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九卷 (1)
第十九卷 (1)
1. 妊娠傷寒
生生子曰:妊娠傷寒,所幹甚大,治之不早,及治不如法,多傷胎損母。古人以四物加入引經散邪之劑,可選而用之。然亦不能盡其變,茲錄以補之。
阿膠散,治時氣傷寒,先服此以安胎,卻以主藥相間服。
阿膠(炒),白朮(炒),桑寄生,人參,茯苓
上為末,每服一錢,糯米飲調下,日三服。
前胡湯,治傷寒頭痛,壯熱,肢體煩痛。
石膏(一錢),前胡,甜竹茹,梔子(炒),黃芩(炒),大青,知母(各五分)
加蔥白,水煎服。
蘇木湯,傷寒時行,灑淅寒振或兼噦者。
赤芍,橘紅,黃芩(炒),黃連(炒),甘草,蘇木(各五分)
水煎服,汗出即瘥。(如胎不安,更服阿膠散。)
黃龍湯,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食,脅痛嘔痰,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或經水適來,及勞復熱不解散者。
柴胡(二錢),黃芩(炒),人參,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柴胡石膏湯,頭疼惡寒,身熱拘急,口乾。
柴胡(二錢),甘草(一錢),石膏(三錢)
姜水煎服。若氣虛加人參。
枳實散,傷寒四、五、六日,腹脹少食,腰疼體重。
枳實(炒,三錢),陳皮(一錢),麥冬(錢半)
薑蔥,水煎服。
旋覆花湯,傷寒頭目旋疼,壯熱心躁。
旋覆花,赤芍,甘草(各五分),前胡,石膏(各一錢),麻黃(去根節),白朮,人參,黃芩(各三分),姜,水煎。
麥門冬湯,傷寒壯熱,嘔逆頭疼,胎氣不安。
人參,石膏(各一錢半),前胡,黃芩(各五分),葛根,麥冬(各一錢)
加薑、棗、竹茹,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發斑變黑,尿便血。
升麻,梔子,大青,杏仁,黃芩(各一錢)
加蔥白三寸,水煎服。
白朮湯,傷寒煩熱頭痛,胎動,或時吐逆不食。
白朮,橘紅,麥冬,人參,前胡,川芎,甘草,半夏,赤茯苓(各五分)
薑、竹茹,水煎服。
芎蘇散,治外感風寒,壯熱頭疼,心胸煩悶。
紫蘇葉,川芎,白朮,白芍,麥門冬,陳皮,乾葛(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薑、蔥白,水煎服。
參蘇飲,治症同上。
白話文:
【妊娠傷寒】
生生子說:懷孕期間遭遇風寒,影響極大,如果不盡早治療,或是治療方法不當,常會對胎兒和母親造成傷害。古人會在藥方中加入四物,再配合能引導藥效、驅散邪氣的藥材,這樣的藥方可以選擇使用。然而,也不能就此認為所有情況都能應對,以下就補充一些藥方。
【阿膠散】,適用於因季節流行病或風寒導致的身體不適,先服用此方以安胎,再交替服用主藥。
成分包括炒過的阿膠、炒過的白朮、桑寄生、人參、茯苓。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糯米煮的水送服,每日三次。
【前胡湯】,針對風寒引起的頭痛、高燒、肢體疼痛。
成分有石膏、前胡、甜竹茹、炒過的梔子、炒過的黃芩、大青、知母。以上藥材各取五分,再加入蔥白,用水煎煮後服用。
【蘇木湯】,用於風寒流行時期,感到寒冷顫抖或伴有噁心的情況。
成分有赤芍、橘紅、炒過的黃芩、炒過的黃連、甘草、蘇木。以上藥材各取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汗出後即見好轉。(如果胎兒不穩定,可再服用阿膠散。)
【黃龍湯】,用於懷孕期的發燒頭痛、食慾不振、脅痛嘔吐,以及產後感受風寒,熱度進入子宮,如同瘧疾的冷熱交錯。或是在月經期或勞累後,熱度無法消散。
成分有柴胡、炒過的黃芩、人參、甘草。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石膏湯】,用於頭痛怕冷,身體發熱且肌肉緊繃,口渴。
成分有柴胡、甘草、石膏。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若是氣虛可加入人參。
【枳實散】,用於風寒四至六天後,腹部脹滿、食慾不佳、腰痛、全身沉重。
成分有炒過的枳實、陳皮、麥冬。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薑蔥服用。
【旋覆花湯】,用於風寒導致的頭暈眼花、高燒心煩。
成分有旋覆花、赤芍、甘草、前胡、石膏、去掉根節的麻黃、白朮、人參、炒過的黃芩、薑。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麥門冬湯】,用於風寒導致的高燒、嘔吐、頭痛、胎兒不穩。
成分有人參、石膏、前胡、黃芩、葛根、麥門冬。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薑、棗、竹茹服用。
【梔子大青湯】,用於皮膚出現斑點變黑,尿液或排泄物帶血。
成分有升麻、梔子、大青、杏仁、黃芩。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三寸長的蔥白服用。
【白朮湯】,用於風寒導致的煩躁發熱、頭痛、胎兒活動異常,或偶爾噁心、食慾不佳。
成分有白朮、橘紅、麥門冬、人參、前胡、川芎、甘草、半夏、赤茯苓。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薑、竹茹服用。
【芎蘇散】,用於感受風寒後的高燒頭痛、心胸悶悶。
成分有紫蘇葉、川芎、白朮、白芍、麥門冬、陳皮、乾葛、炙過的甘草。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薑、蔥白服用。
【參蘇飲】,適用症狀與上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