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三卷 (2)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三卷 (2)

1. 產後極虛生風

產後生風,因血去過多,氣無所主,以致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急服濟危上丹。若投以風藥則誤甚矣。

薛氏曰:若心脾氣血虛,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加附子、鉤藤鉤。若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鉤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乃心脾二臟虛極,急用參附湯救之。

一婦患前症。或用諸補劑,四肢逆冷,自汗泄瀉,腸鳴腹痛。以為陽氣虛寒,用六君子、薑、附,各加至五錢不應,以參附加至一兩始應。良久不服,仍前腸鳴腹痛。後灸關元穴百餘壯,及服十全大補湯方效。

濟危上丹

乳香,五靈脂,硫黃,玄精石,阿膠,卷柏,桑寄生,陳皮(各等分)

將上四味,入石器,微火炒,再研入余末,用生地黃汁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或當歸酒下。

當歸建中湯,治產後腹痛拘急,痛連腰背,自汗少食。

當歸,桂心(各三兩),白芍(六兩),炙甘草(二兩)

每服五錢,薑、棗,水煎,入飴糖一匙,以效為止。

獨參湯,一切失血,惡寒發熱,作渴,煩躁,或口噤痰鳴,自汗盜汗。氣虛脈脫,手足逆冷。蓋血生於氣,補氣者,乃陽生而陰長也。

白話文:

【產後極度虛弱導致風病】

產後出現類似風病的症狀,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導致身體氣力無法主導,因而出現嘴脣蒼白、肌肉冰冷、出汗、視線模糊、精神混亂的情況。這時應緊急服用濟危上丹。如果錯誤地使用治療風病的藥物,情況可能會更糟。

薛氏指出,如果心脾氣血虛弱,應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效果不佳,可加入附子和鉤藤鉤。如果是肝經血虛,則應使用逍遙散並添加鉤藤。古語有雲,脾臟的健康反映在嘴脣上,心臟的液體表現為汗水。這代表心脾兩臟已經非常虛弱,此時應立即服用參附湯來急救。

有一名婦女患有上述症狀。她嘗試了各種補藥,但四肢依然冰冷,自發性出汗,並有腹瀉、腸鳴和腹痛的現象。人們認為這是陽氣虛弱和寒冷所致,因此使用六君子、薑和附子,但即使增加到五錢也沒有作用,直到參附湯加到一兩才開始見效。然而,如果間斷服用,腸鳴和腹痛又會再次出現。後來,她在關元穴進行了上百次的艾灸,並服用十全大補湯,才真正見效。

【濟危上丹】

配方包括乳香、五靈脂、硫磺、玄精石、阿膠、卷柏、桑寄生、陳皮(每種成分用量相等)。

將上述四種成分放入石製容器中,用小火炒制,然後研磨並混合其餘的粉末,最後用生地黃汁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飯前用溫酒或當歸酒送服。

【當歸建中湯】,主治產後腹部疼痛緊繃,痛感延伸至腰背,自汗且食慾不振。

配方包括當歸、桂心(各三兩)、白芍(六兩)、炙甘草(二兩)。

每次服用五錢,與薑、棗一同用水煎煮,加入一匙飴糖,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獨參湯】,主治各種失血癥狀,如畏寒、發燒、口渴、煩躁,或是口腔閉合、痰鳴、自汗、盜汗。對於氣虛脈弱,手腳冰冷的情況也有療效。因為血液由氣生成,補氣就是補陽,從而促進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