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七卷 (1)

回本書目錄

第七卷 (1)

1. 雜方

加味地黃丸,治肝腎陰虛者,或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熱渴便澀等症。

乾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柴胡,白茯苓,熟地黃,生地,五味子(各等分,為末)

上將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

人參養榮湯,治潰瘍寒熱,四肢倦怠,體瘦少食,面黃,氣短,不能收斂。大瘡愈後多服之,庶不變他症也。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炒),桂心,川歸,白朮(炒),炙甘草(各一錢),熟地,五味(炒),茯苓(各七分),遠志(去心炒,五分)

入薑棗,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經實火,脅乳作痛,或惡寒發熱,大便秘結。

川歸,龍膽草(炒焦),川芎,山梔(炒),大黃(炒),羌活,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丸,白湯下。若陰血不足,肝火血躁,用四物加山梔、柴胡,或逍遙散加丹皮、山梔。若腎水虧損,不能生肝木,而筋攣結核,或肢節攣搐。或似中風,涎痰上湧,用六味丸料煎服。

生地黃丸,治師尼、寡婦、室女,乍寒乍熱,或頸間結核,肝脈弦長,直出魚際。

生地,秦艽,黃芩,硬柴胡(各五分),赤芍藥(一兩)

上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

連翹飲子,治肝膽經氣滯,瘰癧結核,或乳內結核者。

連翹,川芎,瓜蔞仁,橘葉,皂角刺(炒),青皮,甘草節,桃仁(各一錢),水煎服。

散腫潰堅湯,治瘰癧堅硬,氣血無虧者。

升麻,連翹,川歸尾,白芍,葛根,三稜(酒拌,微炒),廣朮(各三分),龍膽草,桔梗(炒),昆布,知母(酒炒),瓜蔞仁(各五分),柴胡(四分),黃芩(酒炒,五分),炙甘草(二分),上水煎服。

必效散,治瘰癧未成者消,已潰者斂,須元氣無虧者可服,孕婦勿服。

南蓬砂(二錢半),輕粉(一錢),斑蝥(四十枚,去頭足,同糯米炒,去米),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殼心膜),白檳榔(一枚)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更用滾湯調下。如小水澀滯或微疼,此癧毒欲下也,進益元散一服即下。此方斑蝥巴豆似為峻厲,然用巴豆乃解斑蝥,巴豆用者勿畏也。

益元散

滑石(飛,六錢),甘草(一錢)

各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下。

琥珀膏,治頸項或腋下初結小核,漸如連珠,潰而膿水不絕,或漏症者。

琥珀(一兩),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俱為末),白芷,防風,當歸,木通,木鱉子肉(各五錢),麻油(二斤)

將後五味入油煎熬,藥焦,濾去渣,徐徐入黃丹,再熬,軟硬得所,入前末藥,即成膏矣。

針頭散,治一切頑瘡,內有瘀肉。或癧核不化,瘡口不合,宜此藥腐之。

白話文:

[雜方]

  1. 加味地黃丸:適用於肝腎陰虛的患者,症狀可能包括耳朵癢痛且有分泌物、視力模糊伴隨喘息、口渴且排便困難等。成分包括乾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柴胡、白茯苓、熟地黃、生地、五味子(各成分份量相等)。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與煉製蜂蜜混合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一百顆,以溫開水送服。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考慮改用加減八味丸。

  2. 人參養榮湯:治療潰瘍伴隨寒熱、四肢疲憊、體型消瘦、食慾不佳、面色蒼黃、氣短且不易恢復的情況。大創傷後多服用此湯,以防止病情轉變。成分包含白芍藥、人參、陳皮、黃耆、桂心、川芎、白朮、炙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遠志(去除心部後炒制)。

  3. 瀉青丸:適用於肝臟實火導致的脅肋疼痛、怕冷發燒、大便祕結。成分包括川芎、龍膽草、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將所有成分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四顆,以溫開水送服。

  4. 生地黃丸:適用於師姑、寡婦、未婚女子,出現忽冷忽熱、頸部結塊、肝脈弦長至手腕的症狀。成分包括生地、秦艽、黃芩、硬柴胡、赤芍藥。

  5. 連翹飲子:適用於肝膽氣滯、淋巴結核、乳房結塊。成分包括連翹、川芎、瓜蔞仁、橘葉、皁角刺、青皮、甘草節、桃仁。

  6. 散腫潰堅湯:適用於淋巴結核堅硬、但氣血未虧的患者。成分包括升麻、連翹、川芎尾、白芍、葛根、三稜、廣朮、龍膽草、桔梗、昆布、知母、瓜蔞仁、柴胡、黃芩、炙甘草。

  7. 必效散:適用於淋巴結核初期消散、潰爛後收斂,但需確保元氣充足才能服用,孕婦勿用。成分包括南蓬砂、輕粉、斑蝥、麝香、巴豆、白檳榔。

  8. 益元散:成分包括滑石、甘草。

  9. 琥珀膏:適用於頸部或腋下結節、潰爛後膿水不止、瘺病。成分包括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白芷、防風、當歸、木通、木鱉子肉、麻油。

  10. 鈕頭散:適用於各種頑固性瘡、瘡口不癒合,可用於腐蝕瘡口的瘀肉。成分包括赤石脂、乳香、白丁香、砒霜、黃丹、輕粉、麝香、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