大補湯為主,佐以大防風湯而全消。
大防風湯,治陰虛邪襲,腿膝腫痛等症。
防風,附子(炮),牛膝,白朮(炒),羌活,人參(各一錢),川芎(一錢五分),桂心,黃耆(炒。各一錢),芍藥(炒),杜仲(薑製。各一錢),甘草(五分),熟地(一錢半),水煎服。
黑丸子,(一名和風定痛丸。),治跌撲墜墮,筋骨疼痛,或瘀血壅腫,或外感風寒,肢體作痛。若流注膝風初結,服之自消。若潰而膿清,與補氣血藥自斂。孕婦勿服。
百草霜,白芍(各一兩),南星,川烏(各泡。三錢),白蘞,赤小豆(各一兩半),白及,川歸,骨碎補(炒。各八錢),牛膝(六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溫酒任下。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發熱。
熟地黃,生地黃,黃耆(炒),人參,川芎,川歸(各一錢),水煎服。
八味丸,治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而患流注鶴膝等症。不能消潰收斂,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即此方也。
熟地黃(自制乃佳。八兩),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三兩),桂心(去粗皮,能補腎而引虛火下行歸元。一兩),大附子(用一兩五錢重者,切四塊,用童便浸數日,火煨,切看無白星為度)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滾湯下。
白話文:
[鶴膝風]
婦女患有鶴膝風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生產或月經週期失調,或是情緒抑鬱導致肝脾功能受損,進而被外在病邪侵襲所致。有的人會先感到腿部或腳部有拉扯般的疼痛,有的則是先出現肢體肌肉緊繃的現象,然後膝蓋逐漸變大,小腿卻越來越細,形狀就像鶴的膝蓋,因此得名。如果膝蓋腫脹且紅又痛,較容易治療;若是腫脹但不紅不痛,則比較難治。若在二三個月內化膿且膿液濃稠,也比較容易治療;但若半年後才化膿,而且膿液稀薄,就較難治療了。如果一開始就進行強烈的治療,使體力耗損,更會加重病情。
主要應以固本培元,增強體質為主,輔以大防風湯。如果食慾不佳,身體疲倦,則以六君子湯為主。若有下午潮熱或體內燥熱,則使用逍遙散。若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可以選擇八珍湯。發燒怕冷的,用十全大補湯。失眠且常驚悸的,歸脾湯是首選。月經延遲的,補中益氣湯為主。月經提前的,加味逍遙散為主。一旦化膿後,應大力補充脾胃。如果膿出後反而更痛,或是有寒熱煩渴等症狀,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總的來說,應該以補充氣血為主,這樣才能保持健康。
有個婦女患有鶴膝風,兩側大腿肌肉疼痛,伴有內熱和寒熱交替的症狀,這是肝火旺盛和氣滯的表現。先服用加味小柴胡湯四劑,後以加味逍遙散為主,再輔以大防風湯,最終消除了症狀。另一個婦女,在患痢疾後雙膝腫痛,寒熱交錯,以十全大補湯為主,輔以大防風湯,最終也完全康復。
「大防風湯」,用於治療陰虛被邪氣侵襲,導致腿膝腫痛等症狀。
「黑丸子」,又稱「和風定痛丸」,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或是瘀血阻塞腫脹,或是外感風寒,肢體疼痛。對於剛開始的膝風,服用它可自行消除。若已化膿且膿液稀薄,應配合補充氣血的藥物,使其自行收斂。孕婦不宜服用。
「聖愈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心煩意亂,睡眠不安,或是手心腳心發熱。
「八味丸」,用於治療火氣衰退無法滋養脾胃,導致脾胃虛寒,從而產生鶴膝風等症狀。若無法化膿收斂,或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是肚臍周圍疼痛,夜晚頻繁小便。這個方子可以增強體內的火氣,以消除陰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