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一卷 (13)
第二十一卷 (13)
1. 墮胎血下不止
墮胎後復損經脈而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致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薛氏曰:一妊婦墮胎,昏憒,不時吐痰。自用養血化痰之劑,昏憒不省,自汗發搐,痰涎湧出,彼以為中風,欲用祛風化痰。予曰:此屬脾氣虛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二十餘劑尋愈。
墮胎下血煩滿,寒熱狂悶。鎊鹿角屑為末,每服三錢,水調下,日三服。
墮胎下血腹痛。
阿膠(炒,一兩),艾葉(五錢),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加鹿角膠一錢,臨服入童便半酒杯,立止。
人參黃耆湯,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黃耆(炒),當歸,白朮(炒),白芍(炒),艾葉(各一錢),阿膠(炒,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標題: [流產出血無法停止]
內容: 在流產之後因損傷經脈而導致的持續性出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煩悶及死亡,治療上主要以調理和補充胃氣爲主。
薛氏曾說:有一名孕婦流產後,意識不清,不時嘔吐痰液。她自行使用養血化痰的藥物,但意識不清的情況並未改善,且出現自汗、抽搐,痰液大量湧出,當時有人以爲是中風,打算使用祛風化痰的藥物。薛氏說:這是由脾氣虛寒所導致的,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炮姜,經過二十多劑後,病情得到緩解。
對於流產後出血、煩躁、寒熱交雜、精神混亂的情況,可將鹿角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調勻後服用,每日三次。
針對流產後出血伴隨腹痛的狀況,
阿膠(炒制過,一兩)、艾葉(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加入鹿角膠一錢,在服用前加入半酒杯的童便,能立即止血。
《人參黃耆湯》,主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黃耆(炒)、當歸、白朮(炒)、白芍(炒)、艾葉(各一錢)、阿膠(炒,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未足月欲產
妊娠未足月而痛欲產者,知母丸佳。氣血不足者,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或八珍湯內加之。血熱所宜。
薛氏曰:一妊婦,八月胎欲墜如產,臥久少安,日晡益甚。此氣血虛弱。朝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隨愈,更以八珍湯調理而安。
芎歸補中湯,治氣血虛而欲產。
艾葉(代姜),阿膠(炒),川芎,五味子(炒杵),川歸,白朮(炒),黃耆(炒),人參,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杜仲(一錢)
水煎,作二次服。
知母丸,十月未足而痛如產。兼治產難及子煩。
知母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或酒下。
又方,月數未足而似欲產,腹痛。
槐子,蒲黃
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酒吞三十丸,痛止為度。蒲黃一味,以井水調服亦佳。
《千金方》治月未足而欲產。菖蒲根搗汁一二升灌下。(《本草》云:菖蒲治胎動不安下血。)
白話文:
【早產預警】
如果懷孕還不到足月就出現陣痛想要分娩的症狀,可以使用知母丸來緩解。若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的早產徵兆,則可使用芎歸補中湯,其中知母的份量需加倍。或者也可以在八珍湯裡加入知母。這適合因血熱引起的早產。
薛氏曾經提到過一個案例,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婦女,有類似早產的症狀,躺下會感到稍微舒緩,但到了傍晚時分症狀更加嚴重。這種情況是因為氣血虛弱所致。早上她喝了補中益氣湯,並加上茯苓和半夏,病情很快就好了。後續再以八珍湯進行調理,使身體恢復穩定。
【芎歸補中湯】,適用於氣血虛弱導致的早產徵兆。
主要成分包括艾葉(可替代薑)、阿膠(炒製)、川芎、五味子(炒製且研磨)、川歸、白朮(炒製)、黃耆(炒製)、人參、炒製的芍藥(每種成分約一錢),炙甘草(約五分),以及杜仲(約一錢)。用水煎煮後分兩次服用。
【知母丸】,用於十月未滿就出現陣痛如要分娩的情況。同時也適用於產程困難以及子煩的治療。
將知母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飯後用米湯送服三十粒,或者用酒送服。
另一個處方,如果懷孕月份未到卻出現類似要生產的症狀,腹部有疼痛感。
槐子和蒲黃等份,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用酒吞服三十粒,直到疼痛消失。單用蒲黃一種,以井水調服也有很好的效果。
《千金方》中記載,對於未足月就想分娩的情況,可以用菖蒲根搗汁一至二升灌服。(《本草》記載:菖蒲可以治療胎動不安和出血的情況。)
3. 過期不產
妊娠月足而過期不產者,當補血行滯。羅先生以四物湯加香附、桃仁、枳殼、縮砂、紫蘇,水煎服之,數貼即生。
白話文:
如果懷孕到了預定的月份,但卻超過預產期還未生產,這時候應該要補充血液並促進氣血流通。羅先生會用四物湯加上香附、桃仁、枳殼、縮砂、紫蘇等草藥,用水煎煮後服用,通常服用幾次後,就會順利生產。